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人力資源(2)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台灣其他產業的人力資源,之所以出現狀況,很少是瞬間出現的,這類變化極大的狀況,出現在中國磁吸效應暴增、金融海嘯出現等重大事件,所造成突然性的大規模失業、風暴後突增的缺工。我們可以想想,這些狀況會出現在哪種產業?又是怎樣教育程度的人最容易受到影響?
說真的,筆者不在乎被罵什麼不看數據之類,因為看數據說話,20年前就做過,直到筆者進入產業界,還是那種教育程度落差極大的地方,被徹底洗臉後才發覺,「只」看數據說話有多危險。
在談人力資源的進一步問題時,筆者不想要把教育程度這些當成一個絕對指標,主要的理由倒不是文憑主義還是啥階級化影響,而是筆者覺得這種指標欠缺對應性。誰規定大學以上都會去當白領階級?沒有大學程度的都會去當藍領勞工?
這想也知道不對,但我們卻常常看到,支持或反對開放台灣移民的論述,在描述勞工上面有多麼仰賴學歷指標等等。想想也是,畢竟沒有其他更好用的數據。
反過來說,不也代表我們應該要謙遜的去看待?不過由於敘述上的問題,筆者也必須使用學歷、學力來輔助敘述,不然一般人應該看不懂,後面還會再加上一些類似能力指標的東西。為了便於玩遊戲的人理解,大致上會用S、A、B、C等轉蛋概念去分。
編按:其實手遊卡牌轉蛋稀有度多半是分成SSR、SR、U、C(N),或直接分星級(一星最低)。卡牌稀有度機制是最早的TCG(集換式紙牌遊戲)「魔法風雲會」就創立的系統,經過「遊戲王」發揚光大後帶入手遊中。S>A>B>C的分級較常見於漫畫(比如《幽遊白書》)、單機電玩,S是最高級,非是照英文字母排序。

人力需求不能單看學力,多工處理人才更為必要

人力資源,要用學歷區分太簡單了,但學歷與其說是一種指標,不如說是透過教育體制的自然篩選機制,我們可以挑出一定程度的人。畢竟數學不會就是不會,聯考數學10分的人,出來宣稱自己可以當建築師設計房子,或是物理化學加起來30分的人宣稱製造出永動機,你應該會認為這是詐騙。
不得已,還是得用學力指標來解釋比較好懂。大致上,筆者個人的觀察是:
  1. 綜合各項能力幾乎都達到A級以上的,大概就是PR99之上。
  2. 幾項是A,其他在B的,大概PR都有80~90以上。
  3. 1項可以到A,其他B或是快到C,或者平均為B,這多半是PR60之上。
  4. PR60以下的,鮮少有單一能力達A,可以說都在B以下了。
很少會有全部指標都在C,多數人都是有一兩項具有B的能力,或者說透過努力可以拿到B的程度。所謂的平均為C,更像是有1、2項能到B,其他的則是都在C的中後段。
S級的屬於無法訓練的天才部分,可以說都是萬中取一的程度,全台大概就那幾百幾千人,不應該當作人力資源討論的標準。
筆者在產業上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人除了單純的能力外,還有多工處理這項能力。解釋成一心二用不大好,適合的說法,是「可以同一時段內顧到兩項工作以上」,或是說可以「快速釐清複雜事務,找出其執行順序,並能顧好同時段進行的工作」。這邊的顧,不是說你去搬東西時可以同時畫圖,是指類似整合性能力,但更偏向發散式思考,很接近管理能力 。

台灣的小型企業,大多只需指標C以下的員工

很難解釋?對,真的很難。因為這是浮動標準,不是絕對指標,還跟能力與處理的事務有關。
例如,一個濕製程的小型代工廠(10~20人與更小型的),會去這邊工作的人,幾乎都是大學以下,可能在高職都成績非常之糟糕,用能力指標來看就是各項能力都是C的。
但是,透過多年訓練跟累積經驗,他可以把這份工作做到B的程度,得以在小型代工場升任組長。不過就到此為止,他全心全意投入,也不可能在一個50人的中型代工廠,取得經理、廠長等職務,不是努力不夠是能力不足。是要爬到更高的管理階層,一種是他能力都在B的上乘水準,累積夠久就可以,另一種是具有多工處理能力,較容易進行管理工作。
這種小型代工廠、製造廠、企業在台灣佔了一大半,因為人類的能力本來就是金字塔分布,整體能力都在水準B之上的,不會超過總人口數的10%(這還算高估)。
如果各位很難明白,年紀大一點的朋友,想像一下有沒有這種同事,他就是「只能在同一時間內做一件事,而且效率不高又常出錯,但很認真」。年紀輕的同學,想像一下求學路上,有沒怎樣努力就是考不好的同學,就真的看不懂。
《火影忍者》,第10集,59頁。岸本齊史著,方郁仁譯,東立。

再努力也有極限,烏鴉不會變鳳凰

這些人也是同胞,不是廢物,他只是能力不足以承擔一定之上的工作,只能擔任「反覆操作練功型」的職務。而透過經驗累積,是可以把能力練到B,在這行業跟相關職務中,擔任中堅的地位。
這種工作,你要能力A的人下去做,保證他會感到無聊透頂。人類的天生能力是很不公平的,有單一項能力到達A的人,通常也會有很多項能力在B,而那種只有一兩項是B的人,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A的程度。所以,就跟網路同溫層自然分群一樣,職業也類似,這些中小代工廠以下,就是各位大學生,過去十幾年中會遇到,每一科都普普或不及格,頂多一兩科有70就很棒的那些,屬於班上中段以後的同學。
這些人算一下就知道超過人口一半,任何一個談論台灣缺工等等的人,不去正視人類天生能力就是有差的事實,筆者認為這類討論其實很冷血殘酷。
話又說回來,這類代工廠給的薪資,你讓那些有辦法上國立大學,某一兩項能力在A以上的人去做,他願意嗎?絕對不願意。依照現在台灣經濟狀況,科技電子業、金融服務業,以及其相關的供應商、協力廠商,薪資都比這些頂多需要能力B以下的工作高。更重要的是,工作環境也比較優。
各位見過10人以下,連老闆都下去做的小代工廠嗎?全部的人能力都是C的,只有老闆因為很多因素,具有B的能力,勉強撐住這個規模。

「小廟請不起大佛」,是多數小型代工廠的現況

這就是筆者前面說的多工能力,要當到老闆就得要管帳、進出貨,最起碼的數字管理能力也得要有B,不管是天生還是訓練。都沒有,就得要請一個能力B的人來做,不然鐵定完蛋。
而多數這種行業,總收入是不足以撐住太多員工,所以長期的生存淘汰下,要不是老闆夫妻兩人加起來可以處理這種B級事務,就是事業營收足夠找個能做的來,除此之外都只請得起C級的人。這也是往往為何有些人不能請假的理由,因為他倒了小工廠就倒了。
《咒術迴戰》,第一季,第11集。芥見下下,羚邦國際代理。
這種算勞力工作的,跟10人貿易小公司是不同的,不能單純用人數去衡量,但貿易小公司若有其他業務需求,例如技術服務、產品維修、報關運輸等等,那還是得要B級能力的好幾個,因為這類工作都有多工處理的需求,單純只能做一件事情的人很難去做。
意思是,雖然是單一項目的業務,只需要C級的能力就可以做,如單純維修、只要開車送貨,但以公司規模來說,請兩個C級的人不如請一個B級的。這邊筆者也遇過人問,為何不找那種國立大學生,A級能力可以一個當五個C用?實際上不可能。
因為喔,一天就是24小時,A級人才下去維修一個上午,開車送貨一個下午,時間就沒了,你算一下就會發現這不如找兩個C或是一個B的人來做。加上薪資水準去反算,我們就會發現真正知道狀況的,都是第一線的老闆,不是那些只算大數據的。
而這更麻煩的是,A、B、C其實還有更多細分下去,跟學歷、科系、公私立大學等無關,屬於能力上面的本質問題。

編按:編輯認識高中沒念畢業但個人能力很強的,還有高中成績普普大學學歷也普普,但工作後算是熬出頭的,就像多工能力較難直接反映在學校成績上(雖然全部成績都很好的人這方面大概不可能差),一些人格特質或能力未必有外在的標籤可以直接辨識。沒出社會時以為外在標籤看不出來的東西代表人都有潛能,稍微活久一點才知道能力的差距終究不能忽視抹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讓我們從討論議題本身開始,就像系列第一篇提到的旅行問題,在資金有限下、某項交通工具停駛中,我們應該要怎樣去做選擇。不是一直停留在偏好上,堅持討論省時的優點,而根本不管現在飛機停飛、高鐵停開,繼續反對開車、搭客運下高雄。
經濟上現在我們普遍認為,亞當斯密開始的經濟自由思想,發展到現在的自由市場,政府要給予最小干預,是屬於右派的想法;左派則是傾向反對市場太過自由,主張要有限制以避免傷害到個人。 這感覺就跟政治上的自由派完全相反,究竟怎麼回事?
不是走左派路線的人很笨,是單純欠缺經驗,不曉得資本社會運作的邏輯。等到他們手腕熟稔後,就不停地開始修正,也就是我們在90年代看到紀登斯的第三條路線的遠因。想照著馬克思理論去推動,實務上根本做不到,不改不行。(因為走馬克思路線的左派,提出的未來都很迷人,不能否認烏托邦令人感覺美好)
左派想的是當下的不公平,會影響到以後的發展,就發展效率來說反而較低。右派看的是現狀的平衡打破,反而讓發展效率變差大家變窮,對其他人來說才是不公平。
每個人看待不同的議題,都是有層次的(再次強調層次的重要)。這個層次會根據很多條件,當時的狀況有所調整,所以意識形態才會是光譜、區間,不是一條分界線。即便是涇渭分明的兩套OO跟XX主義,在某些議題上也會有一致性的態度。
總之呢,你會是一個自由派,並不代表你就會無條件支持頭髮解禁,有人提出一個「染髮要有限度」,身為家長的你也可能投贊成票。因為對你來說,學生頭髮挑染沒關係,但弄成超級賽亞人就太驚悚。
讓我們從討論議題本身開始,就像系列第一篇提到的旅行問題,在資金有限下、某項交通工具停駛中,我們應該要怎樣去做選擇。不是一直停留在偏好上,堅持討論省時的優點,而根本不管現在飛機停飛、高鐵停開,繼續反對開車、搭客運下高雄。
經濟上現在我們普遍認為,亞當斯密開始的經濟自由思想,發展到現在的自由市場,政府要給予最小干預,是屬於右派的想法;左派則是傾向反對市場太過自由,主張要有限制以避免傷害到個人。 這感覺就跟政治上的自由派完全相反,究竟怎麼回事?
不是走左派路線的人很笨,是單純欠缺經驗,不曉得資本社會運作的邏輯。等到他們手腕熟稔後,就不停地開始修正,也就是我們在90年代看到紀登斯的第三條路線的遠因。想照著馬克思理論去推動,實務上根本做不到,不改不行。(因為走馬克思路線的左派,提出的未來都很迷人,不能否認烏托邦令人感覺美好)
左派想的是當下的不公平,會影響到以後的發展,就發展效率來說反而較低。右派看的是現狀的平衡打破,反而讓發展效率變差大家變窮,對其他人來說才是不公平。
每個人看待不同的議題,都是有層次的(再次強調層次的重要)。這個層次會根據很多條件,當時的狀況有所調整,所以意識形態才會是光譜、區間,不是一條分界線。即便是涇渭分明的兩套OO跟XX主義,在某些議題上也會有一致性的態度。
總之呢,你會是一個自由派,並不代表你就會無條件支持頭髮解禁,有人提出一個「染髮要有限度」,身為家長的你也可能投贊成票。因為對你來說,學生頭髮挑染沒關係,但弄成超級賽亞人就太驚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在外國人眼中與在臺灣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當有人說臺灣很「醜」時,往往是將臺灣與其他自認為很「美」的地方來做比較。文章提到了臺灣的街景現況,包括管線到處接、隨處張貼廣告和塗鴉、走沒幾步路就有電箱、電線杆等。並從城市規劃、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以及外國人看的不一樣等角度進行探討。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人力太便宜,加班費規避,不需改善體制也能活,變相鼓勵企業靠壓榨來延續,無需改進制度和人力運用;水電太便宜,延續高耗能低價值產業;公司不賺錢所以勞工活該領低薪等,似乎企業天經地義不應虧損。若因此將倒閉的問題轉嫁為勞工來補償,反而容易造成整體產業無法進步
Thumbnail
台灣是個典型移墾社會,移民初期,常以血緣關係及地緣關係為主的社會整合條件。 先民移墾台灣的時候,往往有同宗移民鏈現象,很多地方出現同姓聚居的村落,由各地出現冠姓地名就是例證,如許厝、王厝、廖厝、蘇厝、劉厝、宋屋、姓簡仔底等。
Thumbnail
台灣的高房價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接近15,很難想像需要15年不吃不喝才能換一個棲身之所。但是房子的需求畢竟是剛需,只要有了家庭、小孩,必定得要面對學區等問題,面對現在的這個價位,我想大家想知道的是,現在的房價是泡沫嗎?現在到底可不可以買房?我們的重點是『現在』。
Thumbnail
今年考上香港城市科技大學的林煜哲,拿得是全額獎學金,對於未來這條路,他在高二就已經做過研究、參與大學博覽會,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 他說當時和台大學生聊過天,覺得學長姊的能力沒有到達自己的期望,像他們
Thumbnail
這幾年的夏天,我都帶著家人親自走訪東海岸藝術季這些藝術與自然的對話場域,親眼看看這些藝術家如何運用本身的能量,與台東的藍天大海及豐富的自然對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在外國人眼中與在臺灣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當有人說臺灣很「醜」時,往往是將臺灣與其他自認為很「美」的地方來做比較。文章提到了臺灣的街景現況,包括管線到處接、隨處張貼廣告和塗鴉、走沒幾步路就有電箱、電線杆等。並從城市規劃、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以及外國人看的不一樣等角度進行探討。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人力太便宜,加班費規避,不需改善體制也能活,變相鼓勵企業靠壓榨來延續,無需改進制度和人力運用;水電太便宜,延續高耗能低價值產業;公司不賺錢所以勞工活該領低薪等,似乎企業天經地義不應虧損。若因此將倒閉的問題轉嫁為勞工來補償,反而容易造成整體產業無法進步
Thumbnail
台灣是個典型移墾社會,移民初期,常以血緣關係及地緣關係為主的社會整合條件。 先民移墾台灣的時候,往往有同宗移民鏈現象,很多地方出現同姓聚居的村落,由各地出現冠姓地名就是例證,如許厝、王厝、廖厝、蘇厝、劉厝、宋屋、姓簡仔底等。
Thumbnail
台灣的高房價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接近15,很難想像需要15年不吃不喝才能換一個棲身之所。但是房子的需求畢竟是剛需,只要有了家庭、小孩,必定得要面對學區等問題,面對現在的這個價位,我想大家想知道的是,現在的房價是泡沫嗎?現在到底可不可以買房?我們的重點是『現在』。
Thumbnail
今年考上香港城市科技大學的林煜哲,拿得是全額獎學金,對於未來這條路,他在高二就已經做過研究、參與大學博覽會,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 他說當時和台大學生聊過天,覺得學長姊的能力沒有到達自己的期望,像他們
Thumbnail
這幾年的夏天,我都帶著家人親自走訪東海岸藝術季這些藝術與自然的對話場域,親眼看看這些藝術家如何運用本身的能量,與台東的藍天大海及豐富的自然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