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這一天,孔子在做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那孔子到底怎麼準備過年的呢?其實論語裡是有透露一點蛛絲馬跡的喔~
圖片出處:pexel
過年過年,過了除夕這一天,年就過去了,這一天家家戶戶可忙忽了。
從臘月二十四日送神以後,就代表年關已近,要辦年貨、蒸年糕、貼春聯、祭祖辭歲、闔家圍爐吃團圓飯發壓歲錢,還要守歲,在午夜時放鞭炮,所謂”爆竹一聲除舊歲”,在鞭炮聲中迎來新的一年。但這些我們似乎習以為常的習俗是什麼時候發展出來的呢? 孔子當年也是這樣過年的嗎?
除夕夜守歲、團年酒宴是魏晉南北朝才見諸史料。隋唐時期則發展出”送窮”的習俗,送窮就是要在這天丟棄家裡的破碎器物,有首詩”晦日送窮”寫道”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在唐朝,守歲已正式成為風俗,唐太宗曾做”守歲”詩《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宋元明清則是在歲除時皇宮要封印,梨園要封箱等; 今日則是股市封關、市場休市。
那孔子到底怎麼準備過年的呢?
其實論語裡是有透露一點蛛絲馬跡的喔~
論語鄉黨篇裡說:”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鄉人儺,是一鄉之人驅逐疫鬼的風俗,也就是由人化妝或戴面具,披獸皮、執戈揚眉,口作儺儺之聲,裝神扮鬼遊行於大街小巷驅鬼。
儺,起源於上古時期,成型於周朝宮廷,禮記的月令篇記載,每年有三次大儺,分別在季春、仲秋和季冬這三個節氣轉換、好發疫病之時。史料記載,春儺又稱為國儺或軍儺; 秋天的是天子儺,春秋兩儺都是由國家或地方諸侯主導。而冬天的鄉儺是舉國上下皆有的,也就是從皇宮到地方鄉里都要舉辦儺禮,所以鄉儺也稱大儺,歲末的大儺是三儺之中最盛大隆重的,因為冬天陰氣重導致厲疾崇生,為了趨陰導陽,讓大家過個好年,而有歲末驅邪的儀式。且當春儺、秋儺因為朝代更替而逐漸消失後,除夕夜前的大儺依然被保留下來,成為歷代一個重要的儀典。
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孔夫子當魯國大司寇時,他在除夕這一天穿著官服、站立在祖廟的東階看鄉民舉行儺禮,一則是對民俗的尊重,二則是和百姓同樂,一同除舊迎新,共許來年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疫病不生。
參考資料:
1. 政大中文學報第八期—論明代宮廷大儺儀式鍾馗戲 林智莉著
2. 文津出版—中國禮俗史,王貴民著
3. 三民書局—新譯東京夢華錄
avatar-img
11會員
79內容數
裏千家茶道,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水無月 的其他內容
日本茶道中必不可少的掛軸多以禪語為主,禪語往往出自中國的文學、詩詞或大德語錄。學茶道還要兼學看掛軸,體會體會上面的禪思禪語。 人生第一堂茶道課的掛軸是「白珪尚可磨」 本文裡除了談到「白珪尚可磨」、論語「南容三復白圭」以及、山水詩人謝靈運和「才高八斗」的故事喔~
孔子的大年初一不休假,還要穿正式官服上朝,而且還很可能只有孔子一個人盛裝出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日本茶道中必不可少的掛軸多以禪語為主,禪語往往出自中國的文學、詩詞或大德語錄。學茶道還要兼學看掛軸,體會體會上面的禪思禪語。 人生第一堂茶道課的掛軸是「白珪尚可磨」 本文裡除了談到「白珪尚可磨」、論語「南容三復白圭」以及、山水詩人謝靈運和「才高八斗」的故事喔~
孔子的大年初一不休假,還要穿正式官服上朝,而且還很可能只有孔子一個人盛裝出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股市中,除息是每個投資者關注的重要時刻。當公司宣布派息時,許多股東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除息後多久股利會入帳?”理解這一流程對於投資者安排資金、進行投資決策非常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除息的相關流程、股利入帳的時間,以及影響股利入帳的因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股息的運作機制。 什麼是除息?
除息是股票投資中重要的時刻之一,投資者經常會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決策,選擇是否繼續持有股票或是賣出以實現其他投資策略。許多投資者可能會問:如果我在除息日之後賣掉股票,我是否還能獲得股利?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到股利分配的資格判斷和時間點的選擇。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除息的概念、除息後賣
Thumbnail
2024 行事曆出爐,上班族最關心的莫過於過年放多長、連假有幾次、何時要補班:有鑒於 2023 補班補不完惹民怨,好消息是明年補班日僅 1 天;壞消息則是 3 天以上國定假期所剩無幾,想放連假的朋友只能靠自己啦!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上元節,「上元三夕過,年節隨燈盡」來到此日,年節也將告一段落。今年元宵節恰在週六,隔日還放一天假,可以好好調整身心節奏,步入新的一年。 應景美食自是元宵湯圓,而元宵與湯圓之分,不是內容物的有無,而在作法之別。大抵元宵是以竹篩搖動滾滾而成,湯圓則純以雙手搓揉以成形。此外,乞龜也是
Thumbnail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農曆過年的氣氛是一直到元宵節才算過完年,俗稱小過年的這一天,和端午、中秋節等節慶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節慶活動,各個地方也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但近年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燈會這個節慶活動漸漸變得「有燈無會」,可以看到不同燈組的展示,但卻少了兒時提著牛奶罐鑽洞自製燈籠的歡慶集會,或是上元日
Thumbnail
大年初五(2月14日星期三):迎財神 大年初五又稱「破五」或「隔開」,傳統上是新春假期結束的時候,從大年初一至初四的諸多禁忌,在此日全部破除,並撤去所有供品。大年初五也是五路財神生日,「迎財神」是這天最重要的習俗。 習俗與禁忌: 1.送窮,又稱「送五窮」、「送窮土」、「送窮灰」、「趕五窮」。民
Thumbnail
大年初四(2月13日星期二):接灶神,安太歲 大年初四是眾神重臨人間的日子,俗稱「接神日」。傳說灶王爺回家後會點名,故不宜出遠門。另外,今年犯太歲的人要在這天安太歲,沒犯太歲者則可點光明燈照亮前途。 習俗與禁忌: 1.民間認為初四灶王爺回家會查戶口,因此盡量不出遠門,要待在家以鞭炮迎接。
Thumbnail
農曆春節是華人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節慶, 這段時間通常是家庭團聚的時刻,街頭巷尾都充滿了濃厚的新年氛圍。 我們常聽到除夕要守歲、初一走春、初二回娘家…等,這些都是傳統春節的習俗。 怎麼過才有年味?報時光整理了過年習俗, 或許今年可以嘗試體驗一番傳統的新年氛圍! 除夕圍爐「壓歲錢」不可少,年菜背
在股市中,除息是每個投資者關注的重要時刻。當公司宣布派息時,許多股東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除息後多久股利會入帳?”理解這一流程對於投資者安排資金、進行投資決策非常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除息的相關流程、股利入帳的時間,以及影響股利入帳的因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股息的運作機制。 什麼是除息?
除息是股票投資中重要的時刻之一,投資者經常會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決策,選擇是否繼續持有股票或是賣出以實現其他投資策略。許多投資者可能會問:如果我在除息日之後賣掉股票,我是否還能獲得股利?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到股利分配的資格判斷和時間點的選擇。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除息的概念、除息後賣
Thumbnail
2024 行事曆出爐,上班族最關心的莫過於過年放多長、連假有幾次、何時要補班:有鑒於 2023 補班補不完惹民怨,好消息是明年補班日僅 1 天;壞消息則是 3 天以上國定假期所剩無幾,想放連假的朋友只能靠自己啦!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上元節,「上元三夕過,年節隨燈盡」來到此日,年節也將告一段落。今年元宵節恰在週六,隔日還放一天假,可以好好調整身心節奏,步入新的一年。 應景美食自是元宵湯圓,而元宵與湯圓之分,不是內容物的有無,而在作法之別。大抵元宵是以竹篩搖動滾滾而成,湯圓則純以雙手搓揉以成形。此外,乞龜也是
Thumbnail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農曆過年的氣氛是一直到元宵節才算過完年,俗稱小過年的這一天,和端午、中秋節等節慶都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節慶活動,各個地方也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但近年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燈會這個節慶活動漸漸變得「有燈無會」,可以看到不同燈組的展示,但卻少了兒時提著牛奶罐鑽洞自製燈籠的歡慶集會,或是上元日
Thumbnail
大年初五(2月14日星期三):迎財神 大年初五又稱「破五」或「隔開」,傳統上是新春假期結束的時候,從大年初一至初四的諸多禁忌,在此日全部破除,並撤去所有供品。大年初五也是五路財神生日,「迎財神」是這天最重要的習俗。 習俗與禁忌: 1.送窮,又稱「送五窮」、「送窮土」、「送窮灰」、「趕五窮」。民
Thumbnail
大年初四(2月13日星期二):接灶神,安太歲 大年初四是眾神重臨人間的日子,俗稱「接神日」。傳說灶王爺回家後會點名,故不宜出遠門。另外,今年犯太歲的人要在這天安太歲,沒犯太歲者則可點光明燈照亮前途。 習俗與禁忌: 1.民間認為初四灶王爺回家會查戶口,因此盡量不出遠門,要待在家以鞭炮迎接。
Thumbnail
農曆春節是華人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節慶, 這段時間通常是家庭團聚的時刻,街頭巷尾都充滿了濃厚的新年氛圍。 我們常聽到除夕要守歲、初一走春、初二回娘家…等,這些都是傳統春節的習俗。 怎麼過才有年味?報時光整理了過年習俗, 或許今年可以嘗試體驗一番傳統的新年氛圍! 除夕圍爐「壓歲錢」不可少,年菜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