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吸收裡解的大意是:
「以前年代A、B、C能力的工作在勞動市場裡各個供需平衡,但是現代因為科技進步導致能力門檻只要C的工作大量消失,所以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的理想公式便不再適用了。」
而現在主要人力資源問題有:
1.教育改革與大學普及化升級了現在Z世代的學歷還有見識,但是讓全民平均實力能力從平均C提高到B的情況卻沒有成效,所以許多能力只有勉強B或平均C的人會因為自身的學歷對自己的能耐產生錯誤估計。
2.台灣現在的就業市場沒辦法提供太多機會給「能力值C」的人,雖然產業升級,進行別人難以取代的「高科技業」固然能夠帶來很好的外銷優勢,但是就現實來看,沒有一個國家所有的學生跟就業人口的能力都是能夠上台清交成碩或是進台積聯發科的
如果想要真的讓教育實現「適才適所」的理想,唯二的做法就是積極加強教育成效,把能力C的學生拉拔到平均B的程度,或者廠商妥協放棄產業機械化,讓出能力C的職位,但是這樣產業能賺到的錢不可能會比機器人工作高,所以能力C的員工能達到的薪水通常也不會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