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女孩 (201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記得那時看完電影走出電影院,有種因為流淚太多而脫水過度的恍惚與平靜。那是我不了解的世界,但我真實地看見做回自己的莉莉(Lili),笑容如天使。能做自己,真的好幸運。

以下有雷。電影裡的四個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情感追尋:

亨里克(Henrik)在社交場合對穿上女裝變成莉莉的埃恩納(Einar)一見鍾情。但莉莉很快就發現亨里克愛上的,是埃恩納,而非莉莉。那不是她想要的愛。

莉莉最想見的人是兒時同伴漢斯(Hans)。當他們還是孩子時,漢斯在家鄉的沼澤吻了埃恩納,雖然最後他們被埃恩納狂怒的父親懲罰,埃恩納還是無法忘懷那個吻,以及那個嬌羞又溫柔的自己。社會給的教訓太痛,羽翼未豐的他只能順從的活出大家期望的模樣,女孩被迫隱身,沼澤從此只能活在他的畫筆下。後來埃恩納成為了莉莉,可是見了面後,漢斯的目光卻不由自主地膠著於葛蕾塔(Gerda)身上,在葛蕾塔身心俱疲時,漢斯讓她靠在他的肩。

葛蕾塔對埃恩納的愛無庸置疑。她是那個時代下最勇敢的女性,在相識之初,是她先吻了埃恩納。曾經的他們,愛意如不滅的花火,連呼吸都好幸福。我真的很敬佩葛蕾塔,在那樣保守又傳統的年代,她相信且理解「做自己」的價值與可貴,無懼地捍衛自己的繪畫才華。但最讓我敬佩的,是她面對著深愛的丈夫從男變女,沒有被打倒。
這是怎樣的女子啊,儘管滿身的痛,依然度過了那深不見底的無措與絕望,然後以全新的方式愛她的愛人。那樣的愛,是超越性別、甚至超越世間萬物的。何其有幸,埃恩納有葛蕾塔,莉莉有葛蕾塔。
莉莉愛葛蕾塔,在她心中,葛蕾塔是她最親暱的人,她需要她的守護與陪伴;莉莉也是愛自己的,儘管從埃恩納變成莉莉的這條路上充滿苦難,甚至傷害了葛蕾塔,她依然深知為了成為自己,她別無選擇。

明知前方崎嶇,依然勇敢地踏上旅途,因為莉莉明白不再說謊以後,她可能可以擁有的花園,有多美麗。
愛自己,然後做自己,即使在現今的社會,依然不輕鬆。有許多人希望別人依照他們的想像而活,不允許任何超出他們經驗的長相與行為,如果越過了那條線,他們就會以「糾察隊」的身分進行懲罰,例如大聲地譴責,或用各種名義驅逐這些「犯錯的人」出境。

馬欣在她的書《階級病院》裡說:「你多想讓這社會認同你,你就多欺壓那些社會不認同的,像踩壓不喜歡的自己。」她說,「這是融入這大社會的欣喜,模仿社會的欲念,讓社會接納你為骨血的精神上求歡,彷彿社會就是個陽具,霸凌只是一個崇拜與獻上祭品的方式。」多可悲啊,為了融入所謂的社會傳統價值觀而踩踏著他人,甚至逼迫他人放棄成為他自己、阻礙他人尋找自己的花園。
愛是世上最難懂的語言,但它的難懂,在於與之相伴的故事,而非愛本身。故事豢養著愛、形塑著愛,影響著與愛相關的人事物,但愛本身,就只是愛,這是從古至今、從頭到尾、從始至終就跨越一切的語言,模樣清晰可見。
在愛裡,我們沒有不同。

是愛,讓葛蕾塔從淚如雨下的不願放手,到衷心祝福,最後鄭重地在垂死的她身旁喚出那聲:「莉莉」;是愛,讓莉莉送予葛蕾塔那條絲巾,甚至在車站最後一次成為埃恩納,與葛蕾塔吻別。

《丹麥女孩》改編自世界上第一個變性人Lili Elbe的故事,David Ebershoff的小說《丹麥女孩》是以她的日記與書信作成的《Man Into Woman》為原型。電影將1930年代的哥本哈根拍得像一幅幅美麗的油畫,情感與畫面交織的很動人,讓這個故事沒有沾染太多現實世界如影隨形的泥淖,或真正地展露那些無可避免的、來自他者或自我的鞭撻。

電影裡的莉莉與葛蕾塔,在這條路上依然有深刻且難行的酸楚與掙扎,但因為沒有如石子投湖般的惡意,所以缺少了真實世界才有的、因痛而美的漣漪。

就像光的明亮是因為黑暗的存在,有時,醜惡能映襯出極致的美麗。
儘管《丹麥女孩》中兩人的情感純粹的很不真實,但也許,這部電影的重點,本來就不是紀錄現實會如何冷眼相待那些「特別的人」。可能這個故事只是單純想讓我們看見,莉莉如何鼓起勇氣展開追尋自己的旅程,以及葛蕾塔如何重新定義「愛」。
《丹麥女孩》裡的情感婉轉而深切,透過演員強大到深入骨髓的演技,我們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兩人之間密密麻麻又絲絲縷縷的糾結與悲歡、那股想要成為自己的迫切、那些重到喘不過氣的負擔、與那份堅韌讓人肅然起敬的勇氣。故事的節奏很恰當,眼淚像河,在風景中呈現痛苦後的美麗,波濤後的平靜。
電影還是有些可惜的地方,例如埃恩納成為的莉莉,似乎強化了人們對於「女性」的傳統想像:化妝、塗抹口紅、穿絲襪、舉止優雅等等。雖然葛蕾塔的獨立自主有一點新時代女性的味道,我也理解這是那個時空背景下的女性圖騰,電影這樣描繪才能凸顯埃恩納的轉變,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吐槽XD
真實生活當然沒辦法像電影美的如此扣人心弦,或擁有如此純然且赤誠的愛意。我們活著的世界,有太多人在亂投石子、或以言語為利刃攻擊不被他們接受的一切。可是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努力,一步一步、一點一滴的,讓愛,為愛說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129內容數
關於韓劇、日劇、陸劇、英劇或美劇的心得或劇評。一集集的時光,彷彿戲如人生,充滿各種主觀性,與各種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瑟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影的宣傳即開宗明義告訴大家:這是一部獻給INSTAGRAM世代的警世預言。但在《網美嬉遊記》裡,我看見更多的,是一個女孩不斷地討好他人、成為他人,最後因為失去自己而討厭自己。
一部出人意表的好電影!完全不愧於「神作」二字!顛覆了殭屍片與傳統的故事架構,難怪日本票房如此之好!我想要編劇簽名! 我承認電影前三十七分鐘我腦中不斷閃過「到底在幹嘛?」之類的吐槽,覺得主角們智商堪憂,甚至有點不耐,可是後面完全一整個超級大驚艷!!! 「你以為結束了嗎?不,故事才正要開始呢!
《藍色項圈》是一點點驚悚版的「你的學生不是你的學生」。電影整體而言有些收放不自如,很多地方感覺都少了點什麼,角色的刻畫不夠深入,劇情不算流暢,小演員們的演技也有待加強(但飾演校長的金馬影后恬妞很厲害!)。雖然這部電影有許多非常明顯的缺點,但我很喜歡結局,震懾且意義深遠,故事本身也值得一書。
秘密很可怕。為什麼?因為掌握一個人的秘密,就彷彿掌握了她某一部分的人生。傾訴者獻出了某部分的內心,聆聽者擁有了秘密,可能是醫治的藥用來鞏固情感(是藥三分毒啊),或是強大到足以摧毀人性的武器。(武器可以防身?) 女生之間情感的建立,有時候來自於交換秘密。
如果說歷史是一灘水,來來往往的人們踩踏出一路的痕跡,《迷失之地》就是電影史上一顆大水珠,晶瑩、圓潤,且散發著獨一無二的色澤,為皮膚較為黝黑的他們,折射出第一道光芒。 這是第一部由美國非裔女性導演凱琳.柯林斯(Kathleen Collins)編導的作品,從未有機會在戲院上映,直到2015年
這是一部出乎意料好看的義大利電影!證明了片名翻譯有時會誤人子弟(亂用成語)。導演用非常幽默詼諧(簡直笑料百出)的手法,討論的議題內容之深刻,讓我大為驚艷。 推薦給所有看不見自己、面對委屈時選擇忍氣吞聲的人兒。
電影的宣傳即開宗明義告訴大家:這是一部獻給INSTAGRAM世代的警世預言。但在《網美嬉遊記》裡,我看見更多的,是一個女孩不斷地討好他人、成為他人,最後因為失去自己而討厭自己。
一部出人意表的好電影!完全不愧於「神作」二字!顛覆了殭屍片與傳統的故事架構,難怪日本票房如此之好!我想要編劇簽名! 我承認電影前三十七分鐘我腦中不斷閃過「到底在幹嘛?」之類的吐槽,覺得主角們智商堪憂,甚至有點不耐,可是後面完全一整個超級大驚艷!!! 「你以為結束了嗎?不,故事才正要開始呢!
《藍色項圈》是一點點驚悚版的「你的學生不是你的學生」。電影整體而言有些收放不自如,很多地方感覺都少了點什麼,角色的刻畫不夠深入,劇情不算流暢,小演員們的演技也有待加強(但飾演校長的金馬影后恬妞很厲害!)。雖然這部電影有許多非常明顯的缺點,但我很喜歡結局,震懾且意義深遠,故事本身也值得一書。
秘密很可怕。為什麼?因為掌握一個人的秘密,就彷彿掌握了她某一部分的人生。傾訴者獻出了某部分的內心,聆聽者擁有了秘密,可能是醫治的藥用來鞏固情感(是藥三分毒啊),或是強大到足以摧毀人性的武器。(武器可以防身?) 女生之間情感的建立,有時候來自於交換秘密。
如果說歷史是一灘水,來來往往的人們踩踏出一路的痕跡,《迷失之地》就是電影史上一顆大水珠,晶瑩、圓潤,且散發著獨一無二的色澤,為皮膚較為黝黑的他們,折射出第一道光芒。 這是第一部由美國非裔女性導演凱琳.柯林斯(Kathleen Collins)編導的作品,從未有機會在戲院上映,直到2015年
這是一部出乎意料好看的義大利電影!證明了片名翻譯有時會誤人子弟(亂用成語)。導演用非常幽默詼諧(簡直笑料百出)的手法,討論的議題內容之深刻,讓我大為驚艷。 推薦給所有看不見自己、面對委屈時選擇忍氣吞聲的人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女孩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和照顧,她的傷勢逐漸好轉,精神也漸漸恢復。艾莉絲和村民們不斷地照顧著她,給予她溫暖和關愛,讓她感受到家的溫馨。
Thumbnail
「你們給我打幾分呢?」艾娃向三劍客的提姆與勞倫斯提問,在兩名男孩的眼中,他們無法將艾娃當成女性看待,更無法成為他們性幻想的對象,艾娃因此主動接近了年紀稍長的少女艾莉莎,艾莉莎具有艾娃渴望擁有的女性身體,她替艾娃化了妝,讓她能夠對愛慕的提姆散發女性魅力,但是提姆依然沒能正視她。為了得到男孩心中更高的分
Thumbnail
電影《莎莉》名字取得很特別,以一位鄉下農婦的英文名字為片名。電影找來劉品言飾演女主角,劉品言近年的形象,確實滿符合「莎莉」這個名字給人善良、又有點傻大姐的人設。 故事中劉品言飾演的「惠君」是一位鄉下養雞農婦,內心渴望愛情卻又沒體驗過愛情。父母過世後哥哥也離家,她扛起一家
Thumbnail
埃爾的守護天使是關於拓拓對於失去愛人埃爾的悲傷和重拾生活的故事。在重拾生活的道路上,拓拓遇到了埃爾的好朋友克里斯,找到了從失去中獲得新的愛的勇氣。
Thumbnail
《Poor Things》電影其女主角貝拉與ENTP人格特質有著令人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使得她成為故事中最迷人和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
Thumbnail
無論「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的生理性別是男或女,都應被當作一個完整且獨立的個體。在一次次的選擇中,貝拉是憑藉自己的判斷決定她未來的模樣,不受任何外界干預的禁錮。 貝拉自實驗室出走,其所聞所見才形塑了貝拉這個人,她是從這些嶄新經歷與自由選擇中誕生的。
Thumbnail
《古怪公主羅莎貝拉》圍繞在"打破刻板定義"這個主題,描繪一位可愛的公主,從古怪的各種作為裡,追尋自由並蛻變的故事。這部作品提出對於正常與異常的思考,以及探索和追尋夢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慾望與性」的荒謬,起因於人類仍是動物,受制於本能的「慾望」,追求安逸與快樂。而「性」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最低成本的快樂來源,得到快樂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孩子的事以後才算)。性快感的體驗又非常純粹,不像吃美食、做運動,理論上沒有體驗門檻
Thumbnail
雖然《少女》在《親密》之前,但畢竟先看過《親密》才認識了《少女》,看完《芭蕾少女夢》最大的感受就是 超級盧卡斯(ಥ_ಥ) 和《親密》真的一模一樣的感受,整部片的色調溫和、家庭溫馨,看似溫暖而愉悅,女主角Lara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然而那個笑容始終像是撐著嘴角,整部片就像Lara的笑容一樣,實為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不僅是一部浪漫喜劇,更是對生活的體悟。貝拉從一個被禁錮在安全世界中的女孩,逐漸成為了掌握自己命運的女性。電影通過精湛的美術、攝影、劇本和演員,將議題呈現得淋漓盡致。Emma Stone在金球獎上的感言更是道出了貝拉愛上生活的真諦。願觀眾在探索生命時也能愛上生活,拒絕成為「可憐的東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女孩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和照顧,她的傷勢逐漸好轉,精神也漸漸恢復。艾莉絲和村民們不斷地照顧著她,給予她溫暖和關愛,讓她感受到家的溫馨。
Thumbnail
「你們給我打幾分呢?」艾娃向三劍客的提姆與勞倫斯提問,在兩名男孩的眼中,他們無法將艾娃當成女性看待,更無法成為他們性幻想的對象,艾娃因此主動接近了年紀稍長的少女艾莉莎,艾莉莎具有艾娃渴望擁有的女性身體,她替艾娃化了妝,讓她能夠對愛慕的提姆散發女性魅力,但是提姆依然沒能正視她。為了得到男孩心中更高的分
Thumbnail
電影《莎莉》名字取得很特別,以一位鄉下農婦的英文名字為片名。電影找來劉品言飾演女主角,劉品言近年的形象,確實滿符合「莎莉」這個名字給人善良、又有點傻大姐的人設。 故事中劉品言飾演的「惠君」是一位鄉下養雞農婦,內心渴望愛情卻又沒體驗過愛情。父母過世後哥哥也離家,她扛起一家
Thumbnail
埃爾的守護天使是關於拓拓對於失去愛人埃爾的悲傷和重拾生活的故事。在重拾生活的道路上,拓拓遇到了埃爾的好朋友克里斯,找到了從失去中獲得新的愛的勇氣。
Thumbnail
《Poor Things》電影其女主角貝拉與ENTP人格特質有著令人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使得她成為故事中最迷人和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
Thumbnail
無論「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的生理性別是男或女,都應被當作一個完整且獨立的個體。在一次次的選擇中,貝拉是憑藉自己的判斷決定她未來的模樣,不受任何外界干預的禁錮。 貝拉自實驗室出走,其所聞所見才形塑了貝拉這個人,她是從這些嶄新經歷與自由選擇中誕生的。
Thumbnail
《古怪公主羅莎貝拉》圍繞在"打破刻板定義"這個主題,描繪一位可愛的公主,從古怪的各種作為裡,追尋自由並蛻變的故事。這部作品提出對於正常與異常的思考,以及探索和追尋夢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慾望與性」的荒謬,起因於人類仍是動物,受制於本能的「慾望」,追求安逸與快樂。而「性」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最低成本的快樂來源,得到快樂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孩子的事以後才算)。性快感的體驗又非常純粹,不像吃美食、做運動,理論上沒有體驗門檻
Thumbnail
雖然《少女》在《親密》之前,但畢竟先看過《親密》才認識了《少女》,看完《芭蕾少女夢》最大的感受就是 超級盧卡斯(ಥ_ಥ) 和《親密》真的一模一樣的感受,整部片的色調溫和、家庭溫馨,看似溫暖而愉悅,女主角Lara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然而那個笑容始終像是撐著嘴角,整部片就像Lara的笑容一樣,實為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不僅是一部浪漫喜劇,更是對生活的體悟。貝拉從一個被禁錮在安全世界中的女孩,逐漸成為了掌握自己命運的女性。電影通過精湛的美術、攝影、劇本和演員,將議題呈現得淋漓盡致。Emma Stone在金球獎上的感言更是道出了貝拉愛上生活的真諦。願觀眾在探索生命時也能愛上生活,拒絕成為「可憐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