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英文很爛?!

2017/12/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吵一次英文能力,也算是老梗。

先不要討論中國統計母數是國內精英、台灣母數幾乎是全部學齡學生,還有統計數字是不是被惡意解讀等問題。

英文能力這件事本身是不是那麼重要?

以個人角度來說,答案是: YES!

但很多事情通常不是只有很淺碟的一層。(雖然普通人習慣用簡單的答案處理複雜的事情)

 

我認為應該從資源的分配和分工的概念來看這件事,

當然啦對於企業來說需求直接開藍色證書就是爽省一堆成本,

但對於國家來說,除非培育目標是出口人才,否則就是在浪費資源,

在資源有限的狀況,當你強調A項目時BCD等其他項目的資源勢必會被排擠掉,

這代表的是在BCD項目你得到的高級人才數量會減少,

那人少就人少嘛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會有一兩個頂級人才阿。

對,只是你開發一台車子別人已經做出十台了。

在現代科技個人能做的有其極限,人才除了專精外必須凝聚成社群技術力才能指數成長,

在很多專精位置其實不需要專精英文, 五年前,我意外的發現其實很多大公司都是有這種概念的,

像是工程師550分叫做非常好, PM至少要650之類的,

這大概是他們得以成為大公司的原因之一。

 

不過,有人又會說很多最新的東西都是英文,你都看不懂是要怎麼提昇能力?

這就是我說的台灣內部某種程度處在一種知識壟斷的狀態

前陣子有個知名專案管理顧問推薦一本新書,但是沒有繁中譯本只能想辦法看懂簡體字

十年前我發現公司高階主管出差去中國很喜歡買書

那邊有大量台灣沒有的翻譯技術書籍, 那時中國是世界工廠,

還沒現在這麼驚人的技術力, 現在............

十個人培養到英文加單項專業專精和一個人英文翻譯專精加九個單項專業專精

不用想也知道哪一個效率比較好,投資比較低

可惜台灣非熱門領域的翻譯書籍質和量真的頗慘不忍睹

 

從系統的角度來看,鼓吹『所有人』都專精英文

對發展一個資源有限的島國並不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但沒辦法,還有很多人要靠英文焦慮賺錢呢

 

 

 

 

    5會員
    56內容數
    ktes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