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瘋狂的閱讀網路小說,從長篇到短篇,再從愛情到搞笑,我不斷追求新的故事、新的內容。每當我看完一本書而感到空虛時,我迫切地希望有一本好書來滿足我的期待,就這樣無限輪迴下去……而這就是多巴胺所帶來的癮,其將個人反應放大,而當你持續過度反應,你開始追求更大的、更強的刺激,如此一來,也就難以戒除,繼而開始上癮。雖然成癮的初期是為了滿足緊張和興奮的情感,但隨著時間流逝,開始轉變成為了避免焦慮及壓力而繼續從事同樣的行為。通常從正循環變成負循環,將會是惡夢的開始,好在,當我發現故事邏輯總是千篇一律,翻不出新火花後,就斷然離開我曾為之徹夜未眠的領域了。
「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雖然我不喝酒,但是也看過家人喝酒喝到臉通紅,儘管她只小酌幾杯。事實上所謂的酒量與先天基因有所關聯,因為缺乏解酒酵素,所以喝酒才容易臉紅,而這樣的反應正是酒精不耐症的典型症狀。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與衛服部都曾指出,酒精不耐症是東亞人的遺傳性缺損,而其中,台灣人民有著全球最高的酒精不耐症人口比例。換句話說,有將近半數的國民缺乏乙醛,因此就算只喝一點點酒,臉頰也會紅通通。而所謂不會喝酒就要多練酒量的說法,也就不能實現啦~
有趣地是,正因為基因所帶來的影響,使得東西方染上酒癮的人數產生了差別。因為代謝速度快,所以不認為自己醉了,並未察覺酒精對個人的影響,於是就一直喝,一直喝,一直喝,酒精成癮似乎就成為了唯一的一條路。或許,也算是另類的「魔鬼藏在細節裡」吧!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