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幾千年來智慧的寶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快樂來自於內在,不假外求。
── 達賴喇嘛

◆ 力量不需外求,它就在你之內。
── 嘉柏麗‧伯恩斯坦Gabrielle Bernstein/美國知名生命教練"

◆ 豐盛內力無限,一切不假外求。
── 李鳳山/梅門創辦人

◆ 人的內在會提供靈感、創造力、指引,不必費力向外求。
──許添盛醫師/賽斯文化事業發行人

◆ 聖人內求,世人外求。
── 王安石/北宋思想家

◆ 佛徒的信心只向內看,不向外覓。
── 鈴木大拙/日本禪學大師

◆ 神的國度就在你心中。
the kingdom of God is in your midst。
── 耶穌/路加福音17:20

◆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 六祖慧能/唐朝思想家、禪師

◆ 停止對外張望,往內看,起身找尋並探索自己的內在
── 奧修 Osho /哲學教授、靈性大師

◆ 幸福,是一股深藏內心,溫暖又愉悅的滿足,
這種能量不需外求,就能自我獲得!
── 湯瑪士.培恩/美國心理學家

◆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王陽明/明朝哲學家

◆ 智者事事反求諸己,愚者處處外求於人。
── 星雲大師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靈公》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
──《銷釋金剛科儀寶卷》

◆ 我希望你能認識另一種科學:內心的科學,體會到它的力量,並因而得到解脫。透過這種科學,你將成為自身命運的主宰。
── 薩古魯 Sadguru/印度靈性大師

​ ◆ 立志做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作工,正如我們從前吩咐你們的 ── 耶穌/帖撒羅尼迦前書4:11

🌎一百年前,精神科醫師榮格,首次定義「內向」為「往內取得能量」。令人訝異的是:榮格對內向的描述,似乎也帶著偏向負面的偏見 。
而內向,從幾千年來的「智慧、美德」,轉而變成弱勢人格、並貼上大量負面標籤,……也是近一百年的事情。


◆ 榮格描述的內向者:
「在正常的狀況下,他們是悲觀和憂慮的、因為他們認為這個世界和人都不好……」

「……表現得相當不合群、孤單迷惘、舉止往往表現笨拙、多疑固執自卑、對他人心生嫉妒、客體在他們看來是負面的、他們推測別人懷有不好的動機、害怕自己會惹人笑話、令人難堪的正確性和客套、顯得拘束、生硬悶悶不樂難以親近、不合時宜的顧慮而怠慢或冒犯別人、批判性、吹毛求疵、世界缺乏愉悅色調……」


── 卡爾‧榮格 Carl Gustav Jung/瑞士精神科醫師
(節錄自榮格於 1936 發表的論文《心理類型學Psychologische Typologie》

榮格曾在著作中提到,他的人格類型理論,主要來自臨床和精神疾病人的觀察。也許這可以說明,為何榮格對內向者的觀點,多傾向負面視角。

這樣的狀況(以精神疾患為主要研究對象,導致取樣偏頗,而且只聚焦負面),普遍存在傳統心理學界,也成為這類研究天生的侷限。隨著「正向心理學」的崛起,傳統心理學的侷限也逐漸受到正視:

「許多學術工作,都是由研究「精神疾患」的學者進行,他們專注在心理的病徵及脆弱點,
他們不看正面的部份,因為他們不去找這部份。
“Most work in behavioral genetics has been done by mental-illness researchers who focus on vulnerability,”
“They don’t see the upside, because they don’t look for it.

── Jay Belsky 心理學家:傑貝爾斯基

🌎這一百年,「內向」背負很深的誤解,而人類社會過度貶抑內向,也讓這寧靜的智慧被輕忽了;
願人類不再被標籤所束縛,2023年,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回內在原力!
avatar-img
13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否也因為性格內向,在職場上或情感上過於被動,導致身旁的人漸漸疏遠你的情況出現,內向者也可以適當給自己一點外向的自信,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點,即便是內向者也能夠在職場或其他場合,受到歡迎,我想分享我的改變方法以及我對內向者的優勢分析。
Thumbnail
先自首,我們有接幫公司申請補助的案子。 但其實,政府補助是公開資訊,公司真的有必要花錢請人代辦補助申請嗎? 本篇文章將會以業內人士的角度,詳談公司在申請政府補助的過程中「補助顧問可以提供的專業協助」,讓讀者可以自行評估、判斷公司是否有諮詢補助顧問的需求。
Thumbnail
1. 說話時減少眼神交流,專注於搜尋字詞和想法;聆聽時增加眼神交流,以吸收資訊。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榮格細心地注意到,術語為「歷史所創造並賦予定見」(historically coined and prejudiced),會有偏見。自然地,我們該考量與再檢視的,不僅於榮格本人的著作,還包括所有隨後興起的榮格學派文獻,為的是要探究它們的歷史「成見」(prejudices),以及所有因之而起的其他影響
卡爾·榮格曾說,我們的外部境遇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外在投射。 大多時候我們活在他人的期望中,遵循著外界的規範和期待。然而,榮格鼓勵我們找回自己,聆聽內在的聲音,去追尋真正的自我。他曾說:「往外看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清醒。」這句話提醒我們,只有向內審視,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為什麼要關注靈性精神?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在的壓力和需求所淹沒,容易迷失自我。關注靈性精神,能讓我們超越個人私利,關注整個人類和地球的利益。這不僅能帶來內在的平靜,更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靈性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1. 理解大我的重要性** - **
Thumbnail
潛藏在你心裡的洞穴,它像是一個無底洞,吸取你的生命能量。 這個洞穴是你內在的黑暗,是無名的恐懼。 「別讓這份恐懼吞噬你。」 啟動你內在的靈性智慧,讓這份智慧,穿越你深層的、作用已久的恐懼。 它可能在你的呼吸之間,在你親近自然或淋浴放鬆時出現。
Thumbnail
【關於作者 : 幾米】 繪本作家。大學美術系畢業,用大量閱讀各種插畫與繪本作品的方式,來自學插畫。覺得精彩的繪本不該只被當作兒童讀物,便開始創作給各年齡層讀者的繪本,開啟了成人繪本的新類型。其創作了超過六十部作品,更在全球各地被翻譯成二十種外語。   【本書大綱】 「微笑的魚」幾米 19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否也因為性格內向,在職場上或情感上過於被動,導致身旁的人漸漸疏遠你的情況出現,內向者也可以適當給自己一點外向的自信,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點,即便是內向者也能夠在職場或其他場合,受到歡迎,我想分享我的改變方法以及我對內向者的優勢分析。
Thumbnail
先自首,我們有接幫公司申請補助的案子。 但其實,政府補助是公開資訊,公司真的有必要花錢請人代辦補助申請嗎? 本篇文章將會以業內人士的角度,詳談公司在申請政府補助的過程中「補助顧問可以提供的專業協助」,讓讀者可以自行評估、判斷公司是否有諮詢補助顧問的需求。
Thumbnail
1. 說話時減少眼神交流,專注於搜尋字詞和想法;聆聽時增加眼神交流,以吸收資訊。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榮格細心地注意到,術語為「歷史所創造並賦予定見」(historically coined and prejudiced),會有偏見。自然地,我們該考量與再檢視的,不僅於榮格本人的著作,還包括所有隨後興起的榮格學派文獻,為的是要探究它們的歷史「成見」(prejudices),以及所有因之而起的其他影響
卡爾·榮格曾說,我們的外部境遇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外在投射。 大多時候我們活在他人的期望中,遵循著外界的規範和期待。然而,榮格鼓勵我們找回自己,聆聽內在的聲音,去追尋真正的自我。他曾說:「往外看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清醒。」這句話提醒我們,只有向內審視,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找回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為什麼要關注靈性精神?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在的壓力和需求所淹沒,容易迷失自我。關注靈性精神,能讓我們超越個人私利,關注整個人類和地球的利益。這不僅能帶來內在的平靜,更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靈性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1. 理解大我的重要性** - **
Thumbnail
潛藏在你心裡的洞穴,它像是一個無底洞,吸取你的生命能量。 這個洞穴是你內在的黑暗,是無名的恐懼。 「別讓這份恐懼吞噬你。」 啟動你內在的靈性智慧,讓這份智慧,穿越你深層的、作用已久的恐懼。 它可能在你的呼吸之間,在你親近自然或淋浴放鬆時出現。
Thumbnail
【關於作者 : 幾米】 繪本作家。大學美術系畢業,用大量閱讀各種插畫與繪本作品的方式,來自學插畫。覺得精彩的繪本不該只被當作兒童讀物,便開始創作給各年齡層讀者的繪本,開啟了成人繪本的新類型。其創作了超過六十部作品,更在全球各地被翻譯成二十種外語。   【本書大綱】 「微笑的魚」幾米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