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看過一個故事,印象深刻,故事是這麼說的:
老禪師最喜愛的盆栽,竟然被負責打掃的小徒弟給摔壞了,小徒弟一時嚇壞了也楞住了。旁邊的師兄之一有點幸災樂禍的說:「喔喝,這下看你怎麼辦?師父一定會很生氣的,一定會把你趕出寺院的!」小徒弟把摔壞的盆栽整理好之後,提心吊膽的去報告老禪師,並準備接受處罰。老禪師問說:「你有沒有受傷?」得知人沒受傷後,又問:「收拾乾淨了嗎?」得知已經收拾好後,就叫小徒弟回去了。小徒弟有點擔心的問說:「師父,你不處罰我嗎?」老禪師答說:「我種盆栽是為了修心養性,不是用來罵人或生氣用的。」
看完故事後,第一個念頭是:不忘初心,以人為重,這禪師,高!
不同情節
事後想想,那如果是不同的情節呢?
小徒弟的反應:嚇壞了也楞住了,應該算是正常反應。可師兄的反應呢?上面說法似乎是正常反應之一。可如果他換個說法呢?「有沒有受傷?你一定有點害怕也有點難過吧?不管怎樣,我們先把這兒整理乾淨,再去報告師父吧?」又或者,師兄先去報告師父,語帶幸災樂禍(師弟一向迷糊又粗心),又或者代師弟求情(師弟一向謹慎,此次純屬意外…)又或者老禪師破口大罵呢?
你看看,單單一個故事就可以延伸許多的情節,而這些情節都可以是我們用來練習或思考遇事如何因應較佳的題材,是不是很有意思?
用於實際
我舉個較實際的類似案例好了,你不小心把碗摔破了,你會如何反應;你又希望家人如何回應?老婆切菜時不小心切到手了,她會如何反應?你又會如何反應?
那麼,你的反應好嗎?會否有待改善?又,應該如何反應較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