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得自己曾問過某位智者 甚麼叫做修的好
他反問我 你覺得呢
我大言不慚的說 能察覺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是
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經歷 這個信念似乎需要稍加修正
常常我們腦中想的和說的常常是不一樣的
明明我想和對方好好的溝通說話 但常常會因為當時的情境 語言 甚或肢體動作
然後不知不覺中 我的那根毛 那個習性就被挑起 然後對話就呈現走鐘的樣貌
又或者是腦中想的 表達出來的都很一致 但是實務操作時 哇 怎麼完全不一樣
也許在操作中我根本沒發現自己是用了一個不適當的方式進行
也或者是 我隱約覺得不對 卻沒有勇氣改變 還告訴自己要有毅力的往前行
種種的因素 造成了自己身心上的衝突
今年年初的一些經歷 讓我真的有機會如實的演練一番
最難的關係功課 我好好的將所學運用了出來
也讓我有個很大的領悟 要修得好的最大前提是
好好的 了解自己 探索自己 認識自己
現在的修行兩字對我而言 不是高大上
修行是 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修正自己的言行
將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說 如實一致的表達出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my Am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三個月前參加深度寫作時的第一篇文字 在規定的五分鐘寫下 當下的自己腦中完全一片空白 老師只給了[今天我是]就自由書寫 很有意思 其實文字的背後寫出了自己沒自己沒意識到的那部分 過了一段時間打開筆記本 很訝異 文字和自己的相似與貼近度是如此高 而隱藏在文字背後的 是不是也代表自己對生命的態度 而
我也曾問過這樣的話, 如果....會不會..... 都忘了當初為什麼做這個選擇 但我清楚自己的個性 在當時的種種客觀與主觀因素考量下 如果不冒險 我永遠不可能踏入婚姻 對於婚姻 我從來沒有太多浪漫的想像 或許是自己父母婚姻的狀況 我只想要一個安穩的家 不再有吵吵鬧鬧 進入了婚姻 也才知道自己的抗壓性
不受不是完全無感或不承認 而是該認的要接受 不是的不用承接 帶著清晰的覺知去看清消化接受 情緒走完即可 不用停留在當時的言語情境 也不用一再的停留在不舒服的地方 一步步 很多感受類的情緒就走完了 近日實行後 很有感
當你開始檢視過往時 所有的理論方法研究 只是一項工具 為了讓你看到生命軌跡在當初形成時可能性的因素 但不是絕對的 不一定要對號入座 但要保持開放性的態度去面對過往的種種可能性 檢視但不下評斷 然後繼續前行 看到了 找到了 過往的不足 發現心中隱藏不知的黑暗面 自然就有開始的機會 因為你給了自己至
這真是個大哉問 自己一直是變動的 隨著時間經歷 形成的不同的我 想了很久 也許要找的其實是那個 帶著清明覺知 觀看著一切的那個 而那個是甚麼 誠如佛經說的 眾生皆有的 清淨無染的自性 而走在 反璞歸真的這條路上時 或許就是認識自己的進行式吧
人到底會不會改變 有人說 45歲後就是垃圾時間 要改變很難 真的嗎 當然我相信有的人是這樣的 但我始終覺得 不是的 人到了一個年紀 身體機能確實開始走下坡 可也正因為如此 心中開始騷動 都到了這個時間點 好像該做些甚麼 另一個聲音卻是 都這樣了 還能做甚麼嗎 常常內心的掙扎就是如此
這是三個月前參加深度寫作時的第一篇文字 在規定的五分鐘寫下 當下的自己腦中完全一片空白 老師只給了[今天我是]就自由書寫 很有意思 其實文字的背後寫出了自己沒自己沒意識到的那部分 過了一段時間打開筆記本 很訝異 文字和自己的相似與貼近度是如此高 而隱藏在文字背後的 是不是也代表自己對生命的態度 而
我也曾問過這樣的話, 如果....會不會..... 都忘了當初為什麼做這個選擇 但我清楚自己的個性 在當時的種種客觀與主觀因素考量下 如果不冒險 我永遠不可能踏入婚姻 對於婚姻 我從來沒有太多浪漫的想像 或許是自己父母婚姻的狀況 我只想要一個安穩的家 不再有吵吵鬧鬧 進入了婚姻 也才知道自己的抗壓性
不受不是完全無感或不承認 而是該認的要接受 不是的不用承接 帶著清晰的覺知去看清消化接受 情緒走完即可 不用停留在當時的言語情境 也不用一再的停留在不舒服的地方 一步步 很多感受類的情緒就走完了 近日實行後 很有感
當你開始檢視過往時 所有的理論方法研究 只是一項工具 為了讓你看到生命軌跡在當初形成時可能性的因素 但不是絕對的 不一定要對號入座 但要保持開放性的態度去面對過往的種種可能性 檢視但不下評斷 然後繼續前行 看到了 找到了 過往的不足 發現心中隱藏不知的黑暗面 自然就有開始的機會 因為你給了自己至
這真是個大哉問 自己一直是變動的 隨著時間經歷 形成的不同的我 想了很久 也許要找的其實是那個 帶著清明覺知 觀看著一切的那個 而那個是甚麼 誠如佛經說的 眾生皆有的 清淨無染的自性 而走在 反璞歸真的這條路上時 或許就是認識自己的進行式吧
人到底會不會改變 有人說 45歲後就是垃圾時間 要改變很難 真的嗎 當然我相信有的人是這樣的 但我始終覺得 不是的 人到了一個年紀 身體機能確實開始走下坡 可也正因為如此 心中開始騷動 都到了這個時間點 好像該做些甚麼 另一個聲音卻是 都這樣了 還能做甚麼嗎 常常內心的掙扎就是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時間好好說明一個當下的念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把事情想清楚再去做,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經過長期反覆訓練的理性作為。 因為如果人不停下來仔細觀察,就容易陷入感官的判斷。 可是要什麼使人這種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生物遇到變故會變得冷靜停下來思考的舉動,這就需要反覆的思考的訓練。 像小時候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試著選了一個吸睛的標題, 不過每個當下不就是這樣的嗎,這個想法來自某個時刻我心裡的念頭, " 一定有什麼好的,只是我還沒發現而已 " 我長時間一直習慣去注意壞的不好的, 跟著腦去沉浮在負面的思緒潮裡, 我不是要講腦是個壞東西, 但依我的經驗,自己的思考確實大多數都以"負面的"為終點在運轉
前幾天因為一些事情 自己很糾結找學姊談 學姊說這就是想法而已,去處理就可以解決,然後我就說確實是也考慮直接行動了,但是又開始有很多的想法,學姊就說 你腦袋不能停一下嗎?
2024/05/17 我開始好奇我的過去世修行到什麼程度? 雖然我知道沒修好,不然我也不會在這裡😂 因為我的狀況目前有點跳級⋯⋯完全不符合循序漸進的邏輯,因為有一個大重點,我沒有保持固定的精進用功,沒有定課,那如果我有定課用功是不是可以縮短再縮短五年🤔? 不能以年齡來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樣一件事,卻因為思考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想法。在思考的當下,其實答案就已經出來了,內心的想法是瞞不了自己的。到底是正面或負面想法多一些?還是兩者兼有一些?其實自己心裡應該最清楚。而去閱讀僧人所寫的書或文章,可以體會到他們要做的修行是,保持一整天的平和心態,這並不容易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時間好好說明一個當下的念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把事情想清楚再去做,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經過長期反覆訓練的理性作為。 因為如果人不停下來仔細觀察,就容易陷入感官的判斷。 可是要什麼使人這種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生物遇到變故會變得冷靜停下來思考的舉動,這就需要反覆的思考的訓練。 像小時候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試著選了一個吸睛的標題, 不過每個當下不就是這樣的嗎,這個想法來自某個時刻我心裡的念頭, " 一定有什麼好的,只是我還沒發現而已 " 我長時間一直習慣去注意壞的不好的, 跟著腦去沉浮在負面的思緒潮裡, 我不是要講腦是個壞東西, 但依我的經驗,自己的思考確實大多數都以"負面的"為終點在運轉
前幾天因為一些事情 自己很糾結找學姊談 學姊說這就是想法而已,去處理就可以解決,然後我就說確實是也考慮直接行動了,但是又開始有很多的想法,學姊就說 你腦袋不能停一下嗎?
2024/05/17 我開始好奇我的過去世修行到什麼程度? 雖然我知道沒修好,不然我也不會在這裡😂 因為我的狀況目前有點跳級⋯⋯完全不符合循序漸進的邏輯,因為有一個大重點,我沒有保持固定的精進用功,沒有定課,那如果我有定課用功是不是可以縮短再縮短五年🤔? 不能以年齡來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樣一件事,卻因為思考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想法。在思考的當下,其實答案就已經出來了,內心的想法是瞞不了自己的。到底是正面或負面想法多一些?還是兩者兼有一些?其實自己心裡應該最清楚。而去閱讀僧人所寫的書或文章,可以體會到他們要做的修行是,保持一整天的平和心態,這並不容易
Thumbnail
心念 前陣子參加朋友推薦''21天豐盛冥想之旅'',每天早上聆聽冥想錄音檔,再當天任務完成後於群組中回報,面對第一個挑戰是創建自己群組,並將參加旅程資訊每次依序發文在群組中,這挑戰來自於內心小聲音''真的要創嗎?要找誰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可以嗎?....''回想2024年初的心願是能夠進修身心靈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