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不努力, 只是做不到你滿意 : 讓每個孩子在「墜落」前, 都能獲得該有的幫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真心覺得書名很長的部分真的是表達能力缺陷,到底有什麼理由要把所有的訊息放在書名著實不懂。這本書是《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的續作,一樣邀請到國內刑法大山李茂生教授推薦,續集感滿重的,碎念感也是。

精神科醫師想要說的大抵而言就是作為助人者在協助非行少年時,應該持守的態度和作法。書中具體的談論幾個心態上的調整以及務實的自我覺察,以便在幫助的過程中克服挫折感。

是的,你沒看錯。助人者在這個過程中和受助者一樣,充滿了挫折感。要接住一個長滿刺的脆弱生物,耗費的心力豈能三言二語道盡。信任感的重建、自我效能的合理評估,再到重塑環境協助其賦能,中間有太多關卡。而卡關的不盡然是受助者,助人者也可能因為付出得不到期待中的回報而開啟了新的惡性循環。

心態的建立是件重要的事。在工作近十年之後,慢慢告訴自己要在即便付出都很可能不照心理劇本演,才能全心投入而不自溺於期待中的成果落空。這件事若在與不成比例的付出與結果糾結,加上本來有的關係拉扯,貨真價實的就是剪不斷理還亂。

對於成果期待的有效評估,在努力與獲得成果之間應該重新審慎確認。不能、不願應該有不同的回應,其中不願的狀況還分成不信任的不願和習得無助的不願,但不能就得重新在生理、心理條件重新評估後,審慎建立目標,避免徒增挫折。

此外,在哪裡跌倒就在那裡躺下的想法或許短時間休息尚可,但長時間的耽溺在習得無助感中,不僅無助於改善行為,更可能忽略了潛力發揮的可能。與過度期待的助人者一樣,都可能造成受助者更不容易在重建中取得進展。

在激勵的部分,書中同樣提出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說。也就是激勵的各種說法基本二面刃,有時是助力有時是阻力,端看當時的情境與說話的人、方式。小心謹慎是有必要的,多傾聽以減少衝動回應也是有必要的,面對挫折感爆表同時也極其脆弱的人,任何話語都可能引發新的負面循環,需要特別謹慎。

對助人者提出許多的有效建議,除了心態建立之外,也希望透過提升對受助者的關注,保持微笑來增加彼此間的互信,以便在後續的互動中,更友善的理解對方傳達的訊息,建立起正向循環,並透過環境的營造,創建共好的飛輪效應。

叨念的部分是因為內容有不少是重複的,或許是那個觀念很重要,所以重複敘述了幾次,但讀來就是偶爾懷疑自己是不是恍神以至於忘卻了這幾頁已然讀過,但實際上就只是真的重複這樣。

推薦給面對叛逆期青少年或真有非行少年需要接住的朋友,或許你的一點幫助,會是他改變一生的機會。而人生過程中,難得幾回是手心向下的給予。多一點同理、耐心或許就能找到一些可能,也願社會在每一次小改變中更好,共勉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蔡書評的沙龍
100會員
526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老蔡書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多辦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雨果說。 少年院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縮影,反映了社會的失敗與每個人的冷漠。 起初看到書名,感到奇特,為何作者會用「不會切蛋糕」來形容呢?帶著好奇與疑惑開啟了閱讀之旅。
Thumbnail
「多辦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雨果說。 少年院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縮影,反映了社會的失敗與每個人的冷漠。 起初看到書名,感到奇特,為何作者會用「不會切蛋糕」來形容呢?帶著好奇與疑惑開啟了閱讀之旅。
Thumbnail
犯罪只是最後的外顯行為,其中包含了許多次的不理解及傷害。作者利用一位連蛋糕都切不好的犯罪少年,帶著大家探討這群少年需要協助的地方。
Thumbnail
犯罪只是最後的外顯行為,其中包含了許多次的不理解及傷害。作者利用一位連蛋糕都切不好的犯罪少年,帶著大家探討這群少年需要協助的地方。
Thumbnail
孩子怕受罰,會假裝懂事,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裡,才會在出了少年院後,又犯了一樣的錯誤。
Thumbnail
孩子怕受罰,會假裝懂事,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裡,才會在出了少年院後,又犯了一樣的錯誤。
Thumbnail
真心覺得書名很長的部分真的是表達能力缺陷,到底有什麼理由要把所有的訊息放在書名著實不懂。這本書是《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的續作,一樣邀請到國內刑法大山李茂生教授推薦,續集感滿重的,碎念感也是。 精神科醫師想要說的大抵而言就是作為助人者在協助非行少年時,應該持守的態度和作法。書中具體的談論幾個心態上的
Thumbnail
真心覺得書名很長的部分真的是表達能力缺陷,到底有什麼理由要把所有的訊息放在書名著實不懂。這本書是《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的續作,一樣邀請到國內刑法大山李茂生教授推薦,續集感滿重的,碎念感也是。 精神科醫師想要說的大抵而言就是作為助人者在協助非行少年時,應該持守的態度和作法。書中具體的談論幾個心態上的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太強調面對挫折時的耐受性與堅固性,彷彿只要夠強韌,禁得起挫折的摧殘跟折磨,就能抵擋大部分的挑戰。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它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挫折是個持續變化的動態過程,『忍受』只是整個過程中開頭的一小段,只強調對挫折的忍受,會讓我們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心理益處。」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太強調面對挫折時的耐受性與堅固性,彷彿只要夠強韌,禁得起挫折的摧殘跟折磨,就能抵擋大部分的挑戰。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它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挫折是個持續變化的動態過程,『忍受』只是整個過程中開頭的一小段,只強調對挫折的忍受,會讓我們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心理益處。」
Thumbnail
他們無法理解一般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根本不可能要求他們做出合情理的行為。 因為根本沒有辦法按照常人的思路去引導,更別說要他們反省了。 他們所犯下的「罪行」,真的有所謂的「惡念」嗎? 一個小小的身軀,要如何能夠承擔?
Thumbnail
他們無法理解一般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根本不可能要求他們做出合情理的行為。 因為根本沒有辦法按照常人的思路去引導,更別說要他們反省了。 他們所犯下的「罪行」,真的有所謂的「惡念」嗎? 一個小小的身軀,要如何能夠承擔?
Thumbnail
取自網路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 ---摘自推薦序,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
Thumbnail
取自網路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 ---摘自推薦序,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