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帶著得意的新產品給他品嘗,希望他給我一些銷售上的建議,想不到他吃了兩口,就把麵包丟掉,搖搖頭只說了兩個字:『難吃!』…我問阿洸師傅,為什麼覺得難吃,他冷冷地回我一句,『你知道什麼是好吃嗎?』」《世界冠軍,然後呢》
沒有實習生的日子清閒了一陣子之後,這星期總算開了一場預計兩小時、結果變成140分鐘的職前訓練線上課,甚至還因為見不到面的課程,讓我前一夜幾乎沒睡好,就算是半夜起來把構想紙筆寫了下來,還是一樣很難入睡。看來沒事做會煩躁、面對未知的事情會焦慮,和年齡無關,和運動量無關,就算是喝了酒也一樣,無關。
職前訓練課實施的前三天,我還先和之前的實習生討論,先是聊聊彼此的近況,畢竟這個疫情讓大家被迫改變生活習慣以及生活型態,彼此關心是很重要的。接著我把預計在職前訓練所要引入的活動,和他們討論了一下。幸好這場討論,才曉得還可以怎麼樣調整。這裡我要特別謝謝在桃園的好友林董,那天在臉書上看到他的一場分享會,「自己的生命要從哪裡開始呢?」於是引用這的概念,作為訓練的項目之一。
聊著聊著,還討論到不曉得這些新進實習生會有什麼期待,於是我也很快設計了匿名調查,請實習生們回答。收到的回答雖然五花八門,不過大多數還是回到自己的狀況:有人期待了解課程安排、有人希望知道如何面對接案的無力感、有人想要了解工作環境如何安排,也有人想知道自己可以如何發揮作用。
職前訓練是提供新進人員進入工作狀況的架構,回應新進人員的期待也很重要。於是我規劃整體課程,並邀請先前三位實習生回應新進者的提問,一來是協助前者統整過往實習經驗,二來是兩者實務經驗落差較小,比較容易親近,第三由我最後總結回應,兼顧此二者的學習。
另外在第一階段「以個人生命片段來展開自介」,我還設計了指定回應者的機制,針對發表者提問或回應,除了提升實習生的回應能力外,還有促進成員彼此互動的作用。原以為可以順利進行的課程,有了回應者的參與,小水花般的片段頓時變得波瀾壯闊,和無與倫比的生命緊緊扣在一起,有了深遠的寓意。
如果說這些實習生將來都要成為「人」的工作者,那麼,他們如何去理解來談者的苦惱,進而發掘來談者的生命力量呢?與其我說破了嘴、解釋著和他們生命經驗有所距離的概念或名詞,不如實際帶領著他們親身體驗。
「這段學習歷程讓我對食材掌握有了全新體會,後來參加世界麵包大賽時,才會想嘗試運用龍眼乾和荔枝乾等,過去烘焙業界從沒用過的創新材料,創作出得獎的麵包作品。」《世界冠軍,然後呢》
最後,我不得不介入實習生的探索:「對不起,我的時間沒有掌握好,可是我們要向下個活動前進了。」生命片段一但和個人連結之後,其動能沛然莫之能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