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所以說語言真的很殘缺,光這幾天因為過年比較密集的跟人相處,所以就發了許多語言上的溝通障礙。
有沒有那麼多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那個意思,但對方就理解成別的意思了呢?
比如說今天就發生過好幾次,可能只是想說一句很中性的話,卻被理解是一句責罵別人的話語。
然後要經過眼神、肢體、更多的語言溝通,才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真的不是那個意思。
如果我們有心電感應就好了。
更多時候會因為對方的誤解而感到心累且生氣。
不過光自己說出話語來的時候,有時候都覺得詞不達意,沒有辦法將自己的情緒很好的表現,對於對方來說激烈的表達、多次性的強調,就等同於責備對方,或是陰陽怪氣。
其實不是那樣的,但自己也發現語言溝通的極限,真的很難去表達自己對對方的關心。
比如明明是除夕,卻遇到家人發燒。
這種狀況下,看著對方痛苦的同時,我們也會感受到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一方面覺得對方一直哀嚎受苦感到不忍,一方面又覺得這個人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平時不愛惜身體就算了,為何生病的時候也不懂得照顧自己?自己的痛苦只有自己承受,就算賣慘給周遭的人看見也是沒有辦法一起承擔。
尤其是當對方還不願意好好配合休息喝水,還在看劇、打電動的時候,自己有多心累呢?當提醒對方的時候,他還會重申一次自己有多不舒服。聽見的時候有多麼想要把他抓起來毒打一頓,讓他清醒現在他正在做的事情並不是休息。
所以這時候自己就會開始嘮叨,不斷重複同樣的話語,告訴對方要休息、要喝水、不要一直看劇、打電動。
或者是用其他方式去表達如果再這麼不愛惜自己,其他人也幫不了他。
得到的回應就是,他覺得這樣做可以讓自己心情愉快,就能夠恢復得比較快。
我倒是希望能如他所願,但如果明明一直不舒服還是坐在那邊什麼行動都不採取,很難理解用這種方式可以將發燒的狀況解除。
所以我們之間的溝通就會有點障礙。
但其實換個角度想,我也是為了他的好而提醒,但畢竟生命中的一切是每個人要承受的,如果他認為用這樣的刺激可以達到心情愉快,讓他忘記身上的病痛,那我也只能尊重。如果這樣做沒有讓他感受到更好,他也必須要承擔後果。
我們急切地想要達到,也是一種逼迫對方不是嗎?若換位思考,我是他,我也會按照我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治療」。
所以即便是他現在一直在咳嗽,一直很難受,似乎也是他自己該承受的。
我們能做的就只能在他提出他的需求的時候給予他幫助,其他的?
多說無益,開心就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zu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得過年或許是開心的,因為可以拿到壓歲錢,然後放假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做什麼事情,跟同輩的小孩在一起熱熱鬧鬧。 長大以後慢慢就不是那麼喜歡過年了,因為會有親戚之間的靈魂拷問,還有奇怪的紛爭的產生。 有幾年是這樣的: 一年媽媽因為一直操勞做菜要拜拜,所以中午時間我們很自然的在餐桌上,由於大家都認為
    說真的我無法想像我目前的模樣,如果是在以前我一定認為我在癡人說夢。 我沒有想像過有一天我居然可以自己寫歌,自己作曲,好像所有事情都能夠去達成。以前一直羨慕其他人會彈吉他,有才華會寫歌,還有能夠做出好聽的音樂。現在自己也可以,儘管還不是很成熟,但無論如何最困難的總是讓自己明白自己無所不能。 我們一直都
    曾經我在某地某大學念研究所的時候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家都喜歡追求標準答案,好像是老師不跟我們說正確答案是什麼就覺得怪怪的,好像老師沒有盡職一樣。 對於這種狀況我感到很疑惑,不過每當到期中考或期末考的時候,老師就會主動騰出一堂課專門用來告訴大家重點,幫大家畫重點並說這是一定會考的。 感到疑惑的還好不
    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的地方,無論是生活上的不方便,覺得事情的不合理,價值觀上的不對勁,以及社會要求的事務的偏執。 但我們通常會被阻止去思考這些問題,大多時候是因為要改得太多了,所以改天。也有些時候是因為我們下意識在迴避,我們有恐懼,有害怕,也有不想面對。 恐懼、害怕、以及不想面對,對
    做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要有經濟價值,否則做這件事情沒有意義。 是否我們的人生當中所做的所有決定都是這麼來的呢?都必須要經過一個「評估」,好像這個想法和決定只要不能夠賺錢,就是「不好的」呢? 我們現在的社會講求的任何事情都是要我們賺錢,好像我們沒有賺錢我們的人生就沒有任何價值。 會成為一個沒有用的人。 但
    前幾天和朋友談起自己的活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我們都很感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的目標達成了之後為何會感覺到美好卻又空虛呢? 我們總是被灌輸著要有人生目標,要追求,要有夢想。 但我們是不是會因為太過於目標導向,而導致當有一天我們真正達成了的時候,反而覺得內心空虛,因為原本的目標沒有了呢? 設定目標並非不好
    小時候得過年或許是開心的,因為可以拿到壓歲錢,然後放假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做什麼事情,跟同輩的小孩在一起熱熱鬧鬧。 長大以後慢慢就不是那麼喜歡過年了,因為會有親戚之間的靈魂拷問,還有奇怪的紛爭的產生。 有幾年是這樣的: 一年媽媽因為一直操勞做菜要拜拜,所以中午時間我們很自然的在餐桌上,由於大家都認為
    說真的我無法想像我目前的模樣,如果是在以前我一定認為我在癡人說夢。 我沒有想像過有一天我居然可以自己寫歌,自己作曲,好像所有事情都能夠去達成。以前一直羨慕其他人會彈吉他,有才華會寫歌,還有能夠做出好聽的音樂。現在自己也可以,儘管還不是很成熟,但無論如何最困難的總是讓自己明白自己無所不能。 我們一直都
    曾經我在某地某大學念研究所的時候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家都喜歡追求標準答案,好像是老師不跟我們說正確答案是什麼就覺得怪怪的,好像老師沒有盡職一樣。 對於這種狀況我感到很疑惑,不過每當到期中考或期末考的時候,老師就會主動騰出一堂課專門用來告訴大家重點,幫大家畫重點並說這是一定會考的。 感到疑惑的還好不
    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的地方,無論是生活上的不方便,覺得事情的不合理,價值觀上的不對勁,以及社會要求的事務的偏執。 但我們通常會被阻止去思考這些問題,大多時候是因為要改得太多了,所以改天。也有些時候是因為我們下意識在迴避,我們有恐懼,有害怕,也有不想面對。 恐懼、害怕、以及不想面對,對
    做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要有經濟價值,否則做這件事情沒有意義。 是否我們的人生當中所做的所有決定都是這麼來的呢?都必須要經過一個「評估」,好像這個想法和決定只要不能夠賺錢,就是「不好的」呢? 我們現在的社會講求的任何事情都是要我們賺錢,好像我們沒有賺錢我們的人生就沒有任何價值。 會成為一個沒有用的人。 但
    前幾天和朋友談起自己的活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我們都很感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的目標達成了之後為何會感覺到美好卻又空虛呢? 我們總是被灌輸著要有人生目標,要追求,要有夢想。 但我們是不是會因為太過於目標導向,而導致當有一天我們真正達成了的時候,反而覺得內心空虛,因為原本的目標沒有了呢? 設定目標並非不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1. 我們好好談談 「有空嗎?我們好好談談 。」 「你現在有時間嗎?我們談談 。」 「我們聊一下。」 2.我了解你生氣的原因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爽。」 「 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說話, 那你聽我說就好。」 3.我理解你要表達的 「 你的工作流程,被我打亂, 心
    Thumbnail
    分享一個內耗的主題,我們常常為了他人想太多,腦子停不下來的問自己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對方那個舉動的意思是什麼?是我說了什麼讓對方這樣做的?對方到底這樣的行為有何意圖?當100個為什麼在腦子裡運作的時候,最可能的情況,往往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事情的真相,如經過分析,排除掉對方有意圖傷害我們的舉動以外,只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若是能和一般人一樣該有多好,能正常地與人溝通談心,看似大多數人覺得簡單的事卻困擾我多年,或許小時候能滔滔不絕地與父母聊天,但又是到甚麼時候開始漸漸的話變少,與家人相處出現了極大的障礙? 與家人無法正常溝通是我的毛病,在外能跟熟識的人聊的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一樣,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了一段話,一段很家常的對話 卻讓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我一邊重履看著對方傳來的對話 裡面交雜著不安、不解、生氣、無力、心疼種種的字語 我當下沒有立即的回應 我泠靜的來來回回多看了幾次 想著,當我無法理解對方的處理模式 那麼,我該讓自已的情緒也隨之起伏? 還是,跟自已說,面對多
    我覺得談話很難 尤其是要有效的談話,更難 譬如說~ 難免都會用情緒化的字眼 我也很了解那些情緒化字眼不會幫助溝通 但總是無法克制自己 其實我很想要跟我爸說 請你「以身作則」 因為他總看不到他自己的錯誤 卻對任何人都可以批評 但我竟然最後說 「對!你最好~我們都不好,你最好~我接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空氣正在凝結,對質正在持續  「你為什麼這樣對她說話」沒有激昂的情緒,口中的不滿已達到高峰   「有什麼不好嗎?」我的詢問在他眼裡是挑釁   「你明明知道她有憂鬱症,你還對她說『現在沒有人可以幫你,只有你自己可以幫你自己』」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說出這樣的話   「事實而已,所以她對你說了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1. 我們好好談談 「有空嗎?我們好好談談 。」 「你現在有時間嗎?我們談談 。」 「我們聊一下。」 2.我了解你生氣的原因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爽。」 「 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說話, 那你聽我說就好。」 3.我理解你要表達的 「 你的工作流程,被我打亂, 心
    Thumbnail
    分享一個內耗的主題,我們常常為了他人想太多,腦子停不下來的問自己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對方那個舉動的意思是什麼?是我說了什麼讓對方這樣做的?對方到底這樣的行為有何意圖?當100個為什麼在腦子裡運作的時候,最可能的情況,往往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事情的真相,如經過分析,排除掉對方有意圖傷害我們的舉動以外,只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若是能和一般人一樣該有多好,能正常地與人溝通談心,看似大多數人覺得簡單的事卻困擾我多年,或許小時候能滔滔不絕地與父母聊天,但又是到甚麼時候開始漸漸的話變少,與家人相處出現了極大的障礙? 與家人無法正常溝通是我的毛病,在外能跟熟識的人聊的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一樣,有說有笑,回到家卻跟啞吧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今天早上,看了一段話,一段很家常的對話 卻讓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我一邊重履看著對方傳來的對話 裡面交雜著不安、不解、生氣、無力、心疼種種的字語 我當下沒有立即的回應 我泠靜的來來回回多看了幾次 想著,當我無法理解對方的處理模式 那麼,我該讓自已的情緒也隨之起伏? 還是,跟自已說,面對多
    我覺得談話很難 尤其是要有效的談話,更難 譬如說~ 難免都會用情緒化的字眼 我也很了解那些情緒化字眼不會幫助溝通 但總是無法克制自己 其實我很想要跟我爸說 請你「以身作則」 因為他總看不到他自己的錯誤 卻對任何人都可以批評 但我竟然最後說 「對!你最好~我們都不好,你最好~我接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空氣正在凝結,對質正在持續  「你為什麼這樣對她說話」沒有激昂的情緒,口中的不滿已達到高峰   「有什麼不好嗎?」我的詢問在他眼裡是挑釁   「你明明知道她有憂鬱症,你還對她說『現在沒有人可以幫你,只有你自己可以幫你自己』」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說出這樣的話   「事實而已,所以她對你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