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為什麼會對我說…」督生很順口的詢問何以當事人會對他說出那樣的話,完全沒有頭緒。
在稍早之前,我讀到一篇頗好的文章(
訪談怎麼更「深」又更「真」?來自重量級研究者的技巧),順手轉傳給督生,期待他們能夠透過閱讀,好好體會怎麼提問才能問出更為內在的聲音,而不是以為只要問了「為什麼」就能夠得到一切答案。
「我看,你是沒有讀過我貼文的那篇文章吼!」
「我有啦!」
「如果你有看的話,就知道我無法回答你的問題;當事人又不是和我互動,不如,你來告訴我為什麼吧。當時是你們在做什麼呢?」
還原當時的現場吧。
有段時間,當無名還存活的時候,PTT的烘焙板會時不時見到關於巧克力的專業文,末尾總會出現《畬樂天地》的網址。對於巧克力的熱情與投入,當時板上可說無人能出其右。
樓主有篇文章提到巧克力調溫的進行,如何透過調整溫度使巧克力結晶、呈現亮晶晶的光澤感並提升入口的脆度及口感。儘管巧克力的成分相對單純,可可脂、可可粉、糖,然而選用巧克力不同,成份比例不同,需要的溫度也有所差異;即便準備了熱水、冰水、紅外線測溫槍,並且有大理石板、空調、導溫絕佳的銅製盆具以及矽膠刮刀的加持,面對範圍狹窄的溫度區間,要在迅速不失溫的狀況下製作出閃亮亮的巧克力,肯定不是閱讀兩三遍、操作四五次即可習得的技藝。
而巧克力的調溫,還只是製作高品質巧克力的基本技法,不當的保存環境,只是可惜前端的努力。甚至,巧克力與不同食材的搭配又是一門學問,也難怪,我只挑容易製作的基礎麵包,頂多變化添加的食材而已。
自從學會基礎麵包製作後,我也就慢慢淡出烘焙板,不常上去逛了。又不知過了多久,《畬樂天地》的主筆成了2022年 The 50 Next Awards 得主之一:
「苦練法文,將學習發條扭轉到極致緊繃,並將米其林三星餐廳的精準度內化成生活標準,只因他認為這些苦,都是未來的養分,最終贏得他們對這台灣來的小毛頭的肯定。」《台灣首位「未來50餐飲人獎」:鄭畬軒從情人節告白巧克力開始的世界征途》
要把一件事情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肯定要花相當多的時間才能變成反射性動作,進而成就榮光。鄭畬軒便是這麼努力,才能上台領獎。
可以具體量測、控制各項變因的巧克力調溫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掌握,從而找出失手的原因加以改進。人心隔肚皮,豈是那麼容易找出答案呢?
「…鼓勵我…邀請我…認同我…允許我…」
「還有嗎?」和督生討論了一大段之後,他總算擠出了些當事人可能的背後原因,並且說出當事人可能的意圖。
「…指責我…」督生竟然可以說出負向情緒字眼。哇。
「還有嗎?那個邀請還有其他的說法嗎?」
「…」
「有可能是安慰你嗎?」
「…」督生沒再說話,而是落下眼淚。
「小時候,我父母只要我遇到什麼問題,就是打電話去問…他們沒有能力幫我…」
‥
‥
有些事情的答案,其實是在自己的心底。不在外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