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該用什麼態度觀看《食人魔達默》?我可以覺得好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直都對人魔相關影視劇有愛好,我想是出自於感官的刺激,每每都讓我又怕又恨,卻止不住想看下去的念想;但這次看《食人魔達默》心裡油然而生的不安感,除了讓我有些不適之外也有點卻步,不過也因此獲得一些先前未曾有過的反思……。

對於真實犯罪躍然於媒體的態度?

不同於我之前觀賞過的作品(如:《雙面人魔》影集、《奪魂鋸》系列電影、《1922》電影等等)是以殺人魔為原型再去創作或是完全原創居多,《Monster:The Jeffrey Dahmer Story》是直接翻拍傑佛瑞ž達默從1978年至1991年犯案的真實事件。
在知曉此背景的狀況下,隨著劇情開始步步推進,我的心裡也跟著陷入了被害者的恐懼之中,同時「我應該看下去嗎?會不會變向是在支持這樣的事件?」這樣的問題也浮現腦海,於是我停下腳步反思這個問題,也蒐集了些許資訊,分享一則我覺得相當完整告訴觀影者該如何面對這種狀況的文章。
以下幾點擷取自lifehacker.com:Can You Ethically Enjoy True Crime?
1. 明白被吸引是很自然的(Understand that it’s natural to be intrigued)
因為人們總是對於充滿謎團的事物感到好奇;人們喜愛真人秀表演。而真實犯罪事件正是集結了以上兩項要素。
🌰我的看法––>感覺有點像人類愛八卦的概念,Robin Dunbar說過:「八卦不過是和人聊聊天,和你所在的社交世界保持聯絡。因此,是八卦讓人類成為人類。」,我也質疑過喜愛看、喜愛了解這些真實犯罪案件的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心理方面的問題?但在深入了解後,知道這僅是出自於“好奇”,我想,在不影響自己心理健康的狀態下,探索這樣的案件是無妨的。你也懷疑過這樣的自己嗎?Global NEWS這篇報導或許可以幫你釐清這個問題。
2. 著重於事實勝於理論 (Focus on facts over theories)
牢記基本的新聞素養可以幫助區分新聞事實而非陷入猜測。真正的犯罪錯誤信息,甚至只是半知情的理論,是以犧牲一個真實的人和他們的家人作為代價的。
🌰我的看法––>知幾分,說幾分。我認為思辨能力是很重要的,這可以防止我們的大腦總是被動式的接收訊息,當訊息無止盡時,我們需要做的是「過濾」。作為人類這樣的感情動物,很容易帶入個人情感去推論一件事,但這不會幫助事件有任何實質幫助,甚至容易被風向帶著走,不知不覺間很可能推助不對的消息散布,多方蒐集資訊再加以思辨才可以避免變成意圖者推波助瀾的一方喔 o(≧口≦)o
3. 這些是真實的人,而非角色 (These are real people, not characters)
Cheyna Roth:「當故事更加全面並且考慮倖存的家庭時,故事會感覺不那麼剝削,例如徵求同意,並確保將受害者描繪成真實的人,而不僅僅是駭人聽聞的故事中的人物。」,尊重真實事件中的人物。
🌰我的看法––>先不討論Netflix將《食人魔達默》冠上LGBTQ標籤一事;他們不曾告知受害者家屬此事件將被再度翻拍成影集,著實讓人感到失望,希望Netflix有進行後續妥善的處理。
4. 發出資訊前,三思 (Think before you post)
欲發佈至公眾的任何評論應先深思熟慮,「想想:如果家人看到了怎麼辦?他們會有什麼感覺?我會有什麼感覺?」
🌰我的看法––>以身為一般接收訊息之大眾的角度來說,我對於受害者、犯罪者和案件相關人員的感受,多取決於其在媒體上的形象,可見語言是有重量的,在這資訊爆炸,人人皆可發言的時代,我們享受言論自由,但不代表可以用言語操弄事件的局面,更不可用語言這把刀傷人。
5. 持續詢問棘手的問題 (Keep grappling with the tough questions)
不是關於案件本身,而是反問自身,對你所接受的內容和原因進行一遍一遍的深思熟慮,繼續掙扎,繼續詢問—這是傷害還是幫助?
6. 你還可以… (Go the extra mile)
可以使用社交媒體放大案件(首先,採取必要的事實核查步驟以確保沒有助長騙局),甚至向受害者或其倖存的家人捐款。如有疑問,許多家庭都有Facebook頁面,專門介紹可以幫助他們處理案件的方式。
以上6項為對於真實犯罪躍然於媒體,我們可以嘗試反思、實際執行的幾點,希望對於跟我一樣有這樣自我疑惑的你有幫助,獲得解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avatar-avatar
格編⭐桑桑
發佈於桑一下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們驚慌失措的反應,再次地讓人魔們確認他們的權力地位。為什麼你那麼害怕我?當然是因為我令人害怕、我的權力就在於我能令你產生恐懼。媒體一再對他們妖魔化的描述,都讓那些魯蛇們看到,只有透過無殺別殺人,他們才能進入那不凡的人魔世界裡。 媒體的嗜血的報導、讀者的驚惶地胡亂指責,都在鼓勵無差別的殺人行為。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看血腥電影,注意,是血腥電影而不是暴力電影。 讓我歸類為暴力電影的是那些有大量兇殘打鬥場面的電影,譬如《突擊死亡塔》和《標殺令》,而血腥電影則是那種血漿噴不停,讓人看得驚聲尖叫的電影,譬如《德州電鋸殺人狂》系列、《恐懼鬥室》系列、《死神來了》系列,甚至是《食人魚》那種把人咬到支離破碎的電影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1.設定:這個世界注定會發生的衝突是什麼? 吸血鬼與吸血魔注定一戰,這是不可擺脫的命運 2.人物:主角對於這個議題有什麼心境的變化 第一部: 接受自己身為吸血鬼的榮耀。 第二部:向族人證明自己夠格當吸血鬼。 第三部:對抗吸血魔的決心日益增強。 第四部:證明自己可以擺脫命運
Thumbnail
本身我就是喜歡懸疑推理劇的人, 而這部的懸疑推理雖然沒有很強烈, 但也算是恰到好處的劇情安排, 讓我不會像Manner of Death(亡者之謎)那樣只專心看推理跟辦案, 加上兩位主角JamFilm顏值也算很高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同樣是以殺人為主題,甚至片名還有點像,原本想說面對《殺人者的購物中心》這樣強勁的對手,Netflix同期推出的《殺人者的難堪》,或許會有點相形失色,但結果證明是白擔心了。除了內容同樣飽滿,Netflix再度發揮他們在敘事結構與邏輯相對完整的優勢,讓傳統的殺人道德問題,硬是炒成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Thumbnail
殺人者的難堪 | 評價 7.4/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607354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犯罪驚悚類型的影迷,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Netflix最新上線的韓國劇集《殺人者的難堪》(英文名:A Killer Paradox)。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們驚慌失措的反應,再次地讓人魔們確認他們的權力地位。為什麼你那麼害怕我?當然是因為我令人害怕、我的權力就在於我能令你產生恐懼。媒體一再對他們妖魔化的描述,都讓那些魯蛇們看到,只有透過無殺別殺人,他們才能進入那不凡的人魔世界裡。 媒體的嗜血的報導、讀者的驚惶地胡亂指責,都在鼓勵無差別的殺人行為。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看血腥電影,注意,是血腥電影而不是暴力電影。 讓我歸類為暴力電影的是那些有大量兇殘打鬥場面的電影,譬如《突擊死亡塔》和《標殺令》,而血腥電影則是那種血漿噴不停,讓人看得驚聲尖叫的電影,譬如《德州電鋸殺人狂》系列、《恐懼鬥室》系列、《死神來了》系列,甚至是《食人魚》那種把人咬到支離破碎的電影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1.設定:這個世界注定會發生的衝突是什麼? 吸血鬼與吸血魔注定一戰,這是不可擺脫的命運 2.人物:主角對於這個議題有什麼心境的變化 第一部: 接受自己身為吸血鬼的榮耀。 第二部:向族人證明自己夠格當吸血鬼。 第三部:對抗吸血魔的決心日益增強。 第四部:證明自己可以擺脫命運
Thumbnail
本身我就是喜歡懸疑推理劇的人, 而這部的懸疑推理雖然沒有很強烈, 但也算是恰到好處的劇情安排, 讓我不會像Manner of Death(亡者之謎)那樣只專心看推理跟辦案, 加上兩位主角JamFilm顏值也算很高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同樣是以殺人為主題,甚至片名還有點像,原本想說面對《殺人者的購物中心》這樣強勁的對手,Netflix同期推出的《殺人者的難堪》,或許會有點相形失色,但結果證明是白擔心了。除了內容同樣飽滿,Netflix再度發揮他們在敘事結構與邏輯相對完整的優勢,讓傳統的殺人道德問題,硬是炒成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Thumbnail
殺人者的難堪 | 評價 7.4/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607354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犯罪驚悚類型的影迷,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Netflix最新上線的韓國劇集《殺人者的難堪》(英文名:A Killer Paradox)。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