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討論去看皮膚科的經驗,他因為手上持續有長這個(見下圖,我也不知道這是啥米),所以去看皮膚科,不過醫生就只跟他說,這個沒辦法治,有天你就會自己好了。
出自 https://cook1cook.com/posts/5823
後來朋友很不開心的跟我說了這件事,想了一下覺得因為今天去看醫生其實是"想成為正常",而醫生只把它當作一個"解決問題"去看待。所以朋友要的是"治不好也可以接近正常"的治療,而醫生卻只是"無法根治,也不誤事,所以不用管"。而這件事就成為了期望愈與接受事實的差距。
聽起來與今天的主題"美感"有點遙遠,讓我們先跳出這個小故事回來看看美感。
費曼曾說: 我可能沒有藝術家般的美感,可是我仍然能夠欣賞一朵花的美麗。再者,我亦理解花朵的結構、內部的相互作用,我不單止看見花朵尺度的美,我更能欣賞花朵在更細小尺度下的美。花朵以顏色吸引昆蟲傳播花粉這事實很有趣,這意味著昆蟲看得見顏色。這就衍生一個問題:昆蟲也有美感嗎?為什麼有美感?
對我來說,美就是對一件事物狀況認知的展現,一如寫一首歌,你需要先懂樂理,並不是不懂樂理就無法寫出好歌,而是樂理整理了我們對於音樂感覺的規則/規律。像是六度音給人不和諧的感覺、弦外之音的感覺、懸而未決的感覺,了解調性就不會彈出"聽起來怪怪的東西"。
所以有人解釋美感為愉悅的感受 與 合宜的關係
即使要把美感的體現縮小至藝術的繪畫形式中,人們依舊要追求透視、光影、結構。而這些要素的原因不正是追求"我看見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追求"畫的像",因此整理出來的技法規範嗎?
之前看到一句話我覺得很認同
美感就是 "care" ,沒有美感就是 "I don’t care"。
回到一開始的小故事,這個醫生是用自己的觀點來看待問題,而不是病人的,所以他不在意,因此也不會解決問題,而他的醫療本身就沒有"美感"。
想到之前看見一篇關於音樂的文章中說到(我稍微改寫了)
「音樂的自我發揮詮釋空間必須要站在『理解樂譜』後才去做自我詮釋......真正對樂譜的細節、時代背景及作曲家的意圖進行理解才不會錯誤詮釋。
要追求美,你必須在意,這也是美感必須充滿意義,而無所不在。我總是說,一個工作上的菜鳥就是不會基本功開始學的狀態,而一個資深的員工,折必須掌握所有工作技能,而一個厲害的員工,必須是理解這工作的美感的。
是的,無論你想在哪方面有所成就,先理解這領域的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