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寂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絕對單獨的人,不會感到寂寞。

寂寞的原因,是因為心中仍帶著別人。

然而實際的情況是,這個別人即便此刻就在我們身邊,寂寞的感覺仍不會消退。 寂寞或許會隱身一小段時間,然後便會再度現形。

因為寂寞從來與他人無關,寂寞是心的問題。 為什麼心會感到寂寞呢? 寂寞通常與空虛連接在一起,空虛因而衍生寂寞。

那麼為何心會感到空虛? 心很難接受真實的自我,需要外來的認同,以支持自我的形象。

我們深怕這個形象破滅,因此心總是渴求被覆蓋填滿,也許是某個人或某件事。 而當慾望受阻,寂寞於焉產生。

空虛是由於對真實自我的恐懼。 我們很難接受什麼都沒有的自己,然而生命的真相是,最終我們確實什麼都沒有。

我們為自己堆築的形象,終究會成為虛空。

那麼,我們何不先讓心試著虛空看看。

放掉所執著的一切,放掉對生命的用力,對外界的渴求,體會一下什麼都沒有的感覺。 我們會發現,這個感覺並不恐怖。

恐怖的是頭腦的想像,當我們放掉一切,包括我們的頭腦認知,回歸於虛空。我們會赫然發現到,虛空是圓滿是萬有,是沒有界線,是無限可能且無所畏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自神的療癒之光的沙龍
14會員
85內容數
把自己活成光,便可照亮世界
2025/04/05
人生,就是一場吸引力法則跟顯化法則的結果,這兩種法則,即是因果法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顯化,也無時無刻不在種下因果的種子。 提升振動頻率,即可加速顯化,讓我們在這一世心想事成,其實即使不特別借助高頻能量,我們的願望、所思所想,仍會在機緣熟成時顯化成真,也許不是此生,而是下輩子或下下輩子。 佛經有云
2025/04/05
人生,就是一場吸引力法則跟顯化法則的結果,這兩種法則,即是因果法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顯化,也無時無刻不在種下因果的種子。 提升振動頻率,即可加速顯化,讓我們在這一世心想事成,其實即使不特別借助高頻能量,我們的願望、所思所想,仍會在機緣熟成時顯化成真,也許不是此生,而是下輩子或下下輩子。 佛經有云
2025/03/12
我們的意識焦點,即是業力之所在,也就是當下我們聚焦的生命課題。 經常明明生活很平順,內心卻無端萌生焦慮與煩惱,此時我們看見的,便都是生活的坎坷與缺憾,而忽略了我們的人生,其實仍舊擁有一大片美景。 這片美景,我們明明睜眼所見,也有意識到,我們應該轉移關注點,或許一旦焦點轉移,原本的不如意事便會轉化
2025/03/12
我們的意識焦點,即是業力之所在,也就是當下我們聚焦的生命課題。 經常明明生活很平順,內心卻無端萌生焦慮與煩惱,此時我們看見的,便都是生活的坎坷與缺憾,而忽略了我們的人生,其實仍舊擁有一大片美景。 這片美景,我們明明睜眼所見,也有意識到,我們應該轉移關注點,或許一旦焦點轉移,原本的不如意事便會轉化
2025/03/1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如果沒有陰陽,就沒有太極。宇宙不會生成,萬物不會運
Thumbnail
2025/03/1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如果沒有陰陽,就沒有太極。宇宙不會生成,萬物不會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身邊有很多人的時候,仍可能感到孤單的情感經歷,與此同時,也指出即便獨處,只要有知心的陪伴或理解,孤單感便會消失,孤單的根源,往往是內心的缺乏共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身邊有很多人的時候,仍可能感到孤單的情感經歷,與此同時,也指出即便獨處,只要有知心的陪伴或理解,孤單感便會消失,孤單的根源,往往是內心的缺乏共鳴。
Thumbnail
偶然看到"寂寞會發慌,孤獨是飽滿的"這句話,覺得它充分地表達了寂寞和孤獨兩者之間,情感上的差異: 寂寞會發慌:寂寞是一種內心的孤獨感,當一個人感到寂寞時,他可能會感覺與他人缺乏聯繫和交流,這種孤寂感會使人感到焦慮、沮喪、不安甚至恐慌,因為他們渴望與他人建立情感連結,但卻苦於無法獲得,這種"缺乏"的
Thumbnail
偶然看到"寂寞會發慌,孤獨是飽滿的"這句話,覺得它充分地表達了寂寞和孤獨兩者之間,情感上的差異: 寂寞會發慌:寂寞是一種內心的孤獨感,當一個人感到寂寞時,他可能會感覺與他人缺乏聯繫和交流,這種孤寂感會使人感到焦慮、沮喪、不安甚至恐慌,因為他們渴望與他人建立情感連結,但卻苦於無法獲得,這種"缺乏"的
Thumbnail
這是一種從心理湧出的寒冷,會有特別想哭的感覺,是一種很確切感到「世界這麼大,但這裏只有我」的悲傷,跟寂寞有點差別的地方是寂寞是感到自己的聲音不被理解,而孤單是關於突然意識到這裏「只有自己」的恐懼感。寂寞會先有一個主動性的表達,然後感到沒有共鳴才產生,但孤單大多是突然出現的感受,獨自一人或在人群
Thumbnail
這是一種從心理湧出的寒冷,會有特別想哭的感覺,是一種很確切感到「世界這麼大,但這裏只有我」的悲傷,跟寂寞有點差別的地方是寂寞是感到自己的聲音不被理解,而孤單是關於突然意識到這裏「只有自己」的恐懼感。寂寞會先有一個主動性的表達,然後感到沒有共鳴才產生,但孤單大多是突然出現的感受,獨自一人或在人群
Thumbnail
孤獨,也能療傷。 孤獨感,讓人害怕。為了讓這樣的感受少一點,或者,不去感受到孤獨,我們常常會用忙碌,試圖蓋過這份過於強烈的寂靜……. 其實,有時真正讓人害怕的,不是孤獨本身,而是和「自己相處」。孤獨感,正提醒著我們,需要把不斷向外追尋的心和關注力,重新移動回自己的身上,好好照顧自己了。
Thumbnail
孤獨,也能療傷。 孤獨感,讓人害怕。為了讓這樣的感受少一點,或者,不去感受到孤獨,我們常常會用忙碌,試圖蓋過這份過於強烈的寂靜……. 其實,有時真正讓人害怕的,不是孤獨本身,而是和「自己相處」。孤獨感,正提醒著我們,需要把不斷向外追尋的心和關注力,重新移動回自己的身上,好好照顧自己了。
Thumbnail
絕對單獨的人,不會感到寂寞。 寂寞的原因,是因為心中仍帶著別人。 然而實際的情況是,這個別人即便此刻就在我們身邊,寂寞的感覺仍不會消退。 寂寞或許會隱身一小段時間,然後便會再度現形。 因為寂寞從來與他人無關,寂寞是心的問題。 為什麼心會感到寂寞呢? 寂寞通常與空虛連接在一起,空虛因
Thumbnail
絕對單獨的人,不會感到寂寞。 寂寞的原因,是因為心中仍帶著別人。 然而實際的情況是,這個別人即便此刻就在我們身邊,寂寞的感覺仍不會消退。 寂寞或許會隱身一小段時間,然後便會再度現形。 因為寂寞從來與他人無關,寂寞是心的問題。 為什麼心會感到寂寞呢? 寂寞通常與空虛連接在一起,空虛因
Thumbnail
對內向者而言,社交從來就不屬於休息。單身八個月我還深刻感受到,享受孤獨與害怕寂寞的拉扯。 ⁡ 以前到現在我完全能投入在一個人能做的事,而伴侶(其他人可能是家人朋友)提供的是一種「輕鬆」的選擇,幾則訊息讓你在寂寞之際,服用立即的特效藥,滿足後又回到一人世界。 ⁡ 這之間輕易的轉換,讓人沒有機會搞懂自己
Thumbnail
對內向者而言,社交從來就不屬於休息。單身八個月我還深刻感受到,享受孤獨與害怕寂寞的拉扯。 ⁡ 以前到現在我完全能投入在一個人能做的事,而伴侶(其他人可能是家人朋友)提供的是一種「輕鬆」的選擇,幾則訊息讓你在寂寞之際,服用立即的特效藥,滿足後又回到一人世界。 ⁡ 這之間輕易的轉換,讓人沒有機會搞懂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