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riter And Her Story 遇見香港漫畫家智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年末的前幾天,收到飛地書店的書福袋,很開心。以往去外縣市旅行,會盡量安排一個獨立書店的行程,原因之一是想藉不同書店的特性和選書,遇見一些不熟悉的作者和作品。實際上也真的如此收穫。

2021年初搬了一次家,離台北市區又再更遠一些。以前常去的幾間書店,古亭的讀字、新生南路巷子的伊聖詩,永安市場的雅博客,也都像說好了一樣,相繼結束營業。聽到消息時雖然覺得可惜,但對於本就要離開的我,心情上似乎也得以少一些留戀。台北居,大不易,於老百姓是這樣清晰,以致我們只能一步步的向後退。而書店面臨的生存挑戰何其多,又是在疫情期間。是以飛地能夠頂下原先也是在台港人經營的意念書店,沒有十足的勇敢和衝勁勢必很難做到。

我的福袋裡頭放著西西《看小說》、智海《The Writer And Her Story》和《魔法師的年代:跟著維根斯坦、海德格、班雅明與卡西勒,巡禮百花齊放的哲學黃金十年》。除了最後一本,前兩本都是香港創作者。

西西是多數人很熟悉也是指標性的香港作家,最近剛以八十五歲高齡辭世。智海則是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The Writer And Her Story》是黑白色調的漫畫,描寫一個抑鬱的作者,被自己腦袋裡沉重的想法壓駝了背,寫下作品想為腦袋「減重」,卻被郵寄、傳真各種瑣碎的問題所困,就連繪者也彷彿以上帝之手,延伸再延伸,給他沒有盡頭的樓梯和前路,走到一半還不小心摔一跤,不得不從頭來過。

我接觸的漫畫不多,而且年代久遠,除了大量改編成偶像劇的少女漫畫,印象最深的是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既是看得毛骨悚然卻又欲罷不能。長大以後再細想,發現它不單純是嚇人,人性的心理、傳統社會的禁錮,都是故事的基底,並不乏批判,也因此可以成為恐怖漫畫的經典,不斷被影視化。年紀再小一點的時候,也看柯南、小叮噹和蠟筆小新那些,記得那時買蠟筆小新還得經過一番抗爭,因為內容太不正經。(結果現在小孩都看屁屁偵探了你看看!)

台灣的漫畫家,是很後來才接觸,更別說香港漫畫只知有老夫子。而從小被日本漫畫餵養的我們,似乎已經很習慣接收日式的風格,也有著漫畫就是比較娛樂化的刻板印象。《The Writer And Her Story》的第一次出版是1999年,由作者自己複印、裝訂再拿到書店去賣,似乎是那時香港尚未成名的創作者的普遍現象,彼此之間還會交流裝訂的技術,手工的精巧甚至勝過機械。直到2007年,出版社將其重新印製,才有了如今到我手上的這一本,也才知道原來漫畫也可以是這樣,很文學,甚至有長鏡頭的電影感。

raw-image

樓梯與樓梯之後

「你有需要這樣對我嗎?」在作家抱著作品爬了六頁的樓梯之後,她沮喪又生氣的向繪者抱怨。
「沒把狹窄的樓梯變得支離破碎,我已經很仁慈了。」
「為什麼剛才不讓我摔死就好了。」(作家在爬到12樓時摔回了地面)
「你的死亡必須更神聖一點。」

開始用方格子已經有幾年,但產量很低,文學獎的投稿也槓龜了不知道幾次。看到這個爬不完的樓梯多少有些心有戚戚焉。雖然還沒有足以稱為作品的東西,想把腦袋的重量卸下來也欠缺技巧,時常言不及義。但在螢幕前坐久了,肩頸愈趨緊繃下肢愈趨渾厚,卻真實的不得了。拿把尺量的話,距離挺直腰桿的角度一定逐年增加。過去好多次,一把稿子寄出去,就有一個聲音在耳邊說:「這次再沒有我就要放棄。」斬釘截鐵的。那個從小都沒有在作文項目獲得肯定的小孩也會跳出來,告訴你本來就不是這塊料。

可是,後來我還是把電腦打開了,還是把石沉大海的文章拿出來改。除了自己手癢,說真的也時常被其他創作者的文章安慰,還有一些慷慨回饋的讀者,即便只是一個愛心。然後反覆調整自己的心態,想想自己為何而寫。

如果要說2022年最大的改變,或許就是稿子丟出去的那一刻,我不再告訴自己「這次再沒有我就要放棄。」不是因為寫作神聖,還是缺我不可。只是想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想做的事。若自認還不夠努力和決心,就選擇放棄,以後的自己也會遺憾吧。

這道樓梯還很長,不知道要走多久,有可能會摔不只一回;有可能爬到盡頭以為有一間舒適優雅的套房,結果卻只有一張聊表心意的破床;又或者,最後的最後,我找到其他對那個階段的我更重要的事,就暫停了文字的施工,也不無可能。

誰知道呢?

但是目前我還在這,還可以在這。並且已經有了收穫,是過程的喜悅和成長。故事中的作家雖然看似孤獨行走,但其實她還有讀者的目光,還能穿越第四道牆和繪者對話,好像我們在和上帝祈禱。這是無聲勝有聲的相伴。感謝上帝沒有給我一道破碎的樓梯。借用《The Writer And Her Story》做本篇的篇名,惟願最終能有一個不是嘆息的結局。

raw-image



最後放一張我的古早味小叮噹。
書放了二十多年,現在交給了兒子,原以為畫面和紙張老舊,小孩會不喜歡,結果他看了十幾遍,愛不釋手。
這就是好故事的力量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3會員
61內容數
林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海波追尋的終幕》講述65歲婦人追逐電影夢的故事,不只觸動許多讀者的心,也讓我反思自己。
Thumbnail
《海波追尋的終幕》講述65歲婦人追逐電影夢的故事,不只觸動許多讀者的心,也讓我反思自己。
Thumbnail
《The Writer And Her Story》是香港漫畫家智海在1999年的作品,黑白色調的漫畫,描寫一個抑鬱的作者,被自己腦袋裡沉重的想法壓駝了背,寫下作品想為腦袋「減重」,卻被各種瑣碎問題所困,就連繪者也彷彿以上帝之手,延伸再延伸,給他沒有盡頭的樓梯和前路...
Thumbnail
《The Writer And Her Story》是香港漫畫家智海在1999年的作品,黑白色調的漫畫,描寫一個抑鬱的作者,被自己腦袋裡沉重的想法壓駝了背,寫下作品想為腦袋「減重」,卻被各種瑣碎問題所困,就連繪者也彷彿以上帝之手,延伸再延伸,給他沒有盡頭的樓梯和前路...
Thumbnail
割捨不下的一小部分,我也會有意識的選擇保留。因為這將使我往更好的方向前行,並始終做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Thumbnail
割捨不下的一小部分,我也會有意識的選擇保留。因為這將使我往更好的方向前行,並始終做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Thumbnail
這是開點評直播時遇到的事情。 有一位來自香港的作者,在點評活動投稿了一篇短篇作品,雖然因為直播時間有限的關係,沒能看完,但從賞析到的部分,已經充分感受到作者對於現實的無奈與憤慨。 作者想將現實中難以實現的展望,在創作的世界中成真,也正因為如此,劇情之中有些展現部分就顯得過於殘酷,讓當時的我頓時不知該
Thumbnail
這是開點評直播時遇到的事情。 有一位來自香港的作者,在點評活動投稿了一篇短篇作品,雖然因為直播時間有限的關係,沒能看完,但從賞析到的部分,已經充分感受到作者對於現實的無奈與憤慨。 作者想將現實中難以實現的展望,在創作的世界中成真,也正因為如此,劇情之中有些展現部分就顯得過於殘酷,讓當時的我頓時不知該
Thumbnail
回復意識的瞬間,粵語撞入耳內,熟悉的聲線叫人懷念,證明我的編輯嚇得快要心臟病發了。 數秒鐘能夠做到及發生很多事情:被子彈射傷後倒地慘叫、聆聽各式各樣的聲音和說話、在兩個選項之中擇取其一、理解一串數字背後的意義……483762。
Thumbnail
回復意識的瞬間,粵語撞入耳內,熟悉的聲線叫人懷念,證明我的編輯嚇得快要心臟病發了。 數秒鐘能夠做到及發生很多事情:被子彈射傷後倒地慘叫、聆聽各式各樣的聲音和說話、在兩個選項之中擇取其一、理解一串數字背後的意義……483762。
Thumbnail
我是一名創作者,畫漫畫是從小的夢想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這個專題會紀錄我畫漫畫的大小瑣事,從心態到技法、知識等都會是我想分享的歷程,如果你也從事創作或者你對漫畫家很感興趣,歡迎閱讀下去,關於菜鳥漫畫家日復一日對抗心魔的冒險日記。 2021年出版完我的漫畫失重第二集我又陷入了荒蕪之境(?)
Thumbnail
我是一名創作者,畫漫畫是從小的夢想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這個專題會紀錄我畫漫畫的大小瑣事,從心態到技法、知識等都會是我想分享的歷程,如果你也從事創作或者你對漫畫家很感興趣,歡迎閱讀下去,關於菜鳥漫畫家日復一日對抗心魔的冒險日記。 2021年出版完我的漫畫失重第二集我又陷入了荒蕪之境(?)
Thumbnail
人都不會知道自己在何時寫了篇什麼樣的文章,可以給人什麼樣的激勵或療癒效果,甚至改變人的一生。 文字是有力量的,至少我認真相信著。 文字變現絕不是不好的事情,這也是一份值得追求的事業。但期待自己在這樣的過程中,別迷失了自己,也別忘了初衷。
Thumbnail
人都不會知道自己在何時寫了篇什麼樣的文章,可以給人什麼樣的激勵或療癒效果,甚至改變人的一生。 文字是有力量的,至少我認真相信著。 文字變現絕不是不好的事情,這也是一份值得追求的事業。但期待自己在這樣的過程中,別迷失了自己,也別忘了初衷。
Thumbnail
所以雖然書名叫做「成為小說家的方法」,不如說是過程、我認為更為妥當,因為雖然還沒看到她出道,但幾乎能夠篤定她成為小說家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Thumbnail
所以雖然書名叫做「成為小說家的方法」,不如說是過程、我認為更為妥當,因為雖然還沒看到她出道,但幾乎能夠篤定她成為小說家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Thumbnail
座落在明日町金平糖商店街的「水澤文具店」,門口貼了一張廣告,上面寫著:「購買筆和筆記本的顧客,只要您有需要,我會為您寫個故事。客製小說。」
Thumbnail
座落在明日町金平糖商店街的「水澤文具店」,門口貼了一張廣告,上面寫著:「購買筆和筆記本的顧客,只要您有需要,我會為您寫個故事。客製小說。」
Thumbnail
  開始至今寫小說,我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   除了像我這樣埋頭默默耕耘的作者之外,我也遇到一些很有野心,或是非常有才氣的人。那些和他們一同談論夢想的日子,真的很開心,雖然羨慕他們的人氣,但也打從心底佩服他們。   我還記得有位在網路上非常有人氣朋友想要完成一篇長篇作品並且投稿大出版社,但最後
Thumbnail
  開始至今寫小說,我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   除了像我這樣埋頭默默耕耘的作者之外,我也遇到一些很有野心,或是非常有才氣的人。那些和他們一同談論夢想的日子,真的很開心,雖然羨慕他們的人氣,但也打從心底佩服他們。   我還記得有位在網路上非常有人氣朋友想要完成一篇長篇作品並且投稿大出版社,但最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