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一位好的講師,就是能透過學員最熟悉的語言,來了解陌生的知識。因為此次的對象是大學教授,所以我調整了課程內容,試著從教授們最熟悉的語言來介紹如何使用牌卡。
他們最熟悉的語言,當然就是「研究」的語言啦!
課程地圖
- 認識:牌卡的相關資訊。如:使用步驟、牌卡功能、使用對象、牌卡種類、蒐集資料、解讀資料和期望效果等。
- 體驗:四個目標的活動體驗。如:關係建立、有趣放鬆、引導探索和提問解答。
- 總結:使用牌卡的重點、限制、提醒與倫理。
使用牌卡就像做「研究」一樣
- 研究動機:發現當事人的需求。
- 研究目的:釐清當事人的目標
- 研究對象:確認當事人的人數(一位或團體)。
- 研究工具:選取適合的牌卡。
- 蒐集資料:透過好奇提問的方式蒐集更多原始資料。
- 資料分析:以當事人的感受與理解為主。
- 結果討論:帶出新的理解與新的行動。
- 研究限制:視覺障礙者使用投射性牌卡會有限制,或者需要當事人的意願等。
- 研究倫理:避免過度預測、過度負面解讀、強迫當事人改變想法。
在說完這一部分,我對研究與牌卡的理解後,還有特別跟大學教授們確認,我研究的觀點是否正確,他們點頭表示完全無誤哦!
真是感謝大學與研究所老師的尊尊教誨,畢業多年後,仍把研究法刻印腦海中!
當事人的需求與牌卡的功能搭配
在使用牌卡時,首先一定要確認的是當事人的需求是什麼?不能以我們自己的需求為主。與當事人確認需求之後,我們要想想要把目標設定在哪裡呢?
- 建立關係:當當事人在環境中感到陌生、不熟悉時,可以透過「合作式」的牌卡遊戲,建立團體凝聚力或個人的安全感。
- 有趣放鬆:當當事人感到抗拒或緊張時,可以透過「競爭式」的牌卡遊戲,來幫助大家放鬆、感到自在有趣。(不過要留意避免激起大家的得失心)
- 引導探索:當當事人對現在與未來感到好奇時,可以基於對自身的理解,透過選牌的方式,來引導當事人更理解自己、探索未來。
- 提問解答:當當事人的生活出現問題或困惑時,可以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抽牌,請牌卡引導我們覺察內在的潛意識與渴望,從「心」找到問題解決的可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