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玻璃變身閃爍寶石 ——專訪藝術家倪苑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張耕佾 圖片提供/倪苑茹、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面對全球性的海洋廢棄物議題,除了從源頭減量或採取淨灘行動,許多藝術家正嘗試將海灘上的垃圾化作創作素材,為海洋廢棄物賦予新生命。擅長金工創作的倪苑茹,便在 2020 年 10 月隨著「島嶼對話 - 臺馬藝術交流」藝術游擊駐村計畫,走進馬祖一個個灣澳,撿拾經過海水打磨後形成光滑表面、俗稱為「海玻璃」的玻璃殘骸,結合金工技藝、拼貼等創作技法,透過海玻璃創作守護大海之母。

raw-image

由海而生的金工創作

「馬祖無時無刻都可以看到海。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奢侈,但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日常。」首次踏上馬祖的倪苑茹,將自己比喻成一張空白的紙張,帶著對海的嚮往與對馬祖的好奇,進駐馬祖南竿津沙聚落,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創作旅程。駐村期間苑茹走訪南竿、北竿、東西莒和東引等島,一邊蒐集海玻璃與海廢素材,一面觀察馬祖的海岸環境。她發現馬祖海玻璃的顏色豐富、型態細緻,而沙灘、礫灘等沙質差異,也影響著玻璃的粗細度。經過約兩週的踏查與蒐集,苑茹回到位於馬祖津沙社區發展協會的半開放工作室,開始設計作品、製作草模,在與居民熱情地交流過程中,完成駐村創作《大海之母的孩子與她的眼淚》。

利用金工首飾創作而成的《大海之母的孩子與她的眼淚》,透過三個章節呈現大海與人類的互動關係。苑茹介紹,第一階段的「初生」表現出海洋原始、純淨的模樣,採用單一材質的黃銅形塑海浪滾動的有機形體。接著在「初生」的金屬元素之上創造出「共生」,揉雜進保麗龍、漁網、塑膠瓶蓋、浮標等海廢垃圾,體現當代社會與海洋的失衡狀態。最後,當人們開始察覺與自然之間的裂縫,作品「再生」開始加入海玻璃等素材,試圖重新找回人與自然的平衡。系列作品在津沙村裡的廢棄漁寮展演,除了展示創作本身,苑茹也取用當地的海沙、漂流木與廢棄籃組,拼湊出她所記錄下的南竿海玻璃地圖、工作坊的縮影以及創作過程的金屬草模,讓馬祖居民一窺藝術家的創作歷程。

raw-image


攜手再尋海玻璃的未來

苑茹認識的馬祖居民,對於海玻璃一點都不陌生,許多人孩提時候都曾有一罐海玻璃。然而苑茹帶來了海玻璃再利用的提案,讓海玻璃不再只是櫥櫃裡的收藏品,而是能與各式物件結合的創作素材。駐村期間苑茹曾舉辦「金繼玻璃首飾工作坊」,分享「永續珠寶」的理念。許多在地居民也受到啟發,像是擅長木工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便曾拿著自製木劍,請教利用海玻璃裝飾的方式;當地開設「露露雜貨行」的手作青年,也發想出結合海玻璃的紐扣、磁鐵或布料裝飾等生活雜貨,持續嘗試將海玻璃融入生活之中。

對於馬祖的想念與推廣海玻璃的熱情,更驅使苑茹在駐村隔年帶著不同計畫再訪馬祖。她曾駐點「西尾半島物產店」,讓遊客開始關心腳下的海廢寶物。之後與夥伴提出「永續島嶼生活提案」,展開一系列的海玻璃拼貼創作,並帶領居民參與公共藝術。「面對島內,希望藉由挖掘當地海洋漁業生態,以海玻璃創作擾動社區對於在地的想像。對外則希望透過社群平台讓更多人認識馬祖。」透過這個提案,苑茹以田野調查與個人感受為基礎創作出傳遞馬祖風情的拼貼掛飾,作品在線上引起本島人對馬祖的興趣;另一方面她也從個人走進公共空間,帶著當地居民走訪不同灣澳、蒐集海玻璃,不僅讓在地人重新認識家鄉,最後也與在地青年們一起為南竿四維村內的一堵牆嵌進璀璨的海玻璃,為村落引入新生氣息。

然而,除了透過自身或集結眾人的創作力量傳遞對海洋的關心,如何在離開馬祖之後延續在地富饒的海玻璃創作能量呢?帶著這樣的提問,苑茹與夥伴提出「嶼你藝啟」文化體驗教育計畫,進到馬祖高中和介壽國中灑下創作的種子。他們規劃了從平面、金繼到立體作品的四週課程,帶領青年認識結合工藝與設計力的海玻璃創作,過程中啟發了島嶼青年的美感與創作視野,更期待透過培力計畫,催生出未來從事海玻璃創作的馬祖新生代。

raw-image

以首飾為海洋發聲

經過兩年的交集,苑茹如觀察觀光復興與藝術創生雙線發展下的馬祖,是一座充滿可塑性的島嶼。在此展開的創作計畫,亦提升她投入海玻璃創作的信心,未來她將以「再生玻璃」的概念為軸,試著將場域從海拉到城市,延伸探討城市空間的廢棄玻璃議題。此外,體認到國內海玻璃創作形式尚侷限於編織首飾創作;相對於歐美將海玻璃與貴金屬結合的商品頗具市場性,臺灣大眾對於回收材質首飾的接受度,亦還有成長空間,苑茹因此積極參與市集與大眾溝通,並開發拼貼畫、金繼或玻璃加工等工作坊,提供民眾接近海玻璃創作的學習管道。「首飾不僅是裝飾身體的物品,也是傳遞訊息的載體。當我們戴在身上,它就像一個小小提醒,讓我們思考海玻璃從何而來。」金工創作者倪苑茹走進國之北境,應用工藝與設計的力量,將海洋廢棄物化作閃爍寶石,打開海廢創作的想像,並將持續以首飾為海洋發聲。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刷著短影片,被推播到一位外國藝術家拍攝自己作畫過程的影片,配音及字幕則是在回答別人問他怕不怕被Ai取代:也許商業性的畫會被取代,但我不是為了別人作畫......etc. 我想我大概也是(所以才能沒對Ai那麼焦慮,只是關注著創作者們被偷圖餵Ai這是不道德的&那些覺得偷人圖產出還以為就是自己的還能暴利賺
Thumbnail
刷著短影片,被推播到一位外國藝術家拍攝自己作畫過程的影片,配音及字幕則是在回答別人問他怕不怕被Ai取代:也許商業性的畫會被取代,但我不是為了別人作畫......etc. 我想我大概也是(所以才能沒對Ai那麼焦慮,只是關注著創作者們被偷圖餵Ai這是不道德的&那些覺得偷人圖產出還以為就是自己的還能暴利賺
Thumbnail
馬祖戰地政務解除後,從戰地前線到觀光旅遊業,多數行業以觀光業為主,在同質化的就業機會中,逐漸有年輕人返鄉,透過創業當起老闆娘,發展新的可能,露露雜貨行的老闆娘林晏如憑藉一股衝動將老屋翻修成溫馨的風格小店,在偏遠的南竿四維村販售飲品、簡餐、二手衣物,從2020年3月一周兩天迎接起島內外的有緣之客。
Thumbnail
馬祖戰地政務解除後,從戰地前線到觀光旅遊業,多數行業以觀光業為主,在同質化的就業機會中,逐漸有年輕人返鄉,透過創業當起老闆娘,發展新的可能,露露雜貨行的老闆娘林晏如憑藉一股衝動將老屋翻修成溫馨的風格小店,在偏遠的南竿四維村販售飲品、簡餐、二手衣物,從2020年3月一周兩天迎接起島內外的有緣之客。
Thumbnail
2021 年秋天,藝術家尹子潔獲選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島嶼對話 - 臺馬藝術交流」藝術游擊駐村計畫。兩個月的駐村時光,她漸漸融入馬祖的生活並與當地居民建立友誼,與此同時,她也透過藝術家單純且無預設立場的視角從外部凝視島嶼,最後在津沙公園攝影學會空間呈現個展「據點房間」,以獨特的「觀念藝術」試圖翻轉島
Thumbnail
2021 年秋天,藝術家尹子潔獲選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島嶼對話 - 臺馬藝術交流」藝術游擊駐村計畫。兩個月的駐村時光,她漸漸融入馬祖的生活並與當地居民建立友誼,與此同時,她也透過藝術家單純且無預設立場的視角從外部凝視島嶼,最後在津沙公園攝影學會空間呈現個展「據點房間」,以獨特的「觀念藝術」試圖翻轉島
Thumbnail
面對全球性的海洋廢棄物議題,除了從源頭減量或採取淨灘行動,許多藝術家正嘗試將海灘上的垃圾化作創作素材,為海洋廢棄物賦予新生命。擅長金工創作的倪苑茹,,走進馬祖一個個灣澳,撿拾經過海水打磨後形成光滑表面、俗稱為「海玻璃」的玻璃殘骸,結合金工技藝、拼貼等創作技法,透過海玻璃創作守護大海之母。
Thumbnail
面對全球性的海洋廢棄物議題,除了從源頭減量或採取淨灘行動,許多藝術家正嘗試將海灘上的垃圾化作創作素材,為海洋廢棄物賦予新生命。擅長金工創作的倪苑茹,,走進馬祖一個個灣澳,撿拾經過海水打磨後形成光滑表面、俗稱為「海玻璃」的玻璃殘骸,結合金工技藝、拼貼等創作技法,透過海玻璃創作守護大海之母。
Thumbnail
三十多年前,在一座海島的度假村裡,深夜裡我睡不著,和父親一起去看電影。當時年幼的我還不知道,男女主角在電影開頭坐在一起捏陶的那一幕,將會成為未來數十年人們心目中的經典畫面。 那是我對於陶藝的最初印象。
Thumbnail
三十多年前,在一座海島的度假村裡,深夜裡我睡不著,和父親一起去看電影。當時年幼的我還不知道,男女主角在電影開頭坐在一起捏陶的那一幕,將會成為未來數十年人們心目中的經典畫面。 那是我對於陶藝的最初印象。
Thumbnail
陶器皿作為一種載體,傳達了千年以前先民的生活剪影,而在今日的工作坊,我們也讓來自各地的學員,透過舊城自然環境與人文建築的紋理採集,讓這座城市的生活記憶以不同的形式被紀錄下來。
Thumbnail
陶器皿作為一種載體,傳達了千年以前先民的生活剪影,而在今日的工作坊,我們也讓來自各地的學員,透過舊城自然環境與人文建築的紋理採集,讓這座城市的生活記憶以不同的形式被紀錄下來。
Thumbnail
踏上小島的日子 待船在靠岸時看見熟悉的面孔 那種感覺真好 雖然回到島上後 看見的建築及海似乎沒有什麼改變 但是日子距上次回來已經多久了 來到坤坵沙灘遊客的必訪之地 但是我卻發現 經過了一年的大海洗禮 看見尤如藝術的自然景觀 這已經是變成了 我認定西莒的一項特別的特色 時間已經下午
Thumbnail
踏上小島的日子 待船在靠岸時看見熟悉的面孔 那種感覺真好 雖然回到島上後 看見的建築及海似乎沒有什麼改變 但是日子距上次回來已經多久了 來到坤坵沙灘遊客的必訪之地 但是我卻發現 經過了一年的大海洗禮 看見尤如藝術的自然景觀 這已經是變成了 我認定西莒的一項特別的特色 時間已經下午
Thumbnail
 現在幾乎很少人在修理東西了。 在我們好好把東西用壞之前,新的產品琳琅滿目從眼前一直劃過,來不及捕捉。我們習慣追趕,對擁有無感。也是因為這樣,被精心修復的,帶有時間痕跡的事物特別珍貴。
Thumbnail
 現在幾乎很少人在修理東西了。 在我們好好把東西用壞之前,新的產品琳琅滿目從眼前一直劃過,來不及捕捉。我們習慣追趕,對擁有無感。也是因為這樣,被精心修復的,帶有時間痕跡的事物特別珍貴。
Thumbnail
2020的作品放了快一年 重新再檢視後 挑出某些作品 是自己風格以外的作品也就是說平常不會發表的作品 昨天心裡有感 想來發篇文章 就像是我在 攝影從心開始 那一篇一樣的感覺 我時常覺得 攝影就是生活的一小部份縮影 一張作品只是某個時間和空間的瞬間而已 但是卻能讓人想起很多事 紀錄
Thumbnail
2020的作品放了快一年 重新再檢視後 挑出某些作品 是自己風格以外的作品也就是說平常不會發表的作品 昨天心裡有感 想來發篇文章 就像是我在 攝影從心開始 那一篇一樣的感覺 我時常覺得 攝影就是生活的一小部份縮影 一張作品只是某個時間和空間的瞬間而已 但是卻能讓人想起很多事 紀錄
Thumbnail
燈黃夕下半懸日 漁人獨釣無此景 引燈未燃知其處 知朋與吾日將斜 (日黃西下 岳峙 KARMA PEMA DORJEE 噶瑪 蓮花 金剛) 夕陽就要西下 太陽就像是一盞黃色的燈一樣 懸在海面上就快不見了 釣魚的人也看見了 但是並不以為意 燈塔尚未被點燃 因為天還沒有黑呢 還看得見燈塔
Thumbnail
燈黃夕下半懸日 漁人獨釣無此景 引燈未燃知其處 知朋與吾日將斜 (日黃西下 岳峙 KARMA PEMA DORJEE 噶瑪 蓮花 金剛) 夕陽就要西下 太陽就像是一盞黃色的燈一樣 懸在海面上就快不見了 釣魚的人也看見了 但是並不以為意 燈塔尚未被點燃 因為天還沒有黑呢 還看得見燈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