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灌輸的【100分哲理】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立冬當日和家人到了火鍋店聚餐,隔壁坐了一個學齡前的孩子,還有其母親及奶奶。用餐之餘聽到了以下的對話:
母親:「你(女孩)怎麼都沒有吃菜呢?」
女孩:「為什麼要吃菜啊!」
母親:「吃菜才會一百分啊~~」
聽到此番話讓我挺震驚的,一個學齡前的孩童居然已經有了「100分」的概念,也把「100分」與「做得好」畫上等號。
我與身邊蠻多同學不同的是,從幼兒園時期,就已經接觸了「考試」,很小的時候就建立了以考試作為評斷學習成效優劣依據的想法。一百分的獎勵制度、八十分的處罰規準從小就培養了我們以「成績」決定「高度」的觀念。也讓我曾經為了追求成績不顧一切,現在回想起,真的值得嗎?
我們真的能以「數字」去評斷一個人的優劣好壞嗎?
事出必有因,在討論此問題前,先來了解考試為何是學校教育及升學重要的一環吧!
如同經濟學所述:「資源有限,慾望無窮」,現今有許多的機會需透過「競爭」去爭取,競賽的名次、大學的名額等......而在競爭的環境中需要一個相對客觀的測驗,用以當作適合獲得這個機會的評斷標準,考試在此制度下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在學校教育中,通常會設立考試制度,也就是常見的日常小考、段考等......但「考試制度」真的能代表學生的學習成效嗎?。
考試的意義為何?
你是否有以下經驗:考前沒什麼準備,卻因運氣較好而猜中較多題目;考前認真準備,卻因為書寫錯誤、未看清題目等原因,造成成績與預期落差很多,前者代表學習成效很好?後者代表沒有投入於學習嗎?其實並不然。影響考試成績的因素很多,考試最終的目的並不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更不是作為評斷一個人優劣的依據,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態度與方法是否需更正,讓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每一次的經驗,都是在幫助下次的自己做的更好
100分真的如同我們想得如此神聖嗎?
其實了解了考試的意義,就能了解考試所產生的「數字」並不重要,不能決定你的高低、優劣。100分並不神聖,神聖的是把握每次考試所帶給你的經驗;0分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沉溺於分數的悲哀中。
把握每次考試的經驗,讓0分跟100分變成同等價值
「100分哲理」所帶來的行為與價值觀的偏差
可惜現今很多學生依舊拘泥於成績所帶來的成就,衍伸出許多旁門左道只為了獲得閃亮的成績,賦予自己外界崇拜的眼神。為了追求更好的成績而不擇手段,在考場上層出不窮,更加印證了考試所產生的「數字」真的不太重要。100分或許只能代表你很會考試,但不一定能代表優秀,更不能與成功畫上絕對的等號。
文章開頭的故事,100分哲理延伸到了生活,我們會為了追求所謂的100分的成功,而失去了很多自我的想法,為沒有達到百分百的完美而感到惋惜。回過頭,如果我們能從每次的失敗中吸取經驗,讓未來的自己能做得更好,這就是比「100分成功」更重要的「成功經驗」,這個不完美的經驗也就更加完美了。
戰勝100分哲理,發揮比100分更大的價值吧
4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