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為什麼要管我!」
我曾經以為這樣的話,只會從叛逆期的青少年口中說出來,沒想到聽到女兒第一次脫口而出時,她才在讀小班。
父母聽到孩子說話這麼衝,通常都會難過地落淚吧?但可能這句話與女兒那嬌小的身軀太不匹配,當下我們雖然有點錯愕,但更不自主地覺得好笑,覺得這女孩怎麼可以恰得這麼超齡!?不過說來慚愧,那次過後,我們也沒有特別檢討對孩子的溝通方式,畢竟女兒情緒過了,依然是個愛撒嬌討抱的黏黏蟲,親子關係看起來沒多出一絲裂痕,也就不以為意,一直到讀了這本《媽媽的說話練習》,才開始對過去的言語感到慚愧,認真試著改善對孩子的說話方式。
人與人的關係要維持得好,「尊重」幾乎是不變的鐵則,這點在親子關係也適用。孩子會無理取鬧、不配合、甚至情緒爆炸,幾乎都是因為覺得「不受尊重」。要能用語言完美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必須練習在話語中融入認同、肯定、與溫情。
「好燙好燙!嗚…我不要吃了…」
「哪會燙!這一點都不燙!」
我跟太太看到這段情境都忍不住笑了,這真的就是我們的日常啊!明明都幫吹涼了好幾口,女兒還是毫不領情地吐了出來,甚至哇哇大哭,不翻白眼都很難,但這樣的反射性回答,確實既沒有認同與肯定,也缺乏溫情,難怪孩子聽了之後只會繼續哭,哪會乖乖再吃一口呢?若能夠改為認同孩子燙到的不適感,肯定還有一點點燙的事實,並溫柔地再幫她弄涼一點,應該就能漂亮地解決這個局面囉!
孩子若老是吵著買玩具、吃零食、看電視,我們也得認同嗎?
書中有一句經典的話:「想法可以被說服,但慾望不行。」
孩子吵著要東西,通常是源自於慾望,大人都常常克制不住慾望了,怎麼能期待孩子辦得到呢?因此我們要同理的是慾望本身,而不是無條件地讓行為被允許。
「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對吧?但家裡也有很像的耶,我們回家把它找出來玩好嗎?」
「你覺得這個甜食很好吃對嗎?但只剩這一個耶,今天有點晚了,留到明天早上吃好嗎?」
讓孩子感受到慾望有被同理,再提出也不差的替代方案,有時候就能緩解他們的情緒衝動。
孩子犯錯都不願意道歉,怎麼辦?
女兒做錯事的時候,我們常常為了讓她知道這樣不對,而要求她說對不起,但十次嘗試大概有九次失敗,以前也覺得怎麼會這麼難?若跟我有一樣苦惱的家長,可以試著嘗試書中的建議,改用溫情的話語,要孩子做出平常很習慣的動作。如果我們問孩子:「知道這樣子不對了嗎~?知道的話就來跟媽媽抱一下好嗎?」,就算她們不見得點頭,但很有機會跑來擁抱示好,一樣能達到告知錯誤的效果,她們通常也比較願意改進哦!
為什麼孩子這裡痛那裡癢就叫個不停?
女兒有時候姿勢不良坐太久,就會突然哭著說:「好麻好麻…嗚嗚嗚」,好幾次都安撫了很久,耐心都快耗盡,長輩看到還要我們帶她去看醫生。原來是因為孩子人生經驗尚淺,很多不適感像是痛、癢、痠麻等,她們無法預期這個感覺何時會結束,出於痛苦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恐懼,就很容易變得特別激動,雖然看在大人眼裡很傻眼,但若可以有耐心地告訴她們,這些感覺很快就會消失,孩子聽懂了就會容易安撫許多哦!
不要拿別人的辛苦挖苦孩子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讀書寫作業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難免會感到厭煩與辛苦,有些家長習慣跟孩子說:「當學生哪有我們上班辛苦?」、「你哪有那些沒書念的人辛苦?」「很多國家的孩子比你更辛苦!」希望能讓孩子珍惜現在的擁有,奮發向上。但事實上,大人也往往不覺得其他行業比自己更辛苦,不覺得別的國家更難生存,更不覺得考試壓力高於過往的學生有多累,那我們怎麼能期待用「比較」的方式會對孩子有用?常常只會造成心靈創傷而已。在孩子感到挫折時,我們應該試著肯定他們,並幫忙釐清是因為作業太多呢?題目太難呢?還是時間分配不好呢?以大人的經驗幫他們從細節做改善,才能真正在孩子的求學路上幫他們一把,減少走向歪路的機會。
這本書還在最後附上約莫60頁的實戰練習本,濃縮了整本書的精華,讓隨時想複習的讀者可以不用重新翻閱,相當貼心!所有需要練習的事情,都不是一次能夠熟稔的,讓身為父母的我們反覆練習,用認同、肯定、並帶有溫情的話語,讓孩子的童年能夠療癒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