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仔數慳家系列】如何擺脫衝動消費

2022/10/2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要節流,其中一項就是減少衝動消費,避免購買多餘、不必要、不是最喜歡的物品。我是一個容易衝動消費的人,雖然現在開始理財,但有時也會破戒,記帳的習慣讓我可以審視自己衝動消費的頻率。記帳時,如果是實體帳本,可以用符號或螢光筆標示;使用記帳軟件的話,很多都有標籤、分類功能,可以善用,例如SHIN理想記帳的「想要和需要」標籤。
在回顧完自己衝動消費的歷程,我總結出自己衝動消費的原因是來自社群、情緒、目標這三方面,於是就可以針對性地想一些小方法去擺脫這種誘因。

脫離過度密雜的消費資訊、社群推坑氣氛

人是群體動物,社群對一個人的習慣有不少影響,所以不少建立好習慣的書也會分享要大家找責任伙伴互相督促,但當這個伙伴變成會推抗購物消費的伙伴,就很容易手滑衝動消費了。
我一向很喜歡文具,有一段時間更是沉迷鋼筆和墨水,買了可能一輩子也用不完的墨水(喂)。粗略估計,在疫情前的3、4年,我花在鋼筆和墨水花了超過9000港元(沒有算上英文書法相關的墨水和工具)。如果鋼筆是日常用品,也就算了,但是自大學以來,寫字的機會不多,雖然想寫美美的手帳,但總未能持之以恒;上班又不捨得帶較貴價的筆,怕遺失或跌壞,所以這些鋼筆和墨水就束之高閣。前幾個月我在IG限時動態就有一個消耗紙張、墨水的打卡,其實也是想清掉存貨,但進度非常慢,可見鋼筆和墨水不是我現在的生活必須品。(題外話,日常使用鋼筆和墨水真的超耐用。所以鋼筆的日文稱作萬年筆,真的非常貼切。)
而讓我「衝動消費」,在鋼筆墨水坑泥足深陷的是在Facebook加入了相關的群組,接收到不少鋼筆和墨水的資訊。當時仿如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認識了很多品牌,也有筆友互相介紹新產品、特色產品或收藏品,甚至有綫下聚會,一起去文具店、專櫃,也會開團購。有時會戲稱「早買早享受,遲買貴幾舊(貴幾百元)。」
當年未有經濟壓力,也沒有意識到金錢很重要的我,就經常被推坑,也開始了一段金錢觀崩壞的時間。購物的決定,是自己下的,也是在數個款式中挑了一些喜歡的款式,但架不住有很多熱心的人介紹自己偏好的筆、墨,頻頻消費。唯一慶幸的是當時尚有一絲理智,買的鋼筆也是因應自己的能力,選擇低端價位的鋼筆。不過低端價位的鋼筆由幾十至幾百港元,積小成多,所花的金額,其實可以買中高端、更保值的鋼筆。(我暫時買過最貴的鋼筆是一千多港元)
一方面家中的儲物空間已經飽和,物理地限制了我的購物意欲,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少了聚會,我也沒有頻繁地使用Facebook,和社群少了聯繫,接收少了相關購物資訊和熾熱的購物氛圍,自然而然地擺脫了容易衝動購買鋼筆和墨水的習慣
簡單總結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最近比較多朋友結婚,婚戒、姐妹飾物的IG廣告經常彈出來,明明自己很少佩戴飾物,但天天看廣告,總會忍不住點進去了解更多,前幾天更看中了一款簡單的V型綫戒,正好折扣,超想買!但還好戒指需要實地試戴,我還可以控制住自己買戒指的欲望。(所以要努力擺脫廣告對自己的影響!)

不要讓購物成為紓緩情緒藥方

有一句話:「開心買鞋,唔開心都要買鞋。」情緒是消費的藉口,銷售人員也會利用這些情緒缺口,掀動你想要消費的意欲。
我記得有位朋友,工作壓力大時,就會買香水、飾物,買完之後拍照上傳到社交媒體上分享。開心了一陣子,很快又再去消費減壓,一直重覆這個輪迴。負面情緒和壓力讓人想要逃避的,而購物帶來的一時快感和滿足感(可能是銷售的讚美或服務態度、買到限定商品的成功感、服飾上身覺得煥然一新、在可控的範圍內可以選擇喜歡的東西等等),讓自己短暫止痛。
購物帶來的快感很短暫,而且實際問題未解決、情緒短暫被分散、壓力仍然存在(甚至因為信用卡債而增加),而令你在購物之後又很快感到失落,於是又再次購物,變成一個死循環。又或者是衝動消費完,後悔自己的衝動,而令情緒更低落。
我曾經因為和男朋友吵架,然後當天正好要去美容院,完成療程之後,美容師又銷售新的產品,說到一些我介意的外觀問題的解決方案。因為男朋友讓我心情很差,又在美容師交流過程中得到一些共鳴,最後衝動消費了超出預算很多的療程。事隔幾小時,我一個人走在街上,突然覺得後悔買了新療程,而和男朋友吵架的委屈和難受情緒仍然影響我,最後更在街上哭了一陣子,比之前更難受了。(題外,療程沒有冷靜期,沒法退款,不過療程是有改善到的,只能安慰自己起碼有療效)
情緒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我覺得要解決因為情緒而衝動消費,可以在出門逛街或打開網購頁面之前,先正視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找到負面情緒的來源,自己和自己對話可以是拿出紙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正視自己並不容易,我也會很想逃避自己的錯誤,不想面對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時,就可以找一些低消費的興趣愛好,去釋放負面情緒。(購物太影響錢包健康了!)我曾經有一陣子難受就去跑步,跑着跑着就忘了一些不開心的情緒。
在撰文時,我看到一篇文章* 說,購物是一種「零售療法」,適度的購物對人有好處。可以採用一些方法來讓自己不要過於失控,總結如下:
  1. 使用額度較小的信用卡,或只有少量金錢的扣帳卡,避免開支過大影響財政狀況
  2. 建立購物清單,在完成購物清單的過程,也可以得到任務完成的滿足感
  3. 購買低價而又能紓緩情緒的小物件(如香薰、書)或體驗(如電影)

購物要目標為本 擺脫無目的消費

其實我是一個沒有太多主見的人,記得之前有些極簡主義的IG帖文分享,購物時要買喜歡到沒有就不行的選擇,如果沒有情緒帶動,我真的很少找到超級喜歡的產品。而沒有目標和焦點,有時就會讓人不自覺得衝動消費
想分享一下我和男朋友在購物上的最大不同。男朋友逛街時,會有目的地購物,例如買鞋、買T-shirt等等,他會有具體顏色、價位,然後大半天花在逛運動鞋店或服裝店,進行格價。而我購物時,有時也會定一個清單,但是不太具體,例如想好了當天要去買上班用的鞋,到了鞋店,心裏會有很多小劇場:200多的也可以;400多穿上來漂亮也不錯;買兩對有折,不如多買一雙。在Oriental Traffic這家經常減價,甚至買兩對會折上折的店,我試過好幾次,由買一雙變成買兩雙鞋。
再比如逛超市,我很喜歡下班後把整個超市逛完再回家,有時會忍不住買一些雜貨:牛奶、穀物片、薯片、牙膏連贈品。其實家中的採購大權在媽媽手上,我買的這些雜貨,可能是看到減價,想着「反正也是會用的生活用品,不如買回家。」(但很多時候,牙膏之類的媽媽也會囤,結果就囤很多,而食品其實也就是我自己在吃。)
購物沒有目標,就很容易因為別的原因,而買了不是當下最需要的東西回家。雖然雜貨不是高消費,但習慣了進店就要消費一下,日積月累,「進店消費」就會變成蠶食儲蓄的「拿鐵因子」。而解決方法其實很老套:寫具體的購物清單才去逛街;Window Shopping時,沒在購物清單的東西就堅決不買回家。
大家有哪些減少衝動消費的好方法?不如留言分享一下。

和你淺語日常,發現生活點滴。感謝閱讀。
淺語日常Shallow Talk Daily
淺語日常Shallow Talk Daily
90後,居於香港|和你淺語日常,分享生活點滴|關注題目:閱讀、生活、理財、個人成長|聯絡:[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