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鐘讀完《複利效應》開始實踐你的新年新希望

2023/01/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1. 過去理解的複利效應是應用在理財上,看到這本書時特別想了解同樣的效應可以怎麼應用在設定生活目標、養成好習慣
  2. 複利效應與飛輪效應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提醒我們未來的成功都是由不起眼的小細節堆疊、滾動起來的。
  3. 這本書點出造就複利效應最最關鍵的要素和阻礙,而且沒有過度複雜的方法論,只要你讀懂觀念、並且開始實踐,就能馬上有所改變。
  4. 提醒你,現在的成長痛都只是一個過程,只要能夠持之以恆,並且再多花一點力做出超越期望的表現,那麼撐過去就是你的了。

重點摘要

  • 複利效應的原理
生活中微不足道的選擇造就成功或失敗。我們往往不會意識到我們所做的每個小動作,這些小動作無意間會影響一件事的成敗。
起初,這些動作幾乎改變不了什麼,看不見什麼果效,但是經年累月後卻會造就漣漪效應,讓成果開始越滾越大。舉例來說,你把錢投入資本市場,再將投入的收益再次投入,就會讓你的本金越滾越大。
  • 不要短視近利,落入金錢陷阱
付出的錢還要計算它未來的價值,也就是要把花掉這筆錢可能會損失的機會成本。原本花掉的錢可以拿來做投資,投資預期會收穫的錢就是花掉這筆錢的機會成本。所以,千萬不要短視近利,否則就會限縮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 記錄,請留意你的行為
那些不經意的選擇,必須經過累積和滾動才能有效果。若小小的正向行動沒有日復一日實踐,終結不會帶來效果,且往往在還沒看見效果前我們就會半途而廢;相反地,如果負面的.行動在我們的生活中被忽略,就會一步步讓我們養成壞習慣,直到這個壞習慣造成傷害。
為了讓不經意的正向行動持續累積;打破負面行動複利效果造成的傷害,我們必須透過記錄來意識到這些微乎其微的行動,這才有辦法辨識出哪些是好的要持續、那些是不好的該停止。
  • 選擇
每個人都擁有100%的自主權。環境不免有許多的變動,隨著人事物物換星移,我們面對的難題也會有所不同。但我們無法遷就是什麼外在因素阻礙我們做選擇,因為我們握有100%的自主權,可以選擇如何面對眼前的處境,即便在怎麼艱難,我們都可以選擇繞個路繼續前行。
  • 為什麼要養成習慣
養成習慣,可以讓人不假思索、不費力氣完成一項行動。先是意識到自己既有的自動駕駛陌生、和生活中無意識的反應,再重新調整這些反應,讓自己往正向行動發展、養成好習慣。

如何養成習慣

1.找到核心動機
比起外在物質的誘因,探索內在的核心動機,評估行動本身是否符合價值觀,這才能是持續投入的原動力。
2.「寫下」目標
要寫下目標,並定期檢核,這樣才有辦法達成目標。
3.根除壞習慣的策略
  • 辨識觸發因素:在什麼時間、地點會觸發自己的壞習慣?為什麼會觸發?
  • 馬上著手改變:跨出第一步就會開始改變,如果沒有跨出第一步幾年後還是留在原地
  • 尋找替代方案:了解觸發因素後,可以嘗試有哪些較正向的替代方案可以取代原本的壞習慣
  • 逐漸改變:設定可達成的目標,讓自己能夠逐步往養成習慣前進。一開始就下猛藥可能無法持久
  • 或一次解決:作者認為,若是要改變工作上的壞習慣,他會選擇立即改變,因為改善工作上的壞習慣,往往能快速見到果效。
4.養成好習慣
  • 做好準備:要營造容易養成新習慣的環境。假設一周五天都要工作到很晚,那要養成每天下班後自己煮飯的習慣或許就有些不切實際;如果調整為周末自己煮,可能還比較實在。或是說,如果要養成定時回覆訊息的習慣,而非隨時隨地都在回,除了要保有自我意識外,還要關閉所有通知來降低誘因。
  • 用加法的方式:增加好習慣,漸漸地壞習慣就會被取代掉。只要專注力是投注在好習慣上,慢慢地身體就會忘記依循壞習慣的慣性。例如,最近早上常常賴床,所以如果開始在早上安排閱讀、運動或買菜的悠哉時光,那麼慢慢地也不會想賴床,而是更傾向一早起床迎來美好的一天(如此也能讓自己覺得一天更長了)
  • 對外宣告:在社群媒體或跟一群朋友們說出自己的新目標,會因此更有決心和毅力想要達成,畢竟有很多眼睛看著你、在你達成目標時會為你拍手。
    找個學伴互相督促:尋找一位志同道合的學伴,讓自己不怠惰
  • 良性競爭:透過遊戲、活動讓彼此在競爭中一起成長。
  • 慶祝:安排犒賞時間,達成小目標就來點小確性放鬆一下;達成重大目標就放肆的慶觸e.g.吃大餐。否則如果一直過得緊繃,是很難走得遠。

如何維持動力,持之以恆

  1. 從靜止不動到快速移動需要很大的力氣,但是開始動起來之後,只要不遇上阻礙,就會很難停下來。但,假設停了下來往往就要再次耗費很多的動能重新開始。
  2. 為了維持適當的配速,就必須建立日程表,讓優先要務得以落實。日程要以能夠持之以恆為原則,安排太密集不但難落實,也會加大半途而廢的機會。
  3. 用早上儀式開始喜悅、有紀律(聚焦)的一天;用晚上睡前收攏一天的行動是否對齊目標,寫下紀錄或吸收一些個人成長相關的內容來保持活力
  4. 偶爾打斷週而復始的日程。養成習慣後會開始覺得日程索然無味,所以事實提升強度(新挑戰),或是做一些非比尋常的嘗試,能讓自己從生活中獲得新體驗,這是日程得以持之以恆的秘訣,也是探索生活新鮮感的必要措施。安排一些平時不會做的事,為生活帶來靈感吧!

如何掌握影響力

1.有意識的輸入和輸出
如果餵養不營養的資訊給大腦,長期下來就會對自己的心智造成不良影響。例如,若你每天都有瀏覽社會新聞的習慣,就會讓自己沉浸在暴力、負面的資訊中,而且這些新聞會一再的播送到你眼前,讓你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感到焦慮。不過在這個多元開放的社會裡,我們不免會接觸到各式資訊,除了適度阻絕以外我們可以透過輸入有益的訊息來淡化負面訊息所帶來的影響。正所謂透過量變,帶來質變,當我們每天一早或睡前瀏覽正向、個人成長相關訊息,就會為我們的一整天帶來滿滿的能量。
2.留意生活中來往的人
書中提及已故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David McClelland的研究,你的「參照群體」(reference group)左右你人生的成敗高達95%。所謂「參照群體」就是指物以類聚,那些你習慣往來的人。因此拿捏好關係的距離,會對個人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作者大致將人際關係分成三個標準:
  • 脫離關係:有些人容易將事情往死裡打,而且長期身陷這樣的循環裡,不只影響他自己,甚至透過大爆量的抱怨影響到你的生活品質,這時是必得做出選擇來遠離這樣的關係,以避免自己也開始只看到人生阻礙,而非看到人生的新希望。
  • 有限交往:有些人也沒有不好,但你只會想跟他相處3分鐘,而非3小時,那麼也沒必要勉強自己與他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保持一個美好的距離就好。
  • 擴大交往:有些人跟你相談甚歡,而且你能受到他的正向能量感染,你會因此用一顆好奇心看到人事物,用正向主動做出改變。如果身邊有這樣一位良師益友,你就要好好珍惜!讓他們成為你的導師,也就是你個人的顧問團隊,這將會對你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益處。
3.主動選擇身處的環境
要改變環境實在太難了,不如從改變自己開始。假設無法安於現狀,那麼就主動出擊、跳開原本的環境去到另一個,這將有助於自己用全新的視野來看待這一切,與不同的人事相遇,讓生活擦出更多靈感的火花。

結語

從瓦解壞習慣,建立新的好習慣,再到持之以恆、主動掌握影響力,在這發揮複利效應的最後一哩路上,我們將經歷最痛苦、艱難的那一刻,但……我們往往只要在多花一點力氣撐過撞牆期,做出超越期待的表現,就能達到卓越的境界。這就是本書在文末給讀者最後一劑強心針,並且呼籲大家跨出第一步開始實踐!
貓頭鷹先生
貓頭鷹先生
用文字拼湊起零碎的記憶,堆疊高低不同的人生故事。 在無眠的夜晚裡, 和你聊聊那些看似平凡無奇的生活小事; 陪你度過愛情中那些美好的、掙扎的、傷心的時刻 ; 與你一起在職場上迷惘、一起找方向、一起求新求變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