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沃特・布魯格曼:如何研讀關於同性戀的經文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原文

2022/9/4
沃特・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是世界著名的聖經學者,他的聖經研究範疇包括希伯來先知,1961~1986年任教於密蘇里州韋伯斯特格羅夫斯市(Webster Groves)的伊甸神學院(Eden Theological Seminary)。他出生在內布拉斯加州東北部,1974年在聖路易大學(St. Louis University)取得教育博士學位。
聖經說什麼
我們一眼就看得出來,LGBTQ還有跟他們站在一起的人為何對於聖經抱持懷疑態度。畢竟,這項議題最常被引用的兩節經文如下,出自古代以色列的傳統潔淨律:
「你不可與男人同睡交合,像與女人同睡交合一樣,這是可憎的事。」(利18:22)
「如果有人與男人同睡,像與女人同睡一樣,他們二人行了可憎的事,必要把他們處死,他們必須承擔流血的罪責。」(利20:13)
它們就在那裡。沒有辦法繞道而行;沒有模糊空間。此外,還有另一節經文附和,出現在將上帝的聖民排除在外的清單:
「睪丸受傷的,或生殖器被割除的,不可進耶和華的會。」(申23:1)
這節經文顯然涉及自願成為太監以便在外邦宮廷服侍的人。對於追求簡單明瞭的人來說,這些經文很有用。此外,使徒保羅這段出名的經文似乎也相呼應:
「他們用必朽壞的人、飛禽、走獸和昆蟲的形象,取代了永不朽壞的上帝的榮耀。因此,上帝就任憑他們順著心中的私慾去作污穢的事,以致羞辱自己的身體。他們用虛謊取代了上帝的真理,敬拜事奉受造之物,卻不敬拜事奉造物的主。他是永遠可稱頌的,阿們。
因此,上帝就任憑他們放縱可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原來的性的功能,變成違反自然的功能;同樣地,男人也捨棄了女人原來的性功能,彼此慾火攻心,男人與男人作出可恥的事。他們這樣妄為,就在自己身上受到應該受的報應」(羅1:23-27)
保羅沒有徹底表明這段話的用意,但是他想要點出外邦人最冒犯造物者上帝的行為,而他認為失序的性關係是終極的冒犯行為。這項控訴不像利未記傳統的經文那麼清楚,但是確實有呼應那些經文。要解釋這些經文來減輕其嚴重性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有這些最常引用的經文(我們可以稱之為嚴厲的經文),而這些古老傳統所呈現、反映的文化環境跟我們截然不同,那我們要如何理解聖經呢?
首先要意識到,聖經並非用單一聲音來針對任何主題發聲。聖經受到上帝的啟示,各式各樣的人在複雜的聖經裡面都有資格說話,而我們一定要盡其所能去聆聽所有的聲音。
針對性別平等與包容的問題,我們要將以下的經文跟最常引用的經文放在一起來看。我們可以稱之為歡迎的經文。聖經容許截然不同的聲音講出看似跟上述經文相悖的話語。因此,以賽亞書56:3-8的預言詩一向被用來精確反駁申命記23:1的禁令。
「與耶和華聯合的外族人不要說:『耶和華必把我從他的子民中分別出來。』被閹割了的人也不要說:『看哪!我是一棵枯樹。』因為耶和華這樣說:『那些謹守我的安息日,揀選我所喜悅的事,持守我的約、被閹割了的人,在我的殿中和在我的牆內,我要賜給他們有記念,有名號,比有兒女更好;我必賜給他們永遠不能廢掉的名。…因為我的殿必稱為萬族禱告的殿。』主耶和華,就是招聚以色列被趕散的人的,說:『在以色列這些已經被招聚的人以外,我還要招聚別的人歸給他們』」(賽56:3-8)
這段經文盛大歡迎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好讓大家都因著寬宏大量招聚他們的這位上帝而聚在一起。聖殿是給「萬族」的,不是只給遵守潔淨律的人而已。
除了這段經文以外,我們會注意到還有其他的經文傾向於包容所有的人,不問資格、不計掌權者所說的代價。耶穌對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發出歡迎的召喚:
「你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必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應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你們就必得著心靈的安息;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
不問資格,毫無排除。耶穌站在「筋疲力盡」的人那邊。他們也許是搬運重物的下層階級而「筋疲力盡」,或是因為有人使妥拉滿是審判和排除而被妥拉的沉重要求弄得「筋疲力盡」。
耶穌提到祂的「軛」,用祂的簡單要求對比嚴厲的拉比施加在群體身上的沉重要求。耶穌不是反對妥拉,而是反對妥拉的詮釋在祂的時代變得要求太多、限制太多。相較於當時更嚴厲的教導而言,作耶穌門徒的擔子是容易負的。誠然,當時有些拉比使人因為妥拉而精疲力竭,鑽研芝麻綠豆的小事卻漠視旁邊的內容所強調的公義、憐憫和信實(參太23:23)。
保羅的經文(不同於羅馬書第一章的)呼應歡迎所有人而不加以區分的洗禮公式:
「並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作奴僕的或自由人,男的或女的,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體了。」(加3:28)
不分種族,不分階級,也不分性別。「在基督裡」,也就是在教會裡,那些東西都沒有區別。我們都是一體的,而且我們都可以成為一體。保羅對於加拉太教會的朋友失去耐心,因為他們按照嚴厲將人排除在外的妥拉來規範教會。他們也許偏好區分一切,而他的回應是發出撤銷一切區別的歡迎。
我最後引用使徒行傳第十章非凡的敘事。使徒彼得反對吃潔淨律規定為不潔淨的食物;他遵照嚴厲的祭司律法,跟我們在利未記看到的一樣。不過,「有一個聲音」反駁他,而他認為是主的聲音。那聲音三次在彼得嚴厲反對的時候對他說:
「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徒10:15)
這聲音跟古老的潔淨律相悖!彼得從此得以在教會當中進入新的關係。他宣告:
「你們知道,猶太人本來是不准和外國人接近來往的,但上帝已經指示了我,不可把任何人當作凡俗或不潔的。」(徒10:28)
彼得進一步推論:
「我實在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原來在各民族中,凡敬畏他而行義的,都蒙他悅納。」(徒10:34-35)
在彼得的生命跟教會的生命當中,這是非凡的時刻,表明基督掌管之下的社會秩序凌駕古老嚴厲的排除主義所設下的界線。
我認為我引用的經文公平呈現出聖經裡面截然不同的聲音。利未記18:22、20:13、申命記23:1是將人排除在外的命令,以賽亞書56章、馬太福音11:28-30、加拉太書3:28、使徒行傳第10章採取歡迎的態度,要協調二者是不可能的。
要引用其他的經文也可以,不過這些經文具有代表性。聖經留給我們的常是彼此之間呈現極大張力的經文,甚至彼此矛盾。負責任地研讀聖經就是針對這些不搭的經文作出裁定的過程。
聖經對於LGBTQ議題似乎只有「一種聲音」的原因在於宏亮的聲音往往只有引用一套經文,決意漠視立場相反的經文。可是,我們認真讀經的人不能容許這種漠視,所以我們必須把所有的經文放進視線範圍以內。
裁定不搭的經文就是詮釋的工作。我稱之為「解放的工作」,我也盼望能呈現出為何如此。每一次讀經——絕無例外——都是詮釋。無論聽起來有多確定、有多絕對,都沒有「天真」或「客觀」的解讀。
每一個人都參與在詮釋之中,所以我們必須留意自己如何詮釋。以下指出我在詮釋當中學到的五件事情,希望可以幫助我們在文化當中面對性別認同危機的時候負責任地研讀聖經。
1. 所有的詮釋都用詮釋者的生命過濾經文
所有的詮釋都用詮釋者的生命過濾經文。這是免不了的,也是不可能迴避的事情。當然,結果就是一個人只要付出一點努力就可以證明聖經裡面的任何事情。認清過濾的過程對我們來說非常有用。確切來說,我認為我們可以指出,詮釋的時候很可能有三層個人特質在運作。
首先,我們按照自己的既得利益來研讀聖經。有時我們有意識到自己的既得利益,有時則沒有。從聖經的性別議題不難看出這道過程。其次,在我們的既得利益底下,我們透過恐懼的鏡片來研讀聖經。我們的恐懼有時強而有力,即便不承認亦然。第三,在我們的既得利益跟恐懼底下,我認為我們透過傷痛來研讀聖經。我們常常隱藏傷痛不讓別人看見,也不讓自己看見。
我們的既得利益、恐懼、傷痛具有決定性力量,讓我們覺得用來讀經的鏡片是確定的、可靠的。我們假裝自己不是用這種方式讀經,不過盡可能有更多的自我批判意識是有用的。顯然,這件事對於裁定我引用的經文來說是刻不容緩。
我們不難想像,某一套的既得利益、恐懼、傷痛可能會使人樂於堅持我引用的嚴厲的經文。反過來說,我們也不難想像,LGBTQ及其盟友如何運用不同的濾鏡,趨近歡迎的經文
2. 處境在詮釋當中免不了舉足輕重
沒有處境的經文不存在,處境沒有使人以獨特的方式研讀的詮釋者也不存在。因此,利未記的潔淨律反映出社會處境,在高壓底下的群體尋求以明確的方式刻畫出成員身份、目的、界線。
以賽亞書56章的處境是被擄歸回以後面對極度的掙扎,刻畫出以色列復興群體的品格與特質。研讀以賽亞書56章不可能沒有提到立場相反的嚴厲的經文,例如以西結書。使徒行傳跟加拉太書的經文涉及教會學會接受福音的基進恩典,根植於猶太教的基進性對於挪用猶太教豐富遺澤的教會有所影響。
身為詮釋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處境。不過,我們可以針對共同的詮釋性處境說出極為普遍的事情。西方文化(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顯然處於決定性時刻,我們將許多古老悠久的權力和意義模式拋在腦後,看見新的權力和意義模式浮現。不難將我們的時刻視為詩人先知所預示的:
「你們不要懷念先前的事,也不要思念古時的事。看哪!我要作一件新的事;現在它要發生了,難道你們還不知道嗎?」(賽43:18-19)
我們當中的「古時的事」長久以來圍繞著白人男性的權力,心照不宣地強力假設人人都是異性戀,再加上大力強調美國宰制。在我們當中浮現的「新的事」是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性別,舊有的特權與權力地位搖搖欲墜。
我們看得出來目前的政治—文化衝突(下至地方學校的公佈欄)在於抗拒新的、維護舊的,或者反過來歡迎新的、準備好要拋下舊的。
如果以賽亞書的公式稍微有符合西方文化,我們就看得出來歡迎的經文適合我們的「新的事」,嚴厲的經文則辯護舊的事。從許多特定面向看來,我們的文化衝突——以及我們必須作的抉擇——跟上帝即將到來的新事這項重大議題相呼應。
用耶穌的話來說,這種新的到來會在我們當中使「上帝國的到來」變得更近,只不過即將到來的國度永遠不是完全在這裡,只有「伸手可及」,而且我們不可以高估新事的到來。我們詮釋的時候不免處於一般而言因著新舊相爭而受到影響、塑造的處境。
3. 經文並非逐一出現在我們面前
經文並非逐一(ad seriatim)出現在我們面前,始終是循著詮釋的軌道一批一批地出現。因此,正確的說法為我們的許多「教派」是重要的詮釋軌道。軌道上的位置很重要,因為位置限制我們,位置也邀請我們在軌道的處境當中放膽想像。
大致說來,我們並非在真空之中詮釋。反之,我們「有…(指得出名字)的見證人,像雲彩圍繞著我們」(來12:1),我們詮釋的時候有他們同在。
我目前在聯合衛理公會做禮拜,很容易看到衛理公會的詮釋軌道如何帶來美好的影響。衛理公會獨特的方言大致上根植於保羅如何見證上帝的恩典,透過伯拉糾跟後來的亞米念傳遞下來,強調教會群體要以「好行為」來回應上帝的美好。
當然,約翰・衛斯理用睿智的雙手傳遞、塑造這項傳統,我們也可以說這反映出目前普世教會協會的普遍觀點極度強調社會公義。衛理公會信徒的詮釋樂意地、免不了地受到這項充滿活力的傳統影響。
這跟其他教派各種的詮釋軌道沒有不同。我們所處的詮釋軌道既讓人創新也讓人延續。每一個軌道為信徒提供一些詮釋的護欄,讓我們不會跑得太遠,但這也是需要裁定的事情——往往是備受爭議的。
4. 我們處於「他者的危機」
我們目前深陷於他者的危機。我們面對跟自己天差地遠的人,而他們不免會存在於我們當中。我們再也不能在文化「相仿」的同質群體當中過著自己的生活。確切來說,這種新的社會實況由許多原因造成,包括全球貿易、流動性增加、電子通訊、大規模遷移。
因此,我們必須接受「他者」,即使他們打亂了我們藉由相同性來管理生活的簡化主義。我們面對的抉擇相當簡單,不是把他者當成威脅、敵人、競爭對手,就是把他者視為鄰舍。既成事實總是複雜的,但是人類彼此之間的簡單實況沒有那麼複雜。
儘管這件事在我們的時代顯得急迫、劇烈,不過對我們來說並非新的挑戰。聖經不斷證明接受彼此的迫切性。因此,約書亞記的土地協定使以色列跟迦南人對立,雙邊的衝突混雜暴力也走向暴力(士1)。
上帝的聖民奮力保有身份與「潔淨」一向是充滿爭論的問題。在新約裡面,接受「外邦人」的漫長艱辛過程是初代教會的主要關注,也是使徒當中具有決定性的議題。我們在使徒行傳當中可以看到,初代教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準備好要讓非猶太人進入信仰群體。
許多「新的百姓」繼續來到我們當中是目前重要的挑戰。嚴厲的經文歡迎的經文無疑提供肯定或者否定他者的不同立場。「跟我們不像」的人當然包括LGBTQ,他們很容易違背堅持相同一致的古老規範。他們很容易變成「他者」,可是他們跟我們當中的許多「他者」一樣是挑戰。
教會一直在重新決定關於他者的事情,因為我們知道「他者」——我們當中的LBGTQ——不會消失。因此,我們必須接受他們。歡迎的經文的軌道將他們視為鄰舍,歡迎他們來享受群體的資源,邀請他們為群體的共同福祉作出貢獻。無論如何想像,福音的真理都不可能是群體不歡迎LGBTQ這類「他者」。
那個群體裡面沒有次等公民。我們以前必須學會有色人種跟女人不是次等公民。如今時候已經到了,我們必須面對相同的福音,歡迎作為他者的LGBTQ加入信實公義的群體成為一等公民。我們要學會他者不是不能接受的危險,而且他者不用為了完全屬於群體而放棄「他者性」。信仰群體當中的我們跟新舊約的信仰群體一樣,總是受召要作為屬於「我們」的鄰舍來回應他者,即使「我們」屬於「他者」也為了「他者」存在亦然。
5. 不可以把福音跟聖經混在一起
不可以把福音跟聖經混在一起,或是把福音等同於聖經。聖經包含跟上帝的愛、憐憫、公義的好消息相抵觸的各種聲音。因此,「聖經主義」對於教會的信仰來說是可怕的威脅,因為它容許我們的主張跟福音相悖。福音跟聖經不一樣,對於上帝深愛萬民一事毫不含糊。要將聖經跟福音相悖之處——例如嚴厲的經文——視為「超出福音關注的範圍」。
因為:
  我們的詮釋用我們的親身經歷加以過濾,
  我們的處境需要欣然接受上帝的新事,
  我們的詮釋軌道朝向公義和憐憫,
  我們的信仰呼召我們欣然接受他者,
  我們的盼望在於福音的上帝,不在上帝以外,
完全接納LGBTQ是福音在我們的時代下達的明確命令,相反的主張跟上述的福音真理相悖。
這些關於詮釋過程的學習幫助我們在信仰上成長:
  • 我們要小心自己的詮釋傾向主觀;
  • 我們受邀在自己的處境當中領受、歡迎上帝的新事;
  • 我們可以認定自己的詮釋軌道是朝向公義和憐憫的軌道;
  • 我們可以認定「他者」是鄰舍;
  • 我們可以信賴福音對於聖經的批判立場。
將這些詮釋角度全部加起來就是給LGBTQ的信號:歡迎!
歡迎來到社區!歡迎享受群體的禮物!歡迎享受群體的成就!歡迎享受持續解放的詮釋!
9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洵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貝爾哈信仰告白》是1986年南非荷蘭派改革宣道會(Dutch Reformed Mission Church)召開大會時以南非荷蘭語寫成。
《貝爾哈信仰告白》是1986年南非荷蘭派改革宣道會(Dutch Reformed Mission Church)召開大會時以南非荷蘭語寫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週重點:甜食怪松岡昌宏、What's in MABO's Bag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週重點:甜食怪松岡昌宏、What's in MABO's B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