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可以但請"負責任的抄"~~ ^_^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我們設計師的工作是創意發想,很重視點子的原創性(但其實少且不容易)及改良程度大或小(有分radical and incremental)。特別是改良式創新多會站在前人的好基礎上做更好的創意發展。這需求換成了產出研究文章也是一樣的。
因此看著社會紛擾我有想寫這題目己半個多月了,不想混上政治連想,但想想還是寫,因為它事關一個學習者在校做學問(學習及反饋)的基本態度。
自小到現在大家都習慣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相信大家做作業也是偶爾會同學們相互支援抄來抄去,也不覺得是會有什麼大問題。我人生也是上了研究所(民國88年)年才知道論文報告的差別,還是教授某課堂上心血來潮提及同學留意,只因為要開始寫論文了;除論文中的見地、發現之外,論文品質的最低標準就在這裏開始。
但真正我被震撼到是到澳洲遊學墨爾本國立X濱大學英語學習中心的第一天。可以感受到這大學是多麼重視"抄"規矩。講白了就是標題寫的:請你"負責任的抄" ! =Quote
截圖自: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 YOUTUBE 頻道
在1999年下半年某一天的故事.......
我人才到澳洲墨爾本幾天,此地一天3季變化,仍在適應的我,今天才報到,頭熱昏昏的同各國(有台、日、韓、越南、沙烏地等)同學約20多人跟著X濱大學的圖書館人員Sharry進入圖書館導覽一趟(原以為就是走走看看),最後一站到某教室要大家找坐位坐下聽取她的簡報。
記得同學是說全澳洲多數為國立學校,只有少部份是私人學校。而我去的是國立大學附設的英語語言學習中心。
這煞有其事的簡報使我想起在台灣寫論文前的教授說的一致,只是這裏更看重及嚴肅看待"抄"這件事;且正面對應,沒有灰色地帶;日後的作業也都以此要求我們。我想是因為來自各國有各國的文化,校方認為有必要安排這說明要使大家校正在同一頁面(same page)上有著共同的標準。
Sharry告訴大家重要的基本大觀念是抄文章是允許的,那表示你有看書記憶及消化,而只要依今天教的Quote SOP要求把出處完整標示(格式有多種且中英稍有不同)出來支持你接下來的論述、發現看法及見地等等。如此做是有利方便讀者想要再進一步探究時能找得到你引述的來源。當然Sharry沒說的黑暗面是教授看很多書,方便幾眼就看出你有沒有胡謅成章。
寫到這裏,好奇的我,去了台大的圖書館網站也有相關的簡報在2019年教學生如何做好引述(quote)的介紹指引。如下:
https://www.lib.ntu.edu.tw/img/tulblog/HELP/Master_20191219_Citation.pdf
作者(年代) 。 章節。載於書名/In Book Name( 斜體或底線)。頁碼。出版地:出版者。
範例:
梁庚辰( 1998 )。學習與記憶。 載於 徐嘉宏(主編)心與腦 (173 200 頁)。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更有心的製作一小段卡通來闡述使用別人文章的正確方式。如下:
(17229) 這是誰說的(0108_學術寫作技巧:引述) - YouTube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14)。這是誰說的(0108_學術寫作技巧:引述)(影片)。
我想如果我(全民)能在大學前(或自小學時)就知道這正確的寫作態度,來建立這樣的正確習慣,那麼個人(全台社會)相信很多方面都會是有著不少的前進步伐的。是全民之福啊~~
記於20220810
avatar-img
7會員
14內容數
因應設計小白的詢問而寫下個人經驗,期許能在職場路上能進退保平安~~分享以實務為主(真的有經歷),對沒去過我會標示故讀者能參考20%~30%而已(自同業朋友聽來或讀來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魯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個人認為設計人員的個性(耐操、嚐鮮)及自身設計屬性(擅長造形、想點子、結構、CMF等等)。總是要求人及求職兩方面契合才是職場生涯的基本美好狀態。 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台灣老字號的工業設計公司,主管到學校求人,請我老師推薦,因此我有幸畢業前就面試通過;敲定了一畢業就去任職。
最近跟同事聊到真小人(如普丁佔領)、假小人(如美國的代理人戰爭)的事,使我想聊聊人設一事,廣泛來說這也與設計有關。用在產品上也是可開玩笑的說是有品設(品牌設計、產品設計、行銷等等)、角設(常完整說是角色設定)、衣設(常說是服裝設定/定案/定裝照)等等^_^ 20220729記
首先並沒有一個清楚的歲數讓你決定是否轉職,而且每個人在職場的機遇也都不同。以我為例,我也是在工作中漸漸地走上管理職這角色。 要說困不困難主要視"轉職"天平的2端有否匹配,跟年紀有關但不全然,何以如此說呢? 先談有否錄取? 轉職錄取後適應留得下來否? 20220729記
為了單純敍述重點,在此先不論我也長久留意車子的公差及品質問題(我是不覺得付出價格及得到的價值相當); 會買特斯拉相當於入手iPhone手機(至少我是這樣對比的觀察到),它們只是價格不同、一動一靜但買它們的消費者心理都是相似......認同它產生信仰而購入。
有自同學會知道智在美商做送快遞的工作後,就各自忙沒再連絡了;再是工作10多年後偶然間再遇上智,目前他沒再跑外面開車收貨趕松山機場的Fedex貨機(公司有專用機隊)了;我們約好去他辦公室敍敍舊。 這位老闆(我沒問是誰)給智一個無法回絕的原因,說道:
學非所用時常聽到,但更常是唸錯科系,更糟是不清楚自己的興趣也就是不了解自己。這文我想談的是至少己知道唸錯了......我30多年前設計學校班上有進入設計職場的同學就不在本文的分享範圍內了;就以我看過的較好例子或可供讀者們參考~大體上有2類的人可以說說。
個人認為設計人員的個性(耐操、嚐鮮)及自身設計屬性(擅長造形、想點子、結構、CMF等等)。總是要求人及求職兩方面契合才是職場生涯的基本美好狀態。 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台灣老字號的工業設計公司,主管到學校求人,請我老師推薦,因此我有幸畢業前就面試通過;敲定了一畢業就去任職。
最近跟同事聊到真小人(如普丁佔領)、假小人(如美國的代理人戰爭)的事,使我想聊聊人設一事,廣泛來說這也與設計有關。用在產品上也是可開玩笑的說是有品設(品牌設計、產品設計、行銷等等)、角設(常完整說是角色設定)、衣設(常說是服裝設定/定案/定裝照)等等^_^ 20220729記
首先並沒有一個清楚的歲數讓你決定是否轉職,而且每個人在職場的機遇也都不同。以我為例,我也是在工作中漸漸地走上管理職這角色。 要說困不困難主要視"轉職"天平的2端有否匹配,跟年紀有關但不全然,何以如此說呢? 先談有否錄取? 轉職錄取後適應留得下來否? 20220729記
為了單純敍述重點,在此先不論我也長久留意車子的公差及品質問題(我是不覺得付出價格及得到的價值相當); 會買特斯拉相當於入手iPhone手機(至少我是這樣對比的觀察到),它們只是價格不同、一動一靜但買它們的消費者心理都是相似......認同它產生信仰而購入。
有自同學會知道智在美商做送快遞的工作後,就各自忙沒再連絡了;再是工作10多年後偶然間再遇上智,目前他沒再跑外面開車收貨趕松山機場的Fedex貨機(公司有專用機隊)了;我們約好去他辦公室敍敍舊。 這位老闆(我沒問是誰)給智一個無法回絕的原因,說道:
學非所用時常聽到,但更常是唸錯科系,更糟是不清楚自己的興趣也就是不了解自己。這文我想談的是至少己知道唸錯了......我30多年前設計學校班上有進入設計職場的同學就不在本文的分享範圍內了;就以我看過的較好例子或可供讀者們參考~大體上有2類的人可以說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從前我跟一位北部的教授上課,他專研版本目錄學⋯⋯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我還蠻喜歡抄寫的,但小時候在學校抄書只能抄老師指定的文章,很無趣,而且還不可以在上課的時候抄。 長大後,抄寫的習慣還在,但再也沒有任何限制,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抄下任何我喜歡、有感觸的句子或段落。 當下看了可能沒有太大感受的一些文字,過了一段時間看回去,卻給自己滿滿的能量。 11/20抄的
昨天跟一位前輩學長聊創業這件事情,這位學長曾經待過創過四次業,念了三個台大博班,可以說是學識非常淵博的人, 我藉這個機會,也向這位學長請教了創業的小知識,而這位學長將創業的三字秘訣。 這篇文章先來講第一個秘訣「抄」 我們平常很常講創新、創新,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創一個別人沒有創立過的事業。但從現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從前我跟一位北部的教授上課,他專研版本目錄學⋯⋯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我還蠻喜歡抄寫的,但小時候在學校抄書只能抄老師指定的文章,很無趣,而且還不可以在上課的時候抄。 長大後,抄寫的習慣還在,但再也沒有任何限制,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抄下任何我喜歡、有感觸的句子或段落。 當下看了可能沒有太大感受的一些文字,過了一段時間看回去,卻給自己滿滿的能量。 11/20抄的
昨天跟一位前輩學長聊創業這件事情,這位學長曾經待過創過四次業,念了三個台大博班,可以說是學識非常淵博的人, 我藉這個機會,也向這位學長請教了創業的小知識,而這位學長將創業的三字秘訣。 這篇文章先來講第一個秘訣「抄」 我們平常很常講創新、創新,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創一個別人沒有創立過的事業。但從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