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責的好父母們,在想著怎麼做最棒的父母前,多愛自己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葉丙成老師那邊看到一篇靈魂拷問 ,講的內容是說他自己對於當初讓自己的小孩去上自己開辦的無界塾這個決定,一直在捫心自問到底正確與否,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覺得千頭萬緒有好多個切入點,特別是還剛看完了「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這本書。


第一個切入點,跟我比較熟的人,大概聽我提過我自己本身國小就是在當時甚至仍於法所不許的森林小學 ,不是後來各式各樣森林小學教育法的學校,就是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的那個名稱就是森林小學的森林小學。

raw-image


我至今深深地受惠於父母當時的決定跟感恩於此,我大概也想像得到,那個年紀自己的個性跟反應,如果進到了所謂體制內的小學,不敢說會不會生存不下去,但應該會不太像現在的自己。


不過,這篇不是拿來提森林小學裡面提供的教育、如何對我產生影響,也無意去比較不同選擇本身的可能好壞。


特別是,因為第二個切入點,說來應該也讓蠻多人意外的,在我太太跟我兩個人討論的教育選項內,即便我本身對森林小學的感受跟回饋多到說不完,也包含即使不是作為教職,我也會去參加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的一些教案跟教學方法的培訓。


但森林小學一直不在我們認真討論過的選項內。


不,這絕不是我對於自己的小孩去森林小學後,能得到的收穫有什麼懷疑跟擔心,至少對我自己來說,更傾向於我自己想要跟小孩間的互動模式跟頻率;我很清楚,在這件事情上,我把「我想要怎樣」或是這件事情,在最後的判斷上,擺在更前面。


事實上,在許多事情上,我在做決定時,會把「我想要怎樣」作為在最後的幾個選項當中,決策的最後因素。聽起來很自私、很不顧他人,對嗎?


當然,在這麼想之前,請仔細看好每一個字「在最後的幾個選項當中」,這代表我其實已經用許多的因素跟考慮,去篩選掉許多過於離譜、不利、難以執行,或是完全不顧及他人可能想法的選項,到了最後仍然難以決定時,我在這當中選擇一個「我自己會因此更輕鬆舒服」的選項。


例如,如果我現在真的很想要個時間看劇、看書或休息,那麼在帶小孩去鄰近的公園,讓他自己跟同年齡小朋友遊玩放風,我坐在旁邊顧到注意安全、天氣跟交通的前提下,也能讓自己舒服地休息放鬆,或是念故事給他聽、陪他玩桌遊或著跟他一起打球運動之間,我大概會選擇前者。


但這兩者,其實對他來說,可能都有著同樣的開心。


在哪次跟朋友的話題中,提到了「盡責好父母」的內心壓力,其實是該被留意的,尤其是我們這一個所謂享受不到經濟起飛的先進者優勢、又不屬於原生數位時代的 6、7 年級生。


我們一方面,在自己的工作或事業中,在已經佔地為王的沙灘跟來勢洶洶的後浪中成長、轉型求得生存跟發展,另外一方面,我們後天所接收到各種人本主義出發的思想跟理念,讓我們又每每在擔心,自己是不是做到了那個 #最好的父母 。


在盡責的父母跟最好的父母之間,有著太多我們無法決定、操之在我們的因素,如果自己確認了,在一個決定上,重重篩選後剩下可能的選項,至少都已經符合諸多判斷,那不妨做個讓自己心理或生理上更為輕鬆舒服的選項。


這包括,偶爾讓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因為很累、很想休息,所以選了一個比較偷懶、他也可能沒那麼開心的選項,體貼的你,也偶爾讓你的孩子有體貼你的機會。


畢竟,盡責的我們,讓自己輕鬆舒服因而留有的餘力,不是拿來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就是在需要的時候,付出給他們,這是看著這篇文章、為人父母的你我,都不用去懷疑的事情,沒錯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余宗鳴/AhUtopian/四葉有魚的沙龍
22會員
56內容數
2024/03/01
當提到 MOU 時,很多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律師,我簽了 MOU 後會有合約的效力嗎」?或是「簽了 MOU 有用嗎」?其實文件的名稱所代表的效果,遠不及文件內「條款」的內容所實際產生的效果,如果這個問題是「在這個階段簽 MOU ,希望達成什麼效果及功用」來去推論「這份 MOU 該有什麼條款」。
Thumbnail
2024/03/01
當提到 MOU 時,很多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律師,我簽了 MOU 後會有合約的效力嗎」?或是「簽了 MOU 有用嗎」?其實文件的名稱所代表的效果,遠不及文件內「條款」的內容所實際產生的效果,如果這個問題是「在這個階段簽 MOU ,希望達成什麼效果及功用」來去推論「這份 MOU 該有什麼條款」。
Thumbnail
2024/01/27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Thumbnail
2024/01/27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Thumbnail
2023/10/29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
Thumbnail
2023/10/29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3/07/01每當我有沈重的情緒感受(痛苦、焦慮、擔憂、恐懼…),我都會跟我自己對話,我的靈魂、我的潛意識,其實都會告訴我許多關於人事物的狀況發生後,我沒有發現到的視角。 在我曾經自責自己是不是很糟糕,沒有像其她媽媽那樣負責任照顧好孩子們的時候,有許多‘’過去的發生‘’、‘’過去的選擇‘’,在
Thumbnail
2023/07/01每當我有沈重的情緒感受(痛苦、焦慮、擔憂、恐懼…),我都會跟我自己對話,我的靈魂、我的潛意識,其實都會告訴我許多關於人事物的狀況發生後,我沒有發現到的視角。 在我曾經自責自己是不是很糟糕,沒有像其她媽媽那樣負責任照顧好孩子們的時候,有許多‘’過去的發生‘’、‘’過去的選擇‘’,在
Thumbnail
2018/03/17 載大寶安和他學弟﹑學校老師來大溪高中,他們參加桃園區的國中電腦程式設計比賽,等他們比賽的時間,我跟小寶寧跑來奢侈的星巴克,大溪一大早就塞車惹,真的很恐怖。 這個政府學校們辦的電腦比賽已經是第四屆,兒子從第一屆的小學組就開始參加,去年有拿到桃園區優勝,進入全國賽拿到佳作,今年他說
Thumbnail
2018/03/17 載大寶安和他學弟﹑學校老師來大溪高中,他們參加桃園區的國中電腦程式設計比賽,等他們比賽的時間,我跟小寶寧跑來奢侈的星巴克,大溪一大早就塞車惹,真的很恐怖。 這個政府學校們辦的電腦比賽已經是第四屆,兒子從第一屆的小學組就開始參加,去年有拿到桃園區優勝,進入全國賽拿到佳作,今年他說
Thumbnail
在盡責的父母跟最好的父母之間,有著太多我們無法決定、操之在我們的因素,如果自己確認了,在一個決定上,重重篩選後剩下可能的選項,至少都已經符合諸多判斷,那不妨做個讓自己心理或生理上更為輕鬆舒服的選項。
Thumbnail
在盡責的父母跟最好的父母之間,有著太多我們無法決定、操之在我們的因素,如果自己確認了,在一個決定上,重重篩選後剩下可能的選項,至少都已經符合諸多判斷,那不妨做個讓自己心理或生理上更為輕鬆舒服的選項。
Thumbnail
孩子的教養,絕對取決於父母本身;想改變小孩,先從父母自身的觀念改起。近幾年的薩提爾等教養模式,都在強調「安定的父母,才能接納小孩的不安定。」如果希望孩子能終生學習,在未來有競爭力,「如何自我成長」是父母首先該面對的自我挑戰。
Thumbnail
孩子的教養,絕對取決於父母本身;想改變小孩,先從父母自身的觀念改起。近幾年的薩提爾等教養模式,都在強調「安定的父母,才能接納小孩的不安定。」如果希望孩子能終生學習,在未來有競爭力,「如何自我成長」是父母首先該面對的自我挑戰。
Thumbnail
小時候,什麼都不懂,父母告訴我們要多聽別人的意見,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標準是變動的,做的決定考量都有其時空背景,複雜的情境,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評價。 生活當中總避不了那些的酸言酸語、唱衰,甚至聲量大的,好似他說的就是對的。這種聲量大,彷彿是我們小時候的那些權威、長輩,讓我們不得不折服。
Thumbnail
小時候,什麼都不懂,父母告訴我們要多聽別人的意見,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標準是變動的,做的決定考量都有其時空背景,複雜的情境,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評價。 生活當中總避不了那些的酸言酸語、唱衰,甚至聲量大的,好似他說的就是對的。這種聲量大,彷彿是我們小時候的那些權威、長輩,讓我們不得不折服。
Thumbnail
生命是完全的自由,它的座右銘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就是這樣很好,那樣也很好。而不是“只能這樣,不能那樣”,或者“這樣不好,那樣才好”......
Thumbnail
生命是完全的自由,它的座右銘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就是這樣很好,那樣也很好。而不是“只能這樣,不能那樣”,或者“這樣不好,那樣才好”......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羅志仲 老師帶領 羅志仲老師分享朋友在防疫期間的心得: 1. 降低標準 2. 多包容 3. 多調整  選擇和決定都不容易,人很容易受到過去生命經驗的限制。可能會用當時的眼光看待現在的狀態,但往往狀態已經不合時宜了!  當孩子沉迷於3C時,要換個眼光和方式去看待。  
Thumbnail
羅志仲 老師帶領 羅志仲老師分享朋友在防疫期間的心得: 1. 降低標準 2. 多包容 3. 多調整  選擇和決定都不容易,人很容易受到過去生命經驗的限制。可能會用當時的眼光看待現在的狀態,但往往狀態已經不合時宜了!  當孩子沉迷於3C時,要換個眼光和方式去看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