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團】馬翊航:一張張變化的白紙:《陸森寶自傳》的手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陸森寶的二兒子陸誠惠,在父親衣櫃的底層,發現了一疊以稿紙書寫,共三十頁的文件。(藏品/陸森寶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陸森寶的二兒子陸誠惠,在父親衣櫃的底層,發現了一疊以稿紙書寫,共三十頁的文件。(藏品/陸森寶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他的音樂依然健步如飛】

陸森寶是日治時期臺東第一批接受現代教育的原住民知識份子,他長年透過音樂的創作、教學,培育人才,也以歌曲紀錄生活場景,聯繫族人情感,也留下時代的變遷痕跡;也因為他的天主教信仰,創作了許多與宗教儀典行事相關的歌曲,在神聖與日常、紀錄與傳唱之間,帶出了豐富的故事。陸森寶在1988年離世,但他生前以日文拼寫族語的自傳,2002年才被家人在衣櫃底層發現。

陸森寶傳記的出土、書寫形式、翻譯,以及孫大川教授的採訪、整理與再寫作,有著多重的音樂、記憶、敘述之間的關係。從他的自傳手稿,回到一百年前的童年,也讓我們聽見許多不同的歌在唱,深刻的意念在持續。


父親的手稿

陸森寶的二兒子陸誠惠在父親衣櫃的底層,發現了一疊以稿紙書寫、共三十頁的文件。那是二○○二年的十二月,距離父親離開已經十四年了。第二頁以數字標記起筆時間「72.2.17.朝3時」,第三十頁下方標明「72.3.14.」,文件結尾處則註明「七五.八.七」。除去這些數字、目次中的日文漢字之外,自傳內文中父親所留下、以日文平假名拼寫卑南語的文章,不懂卑南語的陸誠惠與小弟陸賢文幾乎沒有辦法理解──這些經歷了近二十年尚未有人閱讀的文字,埋藏了父親什麼樣的記憶?

以日文平假名拼寫卑南語的文章,尚未有人閱讀的文字,埋藏了陸森寶什麼樣的記憶?(藏品/陸森寶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以日文平假名拼寫卑南語的文章,尚未有人閱讀的文字,埋藏了陸森寶什麼樣的記憶?(藏品/陸森寶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他人生中留下的最後一首歌,是一首名為〈懷念年祭〉的歌曲。卑南語歌詞的大意是「我有工作在遠方/不能常常回家/探望我的父母與朋友/但我從未忘記自己的傳統/與家人相聚的時光/我的母親為我佩戴花朵/讓我盛裝去跳舞歌唱」。他創作的歌曲,有好幾首都傳達了不同的移動與懷戀:〈美麗的稻穗〉中是在外島服兵役的心境;〈蘭嶼之戀〉的背景是為因天候受困蘭嶼島上的康樂隊員而做;〈再見大家〉是為出嫁至長濱的吳花枝女士所做的惜別之曲。「記得」,「不要忘記」,彷彿是他用另一種方式,反覆刻寫在歌中的印記。

手稿以日語拼寫卑南語的寫作方式,折射了陸森寶多語的人生狀態。陸森寶的族名是BaLiwakes,南王卑南語中,baLi是風的意思,BaLiwakes則有旋風之意。他在少年時期,曾從臺東前往臺南師範學校就讀,雖以音樂為其一生志業,但在南師就讀期間,優異的體育表現與他的音樂天分同樣出眾。名為BaLiwakes,似乎反映了他如旋風一般的力道與速度。陸森寶就讀南師時期,逢寒暑假返鄉,有時竟然選擇取道山路,步行至臺東,這可能與他童年時放牛,常在山中過夜的親近感有關。他日後為親自編輯的手抄歌曲集《山地歌》寫了一篇自序,說道:「我作詞作曲希望族人唱歌的理由是:我們的年輕人大都遺忘了﹃山上的話﹄(族語)。」原文中,「山上的話」用的是「山の言葉」──山的語言,或許他指的不只是卑南語,也是山對我們說的話。

子女們記得許多情境、情緒,只是容器總是裝填不及,逝散溢流的似乎更多。(藏品/陸森寶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子女們記得許多情境、情緒,只是容器總是裝填不及,逝散溢流的似乎更多。(藏品/陸森寶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為了留下山的話,他不斷地創作歌曲。陸森寶的子女們記得,在經濟狀況不甚理想、父母皆勞苦奔波的生活狀態下,父親仍不懈地創作著。在田裡工作,當靈感降臨時,他會放下手邊工作,鑽入一旁的香蕉園,拿起隨身的筆記,沉浸在創作中。即使出外旅行,他仍然在火車座位上哼唱、修改,引來旁人的好奇。父親說,靈感是活水,要隨時以容器裝填它。那音樂如水,流轉於家族的時間中。即興的、呼應當下情境的、玩鬧的、愉悅的……子女們記得許多情境、情緒,只是容器總是裝填不及,逝散溢流的似乎更多。

流動的歌

在與音樂為伴的人生中,他的靈感不只抄寫在筆記本。四女兒陸華英記得,父親在完成一首歌後,會將歌曲記寫在一張大大的白紙上,再把白紙帶到部落中,教導族人演唱。陸華英記得童年的一個冬夜,她與父母三人騎著腳踏車,依賴著小小的車燈,從家中前往部落。路旁的甘蔗園在寒風中搖晃,使人心生畏懼。但在抵達練唱地點後,眾人已經齊聚屋內,等待父親把嶄新的樂曲攤開,大大的白紙掛在牆上,像一扇新的窗。父親愉快懇切地一句一句示範,眾人聲音緩緩流淌在她的耳中,方才路途上的不安,已經像細沙輕輕地降落在泉水裡。

這些歌曲的記憶,伴隨著陸森寶子女成長。小兒子陸賢文記得童年時期,父親為子女們寫了一首歌曲,歌詞大意是:我們的住家屋後有一棵大芒果樹,我們常在樹下乘涼,母親編織花冠,我們愉悅地追逐玩耍。山與大地在夏日夕照中變得火紅,然而那美麗的情景僅是兒時回憶,永不再來。年幼的陸賢文感受到歌曲的美好動人,但尚未領會的是,父親凝視他們的眼神收藏了什麼樣的情意。無法重來的童年,如同沒有全數記錄下來的歌曲,使他們在父親離去後難免恍惚悵然。

那疊深藏於衣櫃多年的手稿,後來經由陸森寶同時熟悉日語與族語的女婿陳光榮翻譯,內容包含了記述至十五歲左右的少年自傳。在此之後,卻有一頁存有標題、尚未書寫內容的空白欄頁,在標題的「A冊」後,填下了編號「1.原稿歌曲」、「2.風俗習慣速記」。原稿歌曲可能是個人創作歌曲的整理,但「風俗習慣速記」的內容會是什麼呢?孫大川教授曾經透過陸森寶家人,聽取了十幾卷陸森寶生前留下的錄音資料,內容大致是請部落老人分享各種親身經歷與傳統風俗習慣。未經整理、凌亂細瑣的內容,像散生在時間裡的草木。陸森寶的採集紀錄,是另一段未及追趕的空白。

陸森寶的年少自傳裡,有一則夢境的記述。尚就讀蕃人公學校一年級的他,在夢境中參加了一場射箭比賽,但唯有他的箭矢,直飛不墜。(藏品/陸森寶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陸森寶的年少自傳裡,有一則夢境的記述。尚就讀蕃人公學校一年級的他,在夢境中參加了一場射箭比賽,但唯有他的箭矢,直飛不墜。(藏品/陸森寶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陸森寶的年少自傳裡,有一則夢境的記述。尚就讀蕃人公學校一年級的他,在夢境中參加了一場射箭比賽,但唯有他的箭矢直飛不墜,眾人嘖嘖稱奇。比賽的下一輪,箭靶向更遠推移,但眾人眼前卻出現了一張白紙,白紙幻化為小鳥,小鳥又化為巨鳥,最終成為人形。那形影站立於一艘船頂,船隻向著海的彼端航行,直至消隱於海天之際。他的父親對他說,這個夢境是好的啟示,你將會突飛猛進。

所幸有更多的歌曲,也像那些幻變的白紙與鳥,航行在聽者與歌者的身體裡,記下部落的歷史,也成為部落或臺灣的歷史。他創作的〈美麗的稻穗〉曾被楊弦、胡德夫、陳建年、陳永龍、紀曉君所歌唱。在三兒子陸光朝的記憶裡,這首歌的旋律,彷彿使人自山頭眺望豐美的平野,更如同父親的性格,那是:

「清涼、安定、甜美及體貼的氣味。」


★作家小傳

BaLiwake(漢名:陸森寶) 1910─1988

出身臺東縣卑南鄉,「baLi」是「風」的意思,BaLiwakes,即旋風,形容跑起步來猶如旋風。其於1941年改名森寶一郎,1946年改漢名為陸森寶,戰前曾就讀臺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南大學),畢業後返回臺東任教,歷任多所學校教職。除了深耕教育,陸森寶退休後亦致力於卑南音樂的創作與推廣,素有「卑南族音樂靈魂」之稱。

★團員簡介

馬翊航 一九八二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詩集《細軟》,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7期 | Cover Story:聆聽新北!多元聲音創作) 新北市多樣的人口構成和多元地景,是許多創作者的靈感來源。第47期《新北市文化》季刊,以「新北多元聲音創作」為主題,邀請不同背景、不同風格的音樂人,分享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7期 | Cover Story:聆聽新北!多元聲音創作) 新北市多樣的人口構成和多元地景,是許多創作者的靈感來源。第47期《新北市文化》季刊,以「新北多元聲音創作」為主題,邀請不同背景、不同風格的音樂人,分享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郭世宣│2022│Taiwan│27min 王宏恩暌違21年再度推出全族語專輯《一起我們Muskun Kata》,同名紀錄片抓緊直問「為什麼要做這張專輯」的問題核心,言簡意賅地闡釋製作的初衷與目標。 這個問題,紀錄片透過Biung的幾段訪問,呈顯出富有層次的回應。
Thumbnail
郭世宣│2022│Taiwan│27min 王宏恩暌違21年再度推出全族語專輯《一起我們Muskun Kata》,同名紀錄片抓緊直問「為什麼要做這張專輯」的問題核心,言簡意賅地闡釋製作的初衷與目標。 這個問題,紀錄片透過Biung的幾段訪問,呈顯出富有層次的回應。
Thumbnail
當我們唱詩篇、聖詩、靈歌的時候,到底是唱誰的詩篇、聖詩、靈歌?在基督裡成為一體,「一體」是統一的「一體」,還是各式各樣的「一體」?
Thumbnail
當我們唱詩篇、聖詩、靈歌的時候,到底是唱誰的詩篇、聖詩、靈歌?在基督裡成為一體,「一體」是統一的「一體」,還是各式各樣的「一體」?
Thumbnail
【他的音樂依然健步如飛】 陸森寶是日治時期臺東第一批接受現代教育的原住民知識份子,他長年透過音樂的創作、教學,培育人才,也以歌曲紀錄生活場景,聯繫族人情感,也留下時代的變遷痕跡;也因為他的天主教信仰,創作了許多與宗教儀典行事相關的歌曲,在神聖與日常、紀錄與傳唱之間,帶出了豐富的故事。
Thumbnail
【他的音樂依然健步如飛】 陸森寶是日治時期臺東第一批接受現代教育的原住民知識份子,他長年透過音樂的創作、教學,培育人才,也以歌曲紀錄生活場景,聯繫族人情感,也留下時代的變遷痕跡;也因為他的天主教信仰,創作了許多與宗教儀典行事相關的歌曲,在神聖與日常、紀錄與傳唱之間,帶出了豐富的故事。
Thumbnail
原來在大馬華人的生命篇章中,時常都有臺灣這個章節。他們竟對我們如此熟悉!Kopitiam(茶餐室)可以聽到羅大佑的童年、蔡琴的新不了情、滾石唱片的快樂天堂...... 作為一個初來大馬的台灣人,突然對於我們守護的價值有了不同的領悟,原來一顆星星在天空上,不只是高掛閃爍,還可能是一盞照亮旅人來時路
Thumbnail
原來在大馬華人的生命篇章中,時常都有臺灣這個章節。他們竟對我們如此熟悉!Kopitiam(茶餐室)可以聽到羅大佑的童年、蔡琴的新不了情、滾石唱片的快樂天堂...... 作為一個初來大馬的台灣人,突然對於我們守護的價值有了不同的領悟,原來一顆星星在天空上,不只是高掛閃爍,還可能是一盞照亮旅人來時路
Thumbnail
丁口《遼闊集》與纏繞畫展,2018年1月14日在台北如是空間展出,首先感謝陳敬介老師栽培之恩,緣此經由老師而結識如是空間的負責人,再者感謝詩人瓦歷斯・諾幹為《遼闊集》寫序,及台北分享會對談人作曲家劉清輝。
Thumbnail
丁口《遼闊集》與纏繞畫展,2018年1月14日在台北如是空間展出,首先感謝陳敬介老師栽培之恩,緣此經由老師而結識如是空間的負責人,再者感謝詩人瓦歷斯・諾幹為《遼闊集》寫序,及台北分享會對談人作曲家劉清輝。
Thumbnail
「我回到鄉下老家的時候,房間抽屜裡面還是會有很多國中、高中丟不掉的情書,那些東西不可能丟掉嘛。它絕對沒有用處,但是『它必須在那裡』,如果有人要丟掉它,我會跟他拼命。」
Thumbnail
「我回到鄉下老家的時候,房間抽屜裡面還是會有很多國中、高中丟不掉的情書,那些東西不可能丟掉嘛。它絕對沒有用處,但是『它必須在那裡』,如果有人要丟掉它,我會跟他拼命。」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Thumbnail
昨晚雖然下著小雨,許多陸達誠神父的親朋好友,還是帶著欣喜之情,紛紛陸續來到會場,就是為了參加今晚的新書分享會,與陸神父再次相聚。 陸達誠神父 主持人徐嘉俊開場時提到陸達誠神父是他在學時期的老師,讀大學時,大家都稱陸神父為陸爸,很喜歡和陸爸說話,他心目中的陸爸一直都很優雅。 當我們談存在主義時,會提到
Thumbnail
昨晚雖然下著小雨,許多陸達誠神父的親朋好友,還是帶著欣喜之情,紛紛陸續來到會場,就是為了參加今晚的新書分享會,與陸神父再次相聚。 陸達誠神父 主持人徐嘉俊開場時提到陸達誠神父是他在學時期的老師,讀大學時,大家都稱陸神父為陸爸,很喜歡和陸爸說話,他心目中的陸爸一直都很優雅。 當我們談存在主義時,會提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