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太平盛世的頂點(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繳的稅金要做社會福利,你有沒有優先排序?國內的優先,還是外勞也可以用?通常不繳稅的才會說得一口絕對公平。但,要把國內經濟成長的果實,真正的分給基層,或是給予夠多的翻身機會,就現狀來講做得到嗎?嗯,不可能。
單純考慮教育與產業現狀,筆者只能說不可能,這是經過產業跟教育界兩邊的經歷,加上近身觀察的結果。
先不提認知差異太大,我們台灣的產業結構,從全球最高階的科技業,到基層的代工業,各種環保、衛生、工安的落差太誇張。任何嘗試去推動法律共通性,執法一致化的,絕對都會失敗。這還不包含國內那些廉價的拷貝社運,去脈絡化的左派運動,根本是害死人。
筆者還不提台灣真的有戰爭可能,會有被侵略的風險,一切都被中國毀掉的機率。

產業界需要人才,該自己加碼投入教育

要改變,筆者的想法是,教育體制要做點修正了。不是要教改3.0、4.0然後5.0化下去,是產業界如果對人才的渴求真的如此迫切,那麼自己出點錢是有必要的。
因為台灣教育狀況是這樣,公私立學校都受教育部管制,從教材到組織無所不包,差別大概就只是程度多寡。除非你要在體制外,不參與台灣的考試制度,不然就得聽話。
這也不能怪教育部,今天解開教育的禁制,走向自由化,恐怕只會讓台灣更進一步分裂。我們教育、考試走到今天,是朝向內容多元化前進,貿然全部自由化只會讓升學學校回到聯考制度,訓練一批批考試專家。

考試專家無益於產業升級

單純會考試是沒關係,但現在的招生已經不是只看考試,而且很會考試,也跟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精英,關聯性沒有那麼大。或者說,走回聯考制度,台灣的精英工程師產量會狂跌,但可以操作機台的工作員會很多。在過去一年有40、50萬以上學生的年代,2%精英理工人每年還有10,000人,少子化的現在大概只有4,000人,膝蓋想都知道這招行不通。
要擴大工程師的基礎,照現在業界天天喊缺人才的狀況來看,問題並不是出在最頂尖的那一批,這些人有沒聯考都是精英。而是能不能把前10%的人力,訓練到可以派上用場。
用數字去算就是,假設現在一年學生16萬,10%就是16,000,若傳統教法只能得到2,000可以立刻上手的精英,該怎樣將此數字擴大,讓16,000都具備進入科技業的能力?而不需要花大量的教育訓練,培養各種不同的實戰歷練?
這得要產業界想通,自己下去經營類似高職的學校,現有的高職幾乎可以說用不上,因為傳統勢力太強,而薪資水準請不到夠格的。

現有技職體系不符科技業需要

恕筆者直言,現在有哪些高職教師,是可以透過簡單的研習,就獲得可以訓練科技業人才,諸如半導體、光電、能源各種技能的能力?不要鬧了,這些都要很高的專業知識,也就是非得相關理工科系畢業不可,還得要有實驗室經驗(寫過論文),不然根本做不出來。
白話點說,就是把現場教師抓去研習到可以教人,還不如把現在的工程師抓去學怎麼教書。
當然不是說要成立新高職,而是要思考,是否除了在台清交等傳統名校,投下資源訓練那些碩博士生去當工程師,還有另外的方案?畢竟高科技產業的操作人力,並不需要全部都是高學歷者,但也不能找一群國中肄業生練一練就可以。
就以現狀來說,科大或許是比較適合的對象,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識水準,但很難有研發最新技術,去學習最新奈米工程的能力。

菁英意見只會導致階級固化

若各位覺得,怎麼前面講那麼多宏觀敘事,這邊突然講起怎麼做事?因為給不出具體建議,漫談誰都會講啊。
筆者的意思很簡單,要破除台灣現在階級翻身困難的做法,就是要畫下一條線,讓這條線之下的人,擁有多條可以往上爬的路徑。
現在我們往往都聽那些頂大生講話,但這些人其實最不需要參考,畢竟他們放著不管,都會是各領域的翹楚,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結果,就是階級更加固化。
對,筆者就是在說,聽那些左派精英,沒在製造業混過兩年,根本不清楚現代產業的複雜度的人。聽他們的意見,台灣階級只會更固化,固化到只有他們可以翻身,幫他們忙的都是打工仔。

增加中下階層具體翻身能力

要真的讓整體有益,就得找條線來畫,筆者目前想到的是科大左右的程度,他們目前出去的薪資水準真的不好,但若畢業時就擁有在科技業立即上手的能力,就會有相當的幫助。而原本那些頂大生並不會失業,這是金字塔穩固基盤的概念,工程師可以變小主管,更多人可以去進行具有創造力的工作,而不是每天操作機台到下班。
這講起來是很簡略,畢竟筆者想過的具體作法,寫下去大概10萬字以上,而且很多都還要驗證。
只是覺得,如果我們不找點辦法去做,依照現狀去加強,台灣只會內部覺得越來越不公,機會全部都流失。
即使我們實質生活水準都提高,還是會忿忿不平,這就是極權的溫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要往上翻一階級非常難,你要具備的資本早就不是一種就好。過去一無所有,取得經濟資本就可算翻身,但已經有一種資本的,除了要維持自己原有的以外,還得小心翼翼取得其他型態的資本,這一不小心,可能會敗家敗下去成為藍領勞工階級。 這種立足點不穩固的恐懼感才是真的。
現代教育越來越講求普及性,篩選出適性人才,其實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現代產業的各種技能,有些需要非常頂尖的腦袋,如果以繼承制運行,這會變成老爸技能100,你最差可能變成10,別說維持家業,撐得過1年不倒都算奇蹟。
現代公民非常實際,很多家長與朋友可能都誤會了。但筆者碰過不少認真的老師,很努力從教師手冊,跟上網與其他老師討論,就是上到學生提不起興趣。然後筆者以前在補習班聽到的抱怨還是一樣,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因為欠缺現實感。
找禍首很簡單,怪跟你政治意識形態不合的人就對了。或者說,把責任怪其他人就好了,畢竟自己這麼努力,房子車子啥都有,成功者怎麼會有錯?不過,嬰兒潮後的世代,我們應該也很清楚,大環境改變,早就不是經濟起飛期那麼好賺錢。
筆者要提的,是拿給小朋友試驗過,還有點效果的辦法。當然僅只於參考,社會科專科老師應該會有更佳的做法,筆者個人的建議多出自個人經驗與小範圍施行的結果。
筆者做戰略相關研究很久了,對於世界的變化,往往會有一種很極端的切入點,也就是戰爭本身。但很有意思的是,跟筆者討論各類社會問題的人,越是偏向社會主義、自由派(不是我們這種新古典自由)的,可以說「幾乎沒想過戰爭可以解決問題」。
要往上翻一階級非常難,你要具備的資本早就不是一種就好。過去一無所有,取得經濟資本就可算翻身,但已經有一種資本的,除了要維持自己原有的以外,還得小心翼翼取得其他型態的資本,這一不小心,可能會敗家敗下去成為藍領勞工階級。 這種立足點不穩固的恐懼感才是真的。
現代教育越來越講求普及性,篩選出適性人才,其實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現代產業的各種技能,有些需要非常頂尖的腦袋,如果以繼承制運行,這會變成老爸技能100,你最差可能變成10,別說維持家業,撐得過1年不倒都算奇蹟。
現代公民非常實際,很多家長與朋友可能都誤會了。但筆者碰過不少認真的老師,很努力從教師手冊,跟上網與其他老師討論,就是上到學生提不起興趣。然後筆者以前在補習班聽到的抱怨還是一樣,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因為欠缺現實感。
找禍首很簡單,怪跟你政治意識形態不合的人就對了。或者說,把責任怪其他人就好了,畢竟自己這麼努力,房子車子啥都有,成功者怎麼會有錯?不過,嬰兒潮後的世代,我們應該也很清楚,大環境改變,早就不是經濟起飛期那麼好賺錢。
筆者要提的,是拿給小朋友試驗過,還有點效果的辦法。當然僅只於參考,社會科專科老師應該會有更佳的做法,筆者個人的建議多出自個人經驗與小範圍施行的結果。
筆者做戰略相關研究很久了,對於世界的變化,往往會有一種很極端的切入點,也就是戰爭本身。但很有意思的是,跟筆者討論各類社會問題的人,越是偏向社會主義、自由派(不是我們這種新古典自由)的,可以說「幾乎沒想過戰爭可以解決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青年面臨低薪問題,儘管科技業如晶圓代工等提供較高薪水,但扣除生活成本後,壓力依然不小。服務業、設計業及教育業的年輕人薪資增長緩慢,難以應付物價與房價的上漲,職場發展受限。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應推動產業升級與薪資改革,企業需提供更合理的薪資增長機制,讓年輕人在不同產業中獲得長期發展機會。
Thumbnail
臺灣工程師面臨薪資調高的挑戰,但隨著永續發展和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將有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好的薪酬待遇出現。臺灣工程師的角色也將在全球工程市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2024出現重大變化的特色項目是財務體質。 不負責評論:財團是否發現教育改革30年,畢業生很難用? 不如企業自己辦大學,自己培訓自己用。台塑的確已經是這樣。 有錢不一定能好好辦學,但沒錢萬萬不能。以政府對辦學的重重管轄,以致高教學費如此低廉,私立學校從中學到大學,是時候逐漸展開貧富極端的風景。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談談設計產業鏈破碎的情形,也希望老闆們能先做好功課,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別再把設計新人當套餐員工了,願創意產業更好,遠離爛企業,人生會更好。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青年面臨低薪問題,儘管科技業如晶圓代工等提供較高薪水,但扣除生活成本後,壓力依然不小。服務業、設計業及教育業的年輕人薪資增長緩慢,難以應付物價與房價的上漲,職場發展受限。為解決此問題,政府應推動產業升級與薪資改革,企業需提供更合理的薪資增長機制,讓年輕人在不同產業中獲得長期發展機會。
Thumbnail
臺灣工程師面臨薪資調高的挑戰,但隨著永續發展和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將有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好的薪酬待遇出現。臺灣工程師的角色也將在全球工程市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2024出現重大變化的特色項目是財務體質。 不負責評論:財團是否發現教育改革30年,畢業生很難用? 不如企業自己辦大學,自己培訓自己用。台塑的確已經是這樣。 有錢不一定能好好辦學,但沒錢萬萬不能。以政府對辦學的重重管轄,以致高教學費如此低廉,私立學校從中學到大學,是時候逐漸展開貧富極端的風景。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談談設計產業鏈破碎的情形,也希望老闆們能先做好功課,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別再把設計新人當套餐員工了,願創意產業更好,遠離爛企業,人生會更好。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