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看穿表象、棘手問題迎刃而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擷自DramasQ 龍櫻2
擷自DramasQ 龍櫻2
前陣子在追東大特特訓班2,第三集櫻木老師(阿部寬 飾演)在走廊提到「擁有看透事情本質的能力」,故讓我想找相關書籍來研讀何謂本質。
【作者平井孝志簡介】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 Ltd.)執行董事、資深合夥人、慶應義塾大學特聘教授、早稻田大學商業學院客座教授(二〇一五年四月就任)。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碩士課程修畢、麻省理工大學(MIT)史隆管理學院MBA、博士(學術)。曾任職於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戴爾公司、星巴克、網路創投企業,在製造業、貿易公司等從事顧問工作,進行全球性戰略、新事業開發.R&D戰略、業務.行銷戰略的方案制定及實施支援。也著手經營戰略、行銷、邏輯思考等企業研修。
【閱讀共筆】
眼睛看得到的,只是問題的結果,而非原因! 源自MIT史隆管理學院的系統動力學,可以幫助我們看穿事情表象,找到徹底改變模式的「槓桿點」,任何棘手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作者一直強調若不從「本質思考」,光是憑著眼睛所見的表象,只能想出徒勞無功的答案,就無法得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 學會本質思考 你可以明瞭哪些事?

✔️究竟是甚麼引起這個現象?
✔️隱藏在背後的模式是甚麼?
✔️徹底了解該做些甚麼?
✔️說服相關人士
✔️得到相關人士的共鳴
✔️轉化成行動來解決問題
✔️往後這個模式會創造甚麼樣的物力論?

◾️ 意外的,人並不會深入思考

作者認為先認識思考的慣性,了解自己容易陷入哪一種慣性中,就是本質思考的第一步。。思考慣性可大致分為以下九種:
反面結論:對於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本質毫不關心,直接將現象的反面當作解答。例如:累了➔休息。A產品賣不出去➔想辦法,非賣不可。
滿足於一般性解答:就某種程度來說,也算是以現象反面為結論的慣性之一。比方說:發胖了➔少吃多動
依賴架構(Framework):依循著某種架構來整理資訊,會以為自己已經思考過,而且也理解所有的狀況,於是便停止思考了。舉例來說,商業上經常使用的SWOT分析只是輔助思考的工具而已,需要再進一步歸納戰略選項、理解這個架構分析出的前因後果,或者未來會衍生甚麼的物力論。
擷自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順應類別:將事物進行分類後,就以為自己已經經過思考、已經了解的慣性。比方說:他好喜歡講道理喔➔因為他是念理科的啊。這種慣性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會很自然地從聽到的事情中,尋找邏輯根據,而不是用自己的大腦思考。
因為關鍵字而停止思考:隨便使用漂亮的關鍵字,而沒有深入思考它真正的意義。比方說:用一句提高「差異化」或「客戶滿意度」來做為談話的結論,根本無法具體看出後續該做些甚麼。
堅持初期假設:這是逐漸習慣有效率、有效果思考法的人最容易掉入的陷阱。因為「假設」本應配合新的資訊和發現,不斷的演化,但是陷入這個慣性思考的人很難跳脫已設好的假設(作者會建議吸收對方的論點,來拓展、深化自己的思考,會更有機會歸納出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忘記了思考的目的:一昧的埋首努力,所以看不到原有目的。比方說:蒐集整理資訊,不知不覺讓這件事本身變成目的,而忘了為什麼要蒐集資訊,這麼一來,就會一直停留在事物的表層。
偏重過程:將「繞著過程轉」誤以為是在思考。比方說:上司問你客戶真正的需求是甚麼?➔你回答只要做客戶問卷就知道了。很關鍵的原因是,光是討論過程來完成作業,是不可能導出任何有助解決問題的答案。
喪失主體性:不知不覺間,依賴別人的大腦在思考。舉例:A說我們的工作方式可能必須大幅改變➔你只會回答說的也是,現在的做法似乎不太有效率。這表示你已經將自己的想法拋諸腦後,沒有以自己為主體在思考,而是完全把問題丟給對方。

◾️ 何謂本質思考:本質的定義與基本概念

何謂本質❓️❓️在MIT系統動力學中,將事物的本質解釋成潛藏在現象背後的「結構(模式)」和「因果(物力論)」。
擷自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 模式,是打造出那個現象的結構,亦即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在系統動力學中,將模式稱為「因果循環圖」或「因果連鎖圖」,以圓形或方形來呈現構成要素,再用箭頭連接起來,表明彼此之間的關係。
▶️ 物力論,長時間來看,模式所形成的現象會出現甚麼樣的結果和動態,也就是會呈現甚麼樣的圖形。

現象(或是問題),就是模式和物力論的結果!!


讀後感:

必須坦承,我不是追劇迷,也不是ON檔日劇都必追,但我只要每看一部日劇,對於主角的談論對話中都能獲得啟發,高敏感人對人事物都會特別有感而發並深入思考(推薦大家點閱格友林格倫生活實踐Lindgrenfan近期的《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你可以探索到並了解自己另一種天賦)。近日我以緩慢的速度在追2019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格友末冰也很大推(推薦大家可以點閱末冰近期的戀愛無法成功的理由 —《柔美的細胞小將》,末冰對於韓劇劇情的陳述與論點非常棒,令人讚嘆!!)
為什麼我會扯到這部日劇呢? 因為你必須要能從日常或職場生活不斷地訓練自己如何看透事情本質,找出結果的關鍵點➔追溯結果的源頭(或是發源點)➔探索事出必有因,「因」為何? ➔以物力論來試想事情的未來演變(有點類似預測模擬未來將發生的風險評估)
這麼說也許有點籠統,可以想像成你在追的偵探劇或是卡通(我最愛看初階版柯南跟進階版金田一、怪醫黑傑克),本質思考就是把整個邏輯串來成一個故事,從邏輯脈絡去解題。
在「我要準時下班」的第四集,吾妻被種田副部長指責工作要有效率,在職場上不是你每天加班就代表你是認真、無怨無悔的員工,沒有具價值性的產出,你就會連累整個團隊。
而吾妻之所以會以公司為家的背後原因是「下班後心理空蕩蕩,回到家也不知道要幹嘛?」,因為日常生活沒有重心與目標,所以當吾妻有了「以公司為家」的念頭,在工作表現上可以顯見的缺點就是「工作沒效率、態度散漫、人際關係處理不當」。但在有加班文化的日本,吾妻只是眾多工作人之一的代表,即便是高階主管的種田也有感而發「除了工作,我也一無所有」。
女主角結衣不願成為加班文化的俘虜,所以她以過來人經驗告訴吾妻:
我想要準時下班喝酒追劇,跟喜歡的人聊天,對我來說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自己想做的事,就算不是偉大的夢想或目標也沒關係,只要自己能享受其中,不管是甚麼都無所謂。
而在評估加班現象未來演變之風險就是大家都知曉的「身體健康亮紅燈」(種田與結衣於先前曾有婚約關係,但種田在雙方家長見面討論婚事的當天,卻因工作過量而昏倒在自家中)。
從2021年「工商時報 日本加班文化不減」(ref. 1)新聞可知:雖然是因疫情嚴重使日本加班工時減少,但根據厚生勞動省數據報告,2021年4月至2021年5月,在8,904家大量加班的企業中,有2,982家公司違反每個月加班80個小時的上限規定。1,878家企業出現員工一個月加班超過100小時的情況,還有至少93家企業的員工一個月加班200個小時。最新報告反映日本企業的加班文化根深柢固,與企業的違法狀況。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報告僅調查部分公司,並未涵蓋日本所有企業。
台灣的加班文化也不輸日本,從「過勞之島!台灣2020總工時全球第4 比前年減6小時」(ref. 2)新聞得知:勞動部最新國際勞動統計資料近日出爐,2020年新冠肺炎侵襲全球,不少國家實施封城禁令、部分行業暫停營業、改為在家工作等,各主要國家的年總工時時數均下降,其中,台灣年總工時為2021小時,排名第4,工時比前年少了6小時,名次持平不變。
台灣的總工時名次並未改變,每一位工作人是否要從本質思考:
❶工作對你的定義與意義?你常加班的原因? 你甘於被過長時數所束縛?
❷荷蘭人即使不加班,卻依然產出有價值的貢獻,我們如何效法?
❸漫長人生,人生不是只有工作,你要如何經營並享受自己的夢想?
❹工作是否有重要到讓你忘了自己? 忘了自己的夢想? 忘了摯愛的家人好友?
【參考文獻】
1.工商時報 日本加班文化不減
2.過勞之島!台灣2020總工時全球第4 比前年減6小時
🎵凱樂蒂出沒之處【MediumMatters方格子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您在LikeCoin的拍手👏或是追蹤我🍀、按讚👍️、留言💬,就是給予我繼續創作的鼓勵,謝謝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閱讀純粹的文字,感受自己的思維~~立志當一輩子的讀書人,讓自己暢遊與體驗每位作者的精彩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步步每天堅持執行,習慣煉化肌肉記憶,把目標刻在思維裡、通勤中、讀書時、睡夢裡。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麥肯錫邏輯的基本結構是以結論為頂點,並與導出結論的根據或由能夠實現結論的方法建構而成。就經理人整理,必須滿足三大要件: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Thumbnail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Thumbnail
閱讀分享 書名:底層邏輯 1主題:如何快速洞察本質-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 1.商業顧問的核心能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 2.洞察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科學的方法練習精進。 3.系統=要素 X 連接關係 系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 要素-要素可以想成零件,是我們表面看的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步步每天堅持執行,習慣煉化肌肉記憶,把目標刻在思維裡、通勤中、讀書時、睡夢裡。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你可能會好奇,要解決問題,不就要先知道問題根源? 但是你相信嗎?這個思考方法可能讓問題更難解決! 遭遇到困境的時候,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可以責怪的對象。 因為找出責怪的對象(無論是自己或他人),可以讓自己得到問題根源的確定感。 但是,探究問題根源對解決方法,常常使事情更糟糕。
麥肯錫邏輯的基本結構是以結論為頂點,並與導出結論的根據或由能夠實現結論的方法建構而成。就經理人整理,必須滿足三大要件: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Thumbnail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Thumbnail
閱讀分享 書名:底層邏輯 1主題:如何快速洞察本質-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 1.商業顧問的核心能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 2.洞察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科學的方法練習精進。 3.系統=要素 X 連接關係 系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 要素-要素可以想成零件,是我們表面看的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