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l 書名:觀察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想要告訴我,凡物要細微地去觀察可能的任何弦外之音。「了解決定的背後真的的「為什麼?」」。為什麼要了解這個?當任何決策者在進行商品規劃時的定位時,才能掌握到區隔下的顧客要什麼?特別是大的商品行銷案花費鉅資,方向錯了,產生的損失龐大。
書名:觀察的力量(2017), 寶鼎出版
原文:Hidden In Plain Sight(2013)
How to Creat Extraordinary Products for Tomorrow Customers
作者:Jan Chipchase & Simon Steinhardt
譯者:洪世民

作者認為「不合常理的行為背後必有因」。

作者身為公司的創意總監,以類似人類學參與式觀察的民族誌研究方法,常在跨國間進行全球式的行銷研究,他常常深入各城市,用全新眼光偵察,例如在當地租房子而非住大飯店,觀察庶人家中陳設、廁所、冰箱內之物等等有無有趣線索.. 或者雇用當地大學生進行田野調查,騎腳踏車慢逛城市,去理髮廳剪髮聽第一手八卦。(編按:這想法跟另一本我讀的書「小數據獵人(SMAIL DATA)(2017)」描述的作法相似)。這是作者繕長的「接觸點」研究法,由使用者與產品/服務的互動時間與地點、某種舉動的剌激因素:來找出新商機,以填補客戶的未滿足需求,建議企業「做與不做的邊界」。
我認為「人類學參與式觀察的民族誌研究方法」並不容易,靠的是養成細微觀察的特質、常常胡思亂想不受世俗規劃的反思,要有很多事件的經驗累積,如同作者認為在混亂資料中建立秩序- 亦即如何把一大堆「陳述」「事件」「結果」組合成一個故事的框架。
本書作者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一個研究架構:觀察人一天生活中,利用「不便因素的壓力點」檢測出「舒適圈範圍」的上下邊際,可以導納出「做與不做的界限」。透過這研究設計出操縱行為的設計,導入在商品的銷售或服務流程中。那麼什麼是「舒適圈範圍」的上下邊際-「做與不做的界限」呢?作者給一個行銷名稱,稱之為「門檻地圖」,內有很重要的「波谷門檻」與「波峰門檻」,而「波谷門檻」與「波峰門檻」之問就是「舒適圈」。
★「波谷門檻」:少到忍而極限已受不了,會感到不舒服(羞恥)之邊界。
★「波峰門檻」:多到滿出到感到噁心想吐之邊界。
★「舒適區」:維持在這區域內心情平靜,享受感覺。
以信用卡為例,信用卡發卡銀行想盡辦法利用拉大舒適圈的應用範例,「波谷門檻」可以是針對不同使用者的循環借款利率,令人減少戒心。「波谷門檻」可以是紅利積點的門檻連連加倍送。反過來,消費者可以在包夾內只帶有限現金而沒有信用卡,就等於縮小「舒適區」。本書中有許多範例,礙於篇幅就不多說明了。
另外作者也提出一個觀察人類行為「自身發散而出」的模型(編按:我取的名稱,不是作者撰寫的):稱之為「重力中心」加上「分布範圍」再加上「反省點」三要素構成體系。
★「重力中心」就是人們欲放東西的靶心,拿取東西第一個注意的地方。
★「分布範圍」就是人們戶外走動時願意讓實體物品離身的距離。(考慮危險及方便取物)
★「反省點」就是天生容易遺忘重要物品的傾向,例如離開一地前往另一地,常停下來心理清點著他帶了什麼又忘了什麼之時刻。
有經驗的行銷專家可以利用三個人性特質,找出未滿足需求,發展滿足客戶的商品。(編按:問題是:行銷人員就算知道這些原理,也不見得能夠頓悟出商機)
結論
這本書有很多想法是跳脫傳統行銷學界理論的想法,概因作者本身的學習背景有人類學或心理學上的經驗,再加上作者有很豐富的國際各國的實際觀察庶民生活的經驗,也不相信一定是如何的規律:
腦海裡一定常常告誡自己:「了解決定的背後真的的「為什麼?」」,以及「不合常理的行為背後必有因」,去抽絲剝繭,去檢驗,去思想,才能有所成就。以上是我的閱讀心得。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果然有普立茲文學獎得主的風範。我從譯者旅清真的中文字中讀到作者用詞彙典雅優美,我相像原文內容之文筆一定是更令人驚嘆!讀完之後如沐春風般地汨汨清流。窮極一生,也難以盡攬羅馬
本書在出版時,正是Covid- 19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於是作者約翰·亞當·圖茲(John Adam Tooze)著書說明Covid- 19爆發後對全世界經濟的影響,特別是第三世界的落後國家,更面臨財政上的困境。受恐慌情緒影響,2月和3月初,全球信貸和股票價格急劇下跌,美股更是在3月經歷了4次熔斷。在
我中了金庸筆下人物故事的毒,太深啦~,與它們相遇恰巧在那少年十五十六時。 那年,我情竇初開。金庸的小說人物進入我生命中與我融合一體。我時而化成為男主角,與心儀女主角對話著。或者,彷彿我就在那一幕幕場景裡,偷望著男女間瞹昧情節。 「指如柔蔥,膚若凝脂」,這兩句話就此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但我一看到這本書的簡評後就迫不急待地購買,果然沒令我失望。這是蘇珊 坎恩(Susan Cain)繼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2012年)後的新作。坎恩說:她的新書構思已存在她內心幾十年了。 本書作者想要闡述「悲痛與渴望是如何使我們完整呢?」
愛因斯坦,蕭邦,華倫巴菲特,JK羅琳 等.....名人,成就非凡。您知道他們都擁有安静的特質,產生無比力量
2018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蘇軾的繪畫作品《木石圖》以4.1億港元落槌。~這就是蘇東坡的魅力所在。我是蘇東坡的大粉絲,如果他仍活在現今,我肯定是追星一族,追到失去理性。我個性自負使然,所以這輩子很少崇拜他人。唯獨他,我是狂愛到不能自已。
果然有普立茲文學獎得主的風範。我從譯者旅清真的中文字中讀到作者用詞彙典雅優美,我相像原文內容之文筆一定是更令人驚嘆!讀完之後如沐春風般地汨汨清流。窮極一生,也難以盡攬羅馬
本書在出版時,正是Covid- 19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於是作者約翰·亞當·圖茲(John Adam Tooze)著書說明Covid- 19爆發後對全世界經濟的影響,特別是第三世界的落後國家,更面臨財政上的困境。受恐慌情緒影響,2月和3月初,全球信貸和股票價格急劇下跌,美股更是在3月經歷了4次熔斷。在
我中了金庸筆下人物故事的毒,太深啦~,與它們相遇恰巧在那少年十五十六時。 那年,我情竇初開。金庸的小說人物進入我生命中與我融合一體。我時而化成為男主角,與心儀女主角對話著。或者,彷彿我就在那一幕幕場景裡,偷望著男女間瞹昧情節。 「指如柔蔥,膚若凝脂」,這兩句話就此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但我一看到這本書的簡評後就迫不急待地購買,果然沒令我失望。這是蘇珊 坎恩(Susan Cain)繼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2012年)後的新作。坎恩說:她的新書構思已存在她內心幾十年了。 本書作者想要闡述「悲痛與渴望是如何使我們完整呢?」
愛因斯坦,蕭邦,華倫巴菲特,JK羅琳 等.....名人,成就非凡。您知道他們都擁有安静的特質,產生無比力量
2018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蘇軾的繪畫作品《木石圖》以4.1億港元落槌。~這就是蘇東坡的魅力所在。我是蘇東坡的大粉絲,如果他仍活在現今,我肯定是追星一族,追到失去理性。我個性自負使然,所以這輩子很少崇拜他人。唯獨他,我是狂愛到不能自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彙整了華頓商學院、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等頂尖學府的研究,說明如何從「情緒」和「行為」方面著手,增加你做事的「動力」,來達到「停止拖延」的效果。由心理學專家教你怎麼破除「停滯陷阱」,鍛鍊「自我驅動力」,徹底擺脫「拖延困境」,並讓你發揮最大潛力,就算面臨再討厭的事情,都能神速且有效完成!
Thumbnail
分享張曼娟老師新作《自成一派》探討照顧失能長輩的課題,家不只是被愛的地方,也是付出愛的歸屬。
這本書也是當時找療癒相關書籍時映入眼簾的一本書。 想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試著去了解自己:「我怎麼了?」,以及努力去開解自己、照顧自己。 以下是我的心得: A.孤寂與孤獨 孤寂是缺乏與他人的連結,情感無法滿足,內心感到空洞疏離的狀態。 此時為了減少痛苦,會將自我的感受剝離、分割出去,但自我分割
Thumbnail
這本書在談什麼? 就我讀後的個人觀點是:「愈簡單愈好。道理似簡單,但要耐得住寂寞卻很難。看長遠忽視短,誰能堅持,該才是贏家」。書名為「長期買進」已經告訴讀者結論了。
Thumbnail
你有找不到自己筆記的經驗嗎?還是覺得某個想法似曾相似,但不確定自己那個靈感是從哪裡得到的嗎? 前陣子,Sunny 發現我在閱讀當下紀錄的筆記,經常找不到,還有在閱讀類似主題的書籍或是文章時,印象中在某本書好像有出現過,我自己有記下類似的筆記和當下想法,但究竟在哪本筆記本、哪篇數位筆記裡,要下什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洞悉消費者進行決策時的心理是企業運行中重要課題。只有真正理解人性中錯綜複雜的盲點與偏見,我們才能提出貼近消費者內心的產品與行銷策略。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指出:人類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洞悉人性的複雜面向是相當重要的課課,只有真正理解消費者內心的願景與盲點,企業才能提出貼近他們需求,甚至超越期望的產品與行銷策略。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就透過「絕對效應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彙整了華頓商學院、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等頂尖學府的研究,說明如何從「情緒」和「行為」方面著手,增加你做事的「動力」,來達到「停止拖延」的效果。由心理學專家教你怎麼破除「停滯陷阱」,鍛鍊「自我驅動力」,徹底擺脫「拖延困境」,並讓你發揮最大潛力,就算面臨再討厭的事情,都能神速且有效完成!
Thumbnail
分享張曼娟老師新作《自成一派》探討照顧失能長輩的課題,家不只是被愛的地方,也是付出愛的歸屬。
這本書也是當時找療癒相關書籍時映入眼簾的一本書。 想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試著去了解自己:「我怎麼了?」,以及努力去開解自己、照顧自己。 以下是我的心得: A.孤寂與孤獨 孤寂是缺乏與他人的連結,情感無法滿足,內心感到空洞疏離的狀態。 此時為了減少痛苦,會將自我的感受剝離、分割出去,但自我分割
Thumbnail
這本書在談什麼? 就我讀後的個人觀點是:「愈簡單愈好。道理似簡單,但要耐得住寂寞卻很難。看長遠忽視短,誰能堅持,該才是贏家」。書名為「長期買進」已經告訴讀者結論了。
Thumbnail
你有找不到自己筆記的經驗嗎?還是覺得某個想法似曾相似,但不確定自己那個靈感是從哪裡得到的嗎? 前陣子,Sunny 發現我在閱讀當下紀錄的筆記,經常找不到,還有在閱讀類似主題的書籍或是文章時,印象中在某本書好像有出現過,我自己有記下類似的筆記和當下想法,但究竟在哪本筆記本、哪篇數位筆記裡,要下什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洞悉消費者進行決策時的心理是企業運行中重要課題。只有真正理解人性中錯綜複雜的盲點與偏見,我們才能提出貼近消費者內心的產品與行銷策略。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指出:人類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洞悉人性的複雜面向是相當重要的課課,只有真正理解消費者內心的願景與盲點,企業才能提出貼近他們需求,甚至超越期望的產品與行銷策略。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就透過「絕對效應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