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方不是故意的,只是大家都沒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擔任設計師這個工作一陣子之後,你會很有趣的發現,要把手上接到的工作漂亮達成,仰賴一些前置條件,而工作找上你的時候,往往不具備充分的前置條件,現實一點的情況是,這些前置條件甚至是隱藏情報,需要你自己當偵探。

但需求方也不是故意的,大多數的人都不擅長當需求方。

這就好比你吃了一輩子的夜市小吃,夜市小吃菜單明確,點什麼吃什麼,你對料理過程也沒什麼可以決定的,頂多問你要不要香菜跟加辣,彷彿這就是客製化了。

但突然有一天你去台菜海鮮餐廳,看到店門口一整櫃的海鮮,傻眼貓咪,怎麼沒有菜單?每個客人都在店門口跟老闆指指點點,輪到你的時候老闆的語氣又快又急,你楞在那裡發慌,這些都是什麼沒看過的魚?要怎麼點?價錢是多少?什麼叫時價?那我怎麼知道整桌菜要多少錢?

這些點菜的眉角,要吃過、看過、聽過,模仿別人怎麼做、聽聽看老闆的建議之後,才逐漸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點菜方式,然後才會知道更深的一層,原來每一家店適合的點菜方式都不一樣,想要特定的吃法,還要找對店。

點菜點久了,你才能根據要招待什麼客人、聚餐的主題、這個季節適合吃什麼等條件,選擇適合的店,決定恰當的預算,作一個得心應手的需求方。

這些事情中,隱藏著大量的學習成本,顯現在軟體專案上,就是有關於需求的風險。

你在軟體專案上,幾乎一定會發生「點錯菜」的狀況,即使是資深的需求方也難以避免。因為干涉需求的情境實在數也數不清,你以為的需求方,背後還有需求方,一層一層的關係越來越抽象,甚至難以定義共識。

偏偏人腦就是厭惡模糊難以理解的事情,喜歡具體明確的東西,所以會希望你先做做看再說,這樣需求方才知道自己的需求,你瞧,這不就是學習的過程嗎?

進行觀察、提出假說、動手測試概念、分析成果,然後再進行下一輪的行動,所有人在這個過程中萃取出共識(或者獨特的領域知識),事情才逐漸明朗,需求方才明確知道自己應該點什麼菜。

這些事情用文字書寫起來好像輕鬆愜意,但在現實的工作期程中,卻是在充滿壓力、經常發生短期情緒干擾、利益不一致、缺乏共識、回饋模糊不清、溝通用語充滿歧義的情況下,要跟需求方進行兩人三腳。

所以,有時候你的需求方也放棄掙扎了,因為一切真的太模糊太抽象,又不是擔任需求方就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

而如果我們也放棄掙扎,變成單純的聽令行事,反正需求方告訴我們什麼,非要畫押白紙黑字才執行,風險都是別人扛,那就把自己變成工人智慧的滑鼠以及語音輸入法了。

這樣的兩人三腳關係,就會成為觀落陰的地獄。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開始成為能獨當一面的設計師之後,不能只是躲在設計語言的背後只處理專業工作的原因。

我們要往前多站幾步,尋找更多方式,去幫助需求方降低他們的認知負擔,做出更有品質的決策討論。

一個重視品質與有所追求的大廚,必定會自己去進行食材的採買,誇張一點的甚至會自己從農場開始作起。

七分靠材料,三分靠手藝。

採取行動幫助需求方取得品質可靠的原料,我們才能夠好好的發揮所長,最終完成更符合目的的東西,回饋給需求方,實現在市場上的價值。

這個形成正面循環的動力飛輪,需要有人跳出原本的負面迴圈,額外產生作用力。

所以我們要認知,需求方往往不是故意的,他的位子並不好坐,需要更多的助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麟左馬-avatar-img
2023/01/11
我通常面對客戶,都用案例溝通法。讓客戶在幾個案例中挑選出特別喜歡的案例,設計方再從中歸納出共通性,逆向回饋意見來確認。能說出自己要什麼的需求方太稀有了,我們需要逆向管理。
avatar-img
獸群之心 / Soking的沙龍
82會員
47內容數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老闆要的東西是錯的怎麼辦?」這是我在教學時經常被問的問題。 因此在需求訪談的工作坊中,我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的情境劇,讓同學體驗為什麼決策者總是對於「執行者認為正確的要求」無動於衷。 ​ 最有趣的事情是,我都是現場指定一位同學擔任決策者,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面告訴扮演決策者的同學,目前他的目標以及處
Thumbnail
「如果老闆要的東西是錯的怎麼辦?」這是我在教學時經常被問的問題。 因此在需求訪談的工作坊中,我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的情境劇,讓同學體驗為什麼決策者總是對於「執行者認為正確的要求」無動於衷。 ​ 最有趣的事情是,我都是現場指定一位同學擔任決策者,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面告訴扮演決策者的同學,目前他的目標以及處
Thumbnail
舊文《2/9來自探路客         我小時候判斷能力不是很好,總是搞不清楚輕緩重急的事情,導致人際關係也沒那麼好... 出社會後,因沒有做過的經驗,總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這樣的舉動,不可避免的招來臭罵一頓 我有份特殊的工作,很奇妙的體驗,是幫學校裡的做午晚餐的工作,我的工作內容是「幫忙洗菜
Thumbnail
舊文《2/9來自探路客         我小時候判斷能力不是很好,總是搞不清楚輕緩重急的事情,導致人際關係也沒那麼好... 出社會後,因沒有做過的經驗,總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這樣的舉動,不可避免的招來臭罵一頓 我有份特殊的工作,很奇妙的體驗,是幫學校裡的做午晚餐的工作,我的工作內容是「幫忙洗菜
Thumbnail
我會要求你去執行,是因為我知道探索這類人生意義,除了讓你心情暫時感到充實且愉快之外,沒有特別大的幫助。
Thumbnail
我會要求你去執行,是因為我知道探索這類人生意義,除了讓你心情暫時感到充實且愉快之外,沒有特別大的幫助。
Thumbnail
我遇到的小吃店老闆,看到我自備餐具,大部分都還是頗正常、理智的,雖然偶爾會遇到「你居然為了環保,要把麵菜壓縮一起」的難以接受的反應,但我都可以理解。倒是第一次遇到死都要幫你裝餐盒,然後還講不出合理原因的人。
Thumbnail
我遇到的小吃店老闆,看到我自備餐具,大部分都還是頗正常、理智的,雖然偶爾會遇到「你居然為了環保,要把麵菜壓縮一起」的難以接受的反應,但我都可以理解。倒是第一次遇到死都要幫你裝餐盒,然後還講不出合理原因的人。
Thumbnail
身為一個母親,我上菜市場; 身為一個業務,我很喜歡觀察菜販的銷售技巧。 很多人覺得當業務很難,或不懂自己明明用力說服,對方為何還是不買單? 其實,問題可能就出在你太「用力」的想要「說服」他人,並沒有真正戳到對方的痛點。 想要懂客戶的心理,不妨先從觀察自己的消費行為開始。
Thumbnail
身為一個母親,我上菜市場; 身為一個業務,我很喜歡觀察菜販的銷售技巧。 很多人覺得當業務很難,或不懂自己明明用力說服,對方為何還是不買單? 其實,問題可能就出在你太「用力」的想要「說服」他人,並沒有真正戳到對方的痛點。 想要懂客戶的心理,不妨先從觀察自己的消費行為開始。
Thumbnail
產品設計的過程,就是產品經理洞察用戶需求,並且轉化成具體產品功能的過程,所以說,用戶需求抓得精準,才是一個產品成功的關鍵。而產品思維的本質,就是「用戶洞察」,因此,產品經理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鍛鍊產品思維,才能提高對用戶需求覺察的敏銳度……
Thumbnail
產品設計的過程,就是產品經理洞察用戶需求,並且轉化成具體產品功能的過程,所以說,用戶需求抓得精準,才是一個產品成功的關鍵。而產品思維的本質,就是「用戶洞察」,因此,產品經理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鍛鍊產品思維,才能提高對用戶需求覺察的敏銳度……
Thumbnail
天橋下有很多組人在烤肉,現在你有個任務,就是要獨自一人找到一組人,加入他們,並且要東西吃,任務就成功。條件是不能讓任何人發現這是你的任務,一但有人發現任務就失敗,任務完成後要直接歸隊不能停留。 以上的任務是"上班不要看"在中秋烤肉做的任務,有四人挑戰,一人拿到同情分。這其實很像銷售人員面對陌生開發
Thumbnail
天橋下有很多組人在烤肉,現在你有個任務,就是要獨自一人找到一組人,加入他們,並且要東西吃,任務就成功。條件是不能讓任何人發現這是你的任務,一但有人發現任務就失敗,任務完成後要直接歸隊不能停留。 以上的任務是"上班不要看"在中秋烤肉做的任務,有四人挑戰,一人拿到同情分。這其實很像銷售人員面對陌生開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