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的修練失去自律,就是要他人為自己的作為負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職場中經常發生的"尊嚴剝削"情況,是工作者享受的遊戲,還是沉默的忍讓;言語霸凌,工作量的壓榨應該已是許多人心知肚明的日常,面對工作上的壓力百分80以上都是情緒調適,而不是工作的突破。專注工作者與出張嘴的領薪人在工作表現上本來就有差異,會產生壓力的來源以及程度恐怕難以從表現明確。自責與內疚是慢性自殺的自我折磨,並非沉默的贖罪。別再說他人是無意的賦予的傷害,[為人的修練失去自律,就是要他人為自己的作為負責](這是筆者日後篇章的主題)。謝謝這篇文章:

經理人【過度自責造成長期職場壓力?心理諮商師鼓勵:讓「心聲」監督你前進】https://vocus.cc/article/6078f23efd89780001effe68分享。


主管,我是基於"經驗"對您保持尊重,請自重你的言行!除此之外,你以為呢?握有工作機會的去留權柄,所以部屬要畢恭畢敬,請問你誰呀!

有位高階主管,看著下屬朝九晚五的生活,忙碌情況不比誰輕鬆,可是只要當他們還是基層,勢必會在階級制度中遭受不公平的對待,特別是工作上所承受的情緒暴力。在一位工作表現十分出色的年輕主管新上任期間,察覺她對於管理有套頗具破壞力的作法,細微之處滿是傳統形式的作為,例如:以員工去留、績效考核、年終獎金等情事上,經常以威脅的對話內容企圖要員工配合她期望發展的後續,更進一步的理解這份"期望後續"的內容,其實都是這些基層早已熟悉的作業內容,他們需要的已經不是刺激性的督促,而是鼓勵與支持,可是這位新上任的經理卻力行著扭曲部屬的作為,甚至說出"你們不想領年終了嗎"等用語。什麼時候經理職務獲有可以決定基層員工的年終可否受領的權力?那天從旁經過,只能暫且當作沒有聽見的自己,內心有些複雜,一方面,已經有該單位離職員工透漏她遭到職場霸凌,淚流滿面、泣不成聲的對話內容,再加上單位領域的界線,實質行動的介入實在不易而漠視了一年之久,看著那些曾經快樂工作的基層,漸漸變得情緒低落,相互猜忌,原有信任與工作支持的行為,幾乎被瓦解;過半的員工紛紛離職,新面孔來了不到一週也消失,員工流失成了常態下的循環,但是這並不正常,也與之前的工作生態相差甚遠。

那個單位的員工變得很安靜,回想當年那可是多麼聒噪又充滿活力的團隊,身為已知者內心的愧疚感越來越強烈,這種感覺在每次必經的路段上反覆著。看著她權力使用的肆放狀況越來越強大,連同其他單位的主管都經常是她挑釁的對象,言語間已經失去了人味,繁忙之際,大家並不太回應她。其中有些不太理解的現象是,有時她會示好,然後瞬間的刺傷對方,話語的內容聽了連耳朵都痛!

有回與前輩的閒談間聊起,提出幾個關鍵;職務頭銜的認知是很重要的,其中執掌的"目標、目的、作用"的要點,其次是權力的使用,幾個容易錯誤對待部屬之行為的引發不外乎有"職務的不確定感、超過預期的優渥薪資、還有責任的承受力"等。想要高額的薪資卻不自信能扛下職務的責任、新官上任的拔銜恐懼感、既有部屬向心力的認同;然而,這些剛好都不是"目中無人者"的強項,恰恰相反的是弱點(這類性格的同事更適合的職務應該是"衝鋒",比較不適合帶隊,他(她)們盤算的是全軍覆沒,只有自己是唯一生還者!),所以,適性安排就非常重要!這幾項前輩提出的內容,讓本文想起以前跟過剛上任主管的情況,再看看同期一起帶單位的同事們的團隊表現,確實都驗證前輩提出的"經驗與適性"的恰當及安排的影響。

據說,她的後來,公司給出兩個選擇,退回原職務,繼續獨立作業,另是分派偏鄉降級領隊。她的結果讓許多同事對公司的向心力又再向前推進,對於個人的去留,雖然不是個人樂見,但總算為大家鬆了口氣!

自律性高的工作者需要的是鼓勵與讚美,至於作用的威力雖然因人而異,但卻是非常好的正向推力!你覺得呢?

本文認為,霸凌不論在哪個環境發生,對於當事人都會造成很深的傷害,其程度可謂生與死,應該要特別重視,避免發生以及盡所有可能建立友好的互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莫芳@Free Loop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王者之座
2023/01/12
如題,不加以思索的決策,因為訊息都是由第三方提供,按照統計學概念而論,至少是客觀的..........是嗎? 主事者依行事風向辦事,無關真理,事實與否,而如果有意要搞垮某些事,主事者只需彈指煽動微風~~
Thumbnail
2023/01/12
如題,不加以思索的決策,因為訊息都是由第三方提供,按照統計學概念而論,至少是客觀的..........是嗎? 主事者依行事風向辦事,無關真理,事實與否,而如果有意要搞垮某些事,主事者只需彈指煽動微風~~
Thumbnail
2022/12/26
生活與工作,理想與成就;度過多少個每天,贏得世界的十年
Thumbnail
2022/12/26
生活與工作,理想與成就;度過多少個每天,贏得世界的十年
Thumbnail
2020/10/23
      少年時,欺負過人嗎,懂事後理解了嗎;年少時,被欺負過嗎,長大後學會保護自己了嗎。霸凌只在校園發生嗎,家庭、社區、公司,甚至是消費的同時。當霸凌成為生活的日常,誰還敢輕易動念去信任呢。
Thumbnail
2020/10/23
      少年時,欺負過人嗎,懂事後理解了嗎;年少時,被欺負過嗎,長大後學會保護自己了嗎。霸凌只在校園發生嗎,家庭、社區、公司,甚至是消費的同時。當霸凌成為生活的日常,誰還敢輕易動念去信任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你被霸凌過嗎? 這個問題有點尖銳,但今天收到的一封電子報讓我重新思考「霸凌」這件事。我們的文化教育告訴我們不要霸凌別人,但沒有教我們怎麼看待霸凌,或是在霸凌環境下做出相對應的行動。 先讓我說個故事。 同事A是總務的新任同事,也許是前一份總務工作能力太好,或是A太想要表現自己,所以當主管給他的任何任務
Thumbnail
你被霸凌過嗎? 這個問題有點尖銳,但今天收到的一封電子報讓我重新思考「霸凌」這件事。我們的文化教育告訴我們不要霸凌別人,但沒有教我們怎麼看待霸凌,或是在霸凌環境下做出相對應的行動。 先讓我說個故事。 同事A是總務的新任同事,也許是前一份總務工作能力太好,或是A太想要表現自己,所以當主管給他的任何任務
Thumbnail
【•職場中經常發生的"尊嚴剝削"情況,是工作者享受的遊戲,還是沉默的忍讓;言語霸凌,工作量的壓榨應該已是許多人心知肚明的日常,面對工作上的壓力百分80以上都是情緒調適,而不是工作的突破。專注工作者與出張嘴的領薪人在工作表現上本來就有差異,會產生壓力的來源以及程度恐怕難以從表現明確。自責與內疚是慢性自
Thumbnail
【•職場中經常發生的"尊嚴剝削"情況,是工作者享受的遊戲,還是沉默的忍讓;言語霸凌,工作量的壓榨應該已是許多人心知肚明的日常,面對工作上的壓力百分80以上都是情緒調適,而不是工作的突破。專注工作者與出張嘴的領薪人在工作表現上本來就有差異,會產生壓力的來源以及程度恐怕難以從表現明確。自責與內疚是慢性自
Thumbnail
許多的職場工作者遇到與管理者間相處的挫敗與工作倦怠時,極有可能採取所謂的「安靜離職」,我只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想多做或是超越自我,這跟主管希望下屬要做到”當責”有著不小的落差,而不少管理者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故意讓員工日子不好過,像是變相阻斷你職涯發展的機會、不加薪、對你的溝通冷淡的回應,甚至處處
Thumbnail
許多的職場工作者遇到與管理者間相處的挫敗與工作倦怠時,極有可能採取所謂的「安靜離職」,我只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想多做或是超越自我,這跟主管希望下屬要做到”當責”有著不小的落差,而不少管理者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故意讓員工日子不好過,像是變相阻斷你職涯發展的機會、不加薪、對你的溝通冷淡的回應,甚至處處
Thumbnail
每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環境、新團隊,對於主管、老闆往往都帶著尊敬的心態,並以公司的營運目標為重,曾幾何時會隨著時間一步一步、一點一滴慢慢的轉變為怨懟,通常其來有自,並不會因個人觀點或少數人說了甚麼去影響了大多數人的觀感,而是主管自身的行事風格,決定了同仁的生存應對模式。
Thumbnail
每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環境、新團隊,對於主管、老闆往往都帶著尊敬的心態,並以公司的營運目標為重,曾幾何時會隨著時間一步一步、一點一滴慢慢的轉變為怨懟,通常其來有自,並不會因個人觀點或少數人說了甚麼去影響了大多數人的觀感,而是主管自身的行事風格,決定了同仁的生存應對模式。
Thumbnail
在人資群組上看到一個值得討論的實例,案例如下:公司為標案的系統承包商有20名員工加上3位基層主管,也因為是承包標案的關係,所以下一標2023未標到就會解散,因此主管們皆承受一定的壓力,其中某主管作風較為強硬、情緒控管欠佳,如不准共同工作同仁聊天,甚至連開抽屜發出聲音都會被怒視,上班時會一直碎念...
Thumbnail
在人資群組上看到一個值得討論的實例,案例如下:公司為標案的系統承包商有20名員工加上3位基層主管,也因為是承包標案的關係,所以下一標2023未標到就會解散,因此主管們皆承受一定的壓力,其中某主管作風較為強硬、情緒控管欠佳,如不准共同工作同仁聊天,甚至連開抽屜發出聲音都會被怒視,上班時會一直碎念...
Thumbnail
公領域與私領域不再有明顯的交界,甚至不再有明確的休息時間,必須隨時待命的ON CALL心態,成為高階主管最疲累的一種工作型態,也容易成為負面情緒堆積的來源。這是一種產業文化的表現,還是一種對於企業衷心的表現,其實我不太清楚立基點的來源是甚麼,但似乎這種型態已成為職場的特殊文化,而且根深蒂固、無法改變
Thumbnail
公領域與私領域不再有明顯的交界,甚至不再有明確的休息時間,必須隨時待命的ON CALL心態,成為高階主管最疲累的一種工作型態,也容易成為負面情緒堆積的來源。這是一種產業文化的表現,還是一種對於企業衷心的表現,其實我不太清楚立基點的來源是甚麼,但似乎這種型態已成為職場的特殊文化,而且根深蒂固、無法改變
Thumbnail
許多職場文化中存在不可反抗主管權威的文化,遇上好主管是人人求之不得的幸運,但萬一遇上主管不合理的要求,難道只能隱忍嗎?文化是許多人的習慣積累形塑而成的,這代表當環境改變時,以人為本的文化就可以被改變,改變職場文化,每個人都可以!
Thumbnail
許多職場文化中存在不可反抗主管權威的文化,遇上好主管是人人求之不得的幸運,但萬一遇上主管不合理的要求,難道只能隱忍嗎?文化是許多人的習慣積累形塑而成的,這代表當環境改變時,以人為本的文化就可以被改變,改變職場文化,每個人都可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