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到失智症的過程『動機』與『能力』的消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從正常人到失智症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下列的狀況:
1. 正常階段: 動機與能力都旗鼓相當,動機也高,能力也好
2. 動機低階段: 自覺自己能力開始下降,但又沒有達到失智症的階段,此時個案可能會經歷做甚麼都記不起來,開始越來越不想做,開始動機變低。容易出現在社經地位高的人身上。
3. 能力低階段: 自己不覺得能力低下,卻有很高的動機。他們可能會表現出的行為跟動機低階段的人一樣,行為表現都一樣,在此時有兩個問題不容易分辨:一、到底他的行為表現不佳是因為能力造成的還是動機造成的。二、我們應該鼓勵他(動機低)還是訓練他(能力低)的問題。
4. 輕度失智症階段: 動機很高,很想努力,但能力不好。此時在臨床上已經可以確診失智症了。
5. 重度失智症階段: 無論動機與能力都無法負荷目前的所有工作。
我們很容易把所有的問題都單單的指向失智者能力不好,所以應該訓練他們達到某些水準,然而,缺乏考量到動機的問題,單看他們的表現就覺得欠練習,這樣有些人反而表現出更像失智者的問題。
追蹤『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獲得最新消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6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些訊息因為背後有強而有力的證據,可能是疾病的問題變少了、或是哪裡痠痛減少了、可以預防XX疾病等都是見證,也透過可信的人包括某些醫療人員在電視上的宣傳、或是鄰居朋友的廣告或廠商免費試用等的商業模式,讓中高齡者深信不疑。 子女想要勸戒是敵不過,這些有力人士在爸媽心目中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感,不斷的制止
有位居服員問:「有研究顯示失智症有可能改善,因為他們發現在許多失智症患者身上,卻沒有出現失智症的症狀,是嗎?」 讓我想到多年前的一本書「優雅的老年」。的確,這本書的內容源自於一個修道院的修女研究,她們願意參加十幾年的所有訪談、衡鑑、甚至是研究日記內容和寫作,到最後願意奉獻自己的大腦給研究人員分析..
乍看之下,其實照顧者非常有同理心,知道幫她找到印鑑之後,她會比較安心,會更相信照顧者真的在照顧自己,卻沒想到失智者的想法卻與照顧者不一樣,病患想到的卻是照顧者一定把印鑑藏起來了她才能找到放在哪裡。 『同她的理』不太會是簡單的幾步驟就可以完成,如果需要改變必須要真的摸清楚病患的思維模式。
無法干涉那些潛在可能成為風險的孩子,無論孩子的性格、工作等的問題所產生的風險,老實說,這些都不容易被改變,所以建議可以連結幾個有可能團結在一起的子女,在生活中釋出讓他們可以合作的機會,而不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就是賭某個人在父母有疾病的時候單獨照顧。
黃耀庭臨床心理師將在『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的線上讀書會中,為您拆解書中幾個常見的照顧問題的處理策略、心法與技法,讓您帶回家!
 「你在母親節要送媽媽什麼?」  吃頓大餐?  買個蛋糕回家吃?  買Pizza回家給媽媽吃?(實際上都是孩子愛吃)  好像都要花錢的樣子! 其實母親節有更有意義的利用,只是我們不知道! 不論是個人諮商或是團體都經常遇到與母親關係的問題,再再的反應出家人關係的營造始終不如期待中的好!而又不知道該如何
這些訊息因為背後有強而有力的證據,可能是疾病的問題變少了、或是哪裡痠痛減少了、可以預防XX疾病等都是見證,也透過可信的人包括某些醫療人員在電視上的宣傳、或是鄰居朋友的廣告或廠商免費試用等的商業模式,讓中高齡者深信不疑。 子女想要勸戒是敵不過,這些有力人士在爸媽心目中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感,不斷的制止
有位居服員問:「有研究顯示失智症有可能改善,因為他們發現在許多失智症患者身上,卻沒有出現失智症的症狀,是嗎?」 讓我想到多年前的一本書「優雅的老年」。的確,這本書的內容源自於一個修道院的修女研究,她們願意參加十幾年的所有訪談、衡鑑、甚至是研究日記內容和寫作,到最後願意奉獻自己的大腦給研究人員分析..
乍看之下,其實照顧者非常有同理心,知道幫她找到印鑑之後,她會比較安心,會更相信照顧者真的在照顧自己,卻沒想到失智者的想法卻與照顧者不一樣,病患想到的卻是照顧者一定把印鑑藏起來了她才能找到放在哪裡。 『同她的理』不太會是簡單的幾步驟就可以完成,如果需要改變必須要真的摸清楚病患的思維模式。
無法干涉那些潛在可能成為風險的孩子,無論孩子的性格、工作等的問題所產生的風險,老實說,這些都不容易被改變,所以建議可以連結幾個有可能團結在一起的子女,在生活中釋出讓他們可以合作的機會,而不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就是賭某個人在父母有疾病的時候單獨照顧。
黃耀庭臨床心理師將在『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的線上讀書會中,為您拆解書中幾個常見的照顧問題的處理策略、心法與技法,讓您帶回家!
 「你在母親節要送媽媽什麼?」  吃頓大餐?  買個蛋糕回家吃?  買Pizza回家給媽媽吃?(實際上都是孩子愛吃)  好像都要花錢的樣子! 其實母親節有更有意義的利用,只是我們不知道! 不論是個人諮商或是團體都經常遇到與母親關係的問題,再再的反應出家人關係的營造始終不如期待中的好!而又不知道該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正常人的條件》讀後感想,這是一本有關於在動物園裡成為野獸的不可思議故事。 劇情幽默又反諷現實社會的辛酸與無奈。 寧願當動物,也不願意在充滿壓迫的社會失去人性。 根本是寫出每個人的生活寫照故事。
Thumbnail
愛爾蘭女作家Sally Rooney在2018年推出第二部長篇小說,normal people(正常人)。該小說於2020年時由作者擔任劇本主創,愛爾蘭男演員Paul Mescal及英國女演員Daisy Edgar-Jones分別出任男女主角。BBC及串流平台Hulu推出該影集後大受好評。好評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覺得蠻受用的,自己有分享給身邊有失智症家人的朋友參考,最後也決定分享給讀者們。失智症是一種漸進式病程,又分成初、中、晚期。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只能透過藥物治療或日常訓練來延緩疾病的惡化。希望文章的分享可以幫助失智症或有失智家人的讀者一些幫助唷~
「正常人」對政治應該保持什麼樣的觀念,這是一個非常開放且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每個人的背景、價值觀、生活經驗都不同,對政治的看法自然也會有所差異。不過,我們可以從一些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並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永遠不會被生活正常、思考正常、想要正常、尋找正常的人辨認出Projector。因為成為Projector與正常無關,與正常無關。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正常人的條件》讀後感想,這是一本有關於在動物園裡成為野獸的不可思議故事。 劇情幽默又反諷現實社會的辛酸與無奈。 寧願當動物,也不願意在充滿壓迫的社會失去人性。 根本是寫出每個人的生活寫照故事。
Thumbnail
愛爾蘭女作家Sally Rooney在2018年推出第二部長篇小說,normal people(正常人)。該小說於2020年時由作者擔任劇本主創,愛爾蘭男演員Paul Mescal及英國女演員Daisy Edgar-Jones分別出任男女主角。BBC及串流平台Hulu推出該影集後大受好評。好評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覺得蠻受用的,自己有分享給身邊有失智症家人的朋友參考,最後也決定分享給讀者們。失智症是一種漸進式病程,又分成初、中、晚期。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只能透過藥物治療或日常訓練來延緩疾病的惡化。希望文章的分享可以幫助失智症或有失智家人的讀者一些幫助唷~
「正常人」對政治應該保持什麼樣的觀念,這是一個非常開放且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每個人的背景、價值觀、生活經驗都不同,對政治的看法自然也會有所差異。不過,我們可以從一些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並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永遠不會被生活正常、思考正常、想要正常、尋找正常的人辨認出Projector。因為成為Projector與正常無關,與正常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