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國文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念那麼多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學國文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念那麼多古文要做什麼?隨著越來越多頂大的二類組科系不採計國文,大一國文到底該不該廢除,關於國文是否為廢科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三大主科國、英、數之中,英文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因此不會有人跳出來質疑英文「實不實用」;數學為科學之母,在念理工科才是熱門選項的社會氛圍下,數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我們為什麼要學國文呢?
https://vk.com/@movieflixhd-cuevana-3-ver-avatar-2-el-camino-del-agua-2022-pelicula-onli
https://vk.com/@movieflixhd-cuevana-3-ver-avatar-2-el-camino-del-agua-2022-pelicula
https://vk.com/@movieflixhd-ver-avatar-el-camino-del-agua-2022-pelicula-completa-en
https://vk.com/@movieflixhd-avatar-2-el-camino-agua-vf-de-la-pelicula
https://vk.com/@movieflixhd-descargar-avatar-el-sentido-del-agua-hd-2022-en-espanol
https://vk.com/@movieflixhd-films-voir-avatar-2-la-voie-leau-francais-gratuit-et
https://vk.com/@movieflixhd-voir-film-avatar-la-voie-de-leau-2022-film-complet-streaming
https://vk.com/@movieflixhd-avatar-2-la-voie-de-leau-2022-film-complet-streaming-vf-en-f
https://vk.com/@movieflixhd-films-voir-avatar-la-voie-de-leau-2022-francais-gratuit-et
https://vk.com/@movieflixhd-voir-avatar-la-voie-de-leau-film-complet-2022-regarder-strea
https://vk.com/@movieflixhd-voir-film-avatar-2-la-voie-de-leau-2022-streaming-vostfr-fr
https://ide.geeksforgeeks.org/f4fccb9c-3087-4776-ada9-e96be1a86385
https://paiza.io/projects/nvkUwJTSmght2e312KtSHw?language=php
https://yamcode.com/uxavxwluth
https://www.pastery.net/apurjf/
https://pastebin.com/ne6BUfTt
https://ctxt.io/2/AAAQPdf6FQ
https://www.geany.org/p/Tvwvu/
面對這個問題,身為國文老師,我們不應該只回答學生「因為大考要考,所以你必須學國文。」因為教育體制應該隨著時代而變動,是完全可以被改革的,並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必須存在的,如果學習國文對高中生來說真的沒有意義,那是否還有必要將國文當作升學考試的標準呢?
有質疑其實是好事,那代表著有對話及省思的可能性,我們到底要透過教國文帶給學生什麼呢?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從探討國文科的學科本質是什麼開始,究竟國文有什麼難以被其他學科取代的獨特性,是我們必須教給學生的?如同藍偉瑩老師在《提問力》一書中提到的:

很多人都會有國文科就是在教「閱讀理解」的誤會,但其實每個學科都應該要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總不會覺得上完國文課,就能看懂一篇精彩的科學報告吧。)翻開國文課本的選文,國文科所關注的,絕大多數是文學性的文本,所以我們要問的應該是「為什麼高中生要學習文學?」
如何覺察自身與同理他人的感受
重新審視國文這個學科的獨特性,會發現國文是所有科目中,最重視人的情感的,因為文學就是從對生活的體驗出發,書寫人的學科,要談文學就不能避開「人」的成分。透過閱讀,我們得以貼近作者的生命,知曉他在歡愉時、哀傷時、猶疑時、驚懼時、平靜時,有著怎麼樣的心情和體驗。透過寫作,我們得以更深刻地釐清自己的情感與思考,並以適切的方式調節。
「感受」難以量化,看似沒有什麼實用性,卻是身而為人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不能好好覺察自身的感受,知曉此刻的自己是怎麼樣的心情,當情感來臨之時,只能麻木迴避,又要如何好好認識自己,與自己好好相處呢?
如果我們無法同理他人的感受,那就很容易對他人的痛苦視而不見,那又如何建立與他人的美好聯結呢?
如同劉少雄老師在《東坡詞,東坡情》的前言中提到的:
在現代的生活中,理性固然重要,但感情卻不能偏枯,然而怎樣面對情感,讓人願意接受它,承擔它,並在愛中學習成長,將它轉化為創造性的能量,建立更完整的人格,更和諧的人際關係,讓生命得到安頓,這不是人文學者必須不斷反思的問題嗎?
雖然喜歡文學,但我也曾經無數次問自己,讀文學的作用到底是什麼?而當生命找不到出口,舉步維艱,感覺快喘不過氣時,閱讀那些文字能讓自己的心安頓下來,解開那些難解的心結,找到繼續前行的勇氣。有過被文學拯救的美好的體驗之後,我就不再問文學有沒有用了,而是想把這份感動傳遞下去,讓他回歸生活,走入人群,尤其是進入這群十幾歲的青春生命之中。
如何適切地表達自己:最容易普及的美感教育
文學是從人的情感面出發,以「美」的方式呈現,作家朱宥勳在他的TED演講〈為什麼我們要讓文學教育現代化〉曾提出他的見解,在藝文領域之中,例如電影、藝術、音樂,甚至遊戲、動畫,也許文學並不是最重要的,但以教育的角度而言,學文學的成本是最低廉的,只需要紙和筆就夠了,而且效果很不錯。藝術創作往往共享著同一個規則,例如詩詞中對於寫景的安排,和電影的鏡頭、場景調度的概念其實很相似;無論是什麼形式的藝術,常常都有意象的經營,文學可以說是最容易普及的美感教育。

如何適切地表達自己,甚至能以具有美感的方式呈現,也是國文教育很重要的任務。當學生能夠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時候,代表著他對於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有著更深刻且清楚的認知,畢竟寫作反映著一個人的思考;也代表著他具備與人更好的互動與溝通的能力。
舉例而言,當你為不公不義之事感到憤怒,想要表達的時候,是只會啞口無言,重複幾句不堪入耳的髒話;還是寫一篇有條有理的論說文,或是一則幽默而生動的寓言故事,更甚至只要一兩句強而有力的口號、標語,就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感染大眾?
國文教育應該存在,但需要改變
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電影《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寫一位老師如何在體制內的傳統學校,教學生讀詩歌文學,探索自己內在的聲音,解放他們被桎梏的心靈,他在電影中曾經這樣說:
我們讀詩、寫詩,非為他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須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我認為國文學科有存在的價值,因為我們不能忽視了人的感受,與美的重要性,但過往的國文教育,真的能夠教給學生這些嗎?單純背誦課本上的題解、註釋,以及和學生生活毫無連結的國學常識,才是國文常常被認為是廢科的原因。所以國文教育應該存在,但需要改變。
而在談如何改變前,應該要先確認的是「我們到底想透過國文教育帶給孩子什麼,是對他的人生真正有幫助的?」
既然如此,還覺得爭論要教文言文,還是白話文,是最重要的事情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givara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之前填文言文相關調查表單時,寫下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學生該學文言文,並不是說以後有沒有用處,這麼膚淺的實用主義想法。而是,文言文本身是非常美麗的東西,帶著學生認識美麗的事物,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文言文教育只重視背誦注釋和考試能答對,就是很死很僵硬的教學方式,這樣讓人如何
Thumbnail
之前填文言文相關調查表單時,寫下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學生該學文言文,並不是說以後有沒有用處,這麼膚淺的實用主義想法。而是,文言文本身是非常美麗的東西,帶著學生認識美麗的事物,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文言文教育只重視背誦注釋和考試能答對,就是很死很僵硬的教學方式,這樣讓人如何
Thumbnail
講到「有甚麼用」,文言文肯定是第一位,跟數學並列冠軍。
Thumbnail
講到「有甚麼用」,文言文肯定是第一位,跟數學並列冠軍。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