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必要還是想要?
理財課程通常會提醒消費前需要先思考:我現在的消費是必要還是想要?因為如果是「想要」,可能需要再多「想」一點的思考必要性。
但如何區分必要與想要呢?
有人認為「必要」通常跟「生活」有關,如果少了必要物品,生活會出現困難;「想要」通常跟「慾望」有關。如果少了想要東西,生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影響的可能就是心情。
那麼手機呢?手機是屬於必要或是想要?
沒有手機對生活好像不會有太多的影響,應該就是「想要」。可是對於一個業務員來說,手機可能就是他謀生工具,那瞬間又變成「必要」。
如果再更深入思考,購買手機時,添購一支「被咬一口的蘋果」手機,在多數人眼中應該是「想要」。但曾有人仔細研究這牌子的故障率,發現比其他牌子的耐用。如果從CP值來說,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必要」與「想要」的那條線實在是太模糊難以判定
要孩子去定義必要與想要,實在太有挑戰,而且這定義又會隨著角色、身份、空間、環境有很多的可能改變因素。再加上越年幼的孩子越衝動...什麼東西都會容易變成「必要」。當面對消費時,實在不容易冷靜下來思考,與其教導他「必要與想要」這個連大人都困惑的議題,不如回到另一個基礎-珍惜現有的!
幫助孩子學會「珍惜」,「珍重、愛惜」所擁有的
珍惜現有的資源,因為當看重時,也較不容易對尚未擁有的有過多的「衝動」換句話說,當能珍惜善用現有資源時,也就對於資源有更多的規劃與想法。當然在面對「必要」與「想要」也就能再更清楚一些。
現在的孩子普遍生活都很不錯,大部分的父母親也都盡力為孩子預備很棒的物質。但如果沒有學會「珍惜」,孩子的慾望可能就會像是無底洞,永遠都無法滿足,永遠都在「想要」的漩窩中...
先學會珍惜,會讓孩子的生活減少更多的不必要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