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國文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念那麼多古

2022/12/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學國文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念那麼多古文要做什麼?隨著越來越多頂大的二類組科系不採計國文,大一國文到底該不該廢除,關於國文是否為廢科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三大主科國、英、數之中,英文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因此不會有人跳出來質疑英文「實不實用」;數學為科學之母,在念理工科才是熱門選項的社會氛圍下,數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我們為什麼要學國文呢?
https://vk.com/@movieflixhd-cuevana-3-ver-avatar-2-el-camino-del-agua-2022-pelicula-onli
https://vk.com/@movieflixhd-cuevana-3-ver-avatar-2-el-camino-del-agua-2022-pelicula
https://vk.com/@movieflixhd-ver-avatar-el-camino-del-agua-2022-pelicula-completa-en
https://vk.com/@movieflixhd-avatar-2-el-camino-agua-vf-de-la-pelicula
https://vk.com/@movieflixhd-descargar-avatar-el-sentido-del-agua-hd-2022-en-espanol
https://vk.com/@movieflixhd-films-voir-avatar-2-la-voie-leau-francais-gratuit-et
https://vk.com/@movieflixhd-voir-film-avatar-la-voie-de-leau-2022-film-complet-streaming
https://vk.com/@movieflixhd-avatar-2-la-voie-de-leau-2022-film-complet-streaming-vf-en-f
https://vk.com/@movieflixhd-films-voir-avatar-la-voie-de-leau-2022-francais-gratuit-et
https://vk.com/@movieflixhd-voir-avatar-la-voie-de-leau-film-complet-2022-regarder-strea
https://vk.com/@movieflixhd-voir-film-avatar-2-la-voie-de-leau-2022-streaming-vostfr-fr
https://ide.geeksforgeeks.org/f4fccb9c-3087-4776-ada9-e96be1a86385
https://paiza.io/projects/nvkUwJTSmght2e312KtSHw?language=php
https://yamcode.com/uxavxwluth
https://www.pastery.net/apurjf/
https://pastebin.com/ne6BUfTt
https://ctxt.io/2/AAAQPdf6FQ
https://www.geany.org/p/Tvwvu/
面對這個問題,身為國文老師,我們不應該只回答學生「因為大考要考,所以你必須學國文。」因為教育體制應該隨著時代而變動,是完全可以被改革的,並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必須存在的,如果學習國文對高中生來說真的沒有意義,那是否還有必要將國文當作升學考試的標準呢?
有質疑其實是好事,那代表著有對話及省思的可能性,我們到底要透過教國文帶給學生什麼呢?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從探討國文科的學科本質是什麼開始,究竟國文有什麼難以被其他學科取代的獨特性,是我們必須教給學生的?如同藍偉瑩老師在《提問力》一書中提到的:
很多人都會有國文科就是在教「閱讀理解」的誤會,但其實每個學科都應該要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總不會覺得上完國文課,就能看懂一篇精彩的科學報告吧。)翻開國文課本的選文,國文科所關注的,絕大多數是文學性的文本,所以我們要問的應該是「為什麼高中生要學習文學?」
如何覺察自身與同理他人的感受
重新審視國文這個學科的獨特性,會發現國文是所有科目中,最重視人的情感的,因為文學就是從對生活的體驗出發,書寫人的學科,要談文學就不能避開「人」的成分。透過閱讀,我們得以貼近作者的生命,知曉他在歡愉時、哀傷時、猶疑時、驚懼時、平靜時,有著怎麼樣的心情和體驗。透過寫作,我們得以更深刻地釐清自己的情感與思考,並以適切的方式調節。
「感受」難以量化,看似沒有什麼實用性,卻是身而為人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不能好好覺察自身的感受,知曉此刻的自己是怎麼樣的心情,當情感來臨之時,只能麻木迴避,又要如何好好認識自己,與自己好好相處呢?
如果我們無法同理他人的感受,那就很容易對他人的痛苦視而不見,那又如何建立與他人的美好聯結呢?
如同劉少雄老師在《東坡詞,東坡情》的前言中提到的:
在現代的生活中,理性固然重要,但感情卻不能偏枯,然而怎樣面對情感,讓人願意接受它,承擔它,並在愛中學習成長,將它轉化為創造性的能量,建立更完整的人格,更和諧的人際關係,讓生命得到安頓,這不是人文學者必須不斷反思的問題嗎?
雖然喜歡文學,但我也曾經無數次問自己,讀文學的作用到底是什麼?而當生命找不到出口,舉步維艱,感覺快喘不過氣時,閱讀那些文字能讓自己的心安頓下來,解開那些難解的心結,找到繼續前行的勇氣。有過被文學拯救的美好的體驗之後,我就不再問文學有沒有用了,而是想把這份感動傳遞下去,讓他回歸生活,走入人群,尤其是進入這群十幾歲的青春生命之中。
如何適切地表達自己:最容易普及的美感教育
文學是從人的情感面出發,以「美」的方式呈現,作家朱宥勳在他的TED演講〈為什麼我們要讓文學教育現代化〉曾提出他的見解,在藝文領域之中,例如電影、藝術、音樂,甚至遊戲、動畫,也許文學並不是最重要的,但以教育的角度而言,學文學的成本是最低廉的,只需要紙和筆就夠了,而且效果很不錯。藝術創作往往共享著同一個規則,例如詩詞中對於寫景的安排,和電影的鏡頭、場景調度的概念其實很相似;無論是什麼形式的藝術,常常都有意象的經營,文學可以說是最容易普及的美感教育。
如何適切地表達自己,甚至能以具有美感的方式呈現,也是國文教育很重要的任務。當學生能夠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時候,代表著他對於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有著更深刻且清楚的認知,畢竟寫作反映著一個人的思考;也代表著他具備與人更好的互動與溝通的能力。
舉例而言,當你為不公不義之事感到憤怒,想要表達的時候,是只會啞口無言,重複幾句不堪入耳的髒話;還是寫一篇有條有理的論說文,或是一則幽默而生動的寓言故事,更甚至只要一兩句強而有力的口號、標語,就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感染大眾?
國文教育應該存在,但需要改變
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電影《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寫一位老師如何在體制內的傳統學校,教學生讀詩歌文學,探索自己內在的聲音,解放他們被桎梏的心靈,他在電影中曾經這樣說:
我們讀詩、寫詩,非為他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須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我認為國文學科有存在的價值,因為我們不能忽視了人的感受,與美的重要性,但過往的國文教育,真的能夠教給學生這些嗎?單純背誦課本上的題解、註釋,以及和學生生活毫無連結的國學常識,才是國文常常被認為是廢科的原因。所以國文教育應該存在,但需要改變。
而在談如何改變前,應該要先確認的是「我們到底想透過國文教育帶給孩子什麼,是對他的人生真正有幫助的?」
既然如此,還覺得爭論要教文言文,還是白話文,是最重要的事情嗎?
    magivara
    magivara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