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的極限與永恆:《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終於在Netfilx看了《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2017),感覺很奇妙。基本上對於作品裡呈現的愛情,我都是先認同,接著再受到觸動,或者同時進行,但這部卻是被片段觸動,兩位主角卻完全沒有認同,所以無法一次看完。最終結束的時候,卻又感到遺憾,彷彿那個夏天,也在我心裡留下了些許印記。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為義大利—阿爾及利亞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所執導,改編自 2007年安德列.艾席蒙(André Aciman)所出版的同名小說,敘述一位十七歲少年的初戀與成長。看完電影後,我試著讀了一些相關的分析,驚訝於作者學識的淵博和原著對兩人出身、情節意象安排與知識傳遞的細密──在那樣的時代,為了呈現同性戀情只是平常,就得將知識巨量堆疊築起城堡,讓故事置身桃花源裡不必被歧視與異常過度侵擾(雖仍有造成影響)。缺乏相關知識背景的我,在2022年的時代去看這部電影,就只是單純從互動的細節去旁觀一場初戀的起始與終結。

raw-image

  1983年的夏天,十七歲猶太裔男孩艾里歐(Elio,Timothée Chalamet飾)與猶太菁英父母在義大利南方的小鎮上渡假。艾里歐的父親是位考古學教授,照慣例會在暑假邀請一位研究生到家裡作報告,這一年是來自美國的二十歲大男生奧利佛(Oliver,Armie Hammer飾)。艾里歐優雅文靜,沉浸在閱讀、音樂、作曲裡;奧利佛個性大而化之,生活習慣隨興,總能熱情的投入運動、尤其是跳舞當中。這樣個性迥異的兩人不但要共度夏天,甚至要共用衛浴、彼此相連的房間,摩擦顯然在所難免。在艾里歐的初始印象裡,總覺得跟這個人合不來:吃水煮蛋敲得黏糊糊,離去前漫不經心地說「later」,也常忘記提早告知要不要共進三餐──覺得對方無禮自大的同時,進而覺得對方應該很討厭他,所以在父母面前,也直接表現出討厭、甚至挑剔的態度。

raw-image

  但有一種討厭,是因為不想承認被深深吸引,更因為是想接近對方卻感受到對方的防禦。艾里歐還沒確認自己的感情前,奧利佛曾試著接近卻被迴避,「你太緊繃了,需要再放鬆一點。」「我很放鬆啊。」此後奧利佛保持距離,即使後來數次邀艾里歐去游泳,後者卻在池邊寫譜。直到艾里歐刻意在奧利佛請他彈奏喜歡的曲子時改變彈法,才發現奧利佛「討厭巴哈」和討厭他皆是錯覺。艾里歐故意表演與瑪琪雅親熱或試圖撮合奧利佛與琪亞拉,兩人跟父親一起去看出土的雕像時,奧利佛說「別假扮好主人」,之後艾里歐才主動伸手和好,奧利佛則拿著雕像假手跟艾里歐握手。

raw-image

  這一段基本上就是兩人相處的基調:艾里歐百般掙扎後決定往前一步試探,奧利佛則是有所保留的回應與接受,但一旦兩人近乎坦承的相處之後,奧利佛就會後退、消失,保護自己以免愈陷愈深;當艾里歐感到不安掙扎後又再次往前一步,奧利佛會在激情時接受,之後又後退、消失……如此反覆至真正陷入熱戀。這中間有幾段情節的設計相當精巧,例如艾里歐認知自己情感的過程,無論是讀赫拉克利特著的《宇宙論殘篇》:「河流流動的意義並不在於世事變換,以至於我們無法遇到同一件事兩次,而是在於某些事物只因改變而始終如一。」意味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一期一會,時光與世事變換而使當下化為永恆;艾里歐母親念《七日談》引導孩子思考友誼與愛情、死亡與表白的選擇,既精準呈現艾里歐對這段情感的糾結,也呈現父母對孩子的默默守護與觀察。

raw-image

  但我最喜歡的情節設計是教堂前艾里歐的告白,兩人隔了一段距離,繞著戰爭遺址「皮亞韋河之戰」的紀念碑走了一圈,從近而遠,又從遠向彼此靠近:

「你似乎懂的比這裡的所有人都多。」
「但我對重要的事知道不多。」
「重要的是什麼事?」
「你知道是什麼事。」
「幹麼跟我說這個?」
「因為我認為你該知道。」
「因為你認為我該知道?」
「因為我想讓你知道?因為我想讓你知道。」
他走開了。「因為我想讓你知道……因為我想讓你知道。」
繞了一圈相遇。
「因為這件事我只能對你說。」
「你說的和我想的一樣嗎?」
艾里歐點頭。
「別亂跑,待在原地。」
「你明知道我哪都不會去。」

  艾里歐並未把愛說出口,奧利佛看似逃避,實則領會,末了要進去拿影本時,又交代「待在原地」,就已表明了兩人在宗教限制及自我爭戰當中,其實懷著相同的心意。之後奧利佛的回應,也是藉由影本表達自己「被打動」、「想抗拒」卻又無法抗拒的混亂糾結:

「他們把我的頁數全都弄亂了,我得整個重打。今天下午要泡湯了,進度慢了一天。」
「可惡……我什麼都不該說的。」
「假裝你沒說過吧。」
「意思是我們要假裝是泛泛之交嗎?」
「意思是我們不能聊這種事……好嗎?」把紙給他,「就是不能。」然後艾里歐把紙收進背包裡。
raw-image

接著兩個人在樹林裡互相碰觸和表達「以為你不喜歡我」的心意後,奧利佛又開始設下防線:

「我們該走了。」
「為什麼?」
「我了解我自己,我們一直很自律,我們還沒做出任何會感到羞愧的事,這樣很好。我想潔身自愛。好嗎?」
艾里歐摸對方的腿間。
「我冒犯到你了嗎?」
奧利佛把他的手拿開。「別這樣就是了。」
展示傷處。「我覺得開始發炎了。」

相較於艾里歐一旦確定就進攻的勇氣,奧利佛顧慮的謹慎與防衛亦是等同。回到家的艾里歐在聽客人爭論歷史與政治時流了鼻血,奧利佛擔心而進去看他,兩人互相碰觸挑逗的方式可以看見那條界線根本無法拉開他們對彼此的渴望,甚至奧利佛無預警去咬艾里歐的腳顯現他才是兩人關係裡難以自拔的人,所以之後奧利佛再次失蹤(後面有說他常半夜待在外面),艾里歐戴起了跟奧利佛一樣的項鍊,咬著項鍊等他回來,即使母親說:「我覺得他也喜歡你,比你喜歡他更多。」也無法平撫他的不安,他甚至開著門聽奧利佛上廁所的聲音,意會到他的逃避,罵他「叛徒」後轉而去找瑪琪雅探索自我的性傾向。當艾里歐一反常態地積極起來,反而令瑪琪雅感到不安:

「你會讓我傷心,而我不想傷心。」
raw-image

  這段話幾乎是艾里歐兩方探索的雙重指涉:導演顯然想暗示奧利佛對這段感情的投入與不安同等,他愈逃避就愈顯現他對艾里歐的眷戀。而奧利佛幸運(?)的是,艾里歐當下是愛他的,而且他的逃避讓艾里歐更加愛他,所以抵擋不了熱情攻勢的奧利佛,告訴艾里歐:

「成熟點,我們午夜見。」

  為了讓午夜快點到來,艾里歐和瑪琪雅約會、性探索,一邊看錶打發時間。這段與瑪琪雅的探索讓他與奧利佛的約會能夠更加自制成熟──確實,奧利佛回來之後,艾里歐就不需要錶了,兩人終於上了床──據說小說這段寫得極細密,電影將鏡頭轉向樹影讓我頗為感激,同時覺得:雖然明白奧利佛的退卻其來有自,同時也覺得毫無必要,畢竟他應該最了解彼此只有這個夏天。不過,這樣他就不會是艾里歐的初戀了,只會是男的瑪琪雅;而且這樣才能體會到奧利佛對艾里歐的愛護、珍惜、小心翼翼,既想要親近占有、又擔心自己只是艾里歐打發時間的玩伴──那樣複雜的左右為難(?)。只是這段實在太刻意,相較之下,兩人在嬉鬧時摸對方的項鍊和親吻對方的腳踝,這段親密接觸遠比後來的上床更令人心動,上床也就不過是上床而已──直到奧利佛說「那對我很重要」我才意識到,他在這段關係裡一直是最膽怯的一方。

raw-image

  所幸他的迴避成功勾出了艾里歐的真心,一個可能只是好奇被吸引但不小心愛上了,一個真的被吸引但害怕被玩弄最後還是愛上了,確認兩情相悅想必都能令雙方感到欣慰。在上床高潮之時,奧利佛說出「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我也以我的呼喚你。」(「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 will call you by mine.」)相較於兩人第一次和好在湖邊戲水時呼喚彼此的名字,這個點題的互動應是有意象徵兩人「彼我不分」的親密──只是上過床之後,奧利佛又整天不在家,獨自躺在床上思念奧利佛的艾里歐,拿了家產的杏桃(奧利佛初來喝杏桃果汁時,艾里歐父親考過杏桃的字源)自慰並且射精進去,奧利佛回來時發現了,差點把那顆杏桃吃下去──引來艾里歐的眼淚,彷彿覺得自己的一切都被接受──倘若是這種強度的哭泣,至少要等奧利佛真的吃下去吧。

raw-image

  我認為這就是電影裡的扞格之處:如果要藉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來呈現兩人你我不分的融合,思念時呼喚自己名字不至於洩露祕密,或者從艾里歐父母的態度來呈現同性相戀的自然,那麼應該要著重表現兩位男主異中有同的彼此理解;但電影裡表現出來的,卻是如同一般戀愛劇的開頭:互看不順眼;中間的相處在艾里歐突破「愛上同性」的掙扎後,卻又讓奧利佛陷入「你真的愛我嗎」的迴避與試探;甚至兩人去度假的三天,當奧利佛又跳舞之後,艾里歐的嘔吐可知這樣的自由不羈並不合於本性,或者說奧利佛的自由不羈他仍無法承受,即使這些不合最後都能用性愛或親密接觸弭平──但熱戀中人哪個不是如此?當熱戀消褪,相處歸於平日,才能彼此調整出適合相愛共度的形式。再怎麼在設定上呈現互補,情感細節無法證明,就只能看見熱戀時的巨大包容與極限。

  所幸兩人都是聰明人,旅行三日都發現愛情已經走到盡頭,奧利佛離開了,之後打來電話,報告的是訂婚的消息。雖然電話裡二人呼喚自己的名字來表達曾經相愛的默契,但也只是熱戀及時結束的餘燼而已,畢竟得不到的永遠最為美好。

  我就在這樣一邊體會導演的苦心和演員的努力(艾里歐初戀的忐忑、幾乎被寵愛的無所顧忌與少年特有的殘忍全都表現得到位,奧利佛就怎麼都像是「演得不錯」,這點很成功的讓艾里歐不安)一邊努力不要抽離太遠。兩人分手之後,艾里歐初次與所愛分離,自是心痛難捨,父親以過來人的身份勸他:

「……我們為了快點痊癒而付出一切感情,以至於到了三十歲就沒有感情可付出了,每次遇到新對象,能付出的就更少,但為了不要去感覺,而讓自己失去感覺,實在太浪費了。」
「……我們都只能擁有自己的心靈和身體一次,而且不知不覺心就累了,至於身體,總有一天就不會有人想看,更別說是接近了,現在,你還有悲傷、痛苦,別扼殺它,喜悅就會伴隨而來。」

  在最後的電話裡,奧利佛說「他讓我覺得我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幾乎像個女婿一樣。你真幸運,要是我爸,他會把我送到感化所。」正初次道出他對這段感情謹慎的緣故,也再次證明了艾里歐父母的智慧與寬容才是成就這段戀情的推手,否則兩位主角的性格與面對愛的方式,幾乎不可能推展、乃至結束得如此和諧美麗,所有試圖拆散子女戀愛的父母都該借鑑。

raw-image

  除了艾里歐父母的引導勸誡是電影的最大亮點,結局艾里歐凝視火的畫面亦極其美麗,他的眼睛與神情訴盡了這段愛情的起始、痛苦、美好與失落,身後的家人來來去去,一如時間流逝,「河流流動的意義並不在於世事變換,以至於我們無法遇到同一件事兩次,而是在於某些事物只因改變而始終如一。」無論這段戀愛是否真的始終如一,在艾里歐心中,它已經成了永恆的回憶,而當母親喚他回頭時,相信此刻帶給他溫暖的烈火會隨著春來轉弱,在新的夏日化為粼粼閃爍的永恆波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藍的沙龍
130會員
241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海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獵人兄弟》的原住民身份與父子關係令人聯想到《八尺門的辯護人》的佟寶駒父子,肖與不肖成為彼此的對影。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31
  《獵人兄弟》的原住民身份與父子關係令人聯想到《八尺門的辯護人》的佟寶駒父子,肖與不肖成為彼此的對影。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01
日本荻上直子導演第十部電影《圓圈(まる)》,敘述畫家澤田(堂本剛 飾)在意外受傷、遭到解僱之後,偶然所畫的「◯」不知不覺於社群網路瘋傳,更意外受到賞識,認為詮釋了「圓相」,變成了來歷不明的藝術家「澤田」──他卻再也畫不出同樣被賞識的◯,也漸漸開始受到了「圓」的束縛。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01
日本荻上直子導演第十部電影《圓圈(まる)》,敘述畫家澤田(堂本剛 飾)在意外受傷、遭到解僱之後,偶然所畫的「◯」不知不覺於社群網路瘋傳,更意外受到賞識,認為詮釋了「圓相」,變成了來歷不明的藝術家「澤田」──他卻再也畫不出同樣被賞識的◯,也漸漸開始受到了「圓」的束縛。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4/12/24
 在電影《去唱卡拉OK吧!》裡,讓成田狂兒成功拜託岡聰實成為歌唱老師的動機,在於前者必須度過變成爛歌王的危機,和後者在比賽失利。但推進兩人關係更加緊密的關鍵,卻是兩個角色:和田與玉井。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4/12/24
 在電影《去唱卡拉OK吧!》裡,讓成田狂兒成功拜託岡聰實成為歌唱老師的動機,在於前者必須度過變成爛歌王的危機,和後者在比賽失利。但推進兩人關係更加緊密的關鍵,卻是兩個角色:和田與玉井。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Płynąc w ciemnościach 其實我不太喜歡這是什麼版的某一本書的這種說法,彷彿降低了這本書本身的獨特氣息。 我熱烈愛著《Call me by your name》,我也理解這本書被譽為波蘭版的這本書的理由,確實,這樣年輕炙熱,充滿躁動難耐又沉靜彷如一切理所當然的愛,我感受得到
Thumbnail
Płynąc w ciemnościach 其實我不太喜歡這是什麼版的某一本書的這種說法,彷彿降低了這本書本身的獨特氣息。 我熱烈愛著《Call me by your name》,我也理解這本書被譽為波蘭版的這本書的理由,確實,這樣年輕炙熱,充滿躁動難耐又沉靜彷如一切理所當然的愛,我感受得到
Thumbnail
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影評 若愛情的本質不只是成為一個「圓」,而原來是讓我能成為你而你也能成為我,「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ll call you by mine」當Oliver與Elio合而為一,這句對白,將成為他們的永恆秘語…
Thumbnail
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影評 若愛情的本質不只是成為一個「圓」,而原來是讓我能成為你而你也能成為我,「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ll call you by mine」當Oliver與Elio合而為一,這句對白,將成為他們的永恆秘語…
Thumbnail
《親密》從兩位小男孩的情誼上,看見世俗的枷鎖與束縛,但若當友情走向終點,再也無法挽回的時候,我們又是否願意回到那個當下,重新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呢?我想這是里奧一直在思考的,也是我們觀眾都應該要思考的。畢竟,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改變。
Thumbnail
《親密》從兩位小男孩的情誼上,看見世俗的枷鎖與束縛,但若當友情走向終點,再也無法挽回的時候,我們又是否願意回到那個當下,重新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呢?我想這是里奧一直在思考的,也是我們觀眾都應該要思考的。畢竟,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改變。
Thumbnail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既是愛侶間的情話,也是一種儀式性的誓言。2017年上映,以十七歲的男孩艾里歐為主角,描述了一段純粹又浪漫的夏日戀曲。以青少年對慾望與身體的探索為主軸,展現了經典愛情故事中,曖昧、激情的面向,卻又以男男同志的身分,增添了唯美、遺憾的悲劇性。 短
Thumbnail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既是愛侶間的情話,也是一種儀式性的誓言。2017年上映,以十七歲的男孩艾里歐為主角,描述了一段純粹又浪漫的夏日戀曲。以青少年對慾望與身體的探索為主軸,展現了經典愛情故事中,曖昧、激情的面向,卻又以男男同志的身分,增添了唯美、遺憾的悲劇性。 短
Thumbnail
  終於在Netfilx看了《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基本上對於作品裡呈現的愛情,我都是先認同,接著再受到觸動,或者同時進行,但這部卻是被片段觸動,兩位主角卻完全沒有認同,所以無法一次看完。   (本文涉及劇情及偏私觀點,還請慎入)
Thumbnail
  終於在Netfilx看了《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基本上對於作品裡呈現的愛情,我都是先認同,接著再受到觸動,或者同時進行,但這部卻是被片段觸動,兩位主角卻完全沒有認同,所以無法一次看完。   (本文涉及劇情及偏私觀點,還請慎入)
Thumbnail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講述了猶太裔少年Elio與來自美國的猶太裔大學生Oliver在義大利的夏日戀情。Elio內斂且具書卷氣質;Oliver卻熱情奔放,行事灑脫不羈。Elio與Oliver兩人皆才華洋溢,個性大相逕庭卻又彼此吸引。
Thumbnail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講述了猶太裔少年Elio與來自美國的猶太裔大學生Oliver在義大利的夏日戀情。Elio內斂且具書卷氣質;Oliver卻熱情奔放,行事灑脫不羈。Elio與Oliver兩人皆才華洋溢,個性大相逕庭卻又彼此吸引。
Thumbnail
愛的另一面是冷漠,生命的另一端是死亡,宿命的另一面是可能性或自由意志,法國的命運,與德國和日本的密不可分,所有對立事物的一體兩面在一部電影裡全部展開來──《廣島之戀》展現的是人類之間的彼此理解與連結,至於我會是你、或是他,並不是如此重要,因為我們屬於彼此。
Thumbnail
愛的另一面是冷漠,生命的另一端是死亡,宿命的另一面是可能性或自由意志,法國的命運,與德國和日本的密不可分,所有對立事物的一體兩面在一部電影裡全部展開來──《廣島之戀》展現的是人類之間的彼此理解與連結,至於我會是你、或是他,並不是如此重要,因為我們屬於彼此。
Thumbnail
個人推薦度(滿分5星):🌟🌟🌟🌟🌟   很特別的一部片,值得細細品嘗!   喜歡主角艾利歐的善良,他是個浪漫的人,會音樂彈琴、寫詞寫曲,是個重情之人,很慶幸艾利歐的父母很開明,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父母給了主角許多的愛及關懷,都只希望艾利歐過得開心,希望他衷於本心…
Thumbnail
個人推薦度(滿分5星):🌟🌟🌟🌟🌟   很特別的一部片,值得細細品嘗!   喜歡主角艾利歐的善良,他是個浪漫的人,會音樂彈琴、寫詞寫曲,是個重情之人,很慶幸艾利歐的父母很開明,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父母給了主角許多的愛及關懷,都只希望艾利歐過得開心,希望他衷於本心…
Thumbnail
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為了知道原著中的桃子,是不是真的能開發出「其他功能」,特地自己買了一顆來試,還邀提摩西夏勒梅分享「實作經驗」。 而全片取景的寬闊怡然的別墅,甚至讓盧卡格達戈尼起心動念,拿出信用卡準備刷下去。
Thumbnail
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為了知道原著中的桃子,是不是真的能開發出「其他功能」,特地自己買了一顆來試,還邀提摩西夏勒梅分享「實作經驗」。 而全片取景的寬闊怡然的別墅,甚至讓盧卡格達戈尼起心動念,拿出信用卡準備刷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