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失智症活動設計的三核心MIP

2023/12/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家屬或是專業人員很期望在生活中能夠帶一些活動,讓失智者能夠有維持認知功能或是增進認知功能。這些立意都很好,但似乎還是遇到很多在活動帶領時面臨的困境,我們需要考慮到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針對病患要「有心」 (Mind) 我們在活動設計前,經常忽略個案的心態、心情、心理,完全以認知功能設計為導向,設計出合乎認知功能所需要的活動,這樣的想法固然沒錯,但跳過這部分的預備,往往事倍功半。因為這部分的影響包括病患自身的動機,它是患者自身發出來的有關於本身的情緒,憂鬱、焦慮的問題等需要被安撫,要被同理,甚至要被化解。對於帶領者的心態,是否有溫暖的態度,如果是在醫療機構待久了的醫事人員,對這部分比較可能忽略,因為醫院教育是要我們的情感獨立於個案之外,不要涉入太深 (心理師經常用「去個人化」表示這樣的情形)。其實這在社區工作才更重要,因為社區工作是治療師進入組織、機構、家裡,所以必須理解個案的情況,家屬的需求,才有可能比較適當的解決活動設計的底層問題。 其次則是「有趣」 (Interested),這是活動內容的設計的難易度和內容的有趣程度,以及帶領者運課時所營造的氛圍有關。難易程度是依照各種不同的能力、教育程度、社經地位有關。如果忽略了這部分,會讓病患覺得活動太簡單、不屑參與或是太困難不想參加。同樣的效應的也會出現在不同的社經、教育的個案身上。



如果這一階段沒辦法被處理,後面活動設計得多好都無濟於事。減少很具有「目的性」的活動,什麼是目的性,也就是常把我們在臨床上使用的測驗修改後拿來用,逃不出測驗的框架,以至於似乎帶領者達到了所期待的目的,但參與者覺得不好玩。


最後才是「活動設計內容」 (Programing) 的部分,活動設計需要依照病患的失智症嚴重程度來設計。在輕度失智症階段,認知促進、訓練,比例是可以增加的,為要維持他們的認知程度。然而,疾病程度嚴重到已經無法聽指令的階段,策略就要動態的改變。以個案「動」為目標,而非達到我們原本期待的認知維持和恢復。相對的,要讓一個什麼事都不想做或是都不會做的個案「動起來」,更重要的就是前面的「有趣」這個重點,才有可能讓失智症患者「動」起來。


隨著失智症的嚴重度的改變,而調整我們的目標是必要的。情況好的時候,以增加/維持能力為主;而狀況變差了,降低活動的困難度,以有趣為主要的方向,才比較容易達到「活動」的目的。

嗨!你遇到了難搞的長輩?還是混亂的失智症病患嗎?又讓你火冒三丈、無法入眠嗎? 當我們知道他背後的原因,便有可能理解他甚至解決他,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