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際身心障礙日?
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又稱世界身心障礙者日)是聯合國紀念活動。1992年10月16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自1992年開始每年12月3日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每年12月3日為「國際身心障礙日」。在這一天,身心障礙者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藝讓大眾認識,也有更多更大的平台可以宣導CRPD、聾人文化、事跡等讓大眾了解,不僅可以彰顯身心障礙者,也可以達到「多元參與、共融共好」目的。
為響應國際身心障礙日,中華民國啟聰協會選定為12月4日辦理身心障礙日活動,除了表揚今年辦理的國際手語大賽前三名外,也盛情熱烈邀請#陳康分享於2022年七月飛往參加巴西南卡西亞斯達福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巴西聽障奧運)的經驗,如何在疫情嚴峻下,跨過疫情障礙到巴西參與比賽的過程。也邀請豐富經驗的#劉秋薰說明聾人文化等講座。
「國際身心障礙日活動」,豆比當時看到這個字眼,就馬上點了進去,可能因為也看到手語而被吸引?馬上報了名🤣
雖然豆比的家人是身心障礙者,但坦白說我其實也是到接觸了手語,進而接觸到聽障者/聾人族群,再進一步更去關注其他類別的身心障礙者相關的議題。
但或許是因為有過不好的經驗,豆比意識到聾人、聾人子女族群(或者學手語的族群)對特定事件、行為特別敏感,自己在參與這種聾人事務的活動時,還是對於「被討厭、被排斥」有種莫名的恐懼。豆比仍會有意識地盡量低調、不太敢馬上跳入參與聊天。
不過…第一次看到聾人中的領導者之二:保羅、陳康,甚至能跟陳康聊到天、拍到照,豆比還是不由自主地開心了一下—-陳康好可愛、好親切、好沒有距離感啊!而且留的鬍子不斷讓豆比聯想到某個動漫的藝術家👩🎨?說不上來的強烈個人特色。坦白說當時看到廖曉彤的影片時,陳康有個聽音樂的方式是這樣子的:
將筆電的聲音調到最大,再將雙手放在筆電鍵盤感受震動。
豆比真的自己有小小體驗了一下,發現那個感受節奏的效果其實很不錯,因此我將這方法學了起來,在當時視形傳譯的歌曲練習時,真的讓小猴、糖糖用這方法感受音樂,然後自己同時打手語+擺動身體+表情變化,真的有一種:「哇~大家都很有參與感的感覺!」
陳康
陳康生長於聾人家庭,當時並未有完善聾文化,也沒有特別設計手語教育,進入一般學校就讀,但是被安排進入啟聰班上課(現名為「資源班」)。受啟聰班老師主張教導發音與讀唇教育之啟蒙,他因此也學會讀唇和發音。
報考身心障礙大專院校院甄試落榜,未能考上大學。由於家人期望對陳康很高,因此陳康到美國留學七年攻讀設計、資訊,美國環境提供聽障朋友很多幫助,在一般校園中就有足夠的資源,讓不同身心需求的學生,都可以在校園內平等的競爭和學習,也對聾文化非常尊重。
陳康表示,就讀美國奧龍學院(Ohlone College),並不是專為聾人設立的特殊學校,而是一般的學校。辦理入學時,看見聾人老師在教書,還有提供聾人學生的手語翻譯和筆記服務。除此之外,就連輔導老師、行政人員,也都會比手語。我感到驚嘆不已。
身為留學生的陳康,在美國
《身心障礙法》(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的保障之下,
更不用自己支付手語翻譯費用,而是由學校負擔。因此,在美國念書的期間,陳康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比起在臺灣時進步太多,也學到更多在臺灣所缺少的常識和知識。
希望以自己成就回饋聾人族群,並能協助推動臺灣聾文化。
陳康原本有網頁設計本業,加入2009年聽奧籌備處,聽奧後除留在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工作,也接任公共電視節目《聽聽看》主持人,2012年和該節目另2名主持人王曉書、陳濂橋共同獲得第47屆金鐘獎電視綜合節目主持人獎。並在2013年首度參與ICSD選舉,便成為僅有2名來自亞洲執行委員,並成為亞洲當上副主席第1人。
資料來源:台灣聽障之光 陳康只想回饋、連任國際聽障運動委員會副主席 臺灣陳康亞洲第1人
陳康的小檔案
●國際聽障運動總會副主席
●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國際組組長
●第十八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
●第四十七屆電視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獎-聽聽看】
延伸閱讀
陳康/影【我的聽障運動之路~國際聽障運動總會陳康副主席】
劉秋薰
社會普遍對聾人的偏見與不友善,不僅強迫他們改成以聽人方便的口語、讀唇來進行溝通,更連帶影響聾人自我身分的認同。
秋薰分享了一個非常特別的主題,特別提及到「聾人文化」及「身為聾人的我,應該做什麼?怎麼做?」簡報中提及,自我的認同價值,我們先要尋找、再來是瞭解並確認。
小猴未接觸手語之前,依社會所定義的身心障礙名稱,自認是聽障,直到接觸手語之後,跟聾人們相處非常自在又開心,找到歸屬感,漸漸確定自我認同是聾人,為什麼呢?雖然小猴手語程度沒有很好,但小猴從聾人文化感受到聾人不是一個障礙,而是一個群體。
因此,小猴是聾人,很開心能找到歸屬感、認同感、被接納感。
身為有聽力障礙或是失聰的你,可能會想自己是屬於怎麼樣的角色,可能覺得自己是聽障、抑或是聾人?聽起來很徬徨,但這些都沒關係,你認為自己是誰,就是誰!
通過「尋找、了解」之後「確認」自己是誰,就要「去做」!
聾人除了聽力限制以外,能做的事很多!
能藉由手語溝通之後,再加上科技的輔助,也能夠從事許多職業,例如在韓國聾人可以擔任計程車司機,藉由科技的協助,讓車子本身能夠感應、判斷出救護車聲響傳來的方向。
如你可以透過自己的自身經驗、分享、才藝、才幹等發揮出來,造益大家和自己,有些聾人自然手語很好、表演能力很強等,用來支持手語教學、手語拍攝、手語競賽等,有些聽障朋友則邏輯很好、文筆很好、有特殊才藝,將這些發揮得淋漓盡致,也非常好!
延伸閱讀
劉秋薰/影【聾學講堂|站上舞台的那一刻—聾人主持經驗分享】
社團法人雲林縣聽語障福利協進會/文【從雙眼看出去的世界—聾人文化所見】
講座結束後,與陳康聊天的過程中,他提到他之前在美國留學七年的經歷,一般人直觀想到的想必是美國最有名的聾人大學—-高立德大學吧!
沒想到他選擇了一般的大學,原因是因為:
「我是聾人,但我希望跟聽人平起平坐(或者就是能擁有跟聽人競爭的能力)。」
除了要將英文學得更精之外,還要學習美國手語,這樣才能理解翻譯員的語言,我必須說...在國外獨自生活、學習、工作,肯定能逼迫自己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地成長,除了因為是自己做的選擇,要為自己負責之外,投入高成本(時間、金錢、精力),但事事幾乎只能靠自己,抗壓性肯定只增不減。有別多數聾人,陳康選擇進去一個都是聽人的環境學習,豆比是敬佩的。
分享過程中,陳康的手語我看得懂75-80%,大眼薰的手語豆比看得懂幾乎全部,其實以往看聾影隊或中華民國啟聰協會的影片時,大眼薰的手語&表情往往都是最引豆比注目的🤣 因為實在太生動活潑,彷彿在看一齣戲劇,往往讓我看著看著不禁嘴角上揚。
最後豆比想要分享的是陳康最近寫下的這一篇文章:
針對這篇文章,其實談權說礙有分享關於一篇美國身心障礙者參政的內容:
“Ableism”, 可以翻成「健全主義」、「能力主義」,身為一個健全人,豆比很能理解這樣的想法,即使它其實帶有”discrimination in favor of able-bodied people“「有利於健全人發展的歧視思維」。
人時常自然而然以自我為中心,而健全人時常習慣一切掌握在手中、一切都能依照計畫有節奏地進行,「效率」、「效能」、「效果」是我們常在口中歌頌的美德。先撇除心理上的問題,因為多數的我們五官、肢體上功能都完好,自然而然會想要完整、快速讓所有事物被討論、辯論、規劃與執行。
表面上我們活得很多元,實際上我們僅僅是以一般人設計的單一方式生存著、生活著。
表面上我們呼吸的空氣很自由、很開放,實際上我們多少帶著偏見、限制看待與我們不同的人事物。
政治是建構社會的基底,民主是實現多元的底蘊,民主讓我們每一個人,不分年齡、性別、種族、社經地位、健全與否,都能表達我們的想法與渴望,好讓這個世界能活出距離我們的理想再近一點的樣貌,不求完美,只求不斷進步。
如果今天政府無法讓身心障礙者有實質上的政治參與權,那是不是會讓台灣的民主只活在一個溫室之中呢?
排除身心障礙族群的政治世界,真的比較能「長期」產出符合這社會想要的「效率」、「效能」、「效果」嗎?
有沒有其他折衷的方式呢?
有沒有其他大家沒想過的共融參政方式呢?
豆比其實也還沒有具體的想法,但是以健全人世界觀所設計的方式絕對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的平權,同時身心障礙族群也有責任不斷地教育一般人、不斷為自己的族群發聲,而不是只是一昧怪罪政府制度不完善、健全人缺乏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