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尚未成為交換學生前,對於「交換學生」時常抱持著嚮往卻又困惑的想法,一來是對於課程內容感到好奇、二來則是覺得多半的交換生目的都在於去旅行而非學習,所以對於「去交換」這件事情的看法,我一直處在像鐘擺一般的左右不定,「我真的能學到東西嗎?」、「去國外這麼短的時間真的值得嗎?」。
因為這些無法得到正解的困惑,驅使我想去一探究竟,畢竟親自走一遭比起透過別人分享的經驗來的真實,於是我在大四那一年申請了學校的交換計畫。
已經大四了,還去申請交換學生不就要延畢?
腦海萌生相對明確想申請交換學生的想法大概是在大三下學期,而學校的申請流程一律是在上學期末申請、下學期初面試,也就是說就算一切順利通過,我都幾乎要大學畢業了,如果確定要去勢必得延畢,對 就是延畢。
延畢在台灣似乎是帶點負面的行為,許多和我在同時期萌生同樣念頭的學生,在初期連行動都還沒展開就先否定了自己的可能性,而我也差一點成為其中之一,但我們會擔心「延畢」這件事情到底是因為我們真的害怕?還是我們害怕的從來就是他人的眼光?當時還在困惑這個問題的我,正好讀到《不認輸的骨氣》這本來自設計師江孟芝的著作,書裡分享了一首美國知名短詩《You are in your time zone》,我很喜歡詩裡的一段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So RELAX.
You're not late. You're not EARLY.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destiny set up for you.
我發現自己害怕的其實是「時間」所連帶產生的焦慮感,這份焦慮來自於「已經大三下學期了,我是不是來不及準備多益了」、「如果順利去交換那我就會比同齡的人晚半年開始工作」等諸如此類的煩惱,但就如同這首詩所寫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當你覺得起步晚了,就更努力的學習並照著自己的步伐一直一直做下去,在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裡,一切都會準時。
如果去交換是最終目的,那以目前的能力要如何才能達成?
在文章第一段已經明確闡述了引發行動的問題以及最終需要達成的目的了,那目前缺乏的就是中間的執行過程,也就是最多人會卡關的部分,以下是我針對執行過程拆解後的三大步驟:
盤點現有資源:以問題反思並條列盤點
在這裡我會使用5W2H去反問自己並條列出各項資源,例如:我能去的學校有哪些?我擁有的能力是否能申請?我能負擔的費用?我在申請上的優勢?我有人脈能參考經驗嗎?我現在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準備?
拆解任務:將任務拆解成數個小目標
針對上述的現有資源,若有不足的部分則需在第二階段拆解任務,我先以擁有的能力是否足以申請為例,當時我要去的學校語言門檻至少要達多益650分,可是那時候我不僅很久沒有練習英文了,甚至連多益考試都還沒有去考過,所以在這階段我的任務目標是考到超過650,我將這個目標拆解成「接觸英文」、「敢開口用英文說話」、「考到超過多益650分」這三個小任務,並在第三階段進行執行。
逐步執行:小目標執行分為日常累積型及日期回推進度型
根據上一階段的拆解,在此階段的任務已經變得小而易執行了。
首先是「接觸英文」,語言需要透過日常大量的累積才能夠有顯著的效果,因此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將手機介面設為英文,第二件事則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接觸英文,例如我喜歡追影集,那我就每天至少花好幾小時把自己沉浸在英文環境,日復一日的累積對於英文聽力真的很有幫助!(若你喜歡看書那就改看英文書籍、喜歡當鄉民那就看Reddit諸如此類)
最後則是考多益這件事,當時我先確定自己要考試的日期,並回推每週需要練習的進度,練習的部分我是與朋友一起買聽讀各十回的題本,每週測驗並檢討,搭配Youtube的學習資源去熟悉題型,最後確實達成目標。
大四才申請交換,其實好處超級多?
反觀在文章前段所提及的大四才申請交換會產生的擔心,其實我倒覺得大四才申請、延畢去交換好處超級多!對我來說,首要好處絕對是「多了一整年的學生身分」,到哪裡都有學生票、還可以使用學校的多項資源。此外有些企業實習只收學生,所以擁有學生身分真的好處多多!二來延畢去交換只需繳交最低學分費,對於我來說等於是能夠「以最少的資源達成大目標」。
不論是在國外讀書的體驗或是旅行,透過成為交換學生,都會是一件最划算的事情!(當然繳交費用的部分還是因各校規定而有所差異)最後一點,則是不用與畢業季的學生一起搶工作,這裡指的並非是擔心自己能力不足而想躲避畢業求職潮,而是在同齡人紛紛求職之際,有時候自己在找工作時的心態會因為急於找到一份工作而進入不適合自己的環境裡,進而耗費掉自己的時間與精力,與其如此倒不如走在自己的步調裡,把投資最大化。
結語
在已經結束交換之旅並回國開始工作後,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You are in your time zone》所說的,「在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裡,一切都會準時」,當時,誰都不知道後來會有一場擴散至全世界的流行病,短期間內甚至無法說出國就出國旅行,而我不偏不倚的在疫情之前,去到歐洲體驗了課程、體驗了旅遊的美好,一切時間都是那麼剛剛好。
在回國後,也因為疫情以至於在第一份工作時,我的老闆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教導我,甚至在後來的轉職,也能夠順利地遇上有趣的、善良的、給自己警惕的人事物,我想隨著自己的步伐走,迎來的一切都會是最適合自己的,所以當你想做任何決定時,只要一直透過問題去思考,終會找到適合的路。
最後謝謝你看完我的文章,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別忘了給我愛心鼓勵!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在交換時期的文章,也歡迎追蹤
吳氏女子 REN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