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英文很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普遍來說,台灣人的英文能力是差的。除非你是在英語系國家成長、國際學校讀書、家裡特別營造英語的環境或是你就是喜歡英文,否則英文能力很有可能是你的弱點之一。
在台灣,英文能力就是文化資本的展現
為何台灣人英文會差呢?每個人有自己的看法,而我覺得最重要的核心在於,我們看待英文為一個科目,而英文實際上是一個語言。科目直白來說,就是考完就忘記的東西。在經過一學期的努力,你所學到的英文知識在最後一周完美的展現在考卷上,但是過了這天,你好似不再刻意的使用他。於是隨著時間,英文也漸漸從你腦中忘記。
語言這種東西,目的在於溝通,他只是個橋樑,能安全地通過為首要目標,裝飾橋梁或是使用特殊工法為其次。當然,你講出口的話要有內容,否則再好的文法或艱澀的單字,也是徒勞,但是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大家都懂測試語言好壞的四大部分,聽、說、讀、寫。若要量化你的英文能力,他是以你四大部分最差的為你的分數,就如同測立定跳遠的公分數,從來不是腳尖,而是腳跟。語言這種東西就是用進廢退,常用就會記熟,不用了話就會忘記,跟你聰不聰明關係不大,不會說,你笨所以學不會。學好英文需要大量的沉浸在英文的環境,要一直的刺激大腦,大腦才會熟悉他。
我英文沒學好,今朝痛定思痛地想學好英文,如果你也想學好英文,請忘掉當時被台灣英文教育荼毒的創傷,用成熟、理性的自我意識,重新學習英文。網路上有許多學英文的方法,你可以找出何種方式適合你學習,你持之以恆,必定能學好英文。第一步總是難,第二、三步也不簡單,但是不開始行動,你是不會進步的,大家加油,共勉之。














































































































































































































































































































avatar-img
10會員
35內容數
Dare to know. 在這個專欄,主題包括書籍、podcast的評價,生活小技巧,旅遊指南,個人抒情。 但不只上述這些,視情況增加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紅檜蘋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正常形況下,只有成功者有話語權,失敗者通常不願意公開苦悶的遭遇」,因此我想分享自己少年時期(也就是幾年前的事,我沒有很老)的挫敗,希望文章能給正在經歷跟我當時相似經驗的年輕的朋友一點幫助。
硬體所給予的,軟體所侵蝕之。每年新出的手機容量日益倍增,從16、32、64、128、256、512..後續想必繼續發展下去。猶記當初買64g的XR時,認為容量很足夠我用,然而,現在看看儲存空間,已滿60g!天哪>.< 我到底存了什麼在我的小盒子裡呢?
星期一開市,台北回到那個人車多的都市,一切又回到平常,彷彿過年期間毫不存在。
最近經過中崙高中前的八德路段,看到前方原本球體的商場已夷為平地。在馬路前等紅燈時,眺望眼前被圍欄築起的空曠土地,我的思緒漸漸回到了往事的光景。 京華城雖然盛大開幕,但是人潮三、四年後漸漸減少,經營環境惡性循環,直到閉幕那天,終沒有起色。
台北青年入淡水滿周年心得分享
我是一個很愛看書的人,記得10年前我會和家人定期到圖書館借書來看,等到我10歲左右,我開始去我家附近的書店看書,還記得那是一個三層樓的書店,一樓擺放著書,地下一樓擺著各式文具以及小玩意,而在二樓一樣擺著書,但放著似乎不是我那時年紀想看的書。每個禮拜六日我總會挑一天的下午到那邊享受著閱讀的樂趣。
「在正常形況下,只有成功者有話語權,失敗者通常不願意公開苦悶的遭遇」,因此我想分享自己少年時期(也就是幾年前的事,我沒有很老)的挫敗,希望文章能給正在經歷跟我當時相似經驗的年輕的朋友一點幫助。
硬體所給予的,軟體所侵蝕之。每年新出的手機容量日益倍增,從16、32、64、128、256、512..後續想必繼續發展下去。猶記當初買64g的XR時,認為容量很足夠我用,然而,現在看看儲存空間,已滿60g!天哪>.< 我到底存了什麼在我的小盒子裡呢?
星期一開市,台北回到那個人車多的都市,一切又回到平常,彷彿過年期間毫不存在。
最近經過中崙高中前的八德路段,看到前方原本球體的商場已夷為平地。在馬路前等紅燈時,眺望眼前被圍欄築起的空曠土地,我的思緒漸漸回到了往事的光景。 京華城雖然盛大開幕,但是人潮三、四年後漸漸減少,經營環境惡性循環,直到閉幕那天,終沒有起色。
台北青年入淡水滿周年心得分享
我是一個很愛看書的人,記得10年前我會和家人定期到圖書館借書來看,等到我10歲左右,我開始去我家附近的書店看書,還記得那是一個三層樓的書店,一樓擺放著書,地下一樓擺著各式文具以及小玩意,而在二樓一樣擺著書,但放著似乎不是我那時年紀想看的書。每個禮拜六日我總會挑一天的下午到那邊享受著閱讀的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臺灣人,平均學英文12年。12年之間,我們雖然在學「英文這件事」,但在努力拿高分、背單字、填克漏字的時候,卻從來沒有受過「用英文表達自己」的訓練。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在外商工作後,發現自己的英文能力跟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比起來還有差距,因此分享了幾個練習英文的小習慣,包括錄音聽回放、主動創造口說練習的環境、以英文閱讀為初始語言、透過筆記和發出整理信件練習,並強調了收集回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深入探討臺灣街頭使用諧音梗的原因,以及如何創造高明的諧音梗。文章指出諧音的傳統文化、臺灣人的性格以及好記的特性是推動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並提出了營造高明諧音梗的方法。諧音梗在臺灣不僅出現在店名,還廣泛應用於廣告語、新聞和活動標語中。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每年到日本旅行的外國觀光客人數,若以人口比率來算的話,台灣多年來都是獨佔鰲頭。我周邊親朋友好友中,就有許多人到日本就像走自家廚房一樣,不只是一年四季都會去,而是一有空沒事就到日本散心。     這十年來,我有一群一起爬山漫遊台灣的朋友,每年秋天也會相約一起到日本爬山兼旅遊。雙胞胎女兒AB寶就很好
Thumbnail
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的統計,2023年上半年每個月的訪日旅客數逐月攀升,至6月份單月訪日人數已達207萬人。雖然相較疫情前2019年6月單月旅客數的288萬人仍有差距,但預料日本整體旅遊量能還會持續成長。這也有助當地各項交通、觀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營運動能更進一步提升。
Thumbnail
我們臺灣人,平均學英文12年。12年之間,我們雖然在學「英文這件事」,但在努力拿高分、背單字、填克漏字的時候,卻從來沒有受過「用英文表達自己」的訓練。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在外商工作後,發現自己的英文能力跟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比起來還有差距,因此分享了幾個練習英文的小習慣,包括錄音聽回放、主動創造口說練習的環境、以英文閱讀為初始語言、透過筆記和發出整理信件練習,並強調了收集回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Thumbnail
深入探討臺灣街頭使用諧音梗的原因,以及如何創造高明的諧音梗。文章指出諧音的傳統文化、臺灣人的性格以及好記的特性是推動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並提出了營造高明諧音梗的方法。諧音梗在臺灣不僅出現在店名,還廣泛應用於廣告語、新聞和活動標語中。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每年到日本旅行的外國觀光客人數,若以人口比率來算的話,台灣多年來都是獨佔鰲頭。我周邊親朋友好友中,就有許多人到日本就像走自家廚房一樣,不只是一年四季都會去,而是一有空沒事就到日本散心。     這十年來,我有一群一起爬山漫遊台灣的朋友,每年秋天也會相約一起到日本爬山兼旅遊。雙胞胎女兒AB寶就很好
Thumbnail
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的統計,2023年上半年每個月的訪日旅客數逐月攀升,至6月份單月訪日人數已達207萬人。雖然相較疫情前2019年6月單月旅客數的288萬人仍有差距,但預料日本整體旅遊量能還會持續成長。這也有助當地各項交通、觀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營運動能更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