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越南超有感!出發前你要了解的10件事

外派越南超有感!出發前你要了解的10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前言

瑪莎曾在北越交換念書1年,在南越工作4年多,從在學時期經常被問及越南留學的問題,到現在變成經常找我了解越南外派的狀況。今年回台灣,有機會跟較多的朋友相談。這才發現原來朋友們都認為外派很好賺。

仔細回想起來,自己確實除了埋怨工作做不完、壓力山大、外派修羅場以外,就不曾多形容外派生活的樣貌如何。隨著畢業季來臨,這次受邀回母校分享海外職涯的心得,同時也藉著本企劃的進行,針對想了解外派越南或是不確定是否外派的朋友們,書寫這篇文章。用幾分鐘的閱讀時間,讓你快速掌握我們外派人的工作和生活實況。

關於外派越南,你要了解的10件事

薪資待遇平均x1.2~1.6倍

江湖謠傳一句話「外派工作沒有50K不要去」,早已過時。瑪莎2017年畢業時,頂著越南語流利級證書、越南留學經驗、駐越外交單位實習的「三大光環」求職,自以為無往不利,結果也兩度遇到30K的外派Offer。(彼時,新南向政策還是媒體新寵兒,而2017年大學新鮮人的國內平均起薪是2.8萬(參考資料)。

在外派圈打滾了幾年,得出的外派薪資待遇總結大約是國內1.2-1.6倍漲幅。不過等你進到外派後的第2~3份工作,就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和過往成就來談判薪資。每換一份工作從20-40%的漲幅都屬正常範圍。不過台幹多是責任制,薪資不另算加班費,因此換算時薪也是重要參考點。

工時增加x1.1~1.5倍

外派中國和東南亞一般都是上周一到周六班。台商針對台幹,有一年3-6次的返台特休,一次放7-9天。這段時間用來返台探親或是安排國外旅遊都很方便。

以一年放4次返台假期(含春節),加上稀少的越南國定假日。外派越南全年上班日達269天,對比台灣上班日247天,外派多了22天。單以上班日來看,工作天數就增加了將近一個月。

此外,大部分外派都是投入製造業,俗稱的工廠台幹作為管理職,都是責任制。我就曾在一間剛建廠的公司服務,長達三個月的工時每天都10+小時。這雖然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外派台人來說每天加班3小時都是家常便飯。如果以周一到週五加班3小時,全年加班工時就是增加100天。加班總天數100天加上周休一日的22天週六上班日,粗估計算,外派越南增加的工時以1.5倍。

外派月花只,000,最慢2年存到一桶金

外派職缺通常由公司提供住宿、三餐和交通,連洗衣打掃等家務都有專人處理。每個月的生活開支除了生活用品以外,就是每周日去市區放風、吃大餐。根據全球物價指數調查網Numbeo的比較數據顯示,東南亞的物價低廉大約達到30~45%。例如,將台北市與胡志明市的物價相比,胡志明市的雜貨物價低廉46.02%。

不買奢侈品、不花天酒地的單身外派人員生活月開支台幣$3,000元足矣。以瑪莎非單身的外派越南生活開支,加上約會、出遊,每月平均生活開支大概是台幣$6,000元。假設我們再將保險一項列入計算(平均$3,000/月),相較於台灣2021年的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23,262(資料出處),外派人員的每月消費支出可以節省40~75%。

綜合以上薪資漲幅、物價和每月消費支出等數據,假設你在台灣的工作薪水是30K,外派薪水用1.5倍漲幅計算,加上年終、獎金等等,年薪約60萬。外派所得扣除每年消費,最慢2年可以存到一桶金絕對不是問題。

但是我認為,在達成財務目標以外,也要關心自己的工時和身心健康。瑪莎畢業即外派,但是辛苦賺來的錢最後都花在醫療費和補償性的過度消費,結果3年才存到一桶金。因此,關注自己的工時、時薪、身心健康,和財產淨值、生涯規劃才是聰明外派的關鍵。

一起運動放鬆身心!跟上台灣球后戴資穎、金牌麟洋配的腳步!相約在越南平陽打羽球!

職業修羅場,邊練功邊越級打怪

聊完大家最關心的外派人財務狀況,來聊聊外派職場。外派職缺離不開管理職,不管是現場人員或是辦公室人員都要帶人,少則三五人、多則百千人。即使你是畢業新鮮人,外派工作都需要你快速上手大小事,同時帶動本地團隊發揮團隊效果。

當你空降越南後,很快會發現公司內的越南老骨頭或中國幹部們都在等著看你如何用實力說話。如果沒有能使人信服的軟實力或是硬技能,即使掛著主管職,依舊沒有人會鳥你。事實上,很多職場小白都會在這裡栽跟頭。但是回過頭來看,這樣一份千錘百鍊的工作,也是使人點滿最多技能和最快打開職場視野的經驗。想要接受挑戰嗎?這裡就是一個讓你邊練功邊越級打怪的修羅場。

當地人管理,要因地制宜

說到管理職,許多人最困擾的就是如何讓這些不同國籍的人願意「乖乖」聽你的話。在台灣職場都是老闆說話的份兒,可是到越南職場千萬別這麼做。越南作為共產國家,勞工的意識非常強悍。早在面試時就會直說自己要求的待遇、年終或是工時,不給就拉倒。明訂五點下班,16:30大家的工作都已經收尾完成。隨意占他們的便宜,保證隔天就見不到人影。

那麼,該如何讓大家可以好好配合呢?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和你的工作夥伴們一起打哈哈、聚餐喝酒或是到家裡拜訪都是好主意。把他們當共同合作打拼的夥伴,而不是可以任意打罵欺壓的下屬,是外派台人的長年心得。至於,如何讓這個浪漫又容易流於懶散的民族跟你一起拚出老闆要的超高績效?全看你的手腕和本事了。

廠住不分離,隨叫要隨到

上面提到公司包吃住,這是一個福利,同時也是一個不利。即使越南法規規定不能住工廠,但是台灣和中國公司都還是安排廠住合一。目前多數台幹都是住工廠內的宿舍,上下班只用3分鐘。你的老闆或主管們如果是喜歡濫用責任制的人,即使你周末遠在60公里外的市區放風,也會一通電話要你立馬趕回公司顧機器。然而,我認為比起下班後還要隨叫隨到的困擾,企業主們更應該關注廠住不分的政策對員工可能帶來的工安事故風險。

此外,為了尋求低廉的土地成本,許多公司都往偏遠地區設廠。外幹多的公司會派遣交通車,每周日載台幹們到市中心採買、逛逛。而台灣人怕事的個性也反映在少數公司較為極端的作法,我就曾經待過下班後外出需要高層簽外出單、解釋理由才能放人的公司。這樣的政策原意是為了減少員工在外趴趴走出事的機率。對員工來說,遇上意外事故能有公司資源輔助是多一層保障。然而我認為,比起容易讓人產生疑慮的消極預防措施,更應該正視、加強外派人員的生活宣導,讓外派人員遇到問題知道解決方法,這樣的做法更為全面。同時,外派人也要自重,不要造成公司多餘的困擾。

不會越南語,也可以外派

過去在104人力銀行的資料統計中,台人外派中國的第四名原因是「沒有語言隔閡」。相對於東協五國各自擁有自己的語言,很多人擔心不懂語言沒辦法在當地工作。然而實務上,許多人是越語零基礎就外派,公司設立企業內訓的外語課程也寥寥可數,大家都是邊工作邊學外語。

瑪莎就有一位同事完全不會英文,越南語也只會說「吃飯」、「謝謝」、「回公司」這三句,但他已經駐守越南達10年之久,屹立不搖。究其原因,一是對於公司選任外派人員的首要條件是專業能力、跨文化適應力和家庭因素。;二是台資公司習慣聘用當地中越翻譯人員作為溝通橋梁。;三是在越華人的數量已經足以形成一個龐大社交圈。

遺憾的是,語言隔閡依舊會讓人產生在工作和生活掌控度低落的感受,對於外派動機不是那麼強烈的人來說,仍然會因為這個因素打退堂鼓。這點不妨向日韓企業的觀念學習,日韓企業設有外語課程或是外語補助,將在地化視為外派人員留任的重要政策。

延伸閱讀:自學小幫手!推薦9款越南語學習超好用手機App

往來全過客,但別放棄新可能

以工廠台幹的生活型態來說,因為生活圈的限縮,比較難認識同事以外的人。我們需要保持社交能量,卻又無法對同事傾心相談。難得認識到工廠高牆以外的人,卻不免算計對方可能兩三年後就登出越南,從而保持觀望

每個外派人心中總是極其渴望親密、穩定的情感空間,卻又害怕再次經歷曲終人散的孤獨感。但是經歷越南疫情的洗禮後,我觀察到越來越多外派人們開始經營在地生活圈,頻頻出現KOL、聯誼活動和運動同好會等等,成為一股新氣象。此外,也有喜愛越南文化的人融入當地生活圈,由當地人領軍、深度體驗越南文化。

積累這些當地關係確實需要付出心力經營,近則滿足日常社交需求,遠則遇上困難時就完整體現「出外靠朋友」的處世原則。這點發生在疫情期間,由駐越台人們積極聯繫,互相支援防疫物資、防疫經驗、爭取疫苗和確診救援等等重大事件中可以深刻體會。我想對於外派人來說,即使人人是過客,也不要放棄開拓生活中新的可能,保持開放心胸,對遇見的每個人真心以待、互相幫助。

外派談感情,男女兩樣情

在外派台女圈中,有一個「單身是職業傷害」的打趣說法。放眼外派圈,如果能交到2個朋友就已經偷笑了,遑論遇到自己心儀並順利發展的對象。外派女孩們把目標放在島內台男,那也要對方願意付出心力經營異地感情。目標改成當地的外籍男性,大男人的越南男性肯定下不了筷,其他國家的男性卻難有機緣相遇。

我認為,婚姻議題本來就是現代職業女性最大的職涯阻礙,加上台灣也早有不婚觀念。願意外派的女性對自己的要求通常較高,擇偶標準也會提高。萬一經歷感受不佳的交往經驗,女孩們很快就會決定嫁給工作。

換成是外派男性,外派圈不乏台男越女的風流韻事。除了越南民族對異性關係較為開放以外,對越南女孩們來說家庭觀念的注重使她們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事訓練。越南女孩們的天生麗質與勤勞刻苦,不論對台灣的男孩女孩都非常有吸引力。那麼越南女孩們是怎麼想的呢?相對於大男人主義的越南男性,個性溫柔體貼又多金的台男,對越南女性真的很吸睛。在外派台男圈中,我們流傳的是:「小心暈船!」。

外派久了回不來?問題本質其實是…

根據104人力銀行在2021年的調查中顯示,外派工作有超過5成都沒有回任制度。也就是說我們在海外做地不理想,回台灣也不會有你的位置。同時,因為工作地位和薪酬福利喪失、生活圈喪失、環境不適應、國際經驗無法應用等問題,讓人感覺回台灣反而「看不到前途」。

我認為,不管是邁開外派的那一步,或是結束外派、回到台灣,本質上都是脫離舒適圈的挑戰,有這些不舒服是正常的與其說外派以後就回不去了,不如說從我們離開台灣的那一刻起,本來就沒給自己留退路。

當你評估自己是否要回國時,也是在重新盤點自己的生涯地圖和人我關係。比起有形、數據化的財富,有更多無形、難以計價的資產也是你該關注的。在面對職涯斷層的問題時,有時候在大環境或是個人規劃的改變下,我們其實真的很難「精準」預測現在努力的事情,是否能完整應用到未來。

也許會遇到產業或職務難銜接的困擾或環境不適應,反正更糟糕的環境你都克服了,一定要相信你積累的能力不會消失。一樣是透過學習、請益、適應、轉換的過程,讓自己心態歸零,才慢慢打造出新生活,並從中找到自我定位。筆者認為調整好心態,去掠取能幫助到你的所有人事物,並勇敢邁開新生活,就能看見照耀海歸派的亮光。

結語

每個人想外派的動機各不相同,好比我掙的是人生翻轉的機會。當太陽升起,忙碌的工作將我們埋沒。「休息」二字寶貴地有如沙漠裡的生命之水一樣,沒有太多餘力可以駐足感受那些落寞或孤寂。等到領薪水的那一刻,就覺得承受的所有壓力和孤獨都值得了。尤其是等3個月一到,跟人事請返台假,再度踏上台灣的土地、看見親人的時候,就像拿到棒棒糖的小孩一樣開心、滿足。

這篇文章,分享了外派人的工作和生活實況。外派以後,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都會提升一個境界。這裡也先跟大家賣個關子,我們後續會繼續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在外派第2年就順利讓工時降低40%、年薪增加30%,以及「如果可以重來,我絕對不會做的傻事」。

除了外派前要釐清目標、評估條件,外派後也要時常關注自己的工作內容、財產淨值和生涯規劃,是否正在往自己期望的方向前進。在一片迷惘、混亂的外派生存野地裡保持清醒,才是聰明外派的關鍵。

不確定是否要嘗試外派?點我索取外派評估表,看自己適不適合!

More Information


avatar-img
外派先修班
9.9K會員
57內容數
女孩瑪莎是外派人的一員,2017年起開起海外生涯。以自身正面臨近30歲的人生分水嶺,以及周遭友人們的經歷總結。從外派前、中、後,和大家分享我們的外派經驗和社會生存技巧。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真實的生活樣貌,也分享零經驗、零支援、零知識的狀況下,隻身一人外派如何能在這片黃沙滾滾的戰場中迅速踩穩自己的生存領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外派先修班 的其他內容
外派前幾年都是公司包吃住的狀況下生活,每月可以無痛儲蓄。去年,入職越南日商Local Hire,不再是工廠包吃住,瞬間感覺每天都在花錢。為了觀察新的生活型態,開始使用記帳App,看看每個月的開支狀況竟然達出乎我意外
當大家提起到越南外派或是設立公司,最讓人頭痛的問題絕對都是讓人一頭霧水的政治裙帶關係。上至國家最高長官,下至一個地方里長,只要跟官方有關係,都必須要是有裙帶關係的人才可以擔任。如同過往中國的塞紅包文化,越南則稱為咖啡錢文化。而越南公安的咖啡錢到底去哪裡?為甚麼即使公安輪調,貪污之環卻仍能繼續運轉?
時序進入2024下半年,我等待很久、終於成真的事,就是這禮拜熱騰騰剛出版的《停工待料:台廠人》新作。一直以來,都期望可以有這麼一部創作來記錄下外派人的生活。2024年的今天,總算有這麼一個人用心書寫把我們的海外生活
外派前幾年都是公司包吃住的狀況下生活,每月可以無痛儲蓄。去年,入職越南日商Local Hire,不再是工廠包吃住,瞬間感覺每天都在花錢。為了觀察新的生活型態,開始使用記帳App,看看每個月的開支狀況竟然達出乎我意外
當大家提起到越南外派或是設立公司,最讓人頭痛的問題絕對都是讓人一頭霧水的政治裙帶關係。上至國家最高長官,下至一個地方里長,只要跟官方有關係,都必須要是有裙帶關係的人才可以擔任。如同過往中國的塞紅包文化,越南則稱為咖啡錢文化。而越南公安的咖啡錢到底去哪裡?為甚麼即使公安輪調,貪污之環卻仍能繼續運轉?
時序進入2024下半年,我等待很久、終於成真的事,就是這禮拜熱騰騰剛出版的《停工待料:台廠人》新作。一直以來,都期望可以有這麼一部創作來記錄下外派人的生活。2024年的今天,總算有這麼一個人用心書寫把我們的海外生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