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師的謊言》談教育與公民覺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背後的原因與利益動機。


你是否也和我一樣,高中歷史課只學著在選擇題中選擇正確的答案,即便當年學測社會科滿級分,老實說,我對歷史並沒有興趣,如果我們是從考試中認識歷史,除了成績好帶來的成就感之外,卻對於想了解歷史發生的原因與對當今的影響等,完全沒有思考過。那麼沒有了考試便等於放棄、遺忘了歷史。這個原因除了教科書的內容、考試的方式、教學的方法都有關係外,我想問的是,在受過學校教育之後,一出社會,為什麼大部分的價值都和學校教得不一樣?


教科書呈現一種單一價值的聲音,身為多元文化的台灣人,教科書作者的詮釋角度,卻只和政府立場相同。所以賽德克巴來的莫那魯道、日本政府離開台灣到國民政府來台、以及國民政府對本省人的不公導致的228事件等,都刻意的省略或者找許多理由美化政府當時的做為。這不但把教科書視為一種型塑政府完美的工具、讓人民相信政府並不會做錯事,更遏止民眾啟發思考。其結果就是,課本教的是一套,而自身處在當今社會脈絡中的位置的感受又是一套。


「讓價值觀產生矛盾」,如果這是政府在制定教科書時預期的結果,為什麼?而什麼才是歷史應該教我們的?如果說歷史是一部政府的歷史,那麼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可以猜想主政者並不希望人民具有思考批判的能力,因為這樣會影響他的公權力與權威,但這就導致,政府只讓人民知道他想讓人民知道的事情,而不透露、不公開透明的訊息,造成人民一知半解的片面認知。於是人民無法與政府站在同樣的「事實」上作對話、也阻礙了人民的思考與多元的意識型態發展,使人民不知道該如何促成社會的改變。這不但不是培養一位社會公民的方式,對於社會進步更是一大阻礙。


假設教育的目的是想培養一位公民。那麼,什麼是公民需要學習與具備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又該如何在課堂上、教科書上被呈現呢?公民除了認知自我的權力與義務之外,監督政府,思考如何改變社會讓社會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是我認為好公民應該具備的條件。所以,如果思考如此重要,如何從歷史學習思考呢?首先,對於一個歷史事件,假設228事件,我們可以思考的是:為什麼發生228事件?228事件之前是什麼情況?228事件對台灣的改變是什麼?228事件為何在台灣造成這麼長遠的影響?對民主與之後的戒嚴、白色恐怖等又帶來什麼影響?這些影響對當今而言是正確的嗎?我們又該從中學到什麼教訓?經由讓事件回到歷史中,詮釋此事件在當代的價值意義,讓每一位擁有不同價值、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夠從歷史事件反思個人在社會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引發改善現況的動機。


第二,從當代看歷史,不應該以當代價值去理解過去,而應該反思歷史事件的當事者、環境條件有多少選擇,而這些選擇的改變,是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是好還是不好。從中學習尊重多元的價值與擷取歷史有用的部分,做為思考改變當代的一種可能,這是我認為歷史教育在培養一位公民所應該教授的內容與目的。


『現代人類學家不再相信我們的社會「領先」所謂的「原始」社會或比他們更加「適合」。即使我們的科技無疑比較先進,但並不見得比較好,因為他們可能不符合人類長期的需求。』


這本書除了帶給我對於歷史教育方面的思考外,最大的衝擊是,我開始認為─「歷史並不是不斷再進步的」,社會並沒有隨著現代化、全球化變得更理想。其實有些價值觀,例如男女平權等觀念,過去少數民族裡早已存在,只是我們的主流價值(西方的價值),過去並沒有、或者認為男女平權的價值不重要,所以直至近代才開始提倡。或許你會說,從整體飢餓與貧窮的人口比率正逐年下降來看,時代是在進步的。先不談人口愈來越多,飢餓與貧窮的比例越來越少,到底就人口數而言減少了多少?而是否與戰爭或疾病死亡也有關係?評斷飢餓與貧窮的標準是否全球統一?而這個標準是否合理?從整體大環境來看,從多元文化逐漸變成單一文化的方向來看,主流價值;資本主義、效益主義、功能主義、消費主義、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導致地域性、在地性的文化歷史與傳統價值,逐漸受到挑戰與改變,是好還是不好?科技越來越進步、資訊越來越快速、我們越來越依賴工具、依賴國際貿易、依賴能源、依賴金錢,導致逐漸喪失思考的時間、喪失解決問題的其它可能,是好還是不好?物價越來越高、雙薪家庭越來越多、小孩生得越來越少、與小孩相處與教育的時間越來越低、在成就了事業外,忽略家庭,是好還是不好?高齡化、少子化、扶養比增加、變得更沒有隱私,我認為當代人整體的生活品質並沒有變好。


教育的確是改變社會的根本要素,所以我強烈推薦這本《老師的謊言》,希望做為公民一份子的我們,能夠花點時間去理解、去思考,教育該如何帶領我們的人民走向什麼樣的未來。

2016/4/1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89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4/04/08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2024/04/08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2024/03/18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Thumbnail
2024/03/18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
Thumbnail
2024/03/17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Thumbnail
2024/03/17
  身為讀書人,暢銷書總不在我覓食的範圍,一方面,對於閱讀有自己的「品味」;另一方面,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最符合投資報酬率的閱讀便是閱讀已流傳上百甚至上千年的「經典」。然而,這個時代就是最大的「洞穴」(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要理解、超越這個時代的洞穴,還是應該去閱讀多數人接收、理解、甚至相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35年後再與大學生一起上課。
Thumbnail
35年後再與大學生一起上課。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有溫度的歷史 實人的歷史課很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要試著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該事件、人物產生共鳴與連結,而不是死板板的歷史事實;今天的課程中,品師透過閱讀文章和引導讓孩子對於鄭經的評價有所轉換,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對比孩子們現在熟悉的「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有溫度的歷史 實人的歷史課很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要試著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該事件、人物產生共鳴與連結,而不是死板板的歷史事實;今天的課程中,品師透過閱讀文章和引導讓孩子對於鄭經的評價有所轉換,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對比孩子們現在熟悉的「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2024/01/28 修完課拿到學分了,回過頭來問自己:社會學是什麼?卻又答不出來,但不可以因為這個問題就停滯不前,我要帶著這個問題往前走,再去學習,慢慢拼湊社會學的樣貌。 作為教育科系的學生,我也帶著第一堂課老師問我們的問題「教育是什麼?」不斷往前,慢慢拼湊出理想的模樣,然後再朝著這個理想前
Thumbnail
2024/01/28 修完課拿到學分了,回過頭來問自己:社會學是什麼?卻又答不出來,但不可以因為這個問題就停滯不前,我要帶著這個問題往前走,再去學習,慢慢拼湊社會學的樣貌。 作為教育科系的學生,我也帶著第一堂課老師問我們的問題「教育是什麼?」不斷往前,慢慢拼湊出理想的模樣,然後再朝著這個理想前
Thumbnail
來了!那個考試終於要來了 就這樣子終於到了高三,一到了高三所有的活動項目,全部都消失, 可以說終於有感受到離大考接近的階段,平時的考試也漸漸變多,幸好沒有補考,這邊我跟各位聽眾補充一下,一般高中的學校所要考的是學測,裏面就會是社會組,理工組部分,再來是高職生所要考的部分統測,而如果學測、統測
Thumbnail
來了!那個考試終於要來了 就這樣子終於到了高三,一到了高三所有的活動項目,全部都消失, 可以說終於有感受到離大考接近的階段,平時的考試也漸漸變多,幸好沒有補考,這邊我跟各位聽眾補充一下,一般高中的學校所要考的是學測,裏面就會是社會組,理工組部分,再來是高職生所要考的部分統測,而如果學測、統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