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稻香到樹林——談吳晟的植物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8年2月甫出版的《印刻生活文學誌》,一口氣刊登了吳晟八首樹詩,烏心石、毛柿、櫸木、黃連木、樟樹、台灣肖楠、台灣土肉桂、月橘,都是台灣原生種,詩作〈烏心石〉從材質細密堅固、適合做成砧板的特性寫起,進而感嘆在外來種盛行等因素下,原生種越來越不易見到,消失的其實不只是植物與生態平衡,文化也一點一滴在流失。

「根植於生活」一直是吳晟作品的一大特色,詩人透過植物書寫,傳達他對環境與生態的關心及觀察,而吳晟的植物詩可說是與台灣社會變遷緊密結合,早在1985年出版的詩集《吾鄉印象》,就有一輯「植物篇」,收錄了〈水稻〉、〈含羞草〉、〈秋收之後〉、〈木麻黃〉、〈牽牛花〉、〈野草〉、〈檳榔樹〉、〈月橘〉、〈過程〉、〈早安〉十首詩作。〈水稻〉描摹農民揮灑汗水的辛勞,在田裡扎根、吸取陽光的水稻,就像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過程〉分成秧、陽、仰、漾四節,刻畫農民年復一年,從插秧到收割的心情;〈秋收之後〉是農民收成後的短暫休憩,不需要刻意經營,稻田自然有野花野草冒出頭,這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能量,更是台灣人韌命的隱喻。

〈含羞草〉和〈月橘〉兩詩見證了威權統治時代,〈含羞草〉藉由含羞草一聽見聲響、一被觸摸,就會收起葉片的特性,代表人民對政府高壓統治的畏懼,但含羞草摺起自己的同時,會豎起細細的刺自我防衛,因此含羞草看似微弱,仍有一股抗衡的力量;〈月橘〉則以主人修剪與移植月橘,表徵統治者對自由的掌控,然而,主人終究只剪除了外部的枝葉,深埋在土裡的根因而得以「艱苦的伸展」、「緊密的交結」,象徵人民集結的抵抗。

〈木麻黃〉與〈牽牛花〉記錄下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更迭,在工業發展的同時,環境汙染的問題隨之而起,〈木麻黃〉寫道:「城市的工廠、工廠的煙囪、煙囪的煤灰/隨著一陣一陣吹來的風/瀰漫吾鄉人們的臉上」,詩末,日漸消瘦、日益稀少的木麻黃,就象徵著文明對自然的衝擊。〈牽牛花〉裡,透過牽牛花的眼睛帶領大家看見,孩子們不再在日光與月光下奔跑,轉而守在電視機前,年輕人從耕種轉為到工廠上班,這些改變就連牽牛花也不禁擔憂起來,自己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

對生態的憂心忡忡亦表現在1999年寫下的〈馬鞍藤〉,滿載開發欲望的怪手,無情地挖過西海岸,動物、植物頓時都失去生機,被機械截斷的馬鞍藤「掙扎伸出細軟的不定根/抓住,隨時可能崩去的島嶼」,面對逆境仍努力「延展綠色藤蔓」、「綻放紫色小花」,象徵著自然界強韌的生命力,以及對抗環境汙染的微小力量。

植物詩作不只可見吳晟捍衛環境生態的信念,亦可窺見他的人生觀,面對1970年代的留學潮與移民潮,吳晟同樣以植物來闡明立場,他在〈草坪〉一詩疾呼:「別人的草坪/再怎麼美麗,還是別人的草坪」,提醒大家不要陷入外國就是好的迷思,在台灣一樣可以開墾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草地。這份對家鄉的愛與認同,在最新一冊詩集《他還年輕》同樣可見,〈菜瓜棚〉一方面以炎熱的秋季、運轉不停的冷氣機,突顯全球暖化與溫室效應的問題,另一方面,蔭涼的菜瓜棚正是家的象徵,自己的家就是最舒適的地方。《他還年輕》詩集書腰寫著:「每一片落葉,輕輕鬆手/都是為了讓位給新生」,落葉看似死亡,卻也是新生命的起點,詩作〈森林墓園〉進一步提出以樹取代墳墓的思維,植物在泥土的滋養裡成長,最後又回歸到泥土,人自然也能落葉歸根。

——發表於《吹鼓吹詩論壇》第35號(2018年12月)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桂媚的沙龍
18會員
43內容數
愛詩人曾發表的書評、詩評、文學評論與其他。
李桂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03
深耕囡仔歌的創作者康原一口氣推出《逗陣來唱囡仔歌》第6冊、第7冊, 囡仔歌藉由押韻、疊字等形式,讓作品易記、易讀,除了音韻節奏的表現,仔細觀察《逗陣來唱囡仔歌》6、7的文字風格,可以發現,雖然每首詩都僅有三行,但詩人巧妙透過鏡頭的推移,帶來場景的變化、由遠而近的聚焦,以及外在環境到內在世界的轉換。
Thumbnail
2023/02/03
深耕囡仔歌的創作者康原一口氣推出《逗陣來唱囡仔歌》第6冊、第7冊, 囡仔歌藉由押韻、疊字等形式,讓作品易記、易讀,除了音韻節奏的表現,仔細觀察《逗陣來唱囡仔歌》6、7的文字風格,可以發現,雖然每首詩都僅有三行,但詩人巧妙透過鏡頭的推移,帶來場景的變化、由遠而近的聚焦,以及外在環境到內在世界的轉換。
Thumbnail
2023/01/27
陳謙的散文詩〈水族箱〉名為「水族箱」,內容也由無數個水族箱構成,詩作一開始寫道:「馬路是條壯闊的江河,鎮日,車輛魚貫游著。」詩人將馬路形容為江河,將穿梭其間的車輛比擬為游動的魚,一條馬路就像一個大型水族箱......
Thumbnail
2023/01/27
陳謙的散文詩〈水族箱〉名為「水族箱」,內容也由無數個水族箱構成,詩作一開始寫道:「馬路是條壯闊的江河,鎮日,車輛魚貫游著。」詩人將馬路形容為江河,將穿梭其間的車輛比擬為游動的魚,一條馬路就像一個大型水族箱......
Thumbnail
2023/01/20
孟樊2020年7月8日在聯合副刊發表散文詩〈在蒙馬特──用楊澤韻〉,副標題「用楊澤韻」,揭示了詩作致敬對象為楊澤,其實早在詩集《我的音樂盒》,就可見到「用商禽韻」、「用蘇紹連《隱形或者變形》韻」的散文詩作品,可見詩人系列經營之企圖。
Thumbnail
2023/01/20
孟樊2020年7月8日在聯合副刊發表散文詩〈在蒙馬特──用楊澤韻〉,副標題「用楊澤韻」,揭示了詩作致敬對象為楊澤,其實早在詩集《我的音樂盒》,就可見到「用商禽韻」、「用蘇紹連《隱形或者變形》韻」的散文詩作品,可見詩人系列經營之企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sia5,白雲深處有人家ka。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hua。 杜牧短小簡約的七言絕句,乃賞楓的千古第一名詩! 這首詩有四個地方可以推敲,探討。 深處或生處!深sim, 生sing/sinn, 在音韻上常有混淆混用!不排除是發音造成的字變,當然用
Thumbnail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sia5,白雲深處有人家ka。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hua。 杜牧短小簡約的七言絕句,乃賞楓的千古第一名詩! 這首詩有四個地方可以推敲,探討。 深處或生處!深sim, 生sing/sinn, 在音韻上常有混淆混用!不排除是發音造成的字變,當然用
Thumbnail
捻花微笑中,書寫著詩意與情感,融合日常生活與細膩觀察的小品,從孤挺花、油桐花、荷花和百子蓮的開放,表達作者的感悟。山居庭院,晚到的孤挺花盛開,璀璨一片。山間蹤影,凝視油桐花,享受新鮮桂竹筍佳餚。種植荷花,見證其生長,體會創作的艱難,以荷香為靈感作青花小品,端午佳節,百子蓮開花,決定斷捨離,回歸初心。
Thumbnail
捻花微笑中,書寫著詩意與情感,融合日常生活與細膩觀察的小品,從孤挺花、油桐花、荷花和百子蓮的開放,表達作者的感悟。山居庭院,晚到的孤挺花盛開,璀璨一片。山間蹤影,凝視油桐花,享受新鮮桂竹筍佳餚。種植荷花,見證其生長,體會創作的艱難,以荷香為靈感作青花小品,端午佳節,百子蓮開花,決定斷捨離,回歸初心。
Thumbnail
葫蘆科植物在生活中有許多重要的經濟物種,像是西瓜、冬瓜、金瓜、絲瓜、苦瓜、佛手瓜等等都是此家族中重要成員。紅紐子屬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的熱帶地區。家族成員僅有4種,台灣僅見一種-天花。廣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從西非到澳大利亞,台灣分布低至中海拔地區山地,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攀緣或蔓生。
Thumbnail
葫蘆科植物在生活中有許多重要的經濟物種,像是西瓜、冬瓜、金瓜、絲瓜、苦瓜、佛手瓜等等都是此家族中重要成員。紅紐子屬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的熱帶地區。家族成員僅有4種,台灣僅見一種-天花。廣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從西非到澳大利亞,台灣分布低至中海拔地區山地,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攀緣或蔓生。
Thumbnail
認識野花草、適度採集、玩耍、料理運用,對我而言,是認識生活的土地,找回與自然連結的方式。
Thumbnail
認識野花草、適度採集、玩耍、料理運用,對我而言,是認識生活的土地,找回與自然連結的方式。
Thumbnail
2018年2月甫出版的《印刻生活文學誌》,一口氣刊登了吳晟八首樹詩,烏心石、毛柿、櫸木、黃連木、樟樹、台灣肖楠、台灣土肉桂、月橘,都是台灣原生種。
Thumbnail
2018年2月甫出版的《印刻生活文學誌》,一口氣刊登了吳晟八首樹詩,烏心石、毛柿、櫸木、黃連木、樟樹、台灣肖楠、台灣土肉桂、月橘,都是台灣原生種。
Thumbnail
41 秤星樹 青梅竹馬是兒時的神話 便利貼是初愛的留言 唯美的國度留給 秤星樹 春季還開不開花 明信片要寄去未來式 42 積雪草 南方有雪國的智慧 家燈點起晚間的溫暖 積雪草用時間變出稻草人 春泥不是無情物 知了,不知冬雪的寂靜 43 梧桐 相思令人容易頭痛 沒有胃口的清晨 說起梧桐的故事
Thumbnail
41 秤星樹 青梅竹馬是兒時的神話 便利貼是初愛的留言 唯美的國度留給 秤星樹 春季還開不開花 明信片要寄去未來式 42 積雪草 南方有雪國的智慧 家燈點起晚間的溫暖 積雪草用時間變出稻草人 春泥不是無情物 知了,不知冬雪的寂靜 43 梧桐 相思令人容易頭痛 沒有胃口的清晨 說起梧桐的故事
Thumbnail
11 五味子 漫步夏日的味道 節奏敲響文字 大地之母的雙手 為日子打了中國結 五味子,心連心 。 12 山楂餅 撞見長安 洛陽紙難求 一首詩洩千里 山楂餅的回音 流連於宣紙 。 13牛黃 踏過青草的輕鬆 光的脈絡來自牛黃 情願獻給最初的生命 縫補不完美拼圖 回到森林原始的幽靜 。 。
Thumbnail
11 五味子 漫步夏日的味道 節奏敲響文字 大地之母的雙手 為日子打了中國結 五味子,心連心 。 12 山楂餅 撞見長安 洛陽紙難求 一首詩洩千里 山楂餅的回音 流連於宣紙 。 13牛黃 踏過青草的輕鬆 光的脈絡來自牛黃 情願獻給最初的生命 縫補不完美拼圖 回到森林原始的幽靜 。 。
Thumbnail
19世紀,西方社會著迷水彩畫使用的潔白透亮的「米紙」,書寫、繪畫、或用作中國畫作外銷的包裝襯墊。人們對於如此細緻質地的紙著迷,一心想知道來自何方神聖。1849、1850年,英國駐廈門領事館陸續寄送標本、枝葉回英國皇家植物園,並描述來自「Formosa」。1852年由邱園首任園長威廉.胡克正式發表..
Thumbnail
19世紀,西方社會著迷水彩畫使用的潔白透亮的「米紙」,書寫、繪畫、或用作中國畫作外銷的包裝襯墊。人們對於如此細緻質地的紙著迷,一心想知道來自何方神聖。1849、1850年,英國駐廈門領事館陸續寄送標本、枝葉回英國皇家植物園,並描述來自「Formosa」。1852年由邱園首任園長威廉.胡克正式發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