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打破框架心得

2022/12/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突破框架」、「走自己的路」等故事,以前總是聽得著迷,卻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將成為故事主角。25歲末,坐在咖啡廳敲打著文字的現在,我試著回顧這將近一年的非主流經歷,如剛開始一樣,仍感到興奮、緊張、焦慮;但多出的是一路走來體驗到的滿足與踏實。
我在今年選擇走上自由工作者的道路。自此,人生經歷像脫軌的列車,駛向他方──人煙罕見的地方。新的路線裡看不到盡頭,沿途風景難以預知,很多時候令人害怕,卻也因為每一點前進都由自己拓展而來,感到十分扎實。即使有重重困難,因為這份踏實,我還是選擇在這裡──於框架之外,用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路。
Photo by Dmitry Schemelev on Unsplash
契機──受限於框架內
你曾思考過這些事嗎?一些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人要有競爭力、讀某些科系才有前景(不外乎醫商法)、從事某些職業就能被尊敬(例如師字輩職業)。你是否想過,要擁有一個幸福人生,一定得遵循這些觀念嗎?
以前的我並沒有認真想過。作為一個標準在體制內長大的女生,上述那些觀念像是通往成功大門的秘訣,傳授自師長們愛的叮嚀。我一路成長,一路撿拾。從前三志願學校畢業,進入職場,升做主管。
雖然看似光彩,內心卻常感到惴惴不安,擔心人生的下個節點上,萬一沒辦法達標怎麼辦?同時也覺得內心拉扯,我並不是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卻因為是大家認定的好機會而不敢放棄。
破框,從向內探詢開始
一直沒有仔細聆聽內心的抗議,直到離開第一份工作,我才得以對過往人生進行大整理。也才發覺,自己長期以來都用社會標準定義自我,身上貼的標籤就像溫暖的羽毛,是安全感來源。在不斷閱讀思考後,我決定放下這些標籤;想要學會,即使沒有符合標準框架,也能從內心肯定自己。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我也開始往內心深處走去,與裡面的自己併攏,一同前往想要的方向──成為自由業者。雖然這又是另一個故事,在做真正渴望的事情後,矛盾的感覺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內外合一的踏實。
Photo by pine watt on Unsplash
上路後收穫的三件事
常軌外的更多可能
跳出框架後才發現,在制式化路徑外還有這麼多可能──原來我可以接不同型態的案子、原來工作內容能不侷限單一產業、原來生活模式能有很多變換──例如數位遊牧到各個城市。人生的選項不只社會期待的那幾種,並非每個人的路線都是升學、升遷、追求財富自由這樣的順序。就像是在整數間,還可以延伸出無限多小數那樣的可能。
尊重多元共融
在破框之後,學到的還有「尊重不同聲音」這件事。當自己走在非常軌的路上,才體會到,許多質疑其實來自於不了解。很多人對他人的批評都來自框架內的慣例,所以常給出非黑即白的答案。當你不循著常軌走,對他們而言,就是叛逆、太天真。
經歷過類似批評後,我也開始反省,對他人是否也會有這樣先入為主的批判,並提醒自己,保持尊重、友善、包容的態度。
最重要的事──與內心的自己為伍
這篇文章寫到現在,我試著歸納出一個心得,是無論框架內外都適合參考的。我想到的是──去與真實的自己靠攏。這是真切體驗過的,當沒有向內心探詢,而是因著社會標準做決定,心理容易陷入矛盾、感到不平衡,也容易將結果怪罪於體制──於是常有人抱怨時不我予、天不盡人願等。花時間傾聽內心聲音,再做出決定,無論最終是待在框架內外,更可以對結果感到甘心。
後來想想,框架就像小時候的著色本,有路線可以參考,但不代表不能超出線外。循著路線前進,最終會生產出類似的、安全的,大家期待的結果;但超出線外才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面對選擇,可以試問自己,擺脫社會期待,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當初問朋友的一個問題:「如果有件想做的事,但害怕別人眼光,也擔心最終結果不如意,該怎麼辦?」,「那就承擔吧,如果想做卻不做的話,會一直放在心上;所以就去做,然後承擔結果。」我覺得有道理,是這樣的吧,剖析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方向,想好風險,執行,然後承擔結果。
走在破框路上,這是我的故事與心得。無論在框架內外,都祝福你能真實地與自己待在一起,喜歡自己。
nana_knockknock
nana_knockknock
敲敲門,講內心話。Hi,我是Selina,前為電商小主管,現職自由接案,想看見生活的各種可能。在這裡寫生活、心靈成長還有職場,也記錄下看過的影劇與書籍。希望透過文字梳理,一步步更靠近自己。歡迎追蹤我的 ig:@nana_knockknock,互相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