何處是我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陣子,確診似乎已成常態,防疫政策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產業的抗疫策略,也被迫進入一場,看不見盡頭的持久戰。但日子總是得過下去,面對疫情的起伏,許多創業者開始思考,該如何選擇公司的登記地址,才能夠順利渡過難關。
你家就是我家?
我的鄰居P哥,原本在一間中小型的科技公司上班。在去年的三級警戒期間,不幸被裁員。經過幾個月的沉潛,擁有軟體開發技術的P哥,決定和幾位好友一起創業,打算提供APP軟體開發的服務。前陣子,他跑來找我。他想知道,該如何選擇公司的登記地址?
一般而言,公司向經濟部或各直轄市政府辦理設立登記時,應該填載的公司所在地,當然就是以該公司的主要營業場所(總機構)為準。由於公司所在地,將來會作為政府公文書送達的地點,因此只以一處為限。其餘的營業場所,不論名稱為何,都只是分支機構的性質。但不論是總機構,或其他營業場所,都應該在開始營業前,分別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稅籍登記。
我聽得出來,P哥真正關心的,其實是稅籍登記的問題。因為公司只要有稅籍登記,後續就得照規矩繳稅。但面對疫情的起伏,P哥其實也沒把握,他的事業能否順利起航。
他問我:「可不可以用他的住家,作為公司的登記地址?」
以自用住家作為登記地址,法律上並未禁止,但一切就要名實相符。
由於供營業使用的房屋稅與地價稅,稅率都高於供自住使用。因此,當你的住家,有部分使用面積(法律規定至少六分之一以上),實際上供營業使用,這部分面積的房屋稅與地價稅,就會因此調漲。
當然,或許你會認為,房屋稅是依照評定現值、地價稅是依照公告地價作為稅基。這兩個計算標準,依據現行規定,都不算太高。因此,即便將部分的房屋與土地,改用較高的營業用稅率,實際上會影響的稅額,還是有限。
但如果你的自用住宅,短期內有出售的考量,就必須另外考慮土地增值稅與房地合一所得稅的稅負效應。因為依據現行規定,土地所有權人出售自用住宅用地,在土地增值稅部分,必須在出售前1年內,未曾供營業或出租使用,才能適用10%的優惠稅率;在房地合一所得稅部分,甚至要求在出售前6年內,不得有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才可以享有400萬元的免稅所得額,並就超過部分適用10%的優惠稅率。
你現在或許沒有換屋的考量,但人生的際遇,實在很難講。一旦機會來臨時才發現,實際上要繳納的稅負,反而更重,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如果以上的稅負影響,都不在你的考量之內。我還是會建議你,至少也應該向主管機關確認一下,你的主要營業項目,是否符合你住家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與建築管理等相關規定。才不會閃過了稅負風險,卻違反建築管理、都市計畫或消防安全等相關法令。
一家登記萬家香?
P哥聽完我的說明後,顯得有些猶豫。他又再繼續問我:「聽說很多人把公司登記在商務中心或共享辦公室?」
這確實是一種常見的作法。特別是,許多中小企業成立初期,還不需要一個夠氣派的營業場所,只要有一個可以方便聯絡與接待客戶的地點,就已經足夠。此時,坊間常見的商務中心或共享辦公室,就成為新創業者或電商最常使用的登記地址。
但實際上,每間商務中心或共享辦公室的作法都不盡相同。大部分的商務中心或共享辦公室,可以提供你一個公司登記地址,可以出租辦公室,甚至可以為你代收信件。但如果涉及到稅籍登記,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因為國稅局對於稅籍登記的地點,總有一些過去稽徵實務上的不愉快經驗。同一個地址,雖然可以同時存在兩間以上的公司。但如果是同時存在50間,甚至100間公司時,國稅局就很容易會聯想到「虛設行號」的違章行為,進而從嚴審查。
此外,當業者經營的行業類型,是依法需要實際營業空間的「特許行業」(例如殯葬業);或是需要倉儲空間,以擺放貨物的「進出口業務」;或是需要由國稅局實地勘查營業額,以確認是否免用統一發票的「小規模營業」。這些行業,一旦選擇以商務中心或共享辦公室,作為登記地址,也很容易被國稅局認定屬借址行為,因而拒絕給予稅籍登記。
說到底,還是登記名義與實際行為是否相符的問題。不論是以自用住家,或是以商務中心或共享辦公室作為登記地址,現行法規與稽徵實務,主要還是基於防弊的考量,採取較為嚴格的審查態度。當然,制度的好壞,絕對值得徵納雙方坐下來,好好檢討。
這時,P哥馬上回我:「但我們生意人,實在沒有本錢停下來,聽他們抬槓制度的好壞。每天一打開鐵捲門,就是要想辦法增加收入,減少支出。」
我笑著告訴P哥:「別忘記,支出有兩種:一種是費用,另一種則是損失。」
當你只想到要如何減少費用,卻忘記也要避免損失發生時。不論你再怎麼努力賺錢,你的支出還是不會減少。
收入是否增加,是你賺錢的本事。支出是否減少,則是你看待事物的格局。
幾天後,P哥跑來告訴我。他想了想,決定要長期租用一間辦公室,好好衝刺他的事業。
格局,還沒決定他的結局;但絕對可以讓他,好好專注在本業上,管他疫情ABC。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31內容數
你不會一輩子為人打工。人生很長,總會有個裂縫,讓你逮住機會成為一人公司的掌舵者。 ​在新手創業的過程中,你不只需要資金、需要專業能力、需要人才,你還需要有位見過世面的法律顧問,隨時提醒你哪裡有法律風險,特別是稅務風險。因為沒賺到真金白銀還不打緊,但誤觸法網就得不償失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衍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曾經在網路上買到仿冒品嗎?而且,還是從國外進口來台的仿冒品?如果有,以下的故事,就是為你而寫。
3歲小孩可以說話不算話。但生意人在稅局面前,可不容許你說變就變。
你可能聽過,許多中小企業,會透過設立境外公司,從事國際貿易。 你也可能聽過,這幾年,全球各地都興起一股「反避稅」的浪潮。台灣是個海島型國家,必須經由國際貿易的擴張,來帶動國內的經濟成長。 究竟,境外公司還能繼續使用嗎?是每個打算從事國際貿易的中小企業,都應該關注的稅務議題。
賺錢繳稅,虧錢免稅,本是天經地義。但不是每一筆虧損,都可以讓公司少繳點稅。什麼樣的虧損,可以幫公司省錢?是每一位企業經營者,都必須知道的稅務常識。
企業在賺錢年度要繳稅。但在虧錢年度,如果沒有妥善規劃,這些虧損,就會白白浪費掉。而究竟該如何規劃?實務上對於盈虧互抵的限制條件是否合理?值得進一步探究。
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收入。哪些收入會增加公司的所得,因而要繳稅?經常是企業管控稅務風險必要的一環。因為,該繳的稅沒繳,輕則補稅,重則處罰。無論是何者,都得不償失。
你曾經在網路上買到仿冒品嗎?而且,還是從國外進口來台的仿冒品?如果有,以下的故事,就是為你而寫。
3歲小孩可以說話不算話。但生意人在稅局面前,可不容許你說變就變。
你可能聽過,許多中小企業,會透過設立境外公司,從事國際貿易。 你也可能聽過,這幾年,全球各地都興起一股「反避稅」的浪潮。台灣是個海島型國家,必須經由國際貿易的擴張,來帶動國內的經濟成長。 究竟,境外公司還能繼續使用嗎?是每個打算從事國際貿易的中小企業,都應該關注的稅務議題。
賺錢繳稅,虧錢免稅,本是天經地義。但不是每一筆虧損,都可以讓公司少繳點稅。什麼樣的虧損,可以幫公司省錢?是每一位企業經營者,都必須知道的稅務常識。
企業在賺錢年度要繳稅。但在虧錢年度,如果沒有妥善規劃,這些虧損,就會白白浪費掉。而究竟該如何規劃?實務上對於盈虧互抵的限制條件是否合理?值得進一步探究。
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收入。哪些收入會增加公司的所得,因而要繳稅?經常是企業管控稅務風險必要的一環。因為,該繳的稅沒繳,輕則補稅,重則處罰。無論是何者,都得不償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 #什麼人需要成立公司行號?】 ​ -簡單來說,勞務月營業額 4 萬元以上(無實體商品,例如接案做網站、剪片、設計...) ​ -販售商品月營益額 8 萬元以上(如網拍蝦皮)都必須做商業登記。注意!是月營業額,不是淨利。 ​ - 建議不要心存僥倖,所有網路的線上交易,萬能的 #國稅局
Thumbnail
許多創業者居住的地址並非為營業用地址,所以不管是剛創業、資金不多,或是商業模式變動、還沒找到適合的地點時,很多人就會選擇使用「借址登記」的服務。說白一點,就是借用別人的地址登記為營業地址。
Thumbnail
在開店時,選擇設立"公司"或是"行號"對於稅負有很大差異,需要依據自己的需求和營運狀況做出適合的選擇。本文將介紹"公司"和"行號"在稅務方面的差異,並提"組織型態比較表"供參考。
Thumbnail
營業地址是開公司的重要一環。本文探討營業地址的需求與選擇,包含設址在親友家、自家、商務中心的注意事項,租金計算問題,以及租約注意事項。
Thumbnail
當公司支付房租/薪資/執行業務報酬給個人時,需要根據個人的身份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預先扣繳或繳納補充保費。文章分享了三個流程以判斷是否為「居住者」或「非居住者」。若有相關稅務疑問或課程需求,歡迎留言討論!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回答公司付房租要扣繳嗎、要繳補充保費嗎、相關稅費應該由房東負擔還是房客負擔等問題,並且提供判斷三個流程,包括房東的身分、房租金額、以及房租是否含稅等問題。
Thumbnail
創業初期,初創公司或網店都未必有實體辦公室或店鋪需求。但按法例要求,無論是有限公司或無限公司,註冊時都須要提供一個「註冊地址」。而因應業務需要,公司暫定的地址時常亦有變動,創業者時常會對公司註冊地址要求感到困惑。公司註冊地址有何法例要求?更改公司地址 (商業登記 BR 改地址) 又有何程序?
在營運一家公司時,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各種困擾和挑戰,而符合法規是其中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然而,許多企業可能會因為營運地點等原因而陷入困境。這就是為什麼借助「借址登記」成為解決方案的原因之一。這個聰明的選擇可以讓你輕鬆滿足法規要求,從而專注於業務的發展。
Thumbnail
自去年初以來房市熱度不減,甚至可說是越來越熱,加上新青安貸款的助攻,讓許多首購族決定購入心儀的房子來自住,但是,在買房子前是否有仔細注意過,購買的房子使用用途是什麼呢?是住宅,還是事務所?兩者有什麼差別?如果買到辦公室用途的話還可以當住宅使用嗎?
Thumbnail
新竹縣政府稅務局表示,個人利用行動裝置創業模式日趨熱絡,為配合新型態營業活動,並減輕納稅義務人租稅負擔,財政部已放寬以行動裝置創業者之房屋稅,可適用住家用稅率。 該局進一步說明,民眾如果以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創業,並以營利事業負責人本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所有原供住家使用之房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 #什麼人需要成立公司行號?】 ​ -簡單來說,勞務月營業額 4 萬元以上(無實體商品,例如接案做網站、剪片、設計...) ​ -販售商品月營益額 8 萬元以上(如網拍蝦皮)都必須做商業登記。注意!是月營業額,不是淨利。 ​ - 建議不要心存僥倖,所有網路的線上交易,萬能的 #國稅局
Thumbnail
許多創業者居住的地址並非為營業用地址,所以不管是剛創業、資金不多,或是商業模式變動、還沒找到適合的地點時,很多人就會選擇使用「借址登記」的服務。說白一點,就是借用別人的地址登記為營業地址。
Thumbnail
在開店時,選擇設立"公司"或是"行號"對於稅負有很大差異,需要依據自己的需求和營運狀況做出適合的選擇。本文將介紹"公司"和"行號"在稅務方面的差異,並提"組織型態比較表"供參考。
Thumbnail
營業地址是開公司的重要一環。本文探討營業地址的需求與選擇,包含設址在親友家、自家、商務中心的注意事項,租金計算問題,以及租約注意事項。
Thumbnail
當公司支付房租/薪資/執行業務報酬給個人時,需要根據個人的身份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預先扣繳或繳納補充保費。文章分享了三個流程以判斷是否為「居住者」或「非居住者」。若有相關稅務疑問或課程需求,歡迎留言討論!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回答公司付房租要扣繳嗎、要繳補充保費嗎、相關稅費應該由房東負擔還是房客負擔等問題,並且提供判斷三個流程,包括房東的身分、房租金額、以及房租是否含稅等問題。
Thumbnail
創業初期,初創公司或網店都未必有實體辦公室或店鋪需求。但按法例要求,無論是有限公司或無限公司,註冊時都須要提供一個「註冊地址」。而因應業務需要,公司暫定的地址時常亦有變動,創業者時常會對公司註冊地址要求感到困惑。公司註冊地址有何法例要求?更改公司地址 (商業登記 BR 改地址) 又有何程序?
在營運一家公司時,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各種困擾和挑戰,而符合法規是其中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然而,許多企業可能會因為營運地點等原因而陷入困境。這就是為什麼借助「借址登記」成為解決方案的原因之一。這個聰明的選擇可以讓你輕鬆滿足法規要求,從而專注於業務的發展。
Thumbnail
自去年初以來房市熱度不減,甚至可說是越來越熱,加上新青安貸款的助攻,讓許多首購族決定購入心儀的房子來自住,但是,在買房子前是否有仔細注意過,購買的房子使用用途是什麼呢?是住宅,還是事務所?兩者有什麼差別?如果買到辦公室用途的話還可以當住宅使用嗎?
Thumbnail
新竹縣政府稅務局表示,個人利用行動裝置創業模式日趨熱絡,為配合新型態營業活動,並減輕納稅義務人租稅負擔,財政部已放寬以行動裝置創業者之房屋稅,可適用住家用稅率。 該局進一步說明,民眾如果以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創業,並以營利事業負責人本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所有原供住家使用之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