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牢騷話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歷經41年職場歲月,除了養家餬口之必然,談不上有丁點可誇耀的成就;淡淡的、無所求的、不費力的讓時間浪潮推著走,走著、走著,屆齡了,該退了,就毫無懸念的退了。這是我環顧41年任職公部門,為自己下的註解。
退休,是一個新生活的開始,有人整天無所是事、有人自持身體尚稱硬朗,不想閒置在家,有計畫地尋找工作第二春或樂於委身「台勞」幫忙照顧孫子。退休了,才真正體會出退休與上班的不同調性,退休後的時間是自主可控的,上班則必須配合公司的規定,半點不由人。回想41年前,正值青澀年紀,進入公司。求學時期,曾經路過公司,當時2棟4層樓的舊辦公室,在台中中區來說已經是少數的高樓層建物,大樓後3000坪的廣大腹地,地上種植了數種錯落有致的植被且以電動大門來實施門禁管制,頗有幾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神秘感。抬頭晀望,窗戶外掛滿了井然有序的窗型冷氣,顯出非大公司無法展現的豪華氣派。心裡自忖,如果我能在這裡上班,那該多好。一語成讖,民國68年我進了台電,成為台電人。
台電是一個傳統的獨佔國營事業,民國68年間還未有民營電廠的競爭,當時雖有民營化的說法,但也在於只聞樓梯響的階段。由於上有經濟部,屬體制下的次級單位,所以,進到台電必須學會的就是聽命行事;說白了,它是一個執行單位,而非決策單位。41年間,由於部門間的守舊,同一部門,同一個工作,數十年如一日,是司空見慣的。若要有所圖,在工作上有變化或升遷,依過往前輩的耳語,努力工作,絕非必然;屈膝逢迎,或體制外的人脈說項,倒是不費吹灰之力即可捷足先登且可能位高權重。不過,各種管道的分寸拿捏,在乎個人的巧思運用;惟以不落入別人茶餘飯後的八卦為原則。這是公部門的時代框架,身處其中,沒人例外。
當年進入台電,可以說人人稱羨,外人總以羨慕的眼神告訴你,鐵飯碗、薪水高。我曾試問自己,當年為什麼會選擇公部門作為職場,或許是同儕之間的互相效尤;或許是習慣於父親任職公部門的安定生活;也或許為了逃避那不可知的未來而選擇一個較穩當的職場。41年歲月,轉瞬即逝。當年選擇的理由,似乎已不再重要了。
曾經有人問過我,如果可以重來,你會進入公部門嗎?當下我不假思索的回答,不會。不可諱言的公部門的確可以提供一個穩定的收入。但撇開五斗米,我曾試問自己,41年間在工作職場中學到了什麼?除了引用虛應故事的積極任事、使命必達、嚴守分際、潔身自愛等人事慣用評語形容外,我真想不出還有另外一個可供傳頌於下一代的詞兒,或許有人會說,問題出在於自己的不用心、不夠積極等等。此等說法並不違和,我可以接受。因為用心、積極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的標準,難免有公說公有理的疑慮。不過,穩定收入無疑地提供我們家經濟上的需要。我感謝公司給予優渥的薪級,使我能不費力的被時間的浪潮推著走,從進公司後結婚、生子,走著、走著,了無牽掛,屆退了。不過,如果可以重來,我更願意面對的是不可知的未來、不確定的挑戰;而不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的安逸職場。
記得還在職場期間,因為工作關係,有機會參與新進員工的教育訓練,第一堂課我必問:「你們為什麼想進公司」,答案不外乎都是因為穩定。讓我百思不解的是獲得穩定工作會是時下年輕人的人生目標。環顧整個大環境不論經濟、政治、社會面,呈現的是每下愈況,讓人難以捉摸的現象。”穩定”也只不過是在工作及薪資上的相對,沒一個準兒。試想,如果每一個進入公司的人都報持著穩定就好的心態,那公司何來競爭力?106年電業法修正完成,公司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大挑戰,公司可能因此有退場機制嗎?不可能,沒人敢做;這是長官給的答案,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這是長久以來公家機關在陳陳相因制度下無法突破的濫觴。
一個企業面對完全競爭市場,專業帶領是絕對的必然。台電不應被定位為製造業,因為發電、輸配電、售電一條龍。所以,以服務業稱之,恰如其分。我68年進台電,不管是總公司、區處或其他單位,均以技術掛帥,當時對外誇稱工程師文化。主其事者,均由技術背景的工程師出任。早年台電是一個完全獨佔的國營事業,所以,以技術為主,無可置喙。但於今除了民營電廠競爭外,綠電的發展也儼然成為時代的趨勢。台電面對未來的是一連串的挑戰,除了政策上必須配合政府外,更必須在公家機構光環的限制下,突破重圍。如果依然秉持工程師文化的舊思維要繳交出亮麗的經營成績,我敢斷言”絕非易事”。退休了,我清楚古人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只不過曾經身在其中,禁不住自以為是的事後諸葛一番罷了。
avatar-img
7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宗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水里,我的出生地。
未來,是未知且不可知的時空。人,戒慎恐懼的面對,抑或隨性順勢而為;自古迄今,有諸多的論述;可以說是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莫衷一是。
花蓮的房子,布置已大致底定。但是因著方便,讓原執意簡單樸實的理想生活變了調。每一次從台中回來,除了食物、衣服外,有限的空間總會添加一些可有可無的物品。我,對於簡單生活,沒有一定的標準模式,考慮的是舒服,其次方便。但與惟恩一起生活,難免有些磨合與遷就。我,曾思考過,已近古稀之年,我還需要什麼?還缺了什
斗米折腰四十餘載--------屆退了! 驀然回首,輕舟已過萬重山。抖落一身塵埃,拎著裝滿衣物的行囊,毅然東行----移居花蓮美崙山下。 起心動念,單純想安頓沒安頓的”心”。心安了!身定了!一切都好。 隨處走走都很舒服的美崙山下,我的心安了嗎?疑問與見證之間的對話,從沒停歇過。 踽踽於寬闊的街道,我
新一年的花居生活
退休的第一天,早上起床後,頓時間,覺得ㄧ片茫然。驚覺從此以後,必須面對與老為伍的日子。自我心態、晚輩的眼中、同儕的自憐,在在顯示出事實的不可逆。 接受,有那麼一點點的不甘心;不承認,又擺脫不了殘酷的現實。或許我該以另一種心情,學著與老共存。 老,首應學會忍受《孤獨》。除了妻子,沒有每天可以碰面、招呼
水里,我的出生地。
未來,是未知且不可知的時空。人,戒慎恐懼的面對,抑或隨性順勢而為;自古迄今,有諸多的論述;可以說是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莫衷一是。
花蓮的房子,布置已大致底定。但是因著方便,讓原執意簡單樸實的理想生活變了調。每一次從台中回來,除了食物、衣服外,有限的空間總會添加一些可有可無的物品。我,對於簡單生活,沒有一定的標準模式,考慮的是舒服,其次方便。但與惟恩一起生活,難免有些磨合與遷就。我,曾思考過,已近古稀之年,我還需要什麼?還缺了什
斗米折腰四十餘載--------屆退了! 驀然回首,輕舟已過萬重山。抖落一身塵埃,拎著裝滿衣物的行囊,毅然東行----移居花蓮美崙山下。 起心動念,單純想安頓沒安頓的”心”。心安了!身定了!一切都好。 隨處走走都很舒服的美崙山下,我的心安了嗎?疑問與見證之間的對話,從沒停歇過。 踽踽於寬闊的街道,我
新一年的花居生活
退休的第一天,早上起床後,頓時間,覺得ㄧ片茫然。驚覺從此以後,必須面對與老為伍的日子。自我心態、晚輩的眼中、同儕的自憐,在在顯示出事實的不可逆。 接受,有那麼一點點的不甘心;不承認,又擺脫不了殘酷的現實。或許我該以另一種心情,學著與老共存。 老,首應學會忍受《孤獨》。除了妻子,沒有每天可以碰面、招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年輕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刺激1995」,結局男主角在海邊修船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我進入職場上班後,腦中卻常常浮起,男主角在獄中假釋的朋友-老杜,在超市打工時,舉手請求主管准許尿尿的橋段,當他被主管糾正,不用報備,即可自由的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去解決生理需求時,他心裡嘀咕著,報備了30年,現在叫他
退休是一個重要的人生階段,它給予我們機會去追尋那些一直想做的事情。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忽視了自身的需求和熱情。當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就能夠真正享受生活,重新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正如詩篇中所說的「求你指教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數算日子不僅是反思生命的長度,更是質量的提升。當我們意識到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對於退休生活的期望越來越高,無論是環遊世界、享受悠閒時光,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這些都需要充足的財務支持。然而,單靠政府的退休金,往往難以滿足所有的需求,因此早早開始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格外重要。
Thumbnail
一、引言 在二十多歲時,退休可能看起來遙不可及。然而,早期開始為退休儲蓄不僅是明智之舉,還能為你未來的生活提供穩固的財務基礎。年輕時光的獨特之處在於時間站在你這邊。透過提早儲蓄,你可以充分利用複利的力量,讓你的資產慢慢增值。即便你只投入少量資金,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財富也會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為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年輕人對於職涯發展充滿困惑,在南下出差途中與老司機討論專案、工作機會和有意義的人生。他分享了放棄臺積電工作的原因,以及對於轉換工作的疑惑。老司機開玩笑地給予了建議,最後鼓舞年輕人專注於解決問題、提出有效策略和做好未來準備是重要的目標。
Thumbnail
但在那之前先簡單概述一下 我退伍第一份工作 擔任大賣場的養護工程課課員 部門人員稀少 只有我跟課長兩人相依為命 也因為如此沒有所謂的晚班 是個固定白天班的養生工作 找到這份工作不外乎幾個點 首先 畢業後簽了一年兵又退伍出來跟剛畢業的白紙是一樣的 再來是個人對這類型的工作比
Thumbnail
本次修正並沒有實質變動,只是提醒勞資雙方65歲是「得」強制退休,不是「應」強制退休,當雇主提出強制退休時,勞工可以提出延後退休的協商請求。此次修正對於勞資關係有甚麼影響呢?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
昨天說到進入台積電學不了如何創業,也舉了文老爹的案例,今天來講講我曾經算過人的案例,天干官運,地支食傷,目前也是創業,個人工作室,接的是「公務」部門業務。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年輕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刺激1995」,結局男主角在海邊修船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我進入職場上班後,腦中卻常常浮起,男主角在獄中假釋的朋友-老杜,在超市打工時,舉手請求主管准許尿尿的橋段,當他被主管糾正,不用報備,即可自由的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去解決生理需求時,他心裡嘀咕著,報備了30年,現在叫他
退休是一個重要的人生階段,它給予我們機會去追尋那些一直想做的事情。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忽視了自身的需求和熱情。當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就能夠真正享受生活,重新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正如詩篇中所說的「求你指教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數算日子不僅是反思生命的長度,更是質量的提升。當我們意識到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對於退休生活的期望越來越高,無論是環遊世界、享受悠閒時光,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這些都需要充足的財務支持。然而,單靠政府的退休金,往往難以滿足所有的需求,因此早早開始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格外重要。
Thumbnail
一、引言 在二十多歲時,退休可能看起來遙不可及。然而,早期開始為退休儲蓄不僅是明智之舉,還能為你未來的生活提供穩固的財務基礎。年輕時光的獨特之處在於時間站在你這邊。透過提早儲蓄,你可以充分利用複利的力量,讓你的資產慢慢增值。即便你只投入少量資金,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財富也會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為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年輕人對於職涯發展充滿困惑,在南下出差途中與老司機討論專案、工作機會和有意義的人生。他分享了放棄臺積電工作的原因,以及對於轉換工作的疑惑。老司機開玩笑地給予了建議,最後鼓舞年輕人專注於解決問題、提出有效策略和做好未來準備是重要的目標。
Thumbnail
但在那之前先簡單概述一下 我退伍第一份工作 擔任大賣場的養護工程課課員 部門人員稀少 只有我跟課長兩人相依為命 也因為如此沒有所謂的晚班 是個固定白天班的養生工作 找到這份工作不外乎幾個點 首先 畢業後簽了一年兵又退伍出來跟剛畢業的白紙是一樣的 再來是個人對這類型的工作比
Thumbnail
本次修正並沒有實質變動,只是提醒勞資雙方65歲是「得」強制退休,不是「應」強制退休,當雇主提出強制退休時,勞工可以提出延後退休的協商請求。此次修正對於勞資關係有甚麼影響呢?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
昨天說到進入台積電學不了如何創業,也舉了文老爹的案例,今天來講講我曾經算過人的案例,天干官運,地支食傷,目前也是創業,個人工作室,接的是「公務」部門業務。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