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心理師的換位思考練習

2022/10/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說凡事都有個契機,我會遇上這本書,是因為一場亞隆的線上新書分享會。雖然整場分享會都跟這本書無關,但有賴於線上分享會帶給我的一頭霧水,讓我上網搜尋了一些關於亞隆新書的消息。
  然後,在一場訪問亞隆的影片中,我遇見蘿蕊・葛利布這個作者,《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這本書才進到我的世界。

諮商心理師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其實,諮商心理師到底過著怎麼樣的生活,不只來諮商的人好奇,對大眾來說,專業人士的日常生活隔了層薄紗,不失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大家都想一探究竟。
  當然,身為半路出家的諮商所畢業生,我也不例外。
  印象中電影裡的諮商場景總是會出現長長的沙發,木頭的裝潢,一個老先生,很佛洛伊德的畫面。若說誰打破了這樣的鏡頭,這幾年的台劇《魂囚西門》、《四樓的天堂》都呈現了諮商場景的不同風貌,但不變的是“諮商心理師”或是“心理醫生”的專業形象,很像是求神問卜的好去處,卻又費用高的很難接近。
  諮商究竟是什麼呢?誰會來諮商呢?走進諮商室,真的會如我期待的,情緒過去,事情解決,一切都海闊天空嗎?坐在我面前的諮商心理師,真的如書本中所描述的,同理、專注又能接住情緒嗎?
  諸多的問號,帶給我許多想像。對諮商心理師更是充滿預設的期待。
  但想當然耳,諮商心理師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
  一點也不。
沒什麼事比脫離痛苦更讓人渴望,也沒什麼事比拋下拐杖更讓人惶恐。-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
  諮商鮮少是一成不變的,或者說,會踏進諮商是多少有所期待,不管期待一樣的生活或不一樣的生活,都得做些不同於現在的選擇,才有可能朝目標前進。以至於找人聊聊的想法雖然令人充滿期待,人們對於若能移除痛苦所帶來的改變大都求之不得,可是隨之而來的害怕,卻充滿未知。
身為心理師,我很懂痛苦,也很懂痛苦和失去如何相連。但我也知道比較少人知道的事:改變和失去息息相關。人不可能既要改變又不失去,這說明為什麼經常有人口口聲聲說要改變,到頭來卻始終原地踏步。
  對諮商心理師而言,要尋求諮商,也會遇到一些心裡的坎,就如同書名一般,諮商心理師也是人,跟所有社會上的專業角色一樣,有喜有怒有悲有樂,但常常因為更懂得這些情緒,而忘了自己也有這些感受,又或者說當生活遇到困擾時,怎麼去做這樣的專業角色更顯得困難。
約翰不知道的是,我昨晚心亂如麻,夜不成眠,因為我以為我要嫁的那個男人突然說他不玩了。但今天,我還是努力把焦點放在病人上,只容許自己在兩段晤談之間哭十分鐘,然後在下一個人到來前仔細擦去暈開的睫毛膏。換句話說,我處理自己的憂傷的方式,其實跟約翰處理他的憂傷方式差不多-掩蓋它。
  作者在書裡真實的呈現了這一塊的掙扎與煎熬,我覺得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想想我自己在諮商室中所談的內容出版成書,是如此的赤裸,超越了坦誠面對自己,反而多了更多被檢視的可能。同時也因爲這樣,《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一書,有些人覺得讀了對諮商沒幫助,有些人覺得太不專業,當然也有人懷疑真實的程度。
要幫助約翰,我得想出他失去的是什麼。但首先,我得想清楚自己失去了什麼。
  我覺得這本書就像是諮商心理師的換位思考練習,一個貼近自己才能貼近他人的過程。同理他人的同時,諮商心理師也需要被同理。人與人的互動,基本上就是互相。
跟病人談話沒有問題-看病人反而能喘一口氣,整整五十分鐘把自己的人生擺在一邊-但晤談結束我就魂不守舍。
  其實扮演專業角色的人都一樣,醫生、護理師、警察、教師、心理師,甚至是父母和我自己,當焦點在別人身上的時候常常都比在自己身上舒服、容易。
  雖然這本書顯然不是學諮商的教材,我也不會說這本書能認識諮商心理師,但足以接近作者蘿蕊・葛利布的真實,
  就我的角度,即便是當作一本心理創作小說來看,都能讓你更貼近自己。願身為專業角色的你,更真實的做自己。兩個真實的人在諮商室互動,那就是最好的相遇。

後記

The only way out is through.唯一的出路是走過
  與其想像所有的可能,不如實際走進諮商室一探究竟,與其聽聞別人口中的諮商.不如嘗試諮商找到屬於你的諮商真實。
1會員
22內容數
偶爾想要遠離生活,不論是短期旅行或時長期遠行,踏出那一步,帶給自己的不僅是沿途的風景,更是學習。跟著我出走,看這些留下的足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