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小說《信任練習》——隱藏在字裡行間的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蘇珊・崔

「自我重建,」金斯利先生說:「需要一種基礎。親愛的高二生啊,比起我們初次見面,你們又長了一歲也更有智慧。我提到的基礎是什麼呢?」

每個人都想討好他,但怎麼討好他卻沒有明確答案。說出正確答案嗎?(但答案會是什麼?)故意信口開河開個玩笑?還是以反問做為回答?金斯利先生也經常這麼做。

潘蜜舉起手,充滿熱切的渴望。「謙虛?」

他因為她的不夠堅定失聲大笑。「謙虛!說說看妳為什麼這麼認為,可別謙虛唷,潘蜜,請跟大家炫耀妳如何得出這個想法,或許我能夠理解。」

潘蜜那夾著許多金色髮夾的頭髮底下,肥嘟嘟的臉頰倏地變紅,直到髮根。她很固執,一定會堅持己見,跟對方爭辯到底。她是基督徒,在校門外樹立這個立場沒什麼稀奇,但在校門內就得不到支持,甚至會遭受譏諷。還是高一生時,她便經常為自己辯護。「太多自我會變得自以為是,」她說。「做人謙卑就不會驕傲自滿。」

「容我說明一件事:只要做好自我控制,就不會有『太多』自我。」

自我控制,他們每個人都怕做不到。以莎拉來說,那一年稍早她曾央求母親提供文件讓她申辦經濟困難戶許可證,那是專門發給為了經援家庭而需要開車的十四歲年輕人的特殊駕照,莎拉辯稱她的確可以「自我控制」,卻惹得母親氣急敗壞。在激烈的爭執下,莎拉將一把廚房椅子從玻璃拉門扔到後院,整個修理花掉她在烘焙屋一個夏天的工資。「妳以為妳可以開車?」莎拉母親說。

以大衛來說,莎拉退還首飾盒那天,他一隻手就把盒子壓碎,同時劃破手掌。後來她輕聲探問:「我現在能打開嗎?」他回道:「我不懂妳在說什麼。」不管這些例子是不是證明了自我控制還是缺乏自我控制,他終究不明白箇中道理。

「自我重建需要建立在自我解構的基礎上。」金斯利先生做出結論。去年他們從現在的高三生、當時的高二生的口中聽過這句話,當時這些學生經常反覆討論這個奧理,卻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當你們做到時就做到了。」「你們現在還是新生啊!可別好高騖遠了。」現在的三年級、當時的二年級這一班感情豐富、關係緊密,培養出很特別的班風,是現在高二這班所望塵莫及,但這和年紀無關。現在的高三生、當時的高二生無論拍個人照或團體照都很上相。學校雖沒安排體育課,他們卻個個都有啦啦隊員體態,裝扮合宜,皓齒編貝,很早就出現情侶檔,而且戀情持久,但布萊特和凱蕾這對,去年期間他們之間分分合合 ,悲喜交替,動輒持續數週,全校像追肥皂劇似的瘋狂陷入他們的愛情故事,卻是普遍中的例外。當年少數幾個單身的高二生還是可以當電燈泡或以麻吉身分融入團體,沒有人像馬努埃這麼孤僻,沒有諾貝特這樣無藥可救的遜咖,也沒有人像莎拉有個不可告人的可怕祕密:在布萊特和凱蕾分手期間,她和布萊特在他父親公寓共度良宵,布萊特流著淚跟莎拉提到凱蕾,後來他們接吻了,布萊特忽然中斷並將棉被扔出窗外。等到布萊特和凱蕾重修舊好後,布萊特在某個傍晚做展演排練時抓住莎拉的手腕,警告她:「不准跟任何人說。」她害怕破壞他的形象,她甚至不敢告訴大衛。

現在大衛一看到莎拉走近便趕緊躲開。要是他們不可避免地在教室打照面,大衛便冷冷地乾瞪眼,莎拉則以更冰冷的目光回敬。他們投入競賽,冷淡越積越深,再死命地從他們心底鏟起。

「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金斯利先生說。

一如既往,他們盤腿而坐時因為意識到胯部而感到越發不自在,而漆布地板冰冷的觸感使臀部變得麻木。他們當中大部分的人認為自我解構/重建就像某種無肉慾的縱慾狂歡,他們無助地臉頰頓時發紅,既興奮又恐懼地爬過地板。四周的鏡牆將他們組成的圓圈放大一倍,金斯利先生繞著他們踱步。他的目光投擲到比他們更遙遠的地方。他的目光明白訴說著,他們跟去年的高二生差遠了?還是他們本身缺乏潛力?還是根本不能跟他在紐約認識的演員相提—並論?因為計量單位是個未知數,他們越發體認到自己嚴重的缺憾。莎拉試著看一眼大衛,但大衛故意坐得離她很近,有時在她的左手邊,有時在她的右手邊,讓莎拉看不到他;但有時又因為相隔太遠,莎拉感覺不到他。接下來,是他或莎拉會被選到?

「蕎埃爾。」金斯利先生用略帶惋惜的教訓口吻低聲說道。 蕎埃爾為自己被選到而難過,但她做錯了什麼?經過一個夏天,她長年粉紅色的肌膚被曬傷,從臉龐直到 V 領緊身上衣坦露的乳溝都出現斑點和脫皮。當她聽見自己的名字時,新近長出的粉紅肌膚瞬間變成鮮紅色,那些尚未完全脫落、翹起來的死皮似乎驚恐地發出沙沙聲。她的外表令人作嘔,莎拉如此想著。「蕎埃爾,請站在圓心處,妳是大家的樞紐,許多條肉眼看不見的線條以妳為起點投射到四周的每一位同學,這些線條都是輻條,妳、妳的同學們以及這些輻條將聯合組成車輪,蕎埃爾,妳就是車輪的中心。」

「好。」蕎埃爾說,臉龐紅咚咚卻難掩得意之情,皮膚底下的血液砰砰地奔流著。

「現在,請各位選一條輻條,同時順著輻條看過去,另一端會站著某個同學。透過這條經過你、經過其他人的輻條,這個同學和你相連著。現在你正在看著誰呢?」

亞麻地板不再冰冷了。噢不,莎拉覺察到自己正盯著蕎埃爾看,目光停留在她藏在緊身衣底下柔軟的腹部。

「我正看著莎拉。」蕎埃爾沙啞地說著,幾近輕聲呢喃。
「告訴她妳看到什麼。」

「整個夏天妳都沒有打電話給我。」蕎埃爾幾乎哽咽說著。

「繼續說。」金斯利先生說,眼睛眺望遠方,他甚至沒朝著蕎埃爾的方向看。或許他藉由教室牆上的大鏡子用一隻眼睛的餘光看蕎埃爾灼傷的皮膚、她閃閃發光的雙眸、她包得太緊的貼身上衣。

「我有打給妳,但妳沒有回電,我的意思是,也許是我的問題啦,就好像……我覺得——」

「蕎埃爾,捍衛妳的感受!」金斯利先生厲聲說。

「我們曾是最要好的朋友,但現在妳好像不認識我了!」她哽咽著說,她的聲音透露著比言語更難以忍受的悲傷。莎拉全身僵直,像一座石雕,茫然盯著對面的牆壁,牆上有一扇通往走廊的門,她真希望自己能走出去,但說時遲那時快,蕎埃爾朝著門口衝出去,當她穿越圓圈時頭往前地踉蹌跌倒,正好踩在柯林、馬努埃的腳上。她霍然打開門,放聲痛哭,消失在走廊盡頭。蕎埃爾離開後,每個人都屏氣凝神,定定注視著地板,沒人看莎拉一眼。生命暫停了......

raw-image
  • 書名:信任練習
  • 作者:蘇珊・崔 Susan Choi
  • 出版社:遠流出版
  • 出版日期:2022/11/25

【作者簡介】
蘇珊・崔 Susan Choi(1969~)

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父親是韓國人,母親是猶太人。9歲那年,父母離婚,她跟隨母親搬到德州。於1990年獲得耶魯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後來又取得康乃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目前在耶魯大學教授文學創作課。

她的第一本小說The Foreign Student(暫譯《外國學生》)獲得亞裔文學獎,第二部小說American Woman(暫譯《美國女人》)入圍2004年普立茲文學獎,並改編成電影。她的第三本小說A Person of Interest(暫譯《感興趣的人》)入圍2009年國際筆會/福克納獎(PEN/Faulkner Award),並成為2010年筆會/席伯德獎(PEN/WG Sebald Award)首屆獲獎者。第四本小說My Education(暫譯《我的教育》)獲得了2014年拉姆達文學獎。《信任練習》是蘇珊.崔的第五部小說,榮獲201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小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遠流出版的沙龍
11會員
18內容數
遠流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6
她雖然非常瘦削,但總覺得那身子就像被層層樹皮包裹的白千層,需要有人把它一層層剝開...... 在人生的各種場域,我們的身體記下了生命中的種種遺憾與殘缺,在與「香氣行者」吳宙妦相遇時,經由各種香草精油與她溫暖的撫觸,一個個屬於記憶的密碼一一被解開、獲得療癒,而找到與生命和解的機會。
Thumbnail
2023/01/16
她雖然非常瘦削,但總覺得那身子就像被層層樹皮包裹的白千層,需要有人把它一層層剝開...... 在人生的各種場域,我們的身體記下了生命中的種種遺憾與殘缺,在與「香氣行者」吳宙妦相遇時,經由各種香草精油與她溫暖的撫觸,一個個屬於記憶的密碼一一被解開、獲得療癒,而找到與生命和解的機會。
Thumbnail
2023/01/13
在人生的各種場域,身體記下了生命中的種種遺憾與殘缺。與「香氣行者」吳宙妦相遇時,經由各種香草精油與她溫暖的撫觸,屬於記憶的密碼一一被解開、獲得療癒,而找到與生命和解的機會。 一個風流一生的男人,即使到生命盡頭仍無法停止因慾念騷動而表現出荒唐行為,然而他最大的渴求卻是得到妻子的原諒......
Thumbnail
2023/01/13
在人生的各種場域,身體記下了生命中的種種遺憾與殘缺。與「香氣行者」吳宙妦相遇時,經由各種香草精油與她溫暖的撫觸,屬於記憶的密碼一一被解開、獲得療癒,而找到與生命和解的機會。 一個風流一生的男人,即使到生命盡頭仍無法停止因慾念騷動而表現出荒唐行為,然而他最大的渴求卻是得到妻子的原諒......
Thumbnail
2021/11/25
遭逢人生困厄,我們很容易就陷入過度沮喪,此時,最重要的是,相信困厄終將結束,有朝一日必有轉機。 處於痛苦、辛苦的時後,學習轉念,讓心情開朗起來,並非空話。在日本有「心靈名醫」之稱的齋藤茂太,以他的人生經驗和逾半世紀的心理臨床治療所見,淬煉出具撫慰力量的文章,給予因挫折或煩擾無法前進的人們溫柔的支持
Thumbnail
2021/11/25
遭逢人生困厄,我們很容易就陷入過度沮喪,此時,最重要的是,相信困厄終將結束,有朝一日必有轉機。 處於痛苦、辛苦的時後,學習轉念,讓心情開朗起來,並非空話。在日本有「心靈名醫」之稱的齋藤茂太,以他的人生經驗和逾半世紀的心理臨床治療所見,淬煉出具撫慰力量的文章,給予因挫折或煩擾無法前進的人們溫柔的支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14(二) 第二十七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三) 音頻中老師談到: 不擅言詞會用鏡子練習, 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 做了很多的努力, 也因為以往的努力, 帶來不可思議的轉變, 「改變的關鍵是:我接納了自己,也看見了自己的努力」 即使過程土法煉鋼, 也欣賞自己的努力, 從小場的研究所上台發表,
Thumbnail
2/14(二) 第二十七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三) 音頻中老師談到: 不擅言詞會用鏡子練習, 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 做了很多的努力, 也因為以往的努力, 帶來不可思議的轉變, 「改變的關鍵是:我接納了自己,也看見了自己的努力」 即使過程土法煉鋼, 也欣賞自己的努力, 從小場的研究所上台發表,
Thumbnail
2/13(一) 第二十六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二) 上堂課我選擇的是;「生氣」 回溯後找到小時候常生氣的點, 不完全是老師連坐法的懲罰, 而是在那個充滿傳統體制下, 感受不自由以及無法表達的自己。 我大膽跟我的母親回溯這事, 她吿訴我當時的生命歷程, 我才明白她當時的狀態 以及和我的狀態之下
Thumbnail
2/13(一) 第二十六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二) 上堂課我選擇的是;「生氣」 回溯後找到小時候常生氣的點, 不完全是老師連坐法的懲罰, 而是在那個充滿傳統體制下, 感受不自由以及無法表達的自己。 我大膽跟我的母親回溯這事, 她吿訴我當時的生命歷程, 我才明白她當時的狀態 以及和我的狀態之下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前言: 之前我就說過,光階層引來的個案都是有原因的,或許是因為他們身上與我有共通點,或許是過去的自己。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前言: 之前我就說過,光階層引來的個案都是有原因的,或許是因為他們身上與我有共通點,或許是過去的自己。
Thumbnail
「自我重建,」金斯利先生說:「需要一種基礎。親愛的高二生啊,比起我們初次見面,你們又長了一歲也更有智慧。我提到的基礎是什麼呢?」 每個人都想討好他,但怎麼討好他卻沒有明確答案。說出正確答案嗎?(但答案會是什麼?)故意信口開河開個玩笑?還是以反問做為回答?金斯利先生也經常這麼做。
Thumbnail
「自我重建,」金斯利先生說:「需要一種基礎。親愛的高二生啊,比起我們初次見面,你們又長了一歲也更有智慧。我提到的基礎是什麼呢?」 每個人都想討好他,但怎麼討好他卻沒有明確答案。說出正確答案嗎?(但答案會是什麼?)故意信口開河開個玩笑?還是以反問做為回答?金斯利先生也經常這麼做。
Thumbnail
(艾莉,39) 在這裡,可以盡情的說話,偶爾跟老師說說笑笑,或是卸下心防的大哭,這一連串的過程,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會會心一笑的。透過別的角度看自己,用理解陪伴自己走過這個過程。這是一段了解自己的旅行,課前的文字書寫,課堂中的討論,自覺能力的養成,漸漸的累積成一種習慣,讓自己慢慢的變好。
Thumbnail
(艾莉,39) 在這裡,可以盡情的說話,偶爾跟老師說說笑笑,或是卸下心防的大哭,這一連串的過程,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會會心一笑的。透過別的角度看自己,用理解陪伴自己走過這個過程。這是一段了解自己的旅行,課前的文字書寫,課堂中的討論,自覺能力的養成,漸漸的累積成一種習慣,讓自己慢慢的變好。
Thumbnail
你要放手,你要把你的雙手打開,你打開你的雙手你就擁抱了全世界了,沒有一個東西是真的曾經離開過你的,因為當你把雙手打開,你所觸及到的每一個東西都屬於你。那個已經離去的人,他的離開不是因為你沒有做什麼,而是因為他有他想做的事,而你在那個時候跟著他去了,留下來的你只剩下一個軀殼,你的靈魂一直回不到你的身體
Thumbnail
你要放手,你要把你的雙手打開,你打開你的雙手你就擁抱了全世界了,沒有一個東西是真的曾經離開過你的,因為當你把雙手打開,你所觸及到的每一個東西都屬於你。那個已經離去的人,他的離開不是因為你沒有做什麼,而是因為他有他想做的事,而你在那個時候跟著他去了,留下來的你只剩下一個軀殼,你的靈魂一直回不到你的身體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