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痛過所以慈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因為痛過所以慈悲


raw-image

「忍慈二者,不惜離分」,《廿字真經》的經文。只有真正走過娑婆人間世,切實感受過人間的苦痛,「感同身受」才可能是真心的共情,而非空口的虛言。

婚前聽到〈結婚進行曲〉響起,腦海浮現的畫面總是浪漫的婚禮,美麗的新娘,挽著心愛的新郎。等到經歷了婚姻生活的洗禮,再次聽到婚禮的前奏曲,看見身穿白紗的新嫁娘,再無幸福感,嘴上雖然不敢說,心裡想的卻是「可憐」。

為人母之前,看見大腹便便的孕婦,也是一廂情願地想像母性光輝的放射。等到自己嚴重孕吐,即使吊了點滴都還會吐出血絲,再看孕婦,完全就是兩樣情了。

在加護病房待過,也曾全身插管,只覺生不如死。爾後進到加護病房,看著插管的親屬,真覺得「長命百歲」不是祝福,而是咒詛。

妹妹有次說起一個客戶的親戚,意外受傷後頸椎以下全身癱瘓,每次親友前去探望--說到這裡,妹妹停下來問我:「姊,妳猜病人會說什麼?」

這個問題對我這個待過加護病房的人實在太容易了。我不加思索就說:「讓我死吧!」

妹妹看著我,無言地點了點頭。

人間有些苦難只要嘗過,對人就會多一點體恤吧。


raw-image


母親是遺腹子,重男輕女的外婆把大半的重擔壓在她的肩膀,成全偏疼的舅舅。出生寒微,一路扛著生計與貧困奮戰,而後嫁給同樣清貧的父親,繼續與貧困戰鬥。她曾為求財信教,從此陷入宗教迷狂;然而母親始終保有她的善良。

丈夫還是男朋友時,經常來家。母親不曾問過他的家庭背景,只知道他還在求學,從穿著直覺判斷他的家境困窮。有一天母親終於開口,要已經有工作收入的女兒去買條像樣的長褲。他經常穿的那條實在垮得太不像樣了。

我聽了忍不住直笑。媽媽呀,人家的家境比我們好,不勞我們費心。他只是貪舒適,鬆垮的舊褲子難看歸難看,可卻舒服,對他來說,這可比體面重要多啦。

母親聽完之後露出安心的笑。我沒再說什麼,可對母親不嫌貧愛富卻肅然起敬。

高三那年的導師課上得精彩無比。論教學,她是我高中三年最難忘的好老師之一;論教誨,她卻是以負面示現,提醒我在教學現場千萬不要太勢利。

我一路吊車尾的成績,還有經常在週記出現的大片空白,給她的印象極其惡劣。她偶而在我週記上回應兩句,通常是責備,我認定是咎由自取,依然一心一意地仰慕她。直到有一回考完平時考,她讓大家排隊個別發問。排在我前面的就是成績頂尖的班長,我看著老師滿面笑容。解答既畢,班長離開,她發現是我,隨即拉下臉來。表情轉換之快,真教人歎為觀止。她滿不情願地草草答過之後,我頹然回到座位,整顆心都在淌血。

高中畢業後回母校申請材料,意外在輔導室外面的長廊遇見高三導師。這回是她滿臉堆笑,主動趨前打招呼,開口第一句就是「沒想到妳這麼厲害,考得上台師大……」

更早的小一小二,級任老師也是我的資糧。

班長成績普通,班上同學都說班長家裡很有錢,班長的位子是家長送禮換來的。我不知傳言是真是假,但班長有老師撐腰,午休時拿著小玩意抽打亂動的同學倒是真的。我曾因為腹痛難忍,終於鼓起勇氣跑去報告老師想上廁所,老師當時坐在黑板一旁忙著做她的手工珠包,聽到我怯怯的請求,先是賞了我一個巴掌,這才冷冷地說:「去!」

學生時代受過的罪,我牢牢記住了,不是想報復,而是生怕自己重蹈覆轍。可有時作過了頭,不免鬧笑話。我曾誤判一個學生家境清貧,偏偏那孩子又特別乖巧,當老師的自然對他特別關心。二十年過去,學生要結婚了,送來喜帖之外,還帶了家族照片,這才知道是誤會一場。

照片裡居然出現小兒的老師。我忙問那是誰?他說是親妹妹。學生很驚訝:她正好教到老師的小孩?老師沒發現我們長得很像?

我不敢告訴他:妹妹出國留學的經歷讓我認定她家境優渥,親愛的寶貝,老師一直以為你出身寒微,心疼得很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5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命主面對媽媽的疾病困境,以及信仰對他帶來的安慰和力量。文章除了有生活故事之外,還牽扯到一些宗教和神祕力量的相關話題。命主在媽媽的病魔中,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和支持,也逐漸從一個無目標的浪子,成長為一個修道居士。整個過程充滿著感動和感慨,讓人們深思家庭、信仰和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命主面對媽媽的疾病困境,以及信仰對他帶來的安慰和力量。文章除了有生活故事之外,還牽扯到一些宗教和神祕力量的相關話題。命主在媽媽的病魔中,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和支持,也逐漸從一個無目標的浪子,成長為一個修道居士。整個過程充滿著感動和感慨,讓人們深思家庭、信仰和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台語有一句話「好心予雷唚」(好心被雷劈),也就是好心沒好報的意思。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呢?今天這個小故事,就是這樣的例子。 小夫出生後沒多久,就被送到大姑媽那裡撫養,一直到上小學才回到自己父母親身邊。大姑媽對於小夫來說,似乎比自己的母親還要親。逢年過節,小夫總會帶點小禮
Thumbnail
台語有一句話「好心予雷唚」(好心被雷劈),也就是好心沒好報的意思。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呢?今天這個小故事,就是這樣的例子。 小夫出生後沒多久,就被送到大姑媽那裡撫養,一直到上小學才回到自己父母親身邊。大姑媽對於小夫來說,似乎比自己的母親還要親。逢年過節,小夫總會帶點小禮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個人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剛開始接觸精舍是因為老公家中的倒房還有兩位嬰靈菩薩,一直干擾我和家中成員。去精舍請示後,我曾經非常心不甘情不願地誦過幾部經,因為覺得先生有其他的兄弟為何不幫忙?反倒是我來承擔,所以越誦越煩,就不想誦經了,直到老公家中倒房和兩位嬰靈......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個人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剛開始接觸精舍是因為老公家中的倒房還有兩位嬰靈菩薩,一直干擾我和家中成員。去精舍請示後,我曾經非常心不甘情不願地誦過幾部經,因為覺得先生有其他的兄弟為何不幫忙?反倒是我來承擔,所以越誦越煩,就不想誦經了,直到老公家中倒房和兩位嬰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