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郎一個人生活》—Child Neglec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本來是找要個輕鬆的動畫來看,隨手打開Netflix的《小太郎一個人生活》,想說應該是小孩一個人生活的笑料,而且主角小太郎的聲優是釘宮理惠,他在這裡繼續跟《銀魂》的神樂一樣整天「de 阿嚕」的,真的很可愛。

但沒想到漫畫改編,也有改編成真人日劇,這個步調輕鬆,劇情全是沒什麼大事件、畫人風格有點古怪(話說那些眼睛真的畫得很像貓)的動畫,竟然全都是在談兒童棄養與疏於照顧的問題。本來要放鬆的,結果每集都是哭點,真的累死我。

小太郎這個四歲的小孩自己一個人租了一間公寓套房,意外跟鄰居成為好朋友,從總是說著電視「將軍大人」古裝劇裡的文言文,我有猜到小孩從小只能從電視獲得陪伴。而隨著鄰居狩野等人跟他的互動,才慢慢拼湊出他一個人住的原因,原來他被母親棄養、父親家暴,後來被政府安置到機構,被父親發現後逃出來,才決定自己生活,而根據他跟狩野所說,自己生活的目的是為了變強,為了變強的目的不是為了跟父親對抗,而是因為他覺得變強了,父親就不會打他,就不會變成壞人,就可以跟父親一起生活了。

這只是小孩覺得父母對他不好,都是他自己的問題的其中一個例子,這也是在親密關係暴力(親子、情侶等)中的常見現象,其他還有許多情節,演出了一個遭到拋棄與neglect的孩子會有的行為,包含曾經餓到吃衛生紙,包含到處按門鈴只為了有人能跟他說話。
Child neglect ,一般會直譯為「兒童疏忽」,根據字典意思,其實意指照顧者沒有盡到食衣住行和身心方面照顧的責任,所以我覺得可以意譯翻成「疏於照顧」。
裡面雖然沒有提到小太郎被遺棄和疏於照顧,甚至被父親暴力相向的原因,但從他周圍的大人有些也還在處理小時候這類經歷的情節看來,兒童會有這些經歷,大多發生在爸爸在外工作,只有媽媽獨自負擔照顧工作的環境裡。甚至其中有個女性鄰居對於自己「不擅與小孩相處」產生極大的社會壓力,都可以看到這齣動畫在處理兒童的社會問題時,也默默地有在碰觸性別工作角色問題。

我不知道漫畫的結局如何,但這齣的動畫沒有什麼所謂的結局,看完的我,只希望很多像小太郎一樣遭到棄養或疏於照顧的孩子,能有機會健康平安的長大,更希望照顧者可以先獲得很好的照顧,這樣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8會員
392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很多人說看完有點失落,但我覺得還蠻好看的說,比起第一季太血腥不敢再看第二次,這一季就覺得心臟比較受得了。 「人性終究經不起考驗」,這是我看完第二季後在心中一直出現的一句話。 記得看完第一季時,當時的想法是:「在社會底層的多數人想要爬上那少數的金字塔頂端,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這一季卻更加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雖然很多人說看完有點失落,但我覺得還蠻好看的說,比起第一季太血腥不敢再看第二次,這一季就覺得心臟比較受得了。 「人性終究經不起考驗」,這是我看完第二季後在心中一直出現的一句話。 記得看完第一季時,當時的想法是:「在社會底層的多數人想要爬上那少數的金字塔頂端,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這一季卻更加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敘述4歲的小太郎,獨自一個人居住在公寓,鄰居都關心並真心喜歡上這孩子。小太郎這麼堅強獨立的背後,不單只是爸媽不在身邊照顧他,還一度靠吃衛生紙過日子, 因為他有無法回家的理由:家暴。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少女漫畫單行本《戀愛生存論》的創作心路歷程與靈感來源。漫畫融合了作者的個人經歷,探索愛情與自我選擇的主題,並透過兩位主角的故事展現了對於自由與真實意願的追尋。本作在少女漫畫的範疇中,呈現了一種不同的面貌,強調個人選擇的重要性。透過輕鬆幽默的筆觸,讓讀者感受到成長與抗爭的趣味。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是一本漫畫書,描述「兒少照顧者」(Young Carer)~小唯的故事。光是書名,聽起來就很震撼,讓人想知道,小唯到底發生了麼事? 書中的內容並不是純屬虛構,內容取材自多名兒少照顧者個案與醫療工作者的真實經歷。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日本電影--青春,半生不熟 電影簡介 玉子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經營運動器材店的離異父親住在一起。玉子把時間花在睡覺、吃飯、看電視、看漫畫和玩電子遊戲上。她父親會養她,但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工作。 影片中的玉子,就對每件事都缺乏熱情,這故事可能是許多年輕人可能面臨的現實縮影。大部份的人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相信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不少的經歷跟磨練,或許是自己的命運,我也不得不跟現實生活低頭,都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那麼接下來由我來解說吧 ! 我出生於一個很平凡的家庭,在我的印象中,家庭裡老是吵吵鬧鬧的,家裡事情,原以為我出生在個很快樂的家庭,從幼稚園開始,我是個很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敘述4歲的小太郎,獨自一個人居住在公寓,鄰居都關心並真心喜歡上這孩子。小太郎這麼堅強獨立的背後,不單只是爸媽不在身邊照顧他,還一度靠吃衛生紙過日子, 因為他有無法回家的理由:家暴。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少女漫畫單行本《戀愛生存論》的創作心路歷程與靈感來源。漫畫融合了作者的個人經歷,探索愛情與自我選擇的主題,並透過兩位主角的故事展現了對於自由與真實意願的追尋。本作在少女漫畫的範疇中,呈現了一種不同的面貌,強調個人選擇的重要性。透過輕鬆幽默的筆觸,讓讀者感受到成長與抗爭的趣味。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是一本漫畫書,描述「兒少照顧者」(Young Carer)~小唯的故事。光是書名,聽起來就很震撼,讓人想知道,小唯到底發生了麼事? 書中的內容並不是純屬虛構,內容取材自多名兒少照顧者個案與醫療工作者的真實經歷。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日本電影--青春,半生不熟 電影簡介 玉子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經營運動器材店的離異父親住在一起。玉子把時間花在睡覺、吃飯、看電視、看漫畫和玩電子遊戲上。她父親會養她,但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工作。 影片中的玉子,就對每件事都缺乏熱情,這故事可能是許多年輕人可能面臨的現實縮影。大部份的人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相信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不少的經歷跟磨練,或許是自己的命運,我也不得不跟現實生活低頭,都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那麼接下來由我來解說吧 ! 我出生於一個很平凡的家庭,在我的印象中,家庭裡老是吵吵鬧鬧的,家裡事情,原以為我出生在個很快樂的家庭,從幼稚園開始,我是個很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